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河北2016屆高三語文練習試卷及答案

河北2016屆高三語文練習試卷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河北2016屆高三語文練習試卷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羣己之辯”始於孔子,是對於羣體和自我關係的討論、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羣體(國家)、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是指個人的立身與成德,“立人”則是指立他人和促進羣體的完滿和諧。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的演變,總體而言,在羣己關係上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基本是“羣體重於個人”,特別強調個人對於羣體的義務責任。這利於激發當代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也利於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儒文化倡導的“修舟、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羣體和合、社會穩定有序爲條件和基礎,因爲身與家、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儒文化主張用“仁愛”處理自憶和他人的關係。針對學生過分強調自我的思維,進行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引導學生處理好人際關係,自覺遵守過德規範履行社會義務,有其現實意義。

人的生活可分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義利之辯”中義與利的關係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道德原則和物質利益的關係。中華傳統文化對待義利關係問題的主流價值取向是重義輕利。儒家向來強調精神生活優於物質生活、道德原則高於物質利益,但對於義利關係的認識也有一個從“重義輕利、以義制利”到“義利並舉、以義導利”的過程。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他看重義的道德價值的同時,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強調要“義以爲上”和“見利思義”,凡是符合道義的正當的利益纔可以考慮, “義”與“利”的衝突在當今更爲激烈明顯,一些學生過分追求現實功利,過分擴張物質欲求。因此,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就要繼承這種“以義導利”的義利觀。

“天人之辯”是指對於天和人之關係的討論、探究和反思。總體而言,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在天人關係上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但同時他也強調“畏天命”的必要性。孟子則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說: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可見,儒學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價值理性之特點的。“這種思想中高揚的人文價值理性,對遏制當代社會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將會發揮積極作用。針對一些學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虛等問題,要引導他們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種。此外,要繼承和弘揚這一思想中認爲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順應天時,對自然抱有一種敬畏的態度,順應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會存在和發展。

(摘編自杜衛《用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教育》)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羣己之辯”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羣體的關係,仲尼的“己欲立”指個人的立身成

德,“立人”則指立“他人和羣體”。

B.儒家傳統文化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羣體和合、社會穩定有序作爲條件和基礎,倡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

C.孔子看重義,又肯定利的合理性。他強調要“義以爲上”和“見利思義”,認爲凡不符

合道義或不正當的利,都要自覺捨棄。

D:整體來看,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對天人關係的價值觀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

的“天人合一”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認爲人在“羣”與“己”兩個維度上都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仁者必須既要“自立”

又要“立人”,從而形成儒文化的“仁愛”。

B.儒家強調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則,但也有一個從“重義輕利、以義制利”到“義利並舉、

以義導利”的認識變化過程。

C.在當今激烈的“義”“利”衝突中,學生要以“義”去規約篩選,當只能選擇其一時,應

“義以爲上”或“以義爲重”.

D.儒學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高揚的人文價值理性對遏制我們當代社會存在的工具

理性、科技理性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傳統文化中,“羣己之辯”所崇尚的“羣體重於個人”觀念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

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觀念。

B.對當代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義利之辯”所彰顯的“以義導利”的價

值取向來培育他們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C.“天人之辯”所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用來培育學生的人文價值理性和生態文

明意識,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存在發展。

D.繼承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可以作爲解決學生存在的過分追求現實

功利,過分擴張物質欲求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蔣堂,字希魯,常州宜興人。擢進士第,爲楚州團練推官。滿歲,吏部引對,真宗覽所試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臨川縣。縣富人李甲多爲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諭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輿物,置於死。召爲監察御史。禁中火,有司請究所起,多引宮人屬吏。堂言:“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詔原之。出爲江南東路轉運使,徙淮南,兼江、淮發運事。時廢發運使,上封者屢以爲非便。堂言:“劉晏、裴休,皆嘗爲江淮、河南轉運使,不聞別置使名。國朝王嗣宗、劉師道,亦止爲轉運兼領發運司事,而歲輸京師常足。”時雖用其議,後卒復。在江、淮,歲薦部史二百人。或謂曰:“一有謬舉,且得罪,何以多爲?”堂曰:“十得二三,亦足報國。”知越州。州之鑑湖,馬臻所爲,溉田八千頃,食利者萬家,前守建言聽民自佔,多爲豪右所侵,堂奏復之。徙蘇州。先是,發運使上計,造大舟數十,載江、湖物入遺京師權貴,堂曰:“吾豈爲此,歲入自可附驛奉也。”前後五年,未嘗一至京師。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慶曆初,詔天下建學。漢文翁石室在孔子廟中,堂因廣其舍爲學宮,選屬官以教諸生,士人翕然稱之。楊日嚴在蜀,有能名,堂素不樂之。於是節遊宴,減廚傳,專尚寬縱,頗變日嚴之政。又建銅壺閣,其制宏敞,而材不預具,功既半,乃伐喬木於蜀先主惠陵、江瀆祠,又毀后土及劉禪祠,蜀人浸不悅,獄訟滋多。以尚書禮部侍郎致仕,卒,特贈吏部侍

