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一天又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1

“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

今天,偶然間看見房間的書櫃裏有一本魯迅的文集。翻看看了一下目錄,對狂人日記的名字給吸引了,於是乎,津津有味的遨遊於書中。

沒用多久時間把書看完了,似懂非懂,於是再次看了遍在查了魯迅寫作這篇文章所處的年代,似乎也有一些同情,一些可怕,一些意想不到。世人眼裏,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衆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彷彿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下的臆想而已。

但若真的把這當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衆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爲是發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很明顯,魯迅的眼見是廣闊的,有長遠角度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現在的繁榮富強中國,思想先進的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中國,如若魯迅能看見現在的中國,一定會欣慰。

出生於現在中國辛福的我們,要感謝同封建落後思想做鬥爭,並犧牲於這場搏鬥的人們。謝謝你們,因爲有你們的鬥爭,我我才能想現在這樣辛福。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2

都說魯迅的文字像一把手術刀,褪去人的皮肉,只留下血淋淋的真相。卻也像霹靂驚雷,將萎靡的思想劈的焦糊,直擊靈魂。我在讀完這些不加修飾的文字後,感到了蒼涼的味道。

作者塑造出狂人這一形象,借瘋子的口道出當時可悲的社會。瘋子原本就是孤獨的,他與大部分人不一樣,所以那些相同的大部分人就認爲瘋子是不對的,是錯的。我認爲狂人雖被定義成瘋子,可他確是那個時代少有的清醒人。他只是沒有邏輯思維,但他不願同流合污的思想被時間證明了是正確的。他的家人一見他就關上房門唯恐避之不及;到被勸告的不能再吃人的人們惱羞成怒;最後狂人自己都是一個吃過人的人。至始至終,狂人都是孤獨而又無人理解的。何其悲哀。像一個被關在屋子裏的人竭力的呼喊,可所有的聲音都被關得死死的,一絲都掙脫不出去。最終只能被沉重的房樑淹沒。

整篇文章向人們傳達的信息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禍害。吃人的人打着仁義道德的旗號做着喪失良知與禽獸一般的事。作者舉了年代久遠的兩個例子來展示人性的真相,道德禮儀流毒之深。狂人努力的對身邊的人勸告,但是沒有一個人聽進去。有些人不知道他們做的是錯的,有些人知道卻不以爲然。覺得沒有必要在自己這一代改變,向自己的祖祖輩輩抗爭。他們都在吞噬着尚未涉世的孩子,腐蝕着有清晰思想的人們。雖然無知,卻依然是泯滅人性。即便如此狂人還是抱有無可奈何的心態。讓那個時代的人們不再吃人等於是讓他們忤逆自己的父母,挑戰傳統。他們愚昧,所以可憐。狂人的父親兄長也是吃人的一員,被自己的骨肉血親殘害是更令他無奈又憤慨的吧。

正如魯迅所寫的那樣,有人抗爭過,卻都被所謂正義的人們扣上瘋子的帽子,無家可歸無人可依,最終自我了結。連狂人自己都不免吃過他妹妹的肉,而當他了解這點的時候正是他“清醒”了的時候。這一代的人已經被同化了,他相信未來是容不下吃人的人,唯一的希望只能寄託於孩子。卻已有孩子被他們父母深入骨髓的病態思想所影響,未來怎樣還猶未可知。結尾的那句“救救孩子”包含了魯迅對那個社會多少的憐憫,令人悲嘆!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3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他那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嘆: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爲安是最好的,但我卻認爲不安纔是最好的。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誣陷所妥協。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4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對於我這個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來說,真的是晦澀難懂,如同嚼蠟。可名作就是如此,不然何以區分大家與大衆之分。

所以於我,魯迅先生的文章必讀兩遍以上,方可略知其意。如若再不懂,那隻能是自己的智商拙急,不能深領其意了。而《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篇晦澀難懂的文章。

