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5年 愛國手抄報內容

2015年 愛國手抄報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愛國手抄報辦報內容:語言與民族主義

2015年 愛國手抄報內容

共同的語言爲民族的特徵之一。例如說,在法國革命之前,法蘭西當地說的是布列塔尼語和奧克語,兩者彼此不能互通。標準法語通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且爲主要語言,但在革命之前無以成爲非法語區的民族語言,像布列塔尼就禁用凱爾特語命名。形成民族國家並在獨立之後鞏固自身,一般伴隨着以政策限制、取代、或棄絕少數民族語言(minority language)。由此加速社會語言學研究所注意到的趨勢,即地位高的語言取代地位較低者。參見法國語言政策。

若干理論家相信,民族主義於19世紀成爲顯學是因識字能力(literacy)提高而使語言成爲重要的統一工具。更多的人閱讀報紙、書籍、小冊(pamphlet)等等,閱讀能力因印刷術廣爲散播而提高,首次於歷史上得以發展出對本鄉本土以外的廣泛文化認同。語言間的差異也在同一時候固定下來,裂解爲方言,不同語羣之間並且相互排斥。

自愛爾蘭至印度的民族主義運動者推廣教學、保存、及使用凱爾特語、希伯萊語、北印度語等傳統語言。參見語言復興(Language revival)。

愛國手抄報圖

美國向來是一個歡迎多民族移民的國家,對英語以外語言的歧視仍顯而易見。其中,德語是個鮮明的例子,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於美國境內幾遭連根拔除;而法語與意大利語也幾乎從日常生活中絕跡。今日,西班牙語在美國很多地方是第二語言。有些政治人物,如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因害怕傳統制度受侵蝕,曾有意的反對西班牙語興起爲美國的第二語言。

阿拉伯世界在殖民時期,曾依不同程度被強迫學習土耳其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英語。殖民時期結束後(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過一段“阿拉伯本土化”(Arabisation)的過程,以復興阿拉伯語作爲一統阿拉伯國家並促進受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所推動的廣泛阿拉伯認同。阿爾及利亞與西撒哈拉從事大規模的阿拉伯本土化,各自由法國化與西班牙化轉爲阿拉伯化。

然而,阿拉伯世界中有些民族主義份子企圖擺脫官方語言並以傳統阿拉伯語爲外語,與名義上的阿拉伯國家─政治上阿拉伯化,但在語言文化與人種上則未必見得─之文盲人口通常不能互通。這項政策由埃及學者兼民族主義人士Ahmad Lutfi al-Sayyid於20世紀中期於埃及境內推廣,他稱埃及官方語言爲埃及人的母語。晚近的埃及語言學家兼埃及古物學學者Bayoumi Andil以民族主義的角度研究他認爲與阿拉伯話“無關”的“現代埃及語”。他主張,是繼承自Coptic語的第四期古埃及語於句法(syntax)、形態以及音韻上,涉及阿拉伯語。

類似於強調少數民族語言與阿拉伯語言互不相關的是,努比亞語(Nubians)自埃及與蘇丹中劃分而出,較成功的例子爲柏柏爾諸語言(Berber,又稱Amazigh或Imazighen)自摩洛哥中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