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2016河南省高考模擬語文試卷及答案練習

2016河南省高考模擬語文試卷及答案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一.現代文閱讀(共9分,毎小題3分)

2016河南省高考模擬語文試卷及答案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清拔凌雲、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範疇,成爲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爲中國繪畫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竹以助風雅,亦成爲普遍風氣。

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要算《禮記》了。《禮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魏晉時期政治局勢反覆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爲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後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後,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晉室東渡之後,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爲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託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癡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廌、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爲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的《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儘管對竹的“高節”“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讚,表現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作爲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後,儘管竹子作爲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最終演化成爲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竹記》一文裏首次總結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裏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也或先或後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並通過種竹養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緻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摘編自《漢字趣編》之十二)

1.下列有關“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竹子後來被視爲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

B.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誕生的竹譜專著。

C.《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文字記載。

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表現出了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爲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爲了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

B.作爲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其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是中唐以後的事。

C.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爲託身、浪跡之所,是因爲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他們沉醉癡迷。

D.白居易的《養竹記》總結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的《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涵。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於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於他們的性格。

B.“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對後代封建文人產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

C.竹子最終演化成爲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並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在的轉化過程。

D.將“剛柔忠義”等品格賦予竹子,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就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6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飢,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裏,而食有餘。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爲本。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屬民爲保伍,使幾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金帛隨之,誇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自是外戶不閉。知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視診。師徵安南,所過州爲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裏不知。知福州。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饒,爭欲爲主守,賕請公行。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以次補之。授帖於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右徼求之弊。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萬。鞏曰:“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後至者亦不復取也。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拜中書舍人。甫數月,丁母艱去。又數月而卒,年六十五。鞏爲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

B.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

C.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

D.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意爲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如“徙明、毫、滄三州”中的“徙”指“調動官職”,“拜中書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職”。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爲,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捨。

D.“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曾鞏機敏強識,年少有才。數百字的文章,他讀完就能脫口成誦;十二歲試着寫成《六論》,言辭奇偉,由此聲名聞於四方。

B.曾鞏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齊州時,以剷除奸盜作爲根本任務,既調動百姓參與,又善待自首的盜賊,於是州內安定。

C.曾鞏愛護百姓,不謀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時,他事先做好供應軍隊的準備,不擾民;做福州知州時,他不許官府與民爭利。

D.曾鞏面對災情,處理得法。遇荒災時他估計倉儲不足救濟,勸富人就近賣糧給災民;江西大疫,他命縣鎮、驛站備藥待需。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金帛隨之,誇徇四境。

(2)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以次補之。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8-9題。(11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蘇軾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

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

[注]此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十一月,蘇軾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賑災途中

8.這首詩的前六句,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5分)

9.結合尾聯,簡要賞析“嫌”字的妙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描寫詩人因品德高尚被衆小人嫉妒誣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兩句引用了五丁開山的神話,增添了詩歌的浪漫主義氣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鵑(子規)表達悲切之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第四兩道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選定的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道大題內的小題。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道大題計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鑑賞家 汪曾祺

全縣第一個大畫家是季匋民,第一個鑑賞家是葉三。

葉三是個賣果子的。他這個賣果子的和別的賣果子的不一樣。他專給大宅門送果子,也就是給二三十家送。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裏面聽到他敲門的聲音,就知道:是葉三。挎着一個金絲蔑籃,籃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進堂屋,揚聲稱呼主人。主人有時走出來跟他見見面,有時就隔着房門說話。“給您稱——?”——“五斤”。什麼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爲到了什麼節令送什麼果子都是一定的。

立春前後,賣青蘿蔔。“棒打蘿蔔”,摔在地下就裂開了。杏子、桃子下來時賣雞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團雪,只嘴兒以下有一根紅線的“一線紅”蜜桃。再下來是櫻桃,紅的像珊瑚,白的像瑪瑙。端午前後,枇杷。夏天賣瓜。七八月賣河鮮:鮮菱、雞頭、蓮蓬、花下藕。重陽近了,賣梨:河間府的鴨梨、萊陽的半斤酥,還有一種叫做“黃金墜子”的香氣撲人個兒不大的甜梨。菊花開過了,賣金橘,賣蒂部起臍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後,賣栗子,賣山藥,賣百合,賣碧綠生鮮的檀香橄欖。

葉三賣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兩個兒子都成人了。他們都是學布店的,都出了師了。弟兄倆都已經成了家,老大已經有一個孩子,——葉三抱孫子了。

