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滿分作文素材的運用技法透視示例

滿分作文素材的運用技法透視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套用托爾斯泰的名言: “優秀的作文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作文各有各的不同。”在高考滿分作文鋪天蓋地、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之際,聰明的你,該不會只滿足於像外行一樣看熱鬧吧?爲此,我們特邀請善於看門道的內行,帶你透視滿分作文素材運用的技法,並結合實例講解,爲你複習應考提供幫助。

滿分作文素材的運用技法透視

一、素材運用比較化

●技法詮釋:

素材運用比較化,就是把性質相似或者相反的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推導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或差異點,使結論噴薄欲出。

“我愛散文,也愛小說,但我的最愛,還是詩歌。”進行這樣類似的、遞進的聯想,是素材同類映襯運用的思維關鍵。“喜歡豪放派,討厭婉約詞;喜歡樂觀看未來,討厭悲觀想問題。”進行這樣黑白突出、褒貶鮮明的聯想,是正反對比素材運用的思維關鍵。

第一招:同類擴展,連點成線,以求規律顯。

作文片段一:

對待友誼,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朋友高興時,我們和他分享快樂喜悅;朋友傷心難過時,我們幫他分擔憂愁痛苦;朋友茫然失措時,我們鼓勵他給他指明方向。友情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

(2012年天津高考優秀作文《感受愛感恩愛》片段)

本段在闡述“對待友誼,要用真心去感受,要用真情去培植”時,以同類擴展,連點成線的方式, 引出 “朋友高興時” “朋友傷心難過時” “朋友茫然失措時”三種情況下的做法,巧妙地展現了培植友情的方法。這樣同類擴展,連點成線,要闡述的道理就愈加明顯而有說服力,文章主題也就愈發鮮明。

作文片段二:

他出身卑微,卻身懷遠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鵰英雄傳》中扮演一個宋兵,爲增添一點點戲份,他請求導演安排梅超風兩掌打死他,結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這個年輕時被稱做“死跑龍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當着導演的面談演技時,在場的人無一例外鬨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斷思索、不斷嚮導演“進諫”,直至2002年自己當上導演。那年,他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他就是周星馳。

20世紀90年代,在一趟開往西部的火車上,梳着分頭、戴着近視眼鏡的他看上去朝氣蓬勃,內心卻非常彷徨。那時的他很嚴肅,常常獨坐好幾個小時不說話。後來轉行做主持人,1998年,主持的電視節目第一次播出時,他發現自己說的話幾乎被導演剪沒了。他讓身爲製片人的妻子準備筆記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哪怕是最細微的毛病都不肯放過,然後逐條探討、改正。即使今天其身家已逾4億,成爲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棄面“本”思過。他就是李詠。

(201 2山東高考優秀作文《其實,你也可以成功》片段)

將兩位名人連點成線,形象生動地告訴讀者: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就看你是不是有着和他們當年一樣的毅力和耐力。

第二招:先求異,再求同,對比之後見本質。

作文片段:

君不見,社會上的一些人,眼裏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只有索取沒有奉獻。這樣的人,常把自己與他人分得一清二楚,把自己與社會分得清清楚楚。在工作中,即使是分內工作他們也推來推去,對分外的工作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副“不管天搖地轉,我自巋然不動”的樣子。更有甚者,對事故隱患熟視無睹,真是令人不齒。人與人之間,因此而冷漠,社會也因此失去活力。

君不見,還有一些人,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別人怎麼對他好都像是應該的,對他人的付出沒有感恩之情。這樣的人,平時爲人處事,總覺得自己虧,總覺得別人欠他的。(作文大全 )別人怎麼對他好,都處之泰然,欣然接受。更有甚者,不但不感恩,還倒打一耙,把人家的恩惠當不是,甚至對簿公堂。報載某地街頭,某人倒地,別人來扶,他卻把對方誣爲撞人者,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唾棄。

(201 2年全國課標卷滿分作文《誠心補漏手有餘香》片段)

本片段以同類擴展,連點成線的方式,將“社會上的一些人,眼裏只有利益沒有責任,只有索取沒有奉獻”, 與“還有一些人,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別人怎麼對他好都像是應該的,對他人的付出沒有感恩之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通通剖析出來,在類比和對比中,讓讀者感受到這些人的自私自利,進而對社會美德流失產生深深的憂慮。

第三招:正也擴展,反也擴展,對比之間巧映襯。

作文片段:

許多老一輩爲解放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立下了不朽功勳,他們有的日後成了戰功卓著的元帥,有的贏得了將軍的頭銜,而更多的則無職無銜。這些馳騁沙場的士兵誰曾誇下過“我將來一定當元帥”的海口?

