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通用47篇)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通用4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讓自己銘記於心。爲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人生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通用47篇)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

這幾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我合上厚厚的三國演義後,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這些詩句,給我帶來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我不由得閉上雙眼,三國之中蕩氣迴腸的故事在我腦中不住的回放,讓我的心境從卷首到三國鼎立的時期不由得激動起來,卻又在三國落幕,英雄老去的結尾中歸復平靜。

《三國演義》不愧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用淺顯的語句將近百年的故事收入懷中,將那錯綜複雜的事件和故事組織的有條不絮,閱讀起來流暢無比,彷彿親身經歷那激昂的時代,跟隨着歷史時間的潮流一齊看着風起雲涌,英雄輩出的年代。

在這本三國中,他所透露出來的精神實在是令讀者感動。桃源之中,劉關張三兄弟結義,立誓要在這漢末的混亂時代闖出一片天地,救萬民於水火,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也許當時他們自我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實現自我的夢想,當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爲了這一夢想而努力,應對着前途未卜的前路,割據的軍閥,天下四起的賊人……他們,義無反顧。

可是,夢想的道路並不順利,他們終究是勢單力薄。爲了實現自我的夢想,他們不得不在一個個勢力之間奔波,沒有一個落腳點,在他人屋檐之下不得不低頭。但他們並不覺得難以忍受,因爲有夢想支撐着他們。跟結束這一亂世,讓百姓安居樂業比起來,這點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這期間還是驚險不斷,期中最爲驚險、最爲意義深刻的一件自然是那‘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在那個梅園裏,談笑之下暗藏致命的危機。曹孟德不經意間的一句“天下英雄,可是你我二人。”令天地爲之色變,掩蓋了劉玄德驚駭莫名的表現。而在曹操的追問下,巧妙地借用天象來掩蓋自我的行爲,技巧應變脫離險地,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劉備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景下韜光養晦,四處借力來讓自我獲得足夠的成長,爲此不顧自身臉面,在衆人因爲鄙夷的印象而不屑關注他的.時候飛快的發展,爲後期三國鼎立的形勢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而在期間經歷了不知多少艱難困苦,卻又靠着進取應變的本事渡過難關,讓自我一步步紮實的向夢想邁進。這一系列的行爲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爲大義,舍小利。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天下大義面前,個人的小小名利又算得了什麼呢?機警的應變能力更是讓人拍案稱奇的同時不禁認真學習。

而這卻僅僅是這部鉅作中的一些片段而已,全書中蘊含着的道理哲言不是看一遍就能夠理解和收穫。他需要繼續細細的品讀,深入的思考,以其中的故事來映照自我的經歷,纔會讓我們在深度理解的同時走得更遠。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我真是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爲我生動地演繹了一場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人物使我敬佩,但既使我敬佩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關羽了。《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描寫只有簡單的一句:“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關羽在我看來要屬書中最重情義的人了,他跟隨劉備打天下,對劉備忠心不二。在一次曹操進攻劉備的戰爭中,關羽被生擒,但曹操待以厚禮。但關羽並沒有久留的心意,最後還是留書告辭,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關羽的勇猛和武功也讓我敬佩,“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使關羽威震華夏。而且關羽守信用,與兄弟共患難的忠義有時也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中,每國都是靠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有領導指揮的情況下共同建立的。這讓我明白了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使原本困難的事變簡單,這也是成功之道。我還學到要多多聽取他人的'建議,如若不然,曹操怎麼會在赤壁被打敗?還有,做一件事之前要想好方式方法,考慮到事情的結果。

讀完《三國演義》,我領略到古人的才智,彷彿真正置身與那個充滿戰亂的三國時代,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 篇41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燦爛的一頁,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會被書中的人物深深的吸引着,打動着,讓我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期間發生的事情。書中刻畫了將近200個人物,有生性多疑的曹操;有心胸狹窄、忌纔好勝的周瑜;有求賢若渴的劉備;有忠心耿耿的趙子龍;還有武藝高強、當時響噹噹的人物關羽,在這些人物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關羽了,他溫酒斬華雄、降漢不降操、過五關斬六將。雖然關羽是英雄,但是他太過於驕傲和大意,導致蜀國千方百計、千辛萬苦“借”回來的戰略要地——荊州九郡,拱手相讓給了吳國

當年關羽駐守在荊州,孫權苦攻不下,整日發愁,他的謀士陸遜給他想了一個計策,就是假借歸順之名,向當時的荊州守將關羽送了許多美女和好酒,以達到麻痹關羽的目的,果不其然,因關羽的驕傲自大,蠻橫無理,使得孫劉關係進一步惡化,最後由於志驕意滿失了荊州,功虧一簣,致使他敗走麥城丟了性命。

由此我也想起了前段時間的段考,因爲我的驕傲和大意,結果語文閱讀分析題做漏做錯,最後只得了個89分,失策失策!這正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而我大意失分數!以史爲例,以史爲鑑,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以驕傲自大,在任何事面前都不可以鬆懈,否則必然會敗北。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

有一本書,我的爺爺愛不釋手,我的爸爸愛不釋手,我,也愛不釋手。這本書就是——《三國演義》。每次讀完一遍《三國演義》,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雖然裏面的諸葛亮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趙雲渾身是膽,曹操狡猾、奸詐。但是最令我喜愛的還是關羽。我尤其忘不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

《三國演義》中劉備敗陣乃奔投袁譚,只有關羽死守,保護劉備妻小,關羽捱到天亮準備在整頓下山去戰,突然見一人跑上山來,一看是張遼。張遼和關羽說過話後便回見曹操,先說降漢不降曹的'事。曹操笑說:“我是漢朝丞相,降漢不就是降我。這條可以答應。”你看,這段話側面的寫出了關羽的忠義、寧死不屈,也寫出了曹操的奸詐。

曹操親自相接。關羽下馬拜謝,曹操慌忙答禮,曹操對關羽承諾那三件事並不會食言,關羽拜謝。

一日,曹操請關羽吃飯,臨散時曹操送關羽出府,並送他戰袍,但是關羽不要,關羽說:“我不是節儉,舊袍是劉皇叔所賜我穿着它,就像見了兄長一樣,我不能以丞相賜新而忘了兄長的恩賜啊!”曹操敬佩不已,雖然他在稱讚,但心卻不高興。我讀到這裏心裏非常的高興,因爲關羽不會忘了劉備對自己的情誼,不喜新厭舊,這是有情有義的人啊。