這年是葉三五十歲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麼給老爺子做壽。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門賣果子了,他們養得起他。

“我跑慣了。我給這些人家送慣了果子。就爲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

季四太爺即季匋民。他在家裏排行老四,城裏人都稱之爲四太爺。

“你們也不用給我做什麼壽。你們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爺送我的畫拿出去裱了,再給我打一口壽材。”這裏有這樣一種風俗,早早就把壽材準備下了,爲的討個吉利:添福添壽。於是就都依了他。

葉三還是賣果子。

他真是爲了季匋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爲了掙錢,他給季匋民送果子是爲了愛他的畫。

季匋民有一個脾氣,一邊畫畫,一邊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畫兩筆,湊着壺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執筆接着畫。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葉三蒐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畫室。葉三不需通報,由一個小六角門進去,走過一條碎石鋪成的冰花曲徑,隔窗看見季匋民,就提着或捧着他的鮮果走進去。

“四太爺,枇杷,白沙的!”

“四太爺,東墩的西瓜,三白!——這種三白瓜有點梨花香味,別處沒有!”

他給季匋民送果子,一來就是半天。季匋民畫的時候,他站在旁邊很入神地看,專心致意,連大氣都不出。有時看到精彩處,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氣,甚至小聲地驚呼起來。凡是葉三吸氣、驚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筆。季匋民從不當衆作畫,他畫畫有時是把書房門鎖起來的。對葉三可例外,他很願意有這樣一個人在旁邊看着,他認爲葉三真懂,葉三的讚賞是出於肺腑,不是假充內行,也不是諛媚。

季匋民最討厭聽人談畫。他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實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盞茶就道別。因爲席間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談闊論。因爲季匋民是大畫家,這些名士就特別愛在他面前評書論畫,藉以賣弄自己高雅博學。這種議論全都是道聽途說,似通不通。季匋民聽了,實在難受。他還知道,他如果隨聲答應應付幾句,某一名士就會在別的應酬場所重販他的高論,且說:“兄弟此言,季匋民亦深爲首肯。”

但是他對葉三另眼相看。

葉三隻是從心裏喜歡畫,他從不瞎評論。季匋民畫完了畫,釘在壁上,自己負手遠看,有時會問葉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裏?”

葉三大都能一句話說出好在何處。

季匋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

葉三說:“紫藤裏有風。”

“唔!你怎麼知道?”

“花是亂的。”

“對極了!”

季匋民提筆題了兩句詞:

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

季匋民畫了一張小品,老鼠上燈臺。葉三說:“這是一隻小老鼠。”

“何以見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燈臺柱上。它很頑皮。” []

“對!”

季匋民送了葉三很多畫。——有時季匋民畫了一張畫,不滿意,團掉了。葉三撿起來,過些日子送給季匋民看看,季匋民覺得也還不錯,就略改改,加了題跋,又送給了葉三。季匋民送給葉三的畫都是題了上款的。葉三也有個學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潤生。季匋民給他起了個字,叫澤之。送給葉三的畫上,常題“澤之三兄雅正”。有時徑題“畫與葉三”。季匋民還向他解釋:以排行稱呼,是古人風氣,不是看不起他。

有時季匋民給葉三畫了畫,說:“這張不題上款吧,你可以拿去賣錢,——有上款不好賣。”

葉三說:“題不題上款都行。不過您的畫我不賣。”

“不賣?”

“一張也不賣!”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畫都放在他的棺材裏。

十多年過去了。

季匋民死了。葉三已經不賣果子,但是他四季八節,還四處尋覓鮮果,到季匋民墳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後,他的畫價大增。大家知道葉三手裏有很多季匍民的畫,都是精品。很多人想買葉三的藏畫。葉三說:

“不賣。”

有一天有一個外地人來拜望葉三,葉三看了他的名片,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聽濤”。一問,是日本人。辻聽濤說他是專程來看他收藏的季匐民的畫的。

因爲是遠道來的,葉三隻得把畫拿出來。辻聽濤非常虔誠,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還先對畫軸拜了三拜,然後才展開。他一邊看,一邊不停地讚歎: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聽濤要買這些畫,要多少錢都行。

葉三說:

“不賣。”

辻聽濤只好悵然而去。

葉三死了。他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囑,把季匋民的畫和父親一起裝進棺材裏,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改動)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小說的題目是“鑑賞家”,開頭部分從葉三賣果子寫起,從他對生活中自然美的鑑賞,到後文漸漸熟悉季匋民而成爲季匋民的知音,情節自然順暢。