郎。

(節選自《宋史·蔣堂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

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

B.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

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

C.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

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

D.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

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長官爲吏部尚書,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選、調動等事務。

B.祠亦稱祠廟,是舊時祭祀祖先的建築,相當於現在爲紀念名人等修建的紀念堂。

C.授爲加授官職之意,表示這種意思的詞語還有拜、拔、除、擢,以及左遷等。

D.致仕,古人也常稱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員退休,回鄉安度晚年。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蔣堂執法,果敢嚴明。他管理臨川,對估惡不俊沒人控制的李甲先勸後兵,然後果

斷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後置之於死地。

B.蔣堂析事,獨出機抒。面對上封者否定廢止發運使一事,他卻上奏贊同廢止,然後

從今昔逐一加以論述分析,從而讓朝廷在當時採納了他的建議。

C.蔣堂遇事,不事阿諛。對鑑湖百姓自佔田地被侵佔一事,他不顧及豪門大族勢力而

上奏;對於他人建議載物饋贈京師權貴,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

D.蔣堂一生,也有缺憾。他知益州時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楊日嚴不善;建造規模宏大的

銅壺閣時,終因砍伐古陵與祠廟的樹木讓蜀人不悅,訴訟增多。

7.把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或謂曰:“一有謬舉,且得罪,何以多爲?”

(2)堂因廣其舍爲學宮,選屬官以教諸生,士人翕然稱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列這首唐詩,完成8'"., 9題。

裴迪書齋玩月之作 錢起

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①。

影閉重門靜,寒生獨樹秋。

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

今夕遙天末,清光幾處愁。

[注]①謝公樓:謝公,指曾作《月賦》的南朝詩人謝莊;謝公樓,在此借指裴迪書齋。

8.與李煌《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相比,兩首詩詞描寫的月有何異同?請簡要概括。(5分)

9.這首詩的領聯和頸聯在寫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傳達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逍遙遊》中,莊周引用《齊諧》中描寫大鵬憑藉六月息騰飛而起的闊大景象的句

子是:“      ,      ”

(2)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直接寫出了通行

蜀道的動作和情態感受。

(3)辛棄疾《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       ,       ”兩

句寫得有聲有色,描繪了將士們乘勝追殺的激烈壯觀場面。

乙卷選做題

請從11,12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並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右

側方框塗黑,按所塗題號進行評分,多塗、多答,按所塗的首題進行評分;不塗,按本選考

題的首題進行評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天 職

許行

海爾曼博士的診所遠近聞名,在布拉沙市沒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診所的。這個倔老頭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鋼材做成的手術刀一樣堅硬、鋒利。

一天夜裏,一個小偷撬開他的診所,將一點現金和幾樣珍貴的藥物,放在提兜裏準備帶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氣罐絆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來了。這時,海爾曼和助手從樓上下來,助手說:“打電話讓警察把他帶走吧!”

“不,在我診所的病人不能這樣出去。”

把小偷擡上手術檯,海爾曼連夜給他做了接肢的手術,並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診所裏把他徹底治好才交給了警察。

助手說:“他偷了您的財物,你怎麼還如此給他治療呢?”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這件事一時傳爲佳話。

又一天,一個女人護送一位在車禍裏受重傷的人來到診所。

海爾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麼還這般漂亮?”這是他被人奪去的愛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裏,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魅力。

女人淚流滿面地說:“海爾曼,親愛的海爾曼,你還恨我嗎?……爲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來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給他做手術的人。”

受重傷的人是他原來愛妻的後夫,就是這個人把她奪去了,當時就差未同他進行古老的決鬥。

海爾曼曾經受過他們的侮辱。現在這種場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他始終一言未發,只冷冷地反問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記我常對你說的話了嗎?”