又一日,曹操請關羽吃飯,臨散,送他出府,見關羽的馬瘦,曹操問:“你的馬爲什麼瘦?”關羽說:“我的身體很重,馬不能載,所以很瘦。”曹操叫人牽了一匹馬來。那馬身如火炭,非常雄偉。曹操問:“關羽可認識這匹馬?”關羽說:“這不會送赤兔馬吧?”曹操說:“對。”他把這匹馬送給了關羽,關羽拜謝,曹操不高興了,問:“我多次送你美女和錢,你都沒有拜謝,爲什麼我這次送你這匹馬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謝,這是爲什麼?”關羽說:“因爲我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等知道劉備在哪,我一會就可以找到他了,曹操聽了很吃驚,非常後悔。看到這我不經被關羽和劉備的情誼給震撼到了。

不久關羽知道劉備就在袁紹處,就要去見他,曹操知道關羽會來見他,所以他不見關羽,關羽只好寫了一封信塞到曹操的門裏。關羽在去見劉備的途中過五關斬六將,立下大功。看的這我不禁聯想到關羽見到劉備後痛哭流涕、把酒言歡時的情景……

有些人不重視友誼,但對關羽來說,友誼是那麼重要,即使過五關斬六將也要去見劉備,關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情義”二字。我好喜歡關羽呀!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5

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豐富,語言通俗易懂。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幷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三國演義》的歷史背景是在東漢末年,漢靈帝寵信宦官,貪圖享樂,導致朝廷日益腐敗,再加上天災不斷。百姓們衣食無着,紛紛起兵造反。之後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打下來了江山,和曹操,孫權成三足鼎立之勢,最後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打敗了蜀國和吳國,並且建立了西晉王朝,告訴了我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在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三個故事是:周瑜火燒赤壁、諸葛亮草船借箭、羣英會蔣幹中計。

羣英會蔣幹中計主要講的是:曹操率兵東指。東吳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戰信後 ,即毀書斬使,以表白抵抗的決心。於是引發了曹操與東吳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戰。周瑜打了勝仗,但他仍能謹慎從事,進行調查研究,連夜暗窺曹營。周瑜發現曹操水軍的指揮官是從劉表手下歸降曹操的蔡瑁、張允,這兩人"深得水軍之妙",是東吳破曹的主要障礙,周瑜就產生了"必設計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爲破東吳無策發愁時,忽有曹營中的幕僚蔣出來自薦,說願意去東吳說服周瑜前來歸降,而且表示保證能完成任務。周瑜聽說老同學蔣幹來訪,就決定利用施行借刀殺人之計。周瑜先在大會羣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敘朋友交情",不提"軍旅之事"的規矩,封住蔣幹的口。進而周瑜又向蔣幹顯示江東英傑雲集,"兵精糧足"的實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斷絕蔣幹說降的念頭。在夜間,周瑜與蔣幹"抵足而眠",佯裝酒醉酣睡,誘使蔣幹偷走一封僞造蔡瑁、張允投降東吳的書信,還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來暗聯絡的情節給蔣幹看,讓蔣幹對書信確信無疑。蔣幹原爲沒有完成說降周瑜的使命發愁,於是二更天,便起牀藉着燭光來偷看周瑜的書信,看見有一封寫着“蔡瑁、張允上”幸虧得了這份重要"情報",就連夜溜回曹營去報功。曹操看了這封信大怒,喝令殺了蔡、張二將,過了一會兒,曹操才反應過來,懊悔不已。周瑜的借刀殺人之計終於獲得成功。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6

三國,一個戰火連天,硝煙四起的亂世,一個英雄齊聚,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個驚心動魄,歎爲觀止的故事。在這部豪情萬丈的小說中,能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而我真正喜歡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首先是人稱“奸雄”的曹操。縱觀全局,最強大的莫過於佔據北方的曹魏政權了。而這一點又與曹操的品質密不可分。敢獻刀行刺,召諸侯伐董。攻袁氏,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赤壁等都體現了他的膽識。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有伯樂的氣概。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賢令,招降了大量人才。文有郭嘉、苟或、許攸、賈詡、苟攸、程昱、楊修等。武有典韋、許諸、樂進、徐晃、夏侯淳、夏侯淵、曹仁、龐德、李典、張郃、張遼等。這些人才可謂是曹魏的奠基者,更體現出了領導能力和任人能力。他的'文學修養也很高,《觀滄海》、《龜雖壽》等都已成爲了名篇。他還提倡節儉,自己的陪葬品就幾件衣服和陶器,甚至看見兒媳崔氏穿錦緞遊園,便賜死了她。雖然他也有缺點,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別不得不否認,他是位英雄、偉人。

其次就是被譽爲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都是他智慧的寫照。隆中對策,火燒博望坡,舌戰羣儒,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爲蜀漢做出的汗馬功勞。先帝託孤卻沒有像司馬懿一樣趁機上位,足見他的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當年徐庶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安天下”足見他的能力之強。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着實令人佩服。

還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將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7

在爲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羣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後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爲,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爲了籠絡關武聖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裏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麼神,我認爲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置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爲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爲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覆看着這段空城計,後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爲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8

前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前史感興趣,惟有在前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前史變爲廣闊公民羣衆所膾炙人口的故事,那麼它纔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歡,《三國演義》便是個很好的比如。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前史,一百多年的悽風苦雨在中國前史中,可它卻成了廣闊民衆茶餘酒後喜歡議論的論題,這首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瀉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收羅全國對三國的民族回憶,這種回憶其實遭到人們對前史的改編,交融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括人們的真是抱負,下面咱們來一同討論《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着“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役輸贏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公民心中的抱負形象,公民十分巴望有這樣一位英豪人物呈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量是人們最喜歡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六合,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規劃殺戮,其魂靈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丟魂失魄。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身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喊爽快!因而,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重神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春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爲家喻戶曉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產生過,有些可能是公民增加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其時人們期望當朝統治者委任像諸葛亮這樣的賢達之人的期望。其間最精彩的我以爲便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期望江東產生戰役,期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攀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間有這樣的語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恨!“周瑜聽罷,怒髮衝冠,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只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往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仰。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只爲整部小說增添了異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公民羣衆的抱負,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爲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其時稀少難得的人才,體現其時人們巴望社會安定,巴望日子幸福美滿的期望。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9

孫權在整個《三國演義》之中可謂是一個最低調的霸主,然而他卻並非平庸的霸主。他的管理才能絲毫不亞於足智多謀的曹操,甚至要強於沒有諸葛亮撐腰的劉備。只是由於他的低調,沒有過多地被人們所重視,纔會被人們誤認爲他一生僅靠着:“內文張昭、外問周瑜”而活着。

