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誰知道中考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誰知道中考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一、考點解析

誰知道中考詩歌鑑賞答題技巧?

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鑑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鑑賞,二是評價。鑑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鑑賞其形象;

2.鑑賞其語言;

3.鑑賞其表達技巧。

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無論是鑑賞還是評價,實質上都是考查考生對於詩歌的想象能力。考生從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樣去想象,如何結合詩歌本身、命題者所問、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寫出來,這是答題的關鍵。

二、古詩鑑賞的答題格式例析:

1、形象:身份+性格

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脣 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如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人在詞中刻畫了怎樣的藝術形象?

〔簡析〕上片寫身份,寫人物神態,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下片寫性格,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在我們心中立起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帶着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瀑布 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意象。

〔簡析〕涓涓細流不辭辛苦,彙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表層含義)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層含義)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表達)什麼感情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從詩中領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簡析〕通過“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讚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例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牀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並在對全詩整體感悟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簡析〕“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牀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真)巧妙;愁情、涼牀、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爲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對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你認爲寫得好不好?爲什麼?

〔簡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古人煉字妙用的理解闡釋。作者用一個“鬧”字,不僅讓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機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臺①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作於天寶年間,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分析尾聯的修辭效果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簡析〕“日”喻帝王,“浮雲”喻小人,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皇帝被奸邪矇蔽而自己報國無門的傷痛,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例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漫成一絕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美景。

〔簡析〕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蜷曲着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光籠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簡析〕(1)修辭方法:對偶。“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

(2)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例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偶成 程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試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這首詩。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風和日麗的春天景色。一二兩句寫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雲、柔和的春風、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紅花、綠柳、碧水。上下輝映,生機盎然。三四句抒發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偷閒學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達了詩人怡然自得之情。

三、高考古詩詞鑑賞方法

詩歌鑑賞要求考生從詩歌內容、語言、結構、寫作技巧及作品風格、鑑別其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考生要注意以下十個方面: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羣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着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係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爲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1、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後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2、今體詩:分爲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3、詞:是今體詩之後產生於盛唐,流行於中唐,發展於晚唐與五代,成就於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餘(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爲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4、曲:即散曲,分爲“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1、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2、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3、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4、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5、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於盛唐,最高成就爲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誇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盪。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煉字、煉句、煉意。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爲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採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爲“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並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於突出形象特徵,揭示形象意義,對於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古詩詞的藝術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並不都是單一的,往往是綜合複雜地運用。我們在鑑賞的時候,要注意在具體語境、整體詩境中分析藝術特點,不要簡單地陷入術語、概念的怪圈,有時候還要根據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題幹要求,從規定的角度,作出正確的判斷。

(六)注意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瞭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瞭;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鑑賞力的高低。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藝術素養等造成的不同的創作特色。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韓愈的詩深奧險怪,白居易的詩通俗鮮明。再如,按詞論家說,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誇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象瑰麗神奇

◇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精確細膩地描寫想象。

◇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

◇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抒情婉轉纏綿。

1、豪放:蘇軾、辛棄疾

婉約:柳永、姜夔、李清照

雋永:李煜、劉禹錫

自然:謝朓、謝靈運

清新飄逸:李白

沉鬱頓挫:杜甫

雄渾悲壯:屈原

淡遠閒靜:陶淵明

恬淡優美:王維

雄壯豪邁:王昌齡

豪放磅礴:曹操

曠達俊爽:杜牧

2、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鬱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

懷古詩:幽深綿長

送別詩:意蘊深遠

(三)語言風格常用術語簡介

1、生動形象

語言活靈活現,具體形象

①人物語言個性化,言如其人;②描寫逼真,繪聲繪色,惟妙惟肖;③運用多種辭格,新鮮活潑;④注意詞語選用,注意句式變換。

舉出實例,分析其生動形象成因或表現。

2、樸素自然

語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飾

發自內心,出於至誠,感情真摯;明白如話,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飾,不做作,真切平實,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舉出實例,說明表現(白描、口語、大衆化),概說好處

3、含蓄蘊藉

語言含義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而不發,含而不露,欲言還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話中話,深沉厚重,深蘊含蓄,“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舉出實例,揭示其豐富內涵,略析其成因(象徵、雙關、暗示等)及好處

4、幽默風趣

語言詼諧機警,活潑有趣

運用誇張、反語、仿詞、雙關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徵,揭露事物本質,富於諷刺意義,增強批判性和說服力,令人輕鬆愉快,忍俊不禁。

舉出實例,說明用意,分析好處

5、莊重典雅

語言平實沉穩,嚴肅鄭重

採用典範書面語,拒絕俚詞俗語;常用古語詞、成語;多用專有名詞、術語;多長句、複句。莊重嚴肅,堂皇正大,深沉厚實,義正辭嚴

舉出實例,說明成因和用意,略說好處。

6、清新明快

語言乾淨利落,明白曉暢

語言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斬釘截鐵,單刀直入,一語中的,一針見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賞