“噢,你是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

一個修補頭顱骨的手術,讓海爾曼站了十個多小時,最後暈倒在手術檯旁。

列夫斯基在傷愈後,夫妻倆在海爾曼面前懺悔地說:“如您不嫌棄,我們願意爲服侍您而獻出餘生。”

“這是上帝的安排。醫生的手術室裏記住的只是他的天職,忘記的是個人的恩怨。”

這件事更贏得了人們的敬重。

這年,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佔領了布拉沙。一個蓋世太保頭目,被波蘭地下戰士一槍打中了胸部。隨軍醫生沒人能給他做開胸這樣的大手術,便把他化了裝送到海爾曼的診所。海爾曼一搭眼就認出了這個最兇殘的德國刑警隊警官,在這個城市裏不知有多少波蘭人喪生在他的槍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嘆,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爾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醫護人員,他洗手,刮臉,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後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術刀,一下子剖開了他的胸膛。他沒有去找子彈,而是把手術刀插在他的心上……

審判海爾曼時,德國人說:“你玷污了你的手術刀。”

“沒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記了醫生的天職。”

“沒有,此時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職!”他一字一頓,字字千鈞,全市人都聽到啦。

海爾曼犧牲了。可城市到處都張貼着“天職”兩個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條具有巨大號召力的反法西斯標語。時至今日,布拉沙還在最高的樓宇上,挺舉着“天職”兩個大字,誰都明白人們賦予了它更深遠的含義。(原文略有刪改)

(1).下面對這篇小說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小說首段中用“手術刀”作喻體來形容海爾曼的性格,既生動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顯得渾然天成。

B.小說中兩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這裏的“上帝”就是海爾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頓,字字千鈞,全市人都聽到啦。”這句話使用誇張和比擬的手法,突出了海爾曼聲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說結尾,海爾曼最終舍救死扶傷之小義,而取保家衛國之大義,這一情節設置使

人物性格更完整,形象特徵更突出,也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E.這篇小說以“天職”爲線索展開敘述,立意深刻,構思精巧.形象特徵鮮明突出,在

這麼短的篇幅裏達到了這麼好的藝術效果,實屬難能可貴。

(2)小說中“天職”一詞被賦予了兩重含義,請對這兩重含義分別加以闡釋。(6分)

(3)簡要分析小說中“海爾曼”這個人物形象。(6分)

(4)在寫主人公除掉法西斯頭目這一中心事件前,小說先寫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敵”這

兩件事。這對刻畫人物形象有什麼作用?請作簡要分析。(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

錢穆:一生爲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

錢穆(1895-1990),江蘇無錫人,一代國學大師。錢穆讀書治學始終充滿一種理想和激情,一種民族情懷。錢穆的學生、著名學者余英時曾說:“他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個子不高,但神定氣足,尤其是雙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當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認爲史學就是史料學,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藝術的建設,不是做疏通的事業。這種思想在歷史學界有很大影響,並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錢穆卻堅持自己的理想,做貫通的歷史。他在北京大學爭取到一人把一門通史課講完,其目的就是要說明歷史應該是能融會貫通的,而不僅僅是考證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說明中國歷史是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模式的,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它並對它保持信念。通過多次備課和講授,錢穆終於將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貫通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錢穆的民族情懷也貫穿在平時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進燕京大學講課時,就對校方用英文字母給教學樓命名錶示不滿,在他的提議下,燕京大學把外國名字均改爲中國名字,也有了以錢穆名字命名的—穆樓。據說,今天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未名湖,也是錢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錢穆隨學校南遷。學校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西南聯合大學。生活一度非常艱苦,錢穆曾和吳宓、聞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聯合大拳,錢穆繼續講授中國通史課程,局面更勝以前。著名歷史學家、後來曾師從錢穆的嚴耕望講述當時盛況:“校外旁聽者爭坐滿室,先生上講壇,須登學生課桌,踏桌而過。”也是在這裏,錢穆開始手不停揮地編寫《國史大綱》,因爲正值抗戰期間,錢穆筆間感情更加充沛。《國史大綱》跨越了幾千年的風雨,不斷重演着外族人入設與被同化的歷史、中國人在面對外來挑戰時所表現出的氣節與智能”一在一個西方世界佔據優勢,中國正在映落自信的谷底的時刻,錢穆希望中國人對於自己的歷史保持若“溫情與敬意”,該書一經出版發行,就成爲全國大學的教科書,風行至今。抗戰勝利,北大覆校,傅斯年主持校務,錢穆沒有得到聘書,遂閉門著書立說。