只要我們細心發現,就不難發現孫權其實是一位管理學的高手。尤其是在處理甘寧與淩統的內部矛盾問題上的態度及方法。

起初權繼承了父、兄的基業之後,爲了獨佔長江沿岸的地理優勢,於是便率兵到江夏去搶黃祖的地盤兒。結果事與願違,不但沒有成功,部將凌操也被黃祖手下的甘寧射死了。

後來,當孫權聽說甘寧因於黃祖發生矛盾,欲投奔自己又恐江東記舊日之恨,猶豫不決之時,孫權主動將甘寧招致了帳下,並對他說:“興霸來此,大獲我心,豈有記恨之理?”於是甘寧受到了重用,甘寧也在破黃祖的戰役中立了大功。

事隔多年,凌操的兒子淩統也效力在孫權營中,常常想向甘寧報殺父之仇。在一次宴會上,他拔劍直砍甘寧,二人刀槍相對,孫權急忙勸住,並耐心地對淩統講:“今既爲一家人,豈可復理舊仇?萬事皆看吾面。”孫權自知這件事並不簡單,於是又做了人事調動:一是安排甘寧領兵去夏口鎮守,以避淩統;二是加封淩統爲都尉,以慰其心。這纔是內部安定下來。

然而當孫權決定要圍攻曹操的皖城時,甘寧與淩統又在陣前發生衝突,孫權聞訊顧不得危險,急忙騎馬前去勸解,二人矛盾才得以暫時平定。

而後在一次出戰中,淩統因馬傷趴落地下,在曹即將刺殺他的關鍵時刻,吳軍陣中發出一箭射傷曹將,救了淩統性命。淩統回陣拜謝孫權。孫權則抓住關鍵時刻說了這樣一句話:“放箭救你者,甘寧也。”淩統聞知此訊,遂與甘寧結爲生死之交。此後的.數次聯手也是勝多敗少,爲孫權能夠穩守江東立下了無數戰功。

試想,倘若孫權不說這句話,甘寧是永遠不會說的,因爲他知道即使是自己說了,淩統也不會領自己情的。而此時孫權站出來化解矛盾是最適合不過了,這一矛盾的化解,可以說孫權心頭就少了一塊心病,而淩統與甘寧的威力也能發揮出來了。他們一個不用總惦記報仇,另一個也不用總惦記被報復了。

“羣下外異者淪。”白菜總是從心裏往外壞,部下人心渙散,甚至勾心鬥角、自相殘殺,這樣的局面不淪亡纔怪。

成就一番偉業,其根基在於大家同心同德,協力並進,這樣才能化零爲整,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如果在對手攻擊之前,自己內部先出了問題,內江四起,互不信任,這無疑是自殺的行爲。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0

隨着歷史的發展,成千上萬的文學作品橫空出世,能讓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無疑是古典四大名著了。在我心中,《三國演義》是其中之冠。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公元184年至280年,黃巾、袁紹、曹魏、蜀漢、孫吳等軍閥與割據勢力進行的政治軍事鬥爭。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流淌在羅貫中筆下。諸葛亮代表“智”,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杜甫曾評價“諸葛大名垂宇宙”。曹操代表“奸”,既狡詐又智慧,魯迅評價其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特別是張飛,更是將“勇”突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如震雷”。還有趙雲、周瑜、魯肅……不可勝數的英雄人物配上層出不窮的奇謀妙計,讓人愛不釋手。

《三國演義》描寫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官渡之戰,曹軍在軍隊面臨劣勢的情況下,採用了謀士許攸的奇略,一舉燒燬袁軍糧草,使得袁軍軍心渙散,遂逐一擊破。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弱勝強,謀士戰將各顯其能,大挫曹軍。夷陵之戰,吳軍積極防禦,以逸待勞,拒不出戰,消磨蜀軍威風,最後一鼓作氣攻破蜀軍營柵,大獲全勝。還有三英戰呂布,長阪坡救阿斗,七擒孟獲……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孫子兵法”啊!

《三國演義》爲我們講述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故事,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三顧茅廬。在一次次的考驗中,劉備選擇了禮貌和堅持。若劉備沒有堅持,像張飛那樣衝動,諸葛亮豈肯出山?東吳豈會聯合?蜀漢豈能長久?三國鼎立的局面豈能持續?可以這麼說,蜀國的基礎,那個時代的政治格局都是在三顧茅廬後一錘定音的。

有一次,我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抓破腦袋卻還一籌莫展,只好去請教數學課代表,他正在班上閒逛。我一把拉住他,討好地說:“你看我,真是笨死了,這道題都不會做,還得請教你這位大神”。他卻一改往日的溫和,推開我,笑道:“你不思考,想當小偷?”我不解地望着,忽然明白了,臉一下子漲紅了。我想到劉備前往臥龍岡時,正值隆冬,天氣寒冷,冒着風雪,步行了三個時辰。可劉備連續走了三次卻不抱怨。我的困難根本不值一提。我振作了精神,又上前請教。他卻不好意思:“呵呵,我可沒時間喲!”我碰了一鼻子灰,垂頭喪氣地坐回座位。突然,一陣歡笑聲佔據了我的大腦,原來數學課代表正與人下棋呢!我又氣又急,這不是存心耍我嗎?我轉念一想:諸葛亮試探劉備的時候,劉備並沒有急躁,沉住氣,虛心請教才獲得成功。我想到這裏,又去問他。這一次,他耐心地講解,在草稿本上刷刷寫着解題步驟。“三顧茅廬”終於成功了。

正是在生活中的禮貌,獲得了別人的尊敬和回禮;在生活中的堅持,將不可能變爲可能。禮貌和堅持好比是缺一不可的兩兄弟,只有兩個都在時,纔會碰撞出最燦爛的火花。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1

暑假裏,我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書中,有一個舉世聞名的人物:諸葛亮。提到諸葛亮,你一定會想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這樣的詞。但是,諸葛亮的一次次成功,真的是因爲他神嗎?

諸葛亮有兩次成功的借。

第一次是“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於是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以此來害他。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還立下軍令狀。他找到魯肅,請他準備20條船,船上插滿稻草人,蒙上青布幔子;每條船上要有20個軍士擂鼓吶喊。他的計劃不能讓都督知道,不然就全完了!魯肅答應了。第一天,第二天,沒有動靜。第三天凌晨,諸葛亮叫上魯肅去取箭。到了江上,霧很大,隔着幾米看不見人。諸葛亮逆水行舟,到了曹操的水寨。諸葛亮讓軍士們擂鼓吶喊。曹操看不清虛實,於是讓將士們射箭。射到天明,霧漸漸散去,諸葛亮讓軍士們一齊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又吩咐調轉船頭,順水行舟,很快就駛遠了,曹軍再追也來不及了。回到岸邊,軍士們一數,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支箭。周瑜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矣。”

第二次是“孔明借東風”。周瑜因爲發愁曹軍實力太強,所以病倒在牀上,無數的名醫都治不好。諸葛亮來了,他對周瑜說了十六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還說自己可以借來東風。周瑜一聽,病馬上好了。諸葛亮讓周瑜爲自己準備一個臺子,插上旗子,臺子周圍要站着士兵,眼睛都看着旗子。準備好了,諸葛亮登上臺子開始做法。做了三天法,東風驟起!