與此相反,袁世凱做夢都想當元帥,結果也得償所願,還做了大總統,甚至炮製了稱帝的鬧劇。他賣國求榮,與外國侵略者狼狽爲奸,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致使廣大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歷史的塵埃無法永久矇蔽人們的眼睛,最終這位洪憲皇帝成了衆矢之的,不久就在萬衆的

唾罵聲中一命嗚呼。像他這種民族敗類是軍人之恥,不可能永垂不朽。法西斯頭號罪犯希特勒抱負遠大,最初是一名下士,不久即脫穎而出,搖身變成了恐怖集團中十惡不赦的二戰魔頭。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瘋狂迫害、殘殺猶太人,且公然藐視和平,在他慘無人道的血腥屠殺下,多少無辜百姓流離失所。這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犯下了滔天罪行,令人髮指。

(201 2年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普通小兵也能放光芒》片段)

拿破崙有句名言,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誠然,胸無大志的士兵很難脫穎而出,但古今中外更多的普通士兵壓根兒沒想當什麼元帥,卻也一樣贏得了殊榮。本段先正面運用革命先輩的素材,接着選用袁世凱、希特勒兩個反面素材連點成線,深刻地詮釋“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高低不在於他的理想是否遠大,而在於他有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的觀點。

二、素材運用顛覆化

●技法詮釋:

西諺雲: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民間有許多顛倒歌,如“咬牛奶,喝麪包,夾着火車上皮包;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砸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顛倒了說,給人幽默風趣的感覺。普通的素材,如果能這樣多角度、多層面、多維度顛倒處理,也能夠煥發別樣光彩。

第一招:故意曲解,巧妙引申。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原本形容做事沒有恆心,但聰明的作者卻巧借字詞的表面意義,故意曲解爲“每兩次捕魚期之間,安排一定的時間爲休漁期,嚴禁捕撈”,以保護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樣的顛覆,讓讀者一不小心就上當,且上當之後不僅不惱,反而佩服作者忽悠的技巧。

作文片段一:

我要起訴《福布斯》雜誌,因爲它毫無理由地將我忽視。其實我也是個富人,並且非常富有。不信你們瞧:我活着,擁有健康,有一個溫暖的家:妻子賢惠,與我互敬互愛;子女孝順,給我帶來無盡幸福;孫兒活潑可愛,令我開懷。我的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朋友,朋友則像兄弟姐妹一樣關心我。有人真誠地愛着我,雖然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我也真誠地愛着他們。我只有4個忠實的讀者,儘管寫得很差,但他們認真閱讀我的作品,爲此我衷心地感謝他們。 我有一間房子,房子裏有很多書。我擁有世界的一小塊,它是個果園,每年都爲我獻上甜美的蘋果;我還有一隻狗,在我回家之前它不會睡覺,總是歡快地迎接我回家,彷彿我就是它的天、它的地。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聽,腳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動,腦子還能想事情,想那些發生在別人身上但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2012年江西卷滿分作文《盤點我擁有,享受我幸福》片段)

一上來就要起訴《福布斯》雜誌,惹人注目,讓人以爲《福布斯》真有什麼不是,忍不住讀下去,結果發現,原來作者偷換了概念,“盤點我擁有”,說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作文片段二: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於是,美容院、化妝品、保健藥、健身房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惹得衆多男女老少趨之若騖。但古往今來的衆多事實告訴我們:這些東西的養顏功能都是有限的,即使傾家蕩產,也很難阻止衰老的腳步;縱然泡在化妝品裏,也很難抹去歲月的痕跡;尤其令人沮喪的是,用這些東西駐顏的人,最脫不了的就是“俗氣”,這種俗氣實在是美麗與青春的最大敵人。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保持美好形象,讓人神采飛揚呢?有,就是讀書。讀書不僅可以美容,而且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容術;不僅可以美化言行神態,而且可以美化氣質風韻,更難得的是,還可以修身養性,美化人的思想和靈魂。

(201 2年遼寧高考優秀作文《書中自有顏如玉》片段)