1949年,錢穆經由廣州去了香港,離開大陸,此後再也沒有機會迴歸故土。

當時的香港成了一個大的流亡場,各色人物從大陸逃亡香港,其中也有無數流亡學生。這些流亡學生,就像在大海上四處飄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託。在這種情況下,錢穆放棄了較爲閒適的教書生活,在極爲艱苦的情況下創建新亞書院,爲內地流亡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工作的場所。嚴耕望後來感嘆,錢穆此時正是學養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階段,正當更有高度發揮,卻因時局動盪,被迫到香港辦學,十餘年間耗盡心力,對於學術界是一項不可彌補的損失,但是,對於當時的學生,卻有了精神的依歸,更是爲中華傳統的存亡續絕,錢穆回憶新亞書院初創辦時,“彼輩皆不能交學費,更有在學校天台上露宿,及蜷臥三、四樓之樓梯上者。予於晚間八九點返校,樓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腳踏鋪被而過”。在這時代鉅變的無可奈何中,錢穆是要努力去培養傳遞文化的薪火。新亞書院是當時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學校,許多老師來此授課,純粹都是盡義務。學校還在每週末設公開學術講座,吸引校外人士來聽講。

新亞書院位於香港著名的貧民區,條件十分艱苦。錢穆只有兩間小屋,一間居住,一間辦公。辦公室給余英時的印象是“一張長桌子已佔滿了全部空間”。支撐着他的,是中國傳統精神。余英時回憶,在一個炎熱、潮溼的夏天,他發現錢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錢穆叫余英時去買二十四史給他讀,彷彿這足以驅逐其所有的痛苦。錢穆親自給新亞書院寫了校歌:“……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新亞書院最終成爲20世紀後半葉中國教育的奇蹟之一。而錢穆從香港到了臺北,他再未回到大陸。1990年8月30日,錢穆在臺北寓所辭世,享年96歲,身後留下一千四百萬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將錢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歸來。

2009年8月8日,國學大師錢穆、傅斯年墨寶在香港拍賣。其中錢穆的信札,用行書寫就,字體飄逸、秀雅,信中錢穆寫道,“今日之國運,吾儕從事學術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辭其咎”。短短一句話,可見一代國學大師“以天下爲己任”的胸襟。

(摘編自任士英主編《20世紀國學大師檔案》)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在學術界普遍認爲史學即史料學,應以整理史料爲研究重點時,錢穆卻堅持個人

的見解,並通過自己的授課實踐,最終將中國歷史形成了一個貫通的體系。

B、在20世紀三十年代,錢穆著書立說,主張國人要對國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就是

希望國人能夠對自己祖先的歷史有一種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

C.文章引用錢穆的學生、著名學者余英時的話“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說明錢穆

先生是一位善於理解學生、把學生作爲知己的好老師。

D.在嚴耕望看來,錢穆創建新亞書院時正是學養成熟階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學術上,

會收效更大.但終因創業耗盡心力而十餘年無學術成果。

E.作爲一代國學大師.錢穆有着非比尋常的治學精神和民族情懷,他秉承了中國傳

統知識分子經世救國的抱負,一生爲國學復興鞠躬盡瘁。

(2)文章開篇稱錢穆讀書治學有一種“民族情懷”,試結合原文簡要概括其民族情懷體現

在哪些地方?(6分)

(3).錢穆在香港創建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的創立具有怎樣的意義?請簡要分析。(6分)

(4).文章題目爲“一生爲故國招魂”,老一代知識分子錢穆先生的故國情懷給了你什麼樣的啓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賒店古鎮地處中原腹地,爲水陸交通要道和九省商品集散地,終日來往於此的客