這就是諸葛亮兩次成功的借。仔細想想,諸葛亮的成功其實是靠着三識:識天文、識地利、識人心。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霧,借東風也是他預料那夜必有東風,這是識天文;知道什麼時候改順水,怎樣順水,這是識地利;知道周瑜心胸狹窄,一定會加害他,東南風起之時,就是他逃回之日,魯肅忠厚老實,以大局爲重,一定會幫他完成任務;曹操疑心重,決不敢派船出戰,這是識人心。把“識天文”、“識地利”、“識人心”,總結來說就是一點:知識全面而準確。所以諸葛亮的“神”,其實就是因爲他有廣博而雄厚的.知識。

諸葛亮在幫劉備平西川、定益州、安西羌、六出祁山的征戰中奇計倍出,都是知識雄厚、靈活運用的成果。製作木牛流馬,發明連發強弩,真是識多而活用。看來諸葛亮深居茅廬中,卻在刻苦攻讀高端科技。

在生活中,一些科學發明,如高鐵、飛機、航天飛船等都離不開全面廣泛的知識。如果只有單一的知識,是無法做出更好的東西的;而當知識全面了,纔有能力創造出更先進、更便捷的東西。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向着能力的全面性努力,學習中也要向着知識的全面性努力呀!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2

三國,一個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年代;三國,一個撲朔迷離、疑問重重的年代;三國,一個令人神往、轟動幾世的年代。三國,它是一段言不盡,說不明的奇幻歷史。

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時,我還只是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說能看懂許多字,但卻不知其意。就這樣,一向到了四年級,我再次觀賞了這本名著。從前籠罩在心間的濃霧變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許多。如今,我又翻開了這本陳舊的書,打開塵封的記憶,暢談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段詩句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三國。或許,這正是三國的.一個寫照吧。說到《三國演義》,也許有人佩服諸葛孔明的足智多謀,感動關雲長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園三結義的情切。而我卻對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情有獨衷。也許有人不解,認爲曹操但是是個奸雄、梟雄。而你們卻忽視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門客衆多,這無不是證明了他任人爲賢、知人善任麼?曹操的軍隊如此之雄大,這難道也不是證明了曹操超人的領導潛力麼?曹操取冀州,奪荊襄,滅劉表,擁軍百萬,上將數千,兵精糧足,橫掃中原。意氣洋洋,躊躇滿志,旌麾南指。三國時期,“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然大多旋起旋滅,而後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實力最強,據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終一統的基礎由此而奠定。這怎樣不說明曹操的政治手腕與軍事潛力超乎尋常呢?曹操上任濟南相後,罷免了八名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的縣級官吏,又下令拆毀祠堂,禁絕祭祀。一時使濟南的社會風氣改變不少。遷都許昌後,曹操立即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地屯田,之後又讓軍士屯田。曹操還大修水利,推廣種稻,使中原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不正是體現了曹操的治世本領麼?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這正是曹操的人格風範。這種人格風範,氣勢恢宏,君臨天下,是他成爲三國時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內在決定力量。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縱然是稀世偉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見其“奸”。他曾狂語:“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惡”。

有道是,大丈夫俠肝義膽,應擒日月,斬星斗,做一番轟轟烈烈、經天緯地的大事業,只有這種人纔是真的英雄,纔會有號召力,纔會席捲英豪天下來。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麼?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華橫溢的文人,他是凌雲壯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個善惡共存的奇幻偉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談風雲人物,縱觀三國之變幻。悠哉!悠哉!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3

品三國,論英雄,青梅煮酒笑談天下。拂羽扇,綸巾綢,赤壁東風一夜正濃。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如此猖狂之言卻不會有人質疑。

曹孟德在書中儘管佔盡大逆不道、奸詐多疑之類的罵名,但誰有他那麼足智多謀、心胸寬廣呢?誰又可以擔當的起“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名聲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在當時又有誰敢這樣做?只有他——曹操。自古就是成王敗寇,在逐鹿中原三國爭霸時期更是能者居上。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造就一次又一次的軍中神話。挾天子可以使他做任何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他想了他便就做了,不管前途如何坎坷,他曹孟德就是一聲不吭地邁步向前。

亂世人命爲芻狗。當初曹孟德領兵四千,兵謀叛,不叛者僅五百,“吾夢中好殺人”一言實屬無奈。

謀董卓,只因不想黎明百姓遭受更多的災難;放豪言,只因不想江山在劉姓手中垮掉;招賢納士,只因想再次開創太平盛世。

曹操不像袁紹一般倨傲無理,他唯纔是舉,對待有才之人更是謙恭有禮,恐生怠慢。他的`品德造就了一代真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臥龍先生隆中對,助劉備復興業。

孔明在三國內是個忠臣代表:領軍最高統帥,軍政權爲一身。總有人說他料事如神、智而近妖,但又有多少人能明白他背後的禪精竭力?躬耕隴畝時,鄉里人對他自比管樂之舉不屑一顧,出山入幕後,將士對他亦是不信不滿,而他從來沒有一句抱怨,沒有一滴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孔明是個有理想與承擔的人,在那樣的艱難環境中擔負着那樣使命的人是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哭的。

接受託孤,是爲帝之誠心所動;出兵北伐,是欲伸大義於天下;北伐降官,只因心中有愧。

白帝託孤時,劉備道:“君可自取”,孔明涕泣,竭忠盡節,再無多餘的言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智呢?孔明知道,劉備一言的重點不在“自取”,而是寄以大事,將蜀國的未來壓在了他身上。所以他在李嚴勸受九、進爵稱王時揶揄答道:“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他言行相符。在阿斗爲帝期間,他一人掌管朝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十三年的丞相生涯期間爲蜀國、爲百姓日夜奔波。他心懷天下,心懷蒼生,心懷百姓,竭忠盡節,只是爲了天下太平,民足物豐。他自危急存亡之秋開始執掌朝政,憑一己之力日夜朝政,救蜀國於水火之中,又爲了蜀國事必躬親,最終積勞成疾,故於五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而今,世人多隻見曹操“奸詐”,道諸葛不過“過譽”,一言以蔽之:“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現世浮躁,何不手泡香茗,青梅煮酒,淺讀深品手中《三國》書卷?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4