B.小說刻畫了具有樸素生活經驗、不諂媚、不賣弄、真心愛畫的葉三這一人物形象,凸顯了“小人物有時候也可以變得偉大”這一主題。

C.“看門的和狗都認識他”讓“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這一情節變得生動形象了,而描寫“篾籃”和“秤”這些物件的形容詞,寫出了葉三的用具的精緻和考究。

D.季匋民給葉三的畫,他一張也不賣,日本人出高價錢他也不賣,說明懂畫的他對這些精品畫的價值和市場預期早已心知肚明。

E.小說用樸素而傳神的語言爲讀者展現了葉三和季匋民的友誼,而結尾處季匋民的畫和葉三一起被埋,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

(2)季匋民送給葉三的畫,葉三一張都不賣,最後埋了。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些情節折射出葉三怎樣的內心世界?(6分)

(3)葉三是全縣第一的鑑賞家,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小說情節簡要分析。(6分)

(4)有人評價汪曾祺的小說:風物美,人情美,生活美。請就其中任意兩個方面,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屠呦呦與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願意接受採訪的屠呦呦終於把記者請進家門,一再強調“也沒什麼好講的”,她還通過央視發表自己獲獎感言,她說,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青蒿素這項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體公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

在諾貝爾獎之前,大部分人或許都不知道屠喲喲是何許人,一夜之間她蜚聲國內外,而以她爲領導的研發小組研製的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詩經•小雅》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祕。1951年,屠呦呦如願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在專業課程中,她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最感興趣。大學畢業後,屠呦呦就職於中國中醫研究院。那時該院初創,條件艱苦。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製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傑出的成就。當年輕的屠呦呦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她當然不會意識到,在漫長而曲折的研究“抗瘧”的道路上,有一頂金光閃閃的王冠正在等待她來摘取。

瘧疾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世界約數10億人口生活在瘧疾流行區,每年約2億人患瘧疾,百餘萬人被奪去生命。特別是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當時正值美越交戰,在越美軍因瘧疾減員80多萬人。美國不惜投入,篩選出20多萬種化合物,卻未找到理想的抗瘧新藥。因瘧原蟲對喹啉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所以,防治瘧疾重新成爲各國醫藥界攻克的目標。繼美國之後,英、法、德等國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尋找有效的新結構類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願。我國從1964年重新開始對抗瘧新藥的研究,從中草藥中尋求突破是整個工作的主流,但是,通過對數千種中草藥的篩選,卻沒有任何重要發現。在國內外都處於困境的情況下,1969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她從整理歷代醫籍着手,四處走訪老中醫,蒐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羣衆來信,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爲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然而篩選的大量樣品,對抗瘧均無好的苗頭。她並不氣餒,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進行篩選,最後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實驗發現,青蒿的抗瘧效果並不理想。她又系統查閱文獻,特別注意在歷代用藥經驗中提取藥物的方法。當她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時,東晉名醫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琢磨這段記載,她認爲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於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對鼠瘧的效價顯著提高;接着,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效價更高,而且趨於穩定。終於,在經歷了190次失敗後,青蒿素誕生了。這劑新藥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瘧疾,一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

“這一醫學發展史上的重大發現,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發現的價值和效益並不在短期內顯而易見。但也有少數,它們的誕生對人類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義是立竿見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是2011年度在美國最有影響的生物醫學獎——拉斯克獎的頒獎詞。

2015年的諾貝爾獎雖然有些姍姍來遲,但畢竟是令人慶幸的。當頒獎詞莊嚴的聲音迴響在地球上空的時候,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屠呦呦的名字寄託了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徵和諧之意,父母希望女兒健康成長。

B. 瘧疾是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世界上每年有百餘萬人被它奪去生命。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在努力研發制服它的新藥物,我國的科學家率先完成了這個任務。

C. 在基礎生物醫學領域,許多重大的發現,不可能在短期內讓人們看見它們顯著的價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就是這樣。

D. 本文在平實的敘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學色彩的描寫,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作者重點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描寫細膩,有很強的說服力。

E. 拉斯克獎是美國最有影響的生物醫學獎,正因爲屠呦呦獲得這個大獎,爲她如今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屠呦呦獲得突破性進展,最關鍵的步驟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3)屠呦呦獲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結合文章進行概括並分析。(6分)

(4)文中說“各種膚色的人都在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深深的敬意”,結合全文,聯繫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應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中國互聯網協會聲稱,大規模封殺垃圾郵件只不過是目前在沒有法律監控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計。