作者很會“忽悠”,開始肯定人們對美的追求符合天性,肯定美客院、化妝品、保健藥、健身房的大量涌現是“應運而生”,接着話鋒一轉,仔細分析指出這些東西的功效有限甚至有害。正當讀者感到對美的消逝無可奈何之際,作者順勢亮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讀書是最好的美容術。

第二招:變換角度,透視因果。

萬事萬物都有聯繫,如能變換角度透視,哪怕陳舊素材,也能妙筆生花成就佳作。比如,最近班上某同學數學成績提高了,原因就可能有好多種:也許是他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也許是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許是他參加了校外數學輔導班,也許是班主任找他談心讓他端正了學習態度,也許是家長設立了某種獎勵機制,也許是榜樣的力量在鼓舞他,也許是數學老師講課水平提高了,甚至還可能是他愛上了某位數學成績拔尖的姑娘……

作文片段:

多年前,巴西曾有位女性起訴一家著名的足球生產廠家,理由是足球奪走了她的丈夫,使她淪爲“足球寡婦”。不可思議的是,那個無辜的廠家竟然心甘情願地支付了價格不菲的賠償金。

(2012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有創意,好成功》片段)

無功不受祿,無錯不受罰。但在全球經濟時代,廠商的無辜受罰,卻成了絕妙的廣告。創意對於成功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第三招:反彈琵琶。

一加一等於二,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但寫作高 手能創新出一加一等於三或者別的答案。等人家急了,才加以解釋:一男一女結了婚,生個孩子,就是一加一等於三;一羣羊匯入另一羣羊中,那麼現在有幾羣羊?

作文片段:

大家都是平凡人,誰曾練過大力金剛指?誰能擁有金鐘罩鐵布衫?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自信可以,但千萬別高估自己,千萬別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累死人不償命的固執中去。寫到這裏,我眼前似乎浮現出許多前輩的面容:魯賓遜跟我說,要是沒有“星期五”,他的孤島生活到死也

不會結束;劉備告訴我,要是沒有“三顧茅廬”,別說那廢物兒子阿斗,就連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牛頓告訴我,他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是因爲他站在別人的肩膀上。

(2012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片段)

本文顛覆經典, 另闢蹊徑, 主張“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將閱卷教師眼球吸引過來之後,引經據典自圓其說,讓人信服。

三、素材運用排比化

●技法詮釋:

在議論文中,排比可以使表達條分縷析,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在抒情文中,排比可以層層蓄勢,把事物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排比用於描寫,可以把事物特徵描繪得生動細緻,從而使文章思路開闊、條理清晰、內容集中、氣貫長虹,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爲文章加分。

作文片段一: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所謂細節,就是一篇美文的字詞標點,就是一棟高樓的磚瓦門窗,就是一件時尚服飾的針線釦眼,就是行軍佈陣前戰士的鞋帶,就是考試前準備的橡皮,就是動車出發前查看一眼信號燈的電源;就是爸爸媽媽頭上悄然冒出的第一根白髮,就是貧困同學在食堂享用免費湯時躲閃的目光,就是投給陌生人的善意微笑……細節如大河騰起的浪花,儘管有的稍縱即逝無法找尋,但總有一些特殊的細節,能觸動我們的心靈,綻放在我們的記憶深處,甚至決定或動搖我們對人和事的看法與態度。

爲了將細節的含義闡釋得具體入微,作者採用排比手法,推出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細節鏡頭,使表達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作文片段二:

他們都在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奔跑,不做路邊鼓掌的人。他們都勇挑社會的大梁,建立了赫赫功名。其中有沈從文對湘西文化的詩情禮讚,有巴金對舊式禮教的深切控訴,有茅盾對社會經濟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鳳凰涅架般的吶喊……他們都勇敢參與了這場戰鬥,才最終開闢了一個嶄新時代。

(201 2年浙江高考優秀作文《光榮的荊棘路》片段)

本段以“他們都在這條光榮的荊棘路上奔跑,不做路邊鼓掌的人”爲車頭, 運用排比的手法, 串起“沈從文” “巴金” “茅盾” “郭沫若”四節車廂,最後打開車尾大門,亮出“他們都勇敢參與了這場戰鬥,才最終開闢了一個嶄新時代”的表達意圖, 主題鮮明,論證有力。

四、素材運用因果化

●概念詮釋:

素材運用因果化,就是對以描寫、記敘、引用等方式呈現的素材,進行點評、分析判斷等,以打通素材於主旨之間的因果關聯,讓素材和主旨高度吻合,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第一招:先素材後點睛。

作文片段:

記得那是上初中的時候, 因爲一點小事跟母親拌了嘴,於是賭氣,晚飯也不吃就去上學了。下了晚自習開始飢腸轆轆,後悔當初沒填飽肚子再出門。在出校門的那一刻,看見母親拿着一個大大的冒着熱氣的雞腿向我走來,說: “孩子,餓了吧,趕緊把它吃了!”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開始反思:他們用無聲的愛呵護我健康快樂地成長,而我卻把這種愛視爲理所當然,甚至厭煩母親的喋喋不休,憎恨父親的嚴厲批評,殊不知這樣的親情是需要懷着感恩的心去銘記,去報答的。要學會感受父母那崇高無私的愛,學會感謝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

(201 2年天津高考優秀作文《學會感恩》片段)

用生動的描寫展現“我跟媽媽鬧彆扭、媽媽給我遂吃的”素材,接着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畫龍點睛的反思和分析,一針見血地揭示了“習慣於得到,便不懂感恩”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招:夾敘夾議。

作文片段: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哪一塊屬於你。”阿甘母親的這句話,闡明瞭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阿甘,遵從母親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於自己的生活奇蹟。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感情,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被別人拒絕,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於一點,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着直覺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生命就像空中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然而這就是生命的路程。誰能說阿甘的一生不是豐富多彩的?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做了我們這輩子或許都做不到的事情,至於人生比賽的輸贏對阿甘或許並不重要。

(2012年福建高考優秀作文《人生中的賽跑》片段)

閱讀夾敘夾議的文章,就像跟着優秀的導遊遊覽, 既看到了花花草草奇山異水,更明白風景的來龍去脈及妙處。首先引用阿甘母親的名言,怕讀者發現不了其妙處,趕緊解說: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接着寫阿甘是如何進行人生賽跑的,夾敘夾議,事清理明。

第三招:演繹觀點。

作文片段:

特蕾莎修女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說:“我在做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給貧窮、困苦的人一雙溫暖的手。”一次她從下水道中救助奄奄一息的流浪者,那人不斷咒罵命運給予他的苦難與不公。特蕾莎修女將他帶回修道院,親自給他擦身、喂粥,爲他換上乾淨衣服,然後守在他身邊,緊緊握着他的手。幾個小時之後,流浪者死去了,他的最後一句話不再是咒罵,而是“謝謝”。一雙暖暖的手也許不能治癒身體上的疾病,卻可以給人心靈的慰藉,融化心靈的堅冰!

(2012年湖南高考優秀作文《伸出手溫暖他人》片段)

點金]

本段開門見山亮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緊接着用“特蕾莎修女救助流浪漢”的素材對該名言進行解讀,最後畫龍點睛揭示主題: “一雙暖暖的手也許不能治癒身體上的疾病,卻可以給人心靈的慰藉,融化心靈的堅冰”,讓讀者印象深刻。

五、素材運用新鮮化

●技法詮釋: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素材運用新鮮化,就是力戒老一套,儘量迴避衆所周知的大路貨,迴避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話,迴避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廢話。別人熱衷音樂,你不妨做美術發燒友;別人都積累“感動中國”事蹟材料,你不妨關注道德模範;別人都在廣泛涉獵,你不妨深入挖掘。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都入我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都進我心。想讓讀者有新鮮感,還在於修辭方法的運用。熟練運用擬人、比喻、通感、比興等修辭,巧妙運用歇後語、俗話、謎語等,對素材“改頭換面”,從而達到陌生化的表達效果。

第一招:變換說法。

藉助聯想和想象,以相似或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的寫法,往往可以讓素材變得鮮活有趣。比如要形容時間流逝,直言“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顯然不新鮮,用“日子如小魚一尾一尾輕快地遊走了”,則生動形象。比如描寫女孩子如何纖細如何婀娜,直言三圍是多少顯然不妥,用“行動處如弱柳扶風”之類的來表達,立馬生動起來。

作文片段:

我,雖然可以毫無顧忌地和他一起吃飯、打水甚至洗澡,但永遠覺得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隔開了我們,隔開了我的愛。我覺得我被軟禁,憂傷正無休止地生長,正如脣上漸漸濃密的鬍鬚,與心裏漸漸失控的小情緒……其實我的愛與憂,都留在了故鄉。北風撲面而來,這一刻,我像風中的一粒種子,身邊沒有了熟悉的土壤,沒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沒有了心靈的撫慰,我差一點流下眼淚。風從北方吹來,淒厲的風聲又從家鄉的樓角掠過了吧?麻雀在風中踉蹌地飛着,蒼勁乾瘦的枝條又在寒風中抖動。陰霾襲來了嗎?孩子的小手沒有被吹裂出口子吧?