商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明清時期此地即成爲“南船北馬、總集百貨”的繁華

巨鎮。

B.昆蟲學家胡經甫在大學任教期間爲中國生物學界培養了大批人才,在老一輩的科

學家中不乏其門牆桃李,國內許多知名教授皆出自他的門下。

C.曾幾何時,他們是形影不離的童年玩伴,一起玩耍的快樂日子如海邊的貝殼,數也

數不完。三十年過去,往昔的朋友與自己天各一方,再難相聚。

D.蘇詢年輕時讀書不努力,27歲纔開始發憤學習。直到五十二歲時方嶄露頭角,得

到朝廷的任用,被委以祕書省校書郎一職。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爲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管理,國務院頒佈了《歷史文化名城名

鎮名村保護條例》,該條例規範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與批准。

.B.一般而言,衡量一次國事訪問成功與否,自然離不開取得的具體成果,但更關鍵的

是相互之間由此增強的互信以及在此基礎上關係的穩定。

C.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制約着今天的中

國人,爲我們開創新文化奠定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D.爲提升公衆對暗物質衛星的關注度,激發全國民衆對空間科學的興趣和熱愛,中

國科學院主辦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徵名活動。

15根據後文內容,填寫在橫線上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有人認爲法治與德治不能並存,對“以德治國”予以否定。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與法治概念相對應的應該是人治而不是德治。古代社會提倡德

治雖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但並非不講法治,而是強調不可一切斷之以法,主張加強

教化,做到禮法並用,寬猛相濟。因此,在法治現代化過程中,古代德治思想不應被視

爲文化負資產。充分借鑑古代重視教化的優良傳統,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人

們的生活,使大家自覺地遵守社會規範,“有恥且格”,可以減少和預防違法行爲,走出

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法治現代化道路。

A.“明德慎罰”將道德教化與刑罰措施揉合,奠定了中國古代治國的基本理念。

B.中國古代很早就產生了德治思想,並形成德治傳統。

C.當今法治社會,傳統的德治思想還有借鑑作用嗎?

D.當今時代,人民成爲國家的主人,“以德治國”的思想才真正得到施展的舞臺

16.在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

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戲曲表演的中心是創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臺人物形象。演員在舞臺上要想

創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藝術性的人物形象, ① 。如演關羽的演員對他的角色是

崇敬的;演李逵是帶着親切偏愛的心情的;對王寶鋼是寄予無限的同情和讚美的。其

次,還要有對人物感情的體驗,捕捉到人物內心各種細微的變化, ② 。例如,演員

徐小香爲演好《羣英會》裏的周瑜,既深入體驗周瑜總比不過孔明時又妒又氣的內心

狀態,又着力在周瑜頭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讓翎子發抖,身子不動,這樣他就表現出心

裏實在氣得沒法,但又要極力剋制住的複雜的心理。基於這兩個方面,正是 ③

才使他所飾演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藝術魅力。

17.下面是一幅號召國人愛心獻血的廣告宣傳畫,請仔細觀察,然後用簡明流暢的語言描

述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不超過80字。(注:該圖由紅白兩種顏色構成,

其中黑色區域均應爲紅色)(5分)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中央電視臺勵志挑戰節目《挑戰不可能》中,來自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平凡生命

挑戰了包括體能、技藝、腦力等各種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爲觀衆呈現了一場令

人歎爲觀止的“不可能”盛宴。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寧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都是一

樣的,但一樣的生命能夠綻放出不一樣的精彩。”

主持人的話給了你怎樣的啓示?請聯繫現實生活寫一篇作文,談談你的理解。

文體不限,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2016年高考摸底語文試題答案

1.C(表述絕對。從原文“利有其合理性”與“凡是符合道義的正當的利益”中可以明確,利還有其非合理性。因此,“肯定利的合理性”錯。)

2.A(邏輯錯誤。“……從而形成……”無必然的先後關係。)

3.D(偷換概念。“傳統文化”應爲“以義導利的義利觀”。)

4.D(正確斷句爲:“火起無跡,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應變。有司乃欲歸咎宮人,以之屬吏,何求不可,而遂賜之死,是重天譴也。”)

5.C(“左遷”爲貶官。)

6.B(“從今昔逐一”分析錯誤,應爲“從古今逐一”。)