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爲廣大人民羣衆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麼它纔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廣大民衆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探討《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着“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小說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爲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添加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爲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爲整部小說增添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羣衆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爲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一首催人淚下的讚歌,一部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這就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長篇章國小說——《三國演義》。

這本不怎麼厚的書。我一共讀了三遍,第一遍是5、6歲時讀的,艱澀難懂的文學,我只是大略的瞭解了人物。

第二遍就是13歲時讀的了。看到諸葛亮草船借箭,我喜;看到關羽敗走麥城,我怒;看到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哀;看到諸葛亮三氣周瑜,我樂。好一個三國鼎立的故事。

第三遍就是現在讀的了,不知怎麼了,我每次看到蜀國發生了什麼事,我的`感情卻不會起伏,但我看到曹操大獲全勝時,我就高興得手舞足蹈。通過讀了這麼多遍,我開始漸漸喜歡上了曹操這個亂世奸雄,他足智多謀,他雖然沒有孔明那樣的智慧,但他卻有孔明所沒有的武力;他雖然沒有劉、關、張那樣的力量,可他卻有劉關張所缺乏的智慧。總而言之,若蜀國與魏國打起來,那就是劉關張加上諸葛亮對上曹操一個人啊!可曹操輸過幾次?1:4這樣的比例,還不會失敗,可見曹操真是亂世出英雄啊!

談完了蜀國與魏國,再來談談吳國。作者羅貫中花在吳國的筆墨顯然沒有魏、蜀兩國多,可吳國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分,若沒有吳國,那魏國不平就滅了蜀國嗎?若沒有吳國的周瑜,怎麼會引發出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這麼多精彩的故事呢?話說回來,吳國的周瑜也是個人才,周瑜想到大燒赤壁,爲孫權出謀劃策,一生爲吳國也立了不少戰功,可惜他忌賢妒能,最終落到了被孔明氣死的下場。

談完了這三個國家,再看看三國中的種種人物吧!

劉備,是本書中我最討厭的人,仁慈是他唯一的法寶,一到危機關頭他就大哭痛哭,接着他的兩個兄弟也抱着他一起哭,一個哭喊弟弟,兩個哭喊哥哥,難道劉備的江山就是哭出來的嗎?

呂布,是書中我覺得最厲害的人物,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人一齊上陣,都沒能拿下呂布,而且劉關張三人也不是吃素的,連這三人都不能搞定呂布,請問,三國中誰還是呂布的對手?

諸葛亮,在書中簡直就是神的化身。占卜大師,計謀大師,就連口舌也鋒銳無比,幾句話就把人說死了,這諸葛亮還算是個人嗎?木牛流馬這種“高種技”,連唐宋時期都未能發明,可諸葛亮輕而易舉就造出來了,他這樣的“神人”,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中的人物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唯獨留下了這本《三國演義》,這標誌着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讀了這麼多遍《三國演義》,我對它的評價就是:“我愛三國”。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6

曹操的文才武略也更是令我折服。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孫權的江山是“扶”出來的,比起劉備的懦弱,孫權的固步自封,曹操纔是真正的成功。劉備有諸葛亮相助,孫權有周瑜相助,他二人皆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才,可曹操呢,他手下雖人才衆多,對他卻皆無多大幫助,我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才華。他精研兵書,文韜武略,博覽羣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他不僅是成功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成功的文學家,他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連魯迅也對他讚賞有加,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

雖然世人對曹操有着諸多的.誤會,但他從不在意,正如他在短歌行中寫道的一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歷史的長河依舊翻滾着,那一場場廝殺早已化爲煙塵,但三國演義卻一次次地再現着那份輝煌,但他們的那份精神卻一直一直流傳下去。人們對他們的議論經久不息,但我卻已滿足,正如曹操不在乎他人所言,我也堅信着自己的信念,不爲他人所動搖。與這本書的邂逅,與曹操的邂逅,是我最美的夢。懂你,便是知你說的,也知你沒說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雨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最近我看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被譽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不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寶,也爲我們提供了了解傳統歷史寶貴的資料,是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無疑是千年傳奇,百世經典。數百年以來,一直深受我國乃至全世界各國的人民羣衆所喜愛。說起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無不令人口齒生香。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方豪強擴充武力,搶奪地盤,造成了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的慘烈社會局面。亂世梟雄,誰忠誰奸,孰成孰敗。蜀有:劉備、諸葛亮。魏有:曹操、司馬懿。吳有:孫權、周瑜。他們爲了爭奪天下,統一天下,用盡心機,機關算盡。

在這書中,我佩服劉備的善於用人,我佩服關羽的忠心耿耿、義字當頭,我還佩服張飛的威猛雄壯,我更佩服趙雲的渾身是膽和周瑜的巧設計謀。曹操的詭計多端、疑心重重讓我不得不感嘆萬千。但我最崇拜的還是諸葛亮。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既出茅廬天下震驚。他料事如神,神機妙算。借東風、空城計至今爲人津津樂道。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都讓我讚歎不已。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7

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雄偉無比,大氣磅礴的開篇一詞,引出了一部羅貫中所著空前絕後的歷史演義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翻開泛黃的書頁,字字細讀,無數個歷史故事與歷史人物的形象飽滿而立體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它的每一個情節都緊緊牽動着讀者的心絃。勇於向命運宣戰的,是堅毅的蜀漢。英才豪傑輩出的',是富庶的江東。胸懷凌雲壯志的,是威武的曹魏。合上書本,彷彿置身於戰鼓隆隆的沙場,硝煙瀰漫,青山連着山外山,這不免生出種種豪情。三國鼎立,天下紛爭。且看他們究竟如何將這歷史的舞臺點綴的五光十色,絢爛繽紛。

“遺廟近昭陵,問魏吳而今安在?萬年垂漢統,看英雄此日何如。”三國演義中的蜀漢可謂是唯一一個忠心於中興漢室,胸懷蒼生苦與痛,心牽天下安與樂的國都。說到蜀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蜀漢的頂樑柱——亂世梟雄劉備劉玄德。書中道,他白手起家,禮賢下士,關愛百姓,知恩圖報,用自己的努力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以啓發嗎?我們雖爲凡人,但只要有雄心壯志,並像他一樣永不言敗,永遠在向前看,永遠奮鬥,那麼成功是必然的了。這是劉備的成功之路,是蜀漢的復興之路,也是我們可借鑑、學習的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真可謂是英傑輩出,“年少萬兜鏊,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洋洋灑灑一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道出了東吳少主孫權的氣魄。正是英雄出少年。本該期待着這位年輕的賢君能有一番傲人的作爲,留下千古絕唱時,羅貫中卻筆鋒一轉,寫了孫權晚年的粗暴與嗜殺。賢君變身爲暴君,英主變身爲昏君,善始卻不能善終,這怎能不使人警戒呢。“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要想有個完美的句號,有個理想的終結需要一顆冷靜剋制的心,需要持之以恆的行。