舉出實例,分析特徵好處

7、絢麗華美

語言酣暢淋漓,辭藻華麗

辭藻華麗,注重修飾,表意細膩,體物入微,窮形盡相,多用辭格,講究技巧,富於聯想、想象,縱筆潑墨,氣勢如虹,內容豐富,表意充分

舉出實例,分析特徵好處

8、音律和諧

語言具有音樂美

合轍押韻,節奏勻稱,平仄調配,抑揚頓挫,音律講究;多用疊詞象聲詞,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語。讀來朗朗上口,聽來悅耳動聽,富音樂性

舉出實例,分析成因好處

10、整散結合

整句(對偶、對比、排比、反覆、頂真等)與散句錯雜

語言具有整齊美、對稱美、復疊美、迴環美、錯落美,活潑多致,豐富多彩,顯得文采富贍,文氣十足,情濃意滿,酣暢淋漓

引出整句,分析其語言美感,略說整散結合之妙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明”———因思鄉念故鄉而備覺故鄉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象:爲了合乎作詩詞的規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誇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覆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八)注意關注詩歌題目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如2000年上海卷,試題爲“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麼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九)注意明察考題暗示

古詩鑑賞題後,往往會有一些註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題,填空題空格的前面或後面。2001年春考的18題中,“安史之亂”的提示,都爲考生答題給予了人文關懷,注意了這些方面就有利於解題。

(十)注意運用聯想、想

詩歌鑑賞是一種再創造。再創造的主要方式是聯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牆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緻,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十一)注意煉字的鑑賞

煉字方法點撥

1、 找出關鍵字,並體會詩人所煉之“意”。

中國古代詩人爲了煉字、煉意的需要,故意在一些地方設置關鍵字,這些地方,往往就是全詩或全句中的“詩眼”,要詳加分辨。

2、賞析影響詩意的關鍵字詞。

許多詩中都有一些特別值得重視的詞,通常使全詩增色不少甚至成爲詩眼。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雲:“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爲“一”,因爲題爲“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爲“一字師”。動詞的提煉是古詩煉字的主要內容。,又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

3、整體分析、綜合後進行書面表達。

步驟:(1)、先整體分析全詩的意境,找出一些關鍵意象,明白詩的旨意和情感

(2)、找出關鍵字,並思索其在整句和整首詩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意境、手法、表達、情感等幾個角度進行思索、分析。

(3)整理併成文,注意表述的層次性、語言的簡潔性,最好是分點進行總結。

古典詩歌的煉字例說

從大的範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不出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煉數量詞。

經過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在詩人的驅遣之下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庚信《小園賦》中的

“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爲“讀之騷逸欲絕”。“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把僧齊己的《早梅》詩中的“數枝開”,改爲“一枝開”,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爲“一字師”。

2、煉形容詞。

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化的表現,少不了繪景摹狀,化抽象爲具體,變無形爲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這種任務,相當一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我國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值得特別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表顏色的形容詞於句首與句末的運用。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中的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鷗”,郭彥深就說“漠漠陰陰,用疊字之法,不獨摹景之神,而音調抑揚,氣格整暇,悉在四字中”。“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蝴蝶飛來過牆去,應疑春色在鄰家”,這是王駕寫的《睛景》,王安石改後兩句爲“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除了易“蝴”爲“蜂”,易“應”爲“卻”之外,煉字的關鍵就在於去“飛來”而改爲“紛紛”,因爲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動情地表現出晚春雨後特有的美景。

3、煉動詞。

一首詩,是由一些詩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藝術構思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構成鮮明的化美爲媚的意象的詞。主要是表動態的具象動詞。因爲名詞在詩句中往往只是一個被陳述的對象,它本身沒有表述性,而能給作主語的名詞以生動的形態的,主要就是常常充當謂語的動詞,這樣,具象動詞的提煉,就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煉字的主要內容。如“吐”字,這是最平常易見而沒有什麼驚人之處的動詞了,杜甫有一聯詩句是“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蘇東坡對此極爲欣賞,我想,除了“明”字這一形容詞兼攝動詞的作用而富於動態之外,就是“吐”字下得極妙。清代的查慎行,大約於此也未能忘情吧,他在《移居道院納涼》詩中寫道:“滿城鐘磬初生月,隔水簾櫳漸吐燈”,寫華燈初上燈水交輝的夜景,化靜爲動,造語奇特,這個富於動力性的“吐”字的運用,真是不讓杜甫和陳與義專美於前了。

4、煉虛詞。

虛詞的運用,在新詩創作中似乎遠不及在古典詩詞中地位重要。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鍊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爲流動等美學效果。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爲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