7.(1)有人對他說:“萬一有錯誤的舉薦,將要招惹罪過,因爲什麼多舉薦呢?”(“或”“謬舉”“且”“何以”各1分,句意1分。)

(2)蔣堂就擴展其屋舍作爲學宮,挑選所屬官吏來教導生員們,士人一致地稱頌他。(“廣”“舍”“屬官”“翕然”各1分,句意1分。)

8.相同點:都是秋月。(1分)不同點:①李詞寫的是鉤月,月色孤清而淒涼;(2分)②錢詩寫的是滿月或近於滿月,月色清寒。(2分)

9.①以動襯靜,頷聯寫靜境,頸聯寫動境,描繪了夜中月影的靜謐與清寂等;(2分)②側面襯托,兩聯從“重門靜”“鵲驚”“葉散”飛螢等來側面烘托夜月;(2分)③傳達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清愁。(2分)

10.(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 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3)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參考譯文:

蔣堂,字希魯,是宜興人。蔣堂考中進士,擔任楚州團練推官。滿一年後,被吏部引見問答,真宗瀏覽試判的內容,認爲他很好,特旨授予大理寺丞、臨川知縣。縣裏富人李甲多做不法之事,以前的縣令不能制止他,蔣堂告誡訓諭,他也不悔改,就告訴州里用兵士搜索他的家,搜得超越皇帝用的器物,棄置他於死地。皇帝下召任命他做了監察御史。禁中失火,有司請求追究引起火災的原因,牽連出許多宮人,把這些宮人交給執法官吏處理。蔣堂說:“大火燃起沒有痕跡,怎麼知道不是天意呢,陛下應當修養德行應對變化。有司竟然想要歸罪宮人,把他們交給執法官吏,需要什麼口供得不到呢?卻竟賜他們死罪,這是加重天譴啊。”皇帝就下詔寬容了他們。

蔣堂出京擔任江南東路轉運使,調職到淮南,兼管江、淮發運事。當時廢止發運使,上書言事的人屢次把這作爲不便。蔣堂說:“劉晏、裴休,都曾經擔任江淮、河南轉運使,沒有聽說另外設置其他使的名稱。本朝王嗣宗、劉師道,也只是擔任轉運並管轄發運司事務,而且每年輸送京師財務總是充足。”當時雖然採用了他的建議,後來最終恢復了。蔣堂在江、淮期間,每年舉薦部史二百人。有人對他說:“萬一有錯誤的舉薦,將要招惹罪過,因爲什麼多舉薦呢?”蔣堂說:“舉薦十個得到兩三個,也足夠報答國家。”

蔣堂管理越州。越州的鑑湖,是馬臻治理的地方,灌溉八千頃田地,萬戶人家獲利,之前的太守建言聽任百姓自己隨意佔有,卻多被豪門大族所侵奪,蔣堂上奏恢復給他們。蔣堂調任到蘇州。在這之前,發運使上呈計議,建造幾十艘大船,運載江、湖兩地物產入京饋贈京師有權有勢的人,蔣堂說:“我難道做這個,每年的入供自然可以交付驛站奉給。”在此前後五年,蔣堂不曾一次到過京師。憑藉樞密直學士的身份擔任益州知州。慶曆初年,皇帝下詔天下建立學館。漢代文翁石室在孔子廟中,蔣堂就擴展其屋舍作爲學宮,挑選所屬官吏來教導生員們,士人一致地稱頌他。楊日嚴在蜀地,有才能和名望,蔣堂向來不欣賞他。因此省儉遊宴,減少供應過客食宿與車馬的處所,專門注重寬容鬆放,很是改變了楊日嚴的政務。又建造銅壺閣,它的規模宏大寬敞,然而材料沒有預備全,修建過半,就在蜀先主惠陵、江瀆祠砍伐喬木,又毀壞后土和劉禪祠,蜀人逐漸不高興,訴訟案件增多。在尚書禮部侍郎的職位退休,去世,特贈吏部侍郎。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

⑴ 答案:選D項3分,E項2分,A項1分。B、C 選項不得分。

解析:B.第一處“上帝”是“安排”海爾曼“救死扶傷”,不是“反法西斯”;C句中沒有比擬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聲音“宏亮高亢”,而是突出“堅定有力”)