(2012年江蘇高考優秀作文《憂與愛》片段)

“我覺得我被軟禁,憂傷正在無休止地生長, 正如脣上漸漸濃密的鬍鬚, 與心裏漸漸失控的小情緒……”這個“憂傷”的比喻非常鮮活,令人耳目一新。尤爲奇妙的是“我像風中的一粒種子”這個比喻,引領着後面一連串生動有趣的畫面,將少年的心思表現得栩栩如生。

第二招:添枝加葉。

“一朵花”不如“一朵紫羅蘭”具體,“提着一袋子東西”不如“提着一袋子零食”細緻。 “他進來了”顯然不如“他衝進來了”形象,而“他像一頭猛獸似的衝進來了”自然更具體一些, “他像一頭猛獸似的衝進來了,圓睜着雙眼,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形象便躍然紙上。運用素材如果能夠這樣添枝加葉,繪聲繪色,文采自然隨之猛增。

作文片段:

獨處斗室,掩卷深思,一陣梔子花的幽香進入鼻中。臨窗而望,夕陽的餘暉含笑籠在一片梔子花叢上,籠得清風微醺似醉。一隻逗號般大小的蟲子帶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發黃的扉頁上,生命如它,那樣渺小而又脆弱,讓人在擔憂之際多了一絲玩弄的念頭。被學習搞得焦頭爛額的我,頗有興致地撥弄筆尖,一次次擋住它前行的路,它便轉變着方向,反覆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東西,靜靜地待在書上。

(201 2年江蘇高考優秀作文《憂與愛》片段)

借用發散思維,先是從嗅覺展示梔子花的幽香,繼而引出視覺中梔子花的模樣,然後寫“逗號般”的蟲子, 牽扯出我捉弄它的情趣,並引出對生命的喟嘆。絲絲入扣,別開生面。

六、素材運用故事化

●技法詮釋:

是指選用形象生動的類似故事般的素材,用以演繹、詮釋、展示作文主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第一招:先引素材後點睛。

作文片段一:

有人問智者:“請問,怎樣才能做到所向披靡呢?”智者笑笑,遞給他一粒花生:“用力捏它。”那人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只留下花生仁。“再搓搓它。”智者說。那人又照着做了,紅色的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實。 “再用手捏它。”智者說。那人用力捏,卻沒法把它毀壞。 “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說。當然,什麼也搓不下來。

(2012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成功的祕密》片段)

爲了論證“屢遭挫折,才能造就一顆堅強心”這一道理,作者講述了一個“捏花生”的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作文片段二:

在一處古村落,一幫遊客正興致盎然地參觀清代某五品官員遺下的豪宅。古宅形體龐大、精巧別緻,給人極大的新鮮感。站在宅前,遊客們心裏都納悶:這宅子的尾柵真奇怪,怎麼做成了一個小巧的屋子?導遊小姐賣了個關子,指着屋檐下那間小巧的屋子問道: “大家知道這間小屋子是幹什麼用的嗎?”經這麼一吊胃口,遊客的興趣就來了,紛紛搶答。

有人說: “放鞋子用的。人進屋後,把鞋子脫了擱在這裏。”

有人說: “訓小孩用的。小孩犯錯了就把他關在這裏,閉門思過。”

有人說: “雨天進門,把傘放在這裏。”

有人說: “關雞的。”

導遊小姐抿嘴一笑,無奈地搖搖頭,告訴大家: “都沒猜對。這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遮風避雨、歇腳過夜用的。”遊客們啞然。

(201 2年重慶高考優秀作文《善良也是一種習慣》片段)

簡短小故事,意蘊大無窮:遠在清代的人就知道給流浪漢建個小屋,我們爲何漸漸失去了關愛他人、幫扶弱者的情懷? 人活於世,誰沒有難處?讀者的心絃就這樣被撥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