至於寫下這篇筆記,也是再讀了很多遍的前提下,再參考着文章,才用拙劣的文筆寫下的一絲小理解。

文末的註釋寫到《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猛烈抨擊“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小說。那麼魯迅先生便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都知道當時的中國社會還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寫此文必定會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響。

那麼魯迅先生既敢寫出此文去抨擊社會禮教,就證明了魯迅先生已經深刻認識到當時的社會已經腐朽沒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也缺少敢於對抗的思想。

所以魯迅先生通過《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被外界認爲是“瘋子”的我。而我之所以被認定爲“瘋子”,就是我覺得身邊的所有人都是會“吃人”的人,而且都要吃掉我。甚至連那狗都想要分一杯羹。

可最後的我,竟然發現我那死去的妹妹,可能也被我的哥哥做成了肉,予每個人都吃了。而我可能也是那吃了自己妹妹肉的人,也成了那“吃人”的人。

於是文末感嘆到: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甚是悲涼悽慘。

所以以我低能的智商理解這篇文章,魯迅先生許就是通過那真真假假的“吃人”手法,來批判當時社會的昏暗腐朽,來批判那封建禮數。

通過吃人,來反應那落後的封建思想,反應被那封建思想吃掉的真正的“吃人”者。使社會沉淪,使思想沉淪。

所以魯迅先生纔會棄醫從文,不光是因爲封建禮數的“吃人”,還有中國人自己吃自己的慘痛經歷。魯迅先生當時在日本求學時看到了一羣身體強健的中國人冷漠的旁觀一個要被殺害的中國人,竟然麻木到不能反抗,任人宰割。於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造就當時國情的一切根本毒瘤。就是封建思想的麻木,沉淪。它腐蝕了人的思想,讓人逆來順受。

你順從,則永生;你若反抗,則必死無疑。

所以當時社會纔會淪爲最大的殖民地,淪爲人不人鬼不鬼的人間地獄。纔會有許多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去換取人間正道。

讀罷,竟也覺得悲慼,想到當時若是沒有像魯迅先生這樣的愛國文學家去做文章,做新文學。來對抗舊時思想,那麼還有有多少人都殘忍的“吃”掉呀!

《狂人日記》讀後感範文5篇5

一提到魯迅的短篇小說,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記》。

民國時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寫下了一冊日記,日記中,他的世界到處充滿了恐懼。他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論親戚朋友還是街頭素不相識的路人,也包括他那現在正在養活整個家的大哥。

狂人想:大哥對我講書的時候,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議論起一個不好的人,他便說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除了大哥的話,還有那些周圍發生的事也讓這個喪心病狂的人對“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個惡人,幾個人把他的心肝挖出來油煎炒了吃;一個女人打她兒子,還罵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一想到這些,狂人便從頂上直冷到腳跟。後來,狂人甚至以爲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過人,大哥把小時候死去的妹妹的肉體放在飯裏給狂人吃。

這位狂人生動的描繪出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而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可以說,狂人是被當時的非人道主義所逼瘋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惡人心肝可以壯膽,都在記中表現了出來。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禮教假借道德的名義,宣揚殘忍和暴力。日記最後,狂人喊着:“救救孩子”,這是對舊社會的反抗和對新一代的擔憂。

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樣一句話:“自己曉得這笑聲裏面,有的是正義和勇氣;老頭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氣正氣鎮壓住了。”狂人所說的這一句話,讓我懂得,只要我們有勇氣,只要正義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任何歪風邪氣、封建迷信都會迎刃而解。

狂人雖然是個喪心病狂的瘋子,但他並不傻,他懂得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真善美,他也知道:應該去追求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也許更多像狂人的人出現,社會纔會更有朝氣吧。

其實,回過頭來再想“狂人”的“狂”,在那個變態的社會中,反而是真正的不“狂”。魯迅先生只不過想借“狂人”的“狂”來喚醒沉睡的人來推翻那個充滿血腥味的社會而已。

最後,借用一下某教材書上的話來作爲我的結尾,“犀利的思想與凝鍊老辣的語言融爲一體,撕開其潛意識裏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變態性的劣根心理,使他們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靈魂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