曹魏,一直是實力強勁,一個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國,爲首的是一位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稱的曹操曹孟德。“山不在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的詩文字裏行間透露着一股帝王之氣,遼闊之姿。曹操有一個特點,他愛笑。他笑對友人,笑對敵人,笑對磨難,笑對天下。赤壁之戰,他敗走華容道,性命堪憂之際,他卻還“撫掌大笑”。這是坦然,也是胸懷。面對困難,如果能像曹操般對其一笑而過,勇於直面它,挑戰它,這樣我們定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強!

戰火紛亂,智謀層出,羣雄並起,這是三國演義,看大江東去,品千古風流人物。《三國演義》是作爲一箇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歷史佳作。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讀完厚厚的兩本《三國演義》,我不禁感慨萬千。書中寫了東漢末年,羣雄逐鹿的故事。各類人物輪番登場,劉關張桃三兄弟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曹操煮酒論英雄、趙子龍單騎救主、諸葛亮草船借箭、華容道捉放曹、諸葛亮六出岐山……這一樁樁精彩的歷史演義,讓我在感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鞠躬盡瘁,劉備的仁義、呂布的英勇善戰,曹操的足智多謀和關羽的義薄雲天之餘,我不禁陷入思考,究竟怎麼樣纔算是英雄呢?

起初呂布“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極其符合我心目中英雄形象,即使勇猛如關羽和張飛,在三英戰呂布中,三人合力才與呂布打成平手。但呂布不是英雄,因爲呂布爲了金銀錢財就可以殺義父丁原投降董卓,爲了貂蟬又可以背判董卓,做這種不忠不孝的事情,不論他再能打,他也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諸葛亮的聰明才幹毋庸置疑,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觀大局,預測未來。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爲光復漢室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要不是英雄,誰還能稱英雄呢?關羽勇武善戰,義薄雲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溫酒斬華雄的`英姿,有他面對榮華富貴不動容和降漢不降曹的氣節,以及過五關斬六將保劉備家人的義氣,雖然最後敗走麥城,但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金庸先生說過:俠之大者,爲民爲民。英雄就是有一定的才能,而且才能不是用在自私自利上,而是用在爲民,或是爲身邊的人。哪怕能力不那麼強,但是敢於有所擔當。荊柯明知刺殺秦王十死無生,仍然當仁不讓,雖然失敗了,仍然讓我們感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慨。真正的英雄,知不可爲而爲之,有擔當有格局。英雄是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引領世人的人,在某些瞬間,他們所迸發出的人性的光輝,足以讓日月失色,讓天地動容,而這種人性的光輝,也許來自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敢,也許來自於力挽狂瀾的堅毅,也許來自於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也許來自於不計前嫌的包容忍證,也許來自於堅持不懈的努力付出。儘管我不知道英雄到底能做什麼,但我知道什麼樣的人不是英雄。英雄是爲他人付出,心裏只有自己的人,不能稱之爲英雄。人生的路千萬條,不過是在一個又一個的路口做出選擇而已。

也許我們在太平盛世,我們年紀還小,成不了這樣的英雄豪傑,但至少,我們可以用英雄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能成爲自己和身邊人的英雄,讓我愛和愛我們的人爲之驕傲,這就夠了!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19

中華文化博學多才,前史的長河中涌現出大批的文學作品。而我最寵愛的一本文學作品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是羅貫中依據陳壽的《三國志》而編寫的七十三需的三國故事。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邊的故工作節跌宕起伏,振奮人心。起先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雲長,信任咱們對此人並不生疏,他便是五虎上將之首,義絕關羽。書中有關他的故工作節描繪的也是繪聲繪色,就拿溫酒斬華雄來說。十八路諸侯無一人敢戰華雄,這時關羽挺身而出要求出戰,曹操爲其壯酒送別,關於說:“回來再喝也不遲!”不一會兒就拎着華雄的頭進了帳。一摸酒壺仍是溫熱的,曹操大讚關羽的武藝高強。

還有一件衆所周知的事情,那便是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得知兄長還在人世,義無反顧地帶着嫂夫人離曹。一路上遇到曹軍將領的百般阻撓,可是關羽越戰越勇殺將了曩昔。最終曹操命令讓關羽與其兄團聚,這才免了傷亡與其兄弟相會。從這能夠很明顯的看出關羽義絕沖天。可是在小說的後半部分關羽變得自傲自負以至於失了荊州,身首異處,一代武聖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跟着故工作節的開展另一位傳奇人物的進場讓我逐步的喜歡上了他,他便是諸葛亮。劉備三兄弟三次恭請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被其誠心所感動,從此爲劉氏江山奔波效力。與他有關的故工作節實在太多了,咱們先拿草船借箭一事說起,那是赤壁之戰的一個相關情節。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華很是吃醋,使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成心擠兌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中有數,並且告知周瑜不必10天,只需3天足矣。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公然第三天起了大霧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舶和百餘兵丁,鑼鼓完備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呼籲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只會射箭退敵,果不其然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在曹兵亂箭之下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遍及船舶倆邊,諸葛亮估量箭支早已20萬滿足有餘命衆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受騙來追時,早已回來江東大營了。從此事能夠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諸葛亮關於蜀國的.樹立功不可沒。劉備身後,諸葛亮極力輔佐後主劉禪,後又班師北伐,對內又公佈了一系列的法則。使蜀漢呈現了興隆之象,可是不幸的是諸葛亮在北伐途中因疾而去客死五丈原。諸葛亮的離世使蜀國元氣大傷,蜀主無能,使蜀國走上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提醒了其時的社會風氣和其時軍閥混戰下的公民的疾苦,人物形象描寫的繪聲繪色,這也是我寵愛《三國演義》的原因。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0

