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年最新關於春節新年手抄報資料

2016年最新關於春節新年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那些年 濮陽人這樣過春節

2016年最新關於春節新年手抄報資料

“濮陽曆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濮陽地區的春節民俗文化在中原地區有着代表性。”濮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劉小江這樣評價濮陽地區的春節民俗文化。

  春節分三個階段

按照時間階段劃分,濮陽地區的春節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春節準備階段、過年階段、春節餘興階段。

濮陽地區的春節,實際上從進入臘月就開始了,每逢“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就會熬“臘八粥”,喝“臘八粥”,打“臘八鼓”。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正式進入春節前的準備階段,一直持續到臘月二十九。

經過前期準備階段之後,就到了春節最重要的兩天,除夕和大年初一。這兩天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節,也是春節的高潮階段。高潮階段結束後,從初二到初五,人們會忙於走親訪友。正月初五,被稱爲“破五”,在這一天之後貿易開市。

正月初六後,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各地會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正月十五,人們會把家中所有的煙花放完,我市還會舉辦民間匯演活動。年前,人們會把祖先請到家裏過年,到正月二十,人們把祖先“送”走,節日也就正式結束。打響臘八鼓拉開春節序幕“臘八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也是春節的前奏。“臘八祭竈春節來到姑娘們頭插鮮花小夥子打鼓放炮過臘八,來年發,鼓聲響,銀子長,每年都穿新衣裳。”每逢臘月初八,開發區王助鎮西郭村的孩子們都會唱起這樣的古老歌謠。

這一天,西郭村村民就會聚攏在百草山的大廟前,擺上供品,點上香火,舉行盛大的祭拜神靈、祭拜臘八打鼓儀式,向上天祈福。2014年,西郭村臘八打鼓的春節習俗引起央視四套《中國年俗》攝製組的關注,專程前往西郭村採訪。西郭村村民楊丁安說,每年一次的打臘鼓是村裏鐵打不動的規矩,他從小是看着爺爺打臘鼓長大的,敲響了臘鼓,意味着春節的到來。人們認爲敲響臘鼓可以祈福來年有個好收成,通過敲鼓鳴唱驅除瘟疫,驅除鬼怪。

  臘月二十三祭竈官

  集市上的“祭竈糖”

臘八拉開春節序幕,臘月二十三奏響過年樂章。臘月二十三祭竈官,是民間過年的日子,也是祭祀竈神的日子。

祭竈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爲“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竈火,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沒有竈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竈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爲“竈王奶奶”。

劉小江說:“每每祭竈之日,人們都要到集市上買回“祭竈糖”,晚上在祭竈儀式上,摳一點竈糖粘住竈王爺的嘴,意爲糊竈王爺的嘴,免得他上天‘瞎’彙報,同時燃鞭放炮送竈神。”

祭竈的習俗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成爲一項必不可少的習俗。而濮陽縣郎中鄉王海村的祭竈風俗又很獨特,祭竈時,人們要用高粱稈扎幾匹馬送竈爺上天,還要剪一些谷秸稈做竈王爺馬的草料。

  臘月二十六蒸花糕

  蒸花糕

一說到春節的傳統飲食,人們首先會想到餃子。在濮陽,花糕也是春節重要的飲食之一。

春節蒸的花糕不僅用於食用,還用於祭祀。在鄉村,人們會用白麪做出各種造型的花糕,有的是花一樣的造型,有的是動物一樣的造型。人們還會根據每年的生肖做出不同的造型,比如到了羊年春節,人們會蒸出羊造型的花糕,這樣的花糕一般會讓“一家之主”食用。

二十六這一天,人們還會煎炸許多食物,比如炸丸子、炸魚肉等,這些經過油炸後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的時間,以備春節期間家人食用和招待客人。

  春節磕頭漸行漸遠

磕頭,是豫北鄉村過春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每逢大年初一凌晨,孩子們就早早地爬出了被窩,大人們去張羅着煮餃子,孩子們張羅着放鞭炮。吃罷餃子,放過鞭炮,就開始了磕頭的習俗。

劉小江說,在鄉村磕頭是講究順序的,磕罷祖先磕長輩。給自家的爺爺奶奶磕頭、給父母磕頭,接着再到五服內的近門和鄰居家磕,最後在孩子們的前呼後擁下成羣結隊地去村裏排着門磕。大人們磕頭爲的是聯絡感情,完成街坊鄰里一年一次的禮數,孩子們磕頭則會拿到壓歲錢以及美食。

鄉下磕頭不僅僅是一個禮節活動,還有很多講究和作用。比如兩家因爲雞毛蒜皮的事情鬧了矛盾,互相誰也不搭理誰,但是作爲鄰居這樣犟着也彆扭,到了大年初一,輸理這方跑到對方家給長輩把頭一磕,矛盾就算和解了,如果矛盾大的,一時解不開,村裏有頭有臉的人就會出來勸導,督促雙方互相去拜年,天大的事兒也就一解百解了。再如有的親戚連續兩年不來磕頭,就意味着這門親戚斷了。俗話說,走親戚走親戚,親戚不走就不親啦。發展至今,人們對於磕頭這一習俗看法不一,有人認爲這是一種落後的習俗,應該摒棄,也有人認爲這是一種傳統習俗,應該保留。無論如何爭辯,但事實是,磕頭習俗已漸行漸遠。

“隨着社會變化,現在過春節和以前有很大變化,以前比較封閉,春節處於農閒時期,但是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大年三十纔回家,有的甚至過年不回家,一些春節習俗自然而然就會流逝,但無論怎樣變化,春節最核心的特點還是團圓、平安、歡樂、祥和。”劉小江認爲,春節習俗應該保護的同時,還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