B.去年冬天星城長沙連降大雪,沿江風光帶形成了罕見的霧凇,江堤上的樹木銀裝素裹,冰清玉潔,給星城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C.滾滾長江水,滔滔黃河浪,翻卷起中國歷史上多少爲爭權奪利而相互殺戮、茹毛飲血的殘酷故事。

D.平時如有什麼思考,應該及時地把它寫出來,不能只是在口頭上與人交談,如果述而不作,時間一長,先前一些有價值的想法就會忘掉。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3分)

A. 近年來,政府在戶籍管理、土地流轉、勞動報酬等方面開始了有利於改善進城務工人員境遇的改革,但從社會基本方面觀察,國家現行體制還沒有爲進城務工人員平等的產業工人地位做好全面準備。

B.由於資金不足的限制,學校計劃修建的圖書樓和醫療室只好暫緩施工,對此,師生反映強烈。

C.經濟學及經濟學家該不該關注民生,該不該反映民意,該不該替老百姓說話,這些問題引發了一系列的追問。

D.這樣做,不僅有助於我國煤炭出口,也將對我國內正在實施的煤炭走向市場的戰略舉措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3分)

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爲它是最不完美的。__________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①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天地。

②但是實含至理。

③假如世界是完美的,自然就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鬥的必要。

④這話表面看去,不通已極。

⑤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

⑥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

A.③⑤⑥①④② B. ④②③⑥①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 ④②③⑤⑥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①  ,營造濃厚閱讀氛圍,有利於推動“書香社會”建設。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知識的哺育;一個家庭的幸福,

②  。一個“書香家庭”,無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實,一本真正有用的書的價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價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書,小則使人獲得知識,懂得道理;  ③  ,改變人的一生。“耕讀傳家”,讓書籍“走入”每一個家庭,營造讀書的環境,沁人心脾,其樂無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答題。(不超過80字)(5分)

寢室裏的矛盾可謂千奇百怪:睡眠時間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覺打呼嚕,影響別人休息;有人不愛乾淨,不搞衛生……任何一個誤會,都有可能引發寢室矛盾。寢室有了矛盾,該如何去化解呢?

請提兩點建議,並加以簡述。要求觀點明確,簡明得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個小朋友拿着兩個蘋果,媽媽問:給媽媽一個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媽媽,把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此刻,母親的內心有種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嘴裏的蘋果後,對媽媽說:這個最甜的給媽媽。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B(“發展到鼎盛時期”錯,原文只說“蔚成風氣”)

2.C(原因表述錯誤,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麗的山水可以使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

3.A(“愛竹源於他們的性格”錯,應源於竹子的特點與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

4.D(標點爲:餘衆潰複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

5.D(《論語》不是“六經”)

6.A(名聞四方是不是十二歲時,而是弱冠之時)