宴桃園俊傑三結拜 斬黃巾英雄首建功

張飛、關羽、劉備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感到我們如今任與人之間應當篤守許諾,決不行不做到同意另外的人的事。隨着我們一天一天慢慢地長大,有時候也總會同意朋友的事,但我們總會不在意,只感到這是朋友的事,耽誤一下子不要緊。實際上當你對朋友說:“抱歉,我忘了。”的時刻,朋友心裏不止只焦急,更有氣焰,很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確實沒有同年同月同日死,也許你會覺得它們不篤守允言,但它們是爲了蜀國的事業着想,所以纔有了“違約”,我們與它們不一樣,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場”等一點自個兒找來的擔任的工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爲了我們的友情能更深,爲了朋友永恆是朋友,我們必須要把同意朋友的事嚴肅對待完成,只有這麼,我們朋友間的友誼纔可以更深 讀了《三國演義》第二回,我更看見了張飛“疾惡如仇”的一面,他遇着不公平的事便操刀相助,決不留情。當他曉得督郵對百姓很殘忍兇惡時,他怒鞭督郵以示辦罪,不是劉備出來勸人停止,久已把他打翹辮子。

和《忠義水滸傳》中的李逵同樣,懊恨奸臣、貪官污吏,是一個具備叛逆性情的草莽英雄形象。我們不業應當向張飛學習嗎?學習他的疾惡如仇、打抱不平,操刀相助,也許我們不可以在盜賊搶錢包時阻擋盜賊,也不可以和盜賊展開搏鬥,但能在高年+紎秥同學欺侮低年+紎秥同課時主持公道,或去的方向老師彙報。這儘管不可以算事件,但也算急公好義。張飛的長處不止只這麼,儘管他很魯莽冒失,非官方的多稱他爲“莽張飛”,但和他的魯莽冒失連在一塊兒的是他知錯就改的.性情,在“古城會”中,張飛的知錯就改令每獨自一個人都意識到達自個兒的不充足,做人不夠誠實。張飛對關羽不相信,由於關羽是從曹營來的,以至關羽斬了蔡陽,用自個兒的舉動表明他沒有忘“桃源結拜”的“義”時,張飛蔡懊悔自個兒的魯莽。張飛的長處還有衆多,另外的人對的就要學,張飛知錯就改的性情也值當我們學習,服老是會犯錯的,犯錯並不使人害怕,只要改就行了,亡羊補牢,爲時不晚!我要向張飛學習,學習他的快人快語、直爽公平、疾惡如仇、從諫如流、靈活巧妙,不止和張飛同樣優秀,還要比他更優秀,戒除自個兒毛手毛腳、自滿的壞毛病。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人肯定有欠缺也有長處,人優不優秀在於長處的若干。縱然有衆多的知識,但連一點兒自理有經驗也沒有,那又有啥子用呢?當然也談不上優秀。我必須要學好知識,在學習知識的時刻學會自立,象張飛同樣,做一個爲人板正、直爽公平、疾惡如仇、善惡分明、伶俐機智的男孩,讓我更優秀!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相信大家對這首歌都很熟悉吧,對,這就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說起來,我可是《三國演義》的忠實粉絲,不但看了整套電視劇,更是對原著書癡迷不已。

暑假裏,我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時間讀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這本書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事情。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待人忠厚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奸詐多疑的曹操……這些性格迥異又個性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欣賞的是關羽這個人物。文中是這樣描述關羽的:“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身騎一匹“赤兔馬”。關羽這個人很講義氣,也很忠誠。在曹營中,無論曹操及其部下如何勸說,他都不忘他的大哥劉備,人在曹營心在漢。最終他過五關斬六將棄曹投奔劉備,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的重情重義,相信作爲三國迷的我們都是十分推崇和敬佩的。

而曹操則是一個性格十分複雜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曠世英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同時又是一位亂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詭詐。曹操暗殺董卓沒有成功,遭到董卓通緝,遂投奔到呂伯奢莊上。呂欲盛情款待,便磨刀霍霍向豬羊,但磨刀聲傳到曹操耳中,他卻以爲呂要殺他,便把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死了。後來明知道自己錯殺了他們,還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通過這件事足以看出他生性多疑,稍有風吹草動便大肆殺戮,以防外患。

劉備和曹操卻完全不同,劉備一向主張以德化民,贏得了人民的心,廣受人們擁護、愛戴,各府郡百姓皆因劉備的仁德而願意生死追隨,軍力自此大大提升,從而成了曹操的心頭大患。

《三國演義》中不但描繪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裏面還有很多著名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戰役。這是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孫權命周瑜爲主將,程普爲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劉備的軍隊,共約五萬人,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爲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之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爲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把《三國演義》這本書合上,我的耳畔依然會聽到黃河流淌的聲音,戰馬在硝煙中的蹄聲……通過讀《三國演義》讓我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也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然在,幾度夕陽紅。一想到三國演義,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這經典的開篇詞。好一個“是非成敗轉頭空”,這簡容易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

三國演義以三絕爲特點:智絕,奸絕,義絕。

智絕毋庸置疑便是諸葛亮了,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擅長髮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依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藉助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試問三國中難道還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嗎?

大家也應該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但大家要學的並非他的兵法,畢竟這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用處了,大家要學習的是他的’辦法,要學習他去巧用天時地利人和。無論做啥事,人和都是至關要緊的,只有得到了大夥的尊重和信賴,才大概成功的推行一個策略。反之,如果人不和,不管你這個策略是多麼完美無瑕,無人想推行,所有也都白扯。

至於“奸絕”是哪個,不需要我說,大夥也一定都已經心裏有數了。沒錯,那就是曹操。曹操這個生活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經典名言,也是曹操的處世之道,呂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結義兄弟,該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後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殺。後得到中牟縣令陳宮的鼎力相助。行了3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呂伯奢家。見故人之子來到,呂伯自然喜出望外,快點去買酒,並讓家人殺豬招待曹操一行。而曹操在屋子裏聽到磨刀的.嚯嚯生,以爲呂家起了歹心,於是就殺去世了呂伯奢全家,後來看見被縛住的豬才知曉錯殺好人,於是與陳宮倉皇出逃,在路上遇見外出打酒的呂伯奢,便將錯就錯的殺去世了呂伯奢,陳宮大驚,責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卻說出了他的處世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說曹操是奸絕。

義絕是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絕,義絕以關羽爲代表。而最能體現關羽義絕的事件便是千里走單騎。關羽雖然投降曹操,但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消息後,就不辭而別。因爲關羽的離開沒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曹操的部下們一路上層層攔阻,但關羽憑着一己之力,過了五個關隘,斬曹操六員大將,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佔的古城外殺蔡陽。最後和劉備相會。

