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語文作文素材的運用技巧示例

關於語文作文素材的運用技巧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1、特殊化,陳材新用

關於語文作文素材的運用技巧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爲呢?如2008 年上海作文題是“他們”,不少學生都選取了城裏農民工這一羣體,可有一位考生卻寫農民工的子女,選材角度新穎,獲得了該年度惟一的滿分。這位考生的辦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顯。

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錶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錶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裏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2、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同學要麼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不能求新求異;要麼有新鮮的素材,卻因爲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

出現這些狀況怎麼辦?

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

看下面的例子:蘇格拉底喝下綠色的毒酒;伽利略軟禁在不見天日的室內細細擦拭着望遠鏡;居里夫人在實驗室吐出一口鮮血,染紅了操作檯……政治打壓、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學家們不顧這些,他們堅持真理,拖着歷史的車輪向着正確的方向滾動。

這位考生沒有羅列科學家們的成就,而是將歷史人物放入特定場景,描述他們在困境中堅守之姿,當鏡頭語言在時空中橫掃,我們油然而生對偉人的無限敬仰之情。

“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爲,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緻描繪。當筆力集中於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因此,在平時寫作文的時候,要在素材中有意識地加入這樣的有趣的細節。

 3、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於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爲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爲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複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開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爲伴,被稱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從做事持之以恆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於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幹而非蠻幹。

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癡迷於自己的追求,纔會收穫最大的財富。

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爲爲己任,把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作爲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纔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纔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捨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在這裏關鍵的是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地看問題。

 4、細梳理,教材活用

在語文課本里就有着豐富的資源,其中很多文章是經典名篇,蘊涵着豐富的作文素材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臺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機遇,成就偉岸》中的文字,不說語言的流暢優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懷古》,哪個不爲我們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