7.(1)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用車載着(懸賞所給的)金帛跟着他,讓他四處誇耀。(飲食冠裳之、假、輦、誇徇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曾鞏讓僧徒們相互推薦、選擇擔任主守的人,將推選出來的人記錄在冊,按照次序補缺。(俾、推擇、識、以次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參考譯文】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他從小就機智敏銳,讀書讀幾百字,就能脫口背誦。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播到四方。歐陽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驚異。嘉祐二年考中進士,出任越州通判。這一年發生了饑荒,他估計常平倉儲存的糧食不足以用來救濟,而鄉間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裏來購糧。曾鞏就張貼告示曉諭所屬的各縣,委婉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共有十五萬石,讓他們將這些糧食比照常平倉的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後賣給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買到糧食,又不出家鄉,而且糧食有餘。曾鞏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任齊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惡、迅速嚴厲地打擊盜賊作爲根本。曲堤有個姓周的人家的兒子周高橫行驕縱,殘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夠影響當地的權貴和豪紳,州縣的官吏都沒有人敢去追究。曾鞏逮捕了他,處以刑罰。章邱有百姓在鄉村裏聚衆結夥,號稱“霸王社”,殺人劫財,搶奪囚禁,沒有一件不能如願的。曾鞏讓百姓組成保伍,讓他們偵察盜賊的行蹤,有盜賊就擊鼓傳遞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將盜賊擒獲。有一個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鞏就招待他吃喝,送給他衣帽,給他配備了車馬和隨從,用車載着懸賞所給的金帛跟着他,讓他四處誇耀。盜賊聽說了這件事,大多出來自首。從此,齊州的人們連院門都不用關閉就可以安睡了。調任洪州。適逢江西當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亭傳,都儲存藥物以備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難不能養活自己的,就招來吃住在官舍,供應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生給他們治病。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過的州要準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地方的官吏藉此機會橫徵暴斂,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安排好了大軍突然集結時的吃住問題,因此,軍隊離開後,街市裏巷的百姓都不知道。任福州知州。南劍盜賊廖恩受到赦免,出來投降官府,其餘的盜賊潰散後又聚合起來,暗中勾結,與附近幾州的不法之徒牽連,其中尤其桀驁不馴之徒即使官府招降也不前來,當地居民恐懼。曾鞏用計策招致他們,接着自己前來歸順的有二百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侶貪求豐饒的財物,爭着想做主守,行賄請託公然進行。曾鞏讓僧徒們共同推舉選擇主守,將推選出來的人記錄在冊,按次序遞補。然後在府廷授予他們文告,拒絕他們的私下贈謝,以杜絕身邊之人藉此謀求利益的弊端。福州沒有公田(職田是國家掌握的公田,不屬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穫物或部分收穫物充作俸祿的一部分),每年用賣園圃的蔬菜來增加薪俸,常年收入達三四十萬。曾鞏說:“太守與民爭利,合適嗎?”就停止了這種做法。後來的官員也不再用這個辦法獲取收入。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曾鞏負有才名,長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認爲他命運不濟,時運不佳。這一時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後輩出人頭地,曾鞏對此看得很淡泊。任命他爲中書舍人。才幾個月,他因母喪離職。又過了幾個月,曾鞏也去世了,終年六十五歲。曾鞏寫文章,涉獵廣泛,寫到後來更加精妙,其文源自“六經”,參考了司馬遷和韓愈的文法,當時擅長文詞的人,很少有超過他的。

8.對百姓疾苦的同情與憂慮,病中的感傷,客中的孤獨,思歸的痛苦,老之將至的無奈。(答對一點給1分)

9.尾聯描寫了長夜、孤舟中只有殘燈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殘燈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孤燈”不嫌棄詩人的情態,(2分)表達了詩人在殘燈陪伴下感受到的寬慰與溫暖,(1分)是詩人的無奈與自嘲。(1分)(整體答得符合邏輯,再給1分)

10.(1)衆女嫉餘之蛾眉兮 謠諑謂餘以善淫  (2)地崩山摧壯士死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3)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每空1分)

11.(1)答A給3分,答C給2分,答B給1分;答D、E不給分。(B項,主題理解有誤。D項,結論牽強,說明葉三懂畫而且珍惜他和季匋民之間的友誼。E項“樸素而傳神的語言”“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增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理解錯誤)

(2)①珍愛藝術,喜歡畫裏的藝術世界。葉三給季匋民送果子是因爲愛他的畫;珍惜畫作,“有時季匋民畫了一張畫,不滿意,將它揉成團丟掉了,葉三撿起來,過些日子送給季匋民看”;從季匋民的畫裏看出來“有風”“小老鼠”,真正懂畫,不像那些賣弄高雅的名士。

②重情重義,珍惜和季匋民的深厚情誼。季匋民活着的時候,葉三“爲了季四太爺一個人,我也得賣果子”,蒐羅到最好的水果,總是首先給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死後,葉三不再賣鮮果,但還到處蒐羅鮮果,到季匋民墳上供奉。正是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使得葉三很珍惜畫作所代表的友情。[]

(每答出1點給三分;觀點1分,分析2分,意思對即可)

(3)①善於鑑賞(挑選)天然果子。葉三有一雙自然的審美慧眼,知道什麼節令送什麼果子,並且送的都是優質美味的鮮果,知果子,愛果子,懂生活。②善於鑑賞畫作。葉三愛畫,懂畫,惜畫。他愛畫出於本心,出於天然的興趣。懂畫,說明葉三有極強的藝術鑑賞力,能看出畫中“紫藤裏有風”,能看出“這是一隻小老鼠”。③善於鑑人。葉三能從大宅門裏識出不慕虛名、清雅高逸的畫家季匋民,並一直珍惜並保持着他們之間的情誼。

(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4)風物美:寫葉三一年四季賣的果子,或繪其形,或描其色,或寫其味,將不同時令的果子展示在讀者的面前,描摹色彩的詞彙恰到好處,使人眼前浮現出瓜果上市時的新鮮模樣。這既凸顯了賣果人的精心細緻,又鋪展出小城風物的畫卷,令人流連往返。[]