⑵ “天職”在小說中的兩重含義:一是指一個醫生應盡的職責,即救死挾傷;一是指愛國者應盡的職責,即同法西斯作堅決的鬥爭,保衛自己的祖國。(共6分,每一點3分)

⑶ 海爾曼是一個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2分)他心地善良,寬容,仁慈,爲了救助他人,他不計個人恩怨,把救死扶傷當作自己最高的職責。(2分)他又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以他的手術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處死了兇怒的法西斯頭目,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2分)(6分,答出基本要點即可)

⑷ 小說中的前兩件事着力表現海爾曼高尚的品德,特別是他把救死扶傷看作醫生的天職這一點,從而對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鋪墊。這樣一位醫生卻把手術刀變成了武器,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愛國主義精神,使海爾曼這個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厚重,有說服力,也強化了小說的主題。(8分,意思對即可)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

⑴ 答B給3分,答E給2分,答C給1分,答A、D不給分。解析:C.“理解學生、把學生作爲知己”理解過窄,余英時是從讚賞錢穆先生的學識人品的角度說的,緊接着的一段話,可以作爲註腳。A“史學即史料學,應以整理史料爲研究重點”是傅斯年的觀點,而不是學術界普遍觀點。D.說錢穆“十餘年無學術成果”有誤,只是這時精力用在辦學上,使學術界受到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終因創業耗盡心力”說法也有誤,原文還說到了“因時局動盪”。

⑵ ①史學研究理論方面,認爲“中國歷史是有其獨特的規律和模式”的,教師應讓學生掌握並保持這種信念。②日常生活中,反對燕京大學以英文字母爲教學樓命名,並提議將學校的外國名字全部改爲中文名字。③ 抗戰爆發後,錢穆繼續講授中國通史課程,並著《國史大綱》,鼓勵國人重視本國曆史。④時局動盪時,在香港創辦新亞學校,努力培養傳承民族文化的人才。⑤書信往來中,提出了學術教育工作者對國運興衰皆有責任的觀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答出3點即可得滿分)

⑶ ①能夠爲內地流亡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工作的場所,使他們有一個存身之處和精神歸依;②能夠培養在民族存亡之際,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傳遞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於喚起青年人在艱苦時期經世救國的遠大人生抱負,即“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的不屈精神。

觀點一:心懷祖國,就要把民族精神傳揚下去,使之發揚光大。①要傳揚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於民族精神傳揚的工作。②發揚民族精神,葆有民族情懷也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懷落在實處。③當外族入侵、民族危機的時候,更要多做一些對傳揚民族精神有用的實事。

觀點二:在民族危機的時候,更需要有人擔當,把民族精神傳揚下去。①在民族危難時,民族精神的傳揚尤爲重要。②要傳揚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於發揚民族精神的具體之事,要有所擔當。③傳揚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種不慕名利的奉獻精神。

第Ⅱ卷(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B 解析:A過江之鯽:形容趕時髦的人很多。B門牆桃李:門牆:指師長之門;桃李:比喻後進者或學生。稱他人的學生。C曾幾何時:時間過去沒有多久。D嶄露頭角:比喻突出地顯露出才能和本領(多指青少年)。

14、D解析:A成分殘缺,應爲“規範了……申報與批准程序”。B一面對兩面。C“奠定……根據”搭配不當,改爲“提供………根據和基礎”

15、C 解析:本段文字核心內容是說今天法治與德志能否共存的問題,橫線句應是本語段的總領句。A、B均只提及古代,D只說到了德治,均不能含蓋全語段意思。只有C提及了兩方面且指向了現代,故選之。

16、① 就要形成對他扮演角色的態度 ②再用外形動作生動表現出來 ③ 演員的準確把握和精湛表演(每句2分)。

17、該圖由內部嵌有“十”的心形、輸液管和中英文文字構成。(2分)圖案上方的心形圖案和下方的“生”字以中間的輸液管相連,揭示了該宣傳畫號召民衆獻血以救助生命的公益主題。(3分)

六、寫作(60分)

18、寫作角度參考:

① 平凡生命也能實現巨大的人生價值

② 相信自己,綻放生命的精彩

③ 勇於挑戰,讓生命閃光

④ 挑戰自我,生命擁有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