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之後出現的?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之後出現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3K 次

藥酒應用於防治疾病,在我國醫藥史上已處於重要的地位,成爲歷史悠久的傳統劑型之一,至今在國內外醫療保健事業中享有較高的聲譽。

藥酒是在哪個朝代之後出現的?

藥酒是選配適當中藥,經過必要的加工,用度數適宜的白酒或黃酒爲溶媒,浸出其有效成分,而製成的澄明液體。在傳統中,也有在釀酒過程裏,加入適宜的中藥,釀製而成的。藥酒即是一種加入中藥的酒。

藥酒的起源與酒是分不開的,中國是人工釀酒最早的國家,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就曾發現過很多陶製酒器。關於造酒,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戰國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此外,《世本》亦講到:“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國君。這些記載說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釀酒業已發展到一定水平,所以後世有“儀狄造酒”及“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之說。這裏杜康已成了酒的代名詞。

商殷時代,釀酒業更加普遍。當時已掌握了麴櫱釀酒的技術,如《尚書·說命篇》中有商王武丁所說“若作酒醴,爾維麴櫱”的論述。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了商朝武丁時期(公元前1200多年前)的墓葬,在近二百件青銅禮器中,各種酒器約佔70%。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的飲酒用具和盛酒容器,可見當時飲酒之風相當盛行。從甲骨文的記載可以看出,商朝對酒極爲珍重,把酒作爲重要的祭祀品。值得注意的是在羅振玉考證的《殷墟書契前論》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記載,對照漢代班固《白虎通義·考黜》曾釋“鬯者,以百草之香,鬱金合而釀之成爲鬯”,表明在商代已有藥酒出現。

周代,飲酒越來越普遍,已設有專門管理釀酒的官員,稱“酒正”,釀酒的技術已日臻完善。《周禮》記載着釀酒的六要訣:秫稻必齊(原料要精選),麴櫱必時(發酵要限時),湛熾必潔(淘洗蒸者要潔淨),水泉必香(水質要甘醇),陶器必良(用以發酵的窖地、瓷缸要精良),火齊必得(釀酒時蒸烤的火候要得當),把釀酒應注意之點都說到了。西周時期,已有較好的醫學分科和醫事制度,設“食醫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饈……之齊(劑)”。其中食醫,即掌管飲食營養的醫生。六飲,即水、漿、醴(酒)、涼、醬、酏。由此可見,周朝已把酒列入醫療保健之中進行管理。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更明確提出: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說明藥酒在周代的運用確也相當普遍。

我國最古的藥酒釀製方,是在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從《養生方》的現存文字中,可以辨識的藥酒方共有6個。①用麥冬(即顛棘)配合秫米等釀製的藥酒(原題:“以顛棘爲漿方”治“老不起”)。②用黍米、稻米等製成的藥酒(“爲醴方”治“老不起”)。③用美酒和麥×(不詳何藥)等製成的藥酒。④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藥釀製的'藥酒。⑤用漆和烏喙(烏頭)等藥物釀製的藥酒。⑥用漆、節(玉竹)、黍、稻、烏喙等釀製的藥酒。《雜療方》中釀製的藥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詳何物)和薜荔根等藥放人覷(古代一種炊事用蒸器)內製成醴酒。其中大多數資料已不齊,比較完整的是《養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該方包括了整個藥酒製作過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內容,是釀製藥酒工藝的最早的完整記載,也是我國藥學史上重要史料。

先秦時期,中醫的發展已達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首先講述醪醴的製作“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即用完整的稻米作原料,堅勁的稻稈做燃料釀造而成,醪是濁酒,醴是甜酒。“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爲備耳……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記載了扁鵲認爲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

漢代,隨着中藥方劑的發展,藥酒便漸漸成爲其中的一個部分,其表現是臨牀應用的針對性大大加強,所以其療效也進一步得到提高,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收載了西漢名醫淳于意的25個醫案,這是我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醫案記載,其中列舉了兩例以藥酒治病的醫案,一個是濟北王患“風蹶胸滿”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藥酒,得到治癒。另一個是王美人患難產,淳于意用莨菪酒治癒,併產下一嬰孩。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則載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紅藍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強藥效,使氣血通暢,則腹痛自止。此外,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也是藥酒的一種劑型,借酒氣輕揚,能引藥上行,達到通陽散結、豁痰逐飲的目的,以治療胸痹。至於他在書中記載以酒煎藥或服藥的方例,則更爲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