人情美:①兒子們由心裏不安到最終依了葉三,裝裱了季匋民送給父親的畫,還按照當地的風俗,爲父親打了一口壽材。父子之間的衝突從起因到結果,傳達出的都是厚重而溫暖的親情。②兒子遵照葉三的遺囑,將畫放進父親的棺材一起埋了。兒子並沒有因爲季匋民的畫價格飆升而動其他念想,讓畫與父親相伴來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兒子對父親的孝道顯示出來的人情美可捧可掬。③葉三將最好的水果首先給季匋民送去,季匋民知道葉三生活不易,便送給葉三很多畫,好讓他去賣;葉三在重金誘惑面前也決不賣季匋民的畫,葉三隻是一個水果販子,但他對季匋民本真的情誼,更讓人感受到一種純粹的人情美。

生活美:①季匋民甘於平淡的生活,很少到親戚家應酬。季匋民每天一起來就走進他的小書房。他一邊畫畫,一邊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畫一張畫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季匋民的生活有名士風範,也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質樸的性格。②季匋民和葉三平易的交往。去季匋民家,葉三不需通報,“由一個小六角門進去,走過一條碎石鋪成的冰花曲徑,隔窗看見季匋民,就提着或捧着他的鮮果走進去”,季匋民和葉三都重情重義,活的真誠而實在。

(每個方面4分,答出任何兩個方面即可)

12. (1)答A 給2分,答 B給 3分,答D給1分;答C E 不給分 (C項張冠李戴,文中倒數第二段說“屠呦呦……研發的抗瘧藥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義立竿見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內看見顯著的價值和效益”。 D項“描寫細膩”有誤,記敘屠呦呦研發青蒿素的艱難歷程,是平實的語言,沒有細膩的描寫;“穿插一些富有文學色彩的描寫”有誤。故1分。E強加因果)

(2)改進提取藥物的方法(2分)。①從東晉名醫葛洪的有關記載中受到啓發,認識到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2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採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法。(1分)。

(3)①源於興趣理想的動力: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祕。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後來就職於中國中醫研究院。②克服困難的執着精神:屠呦呦在設備簡陋連基本通風設施都沒有的工作環境中,經常和各種化學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③研究操作的實踐能力:從整理歷代醫籍着手,四處走訪老中醫,蒐集建院以來的有關羣衆來信,進行大量實驗。④臨危受命領導團隊的才幹: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每點2分必須先概括再聯繫原文分析,答出三點即可)

(4)①“各種膚色的人表達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屠呦呦研發的青蒿素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瘧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這位耄耋老人表達敬意”意味着85歲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中華科技史上譜寫了一部精彩的人生傳奇。

③這種“敬意”源於:瘧疾這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

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有着像屠呦呦一樣爲理想克服困難、執着奮鬥的堅強毅力,不爲名利、潛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獲獎依然不忘團隊的合作精神;難能可貴的是屠呦呦查閱中國古老的醫藥典籍,利用現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國醫藥特色的科研成果,爲中醫藥學增光,更爲中華文化添彩,她激勵着國人、華人爲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每點2分)

13.A(A項,權宜之計,指爲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採取的辦法。B項,冰清玉潔,形容高尚純潔。C項,茹毛飲血,指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一般用於形容原始野蠻的生活方式。D項,述而不作,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14. C(A項成分殘缺,應在“爲”後添加動詞“賦予”;B項句式雜糅,改爲“由於資金不足”或者“由於資金的限制”;D項“將對……起到了”前後矛盾)

15.D(①②銜接緊密,④承題於首句,②起下;③⑤⑥①是對“至理”的解釋。其中,③⑤是一假設一實際的正反論證關係,⑥①是一問一答的設問關係;⑤句中提到“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⑥句緊承⑤中的這一個詞語——快慰;①句和題幹最後一句聯繫密切,故選D項)

16.①爲人父母率先讀書 ②離不開書香的薰陶 ③大則可以激發人的志向 (每空2分,超出字數扣1分)

17. 參考答案 第一,溝通。因爲不瞭解而誤解,誤解而心生間隙。溝通可以讓彼此增進了解,消除誤解。第二,約定。室友共同制定寢室公約,比如有關作息時間、衛生值日等方面的規定。

18.作文(60分)

參考立意:①忍耐有時很疼,但結果會很甜蜜。②懂得傾聽,纔會瞭解真相。③愛,有時需要等待,因爲愛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