在大家的日常,也應該要像關羽一樣重情義,不爲利益所魅惑,無論怎麼樣也不出賣我們的朋友,只有這樣,大家纔可以得到其他人的信賴,纔可以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總而言之,這本書使我收穫頗豐,書中有很多人物的性格特點都很值得學習,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這個寒假重讀《三國演義》,仍舊使我收穫頗豐。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說起這首詞,許多人都會想到四大出名著作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二十四史通俗演義》,是明代思想家羅貫中編寫而成的。由標題可知,這部小說是根據《二十四史》寫的,不過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語體文小說。與《二十四史》相形,《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邊,我就從幾個方面來評點一下子這部66萬字的出名著作。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差別就是,演義不是所有真實的,演義是小說。每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歷史事實,三分虛構,確實是這麼。不過虛構,運用藝術的手法施行虛構,而不是輕易那段歷史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譬如,關公煮酒斬華雄,歷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歷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大致相似的例子當然是數承擔不了數。讀過在這以後,稍做剖析,可知這些個虛構的經過,大多是爲小說描寫的一個私人物作鋪墊的`。由於,假如僅只是象正史中所謂刻畫真實的人物,有點人物就和筆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反了。並且,筆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達經過的合理性、連接貫通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爲何讀過在這以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總之,筆者在這方面的寫文章是相當成功的,並且這些個經過也表達了筆者的一小批主觀心願。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絕對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通過加工後的人物,這那裏面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邊,我想簡單比較一下子筆者爲何着意的神化這兩私人。

南宋聞名的理學家朱熹,覺得魏蜀吳當中簡稱蜀是正統。而朱熹曾經的觀點,從陳壽着手大多都是以曹魏爲正統。自朱熹在這以後,君主、高級官員、老百姓也着手接納朱熹的觀點,端由就是這種觀點是合乎儒教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納的。羅貫中也是答應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部分是忠於“漢室”的。這那裏面,筆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守關口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爲何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代裏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譬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寫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多都是爲神化作映照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刻畫了很多個性鮮亮的人物,譬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敦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猾奸詐多心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筆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塑造,來表現出來人物鮮亮的獨特的地方。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筆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思智敗張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4

終於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受益匪淺。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三氣周瑜》主要講了這個故事。

一氣:當週瑜打敗了曹操,歡慶一番後,周瑜打算趁曹操不備,攻打佔領南郡。周瑜知道劉備大軍對南郡虎視眈眈,爲了不讓劉備搶先,周瑜率軍,對南郡一陣猛攻猛打,打敗曹洪、曹仁後,周瑜衝進城,不料中計,中了毒箭傷。此時,周瑜假裝身亡,讓軍隊去詐降,曹仁果然上當,曹軍大敗。這時,周瑜不曾料到。諸葛亮趁機派趙雲去攻打南郡,關羽佔領襄陽,張飛攻打荊州,蜀國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三個城池。當週瑜得知自己費盡心血都未奪取的城池竟然被諸葛亮趁機佔領了,周瑜頓時氣得大叫一聲,箭傷迸裂,暈死過去。

二氣:這時,劉備的夫人死了,周瑜趁機假裝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可是吳國太真的看中了劉備,把女兒許給了劉備。劉備帶着孫夫人走了,周瑜後悔莫及,急忙追,不料中計,損失了很多兵馬。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被諸葛亮取笑,終於,周瑜又被氣暈了。

三氣:周瑜不甘慘敗,又想得到荊州,便用了假途滅虢之計,可是這個計謀被諸葛亮識破了,諸葛亮也反用了一計,讓周瑜以爲劉備、諸葛亮中計了,不料自己中計。最後,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終於緩緩閉上了雙眼,年僅三十六歲。

讀了這個故事,我首先想到了周瑜。周瑜固然聰明,可是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容不得半個比自己優秀的人,終於被諸葛亮打敗。話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我看,周瑜英年早逝是被自己的小肚雞腸、嫉妒心氣死的。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主人公,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的智慧與周瑜的智慧差不多旗鼓相當,可是爲什麼周瑜頻頻落敗呢?是因爲諸葛亮心胸寬闊,又有過人的'智慧。諸葛亮和周瑜產生了明顯的反差。

周瑜的心胸狹窄讓我想到了一件事:以前在毛筆課上,原來我寫的很不錯,老師經常表揚我,後來又有一位同學進步非常快,都超過了我,結果老師不太表揚我了,就表揚那位同學了。我耳邊聽着老師的表揚,心中似乎燃燒着熊熊一把火,手也漸漸握成一個拳頭,心中憤憤不平:原本老師表揚的是我,憑什麼被她搶去了?後來,每次遇到那位同學,我就用傷人的語言諷刺她。我本以爲她會傷心難過,也來譏諷我,結果,那位同學不僅沒譏諷我,還在我每次譏諷她時,微微一笑,不作任何迴應。讀了這個《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我終於知道自己是多麼與周瑜相似——與周瑜一樣的小肚雞腸。如果我再這樣下去,後果必定也像周瑜一樣,被自己氣死。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讓我成長了!我明白了人不能小肚雞腸,要心胸寬闊,坦然地面對實實在在比自己好的人,同時要取長補短。我想這就是《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氣周瑜》要告訴我的道理吧。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5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寫的。這本書裏面的每一章,每一節都十分的精彩,比如:王允用義女貂禪獻了“美人計”,使呂布殺死了義父董卓。諸葛亮用自我的智慧分別使用了“借東風”和“草船借箭”以及各種謀略把周逾活活的給氣死了。還有《三英戰呂布》以及《周逾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都是一些十分經典的章節,可是,我最喜歡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下頭就讓我給大家講解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以及我讀完這一章節後的深刻感受吧!

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是:孫權的部隊大戰華雄之後,敗落而歸,但孫權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又派了許多人馬,去打華雄,但都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正在孫權萬分火急的時候,關羽突然站出來請求前往,孫權因關羽官小而拒絕了關羽,但因曹操力薦而又正缺少人馬,所以答應了。曹操讓關羽喝杯熱酒再走,關羽把酒放在桌上就去了。回來後,關羽拎着華雄首級走了進來,孫權一摸,酒還是熱的,十分佩服關羽,所以,這一章節便成了《三國演義》裏面的典故。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裏的《關於溫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之後,我對關羽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關羽是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勇敢的人,孫權手下所有的勇士都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而關羽這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養馬官,但他明白自我有殺掉華雄的本事,所以,他並沒有因爲怕別人嘲笑自我官小而不敢站出來,而是勇敢的站了出來,向孫權請求前往,關羽的這種不怕別人嘲笑,敢於承認自我的本事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孫權這事就做的不對了,他因爲關於的官職小而不想讓關羽前往,那豈不是用關羽的官職辱沒了關羽的本事了麼難道官職小的人就必須沒有本事麼要讓孫權明白並永遠記住一個道理:官職小的人並不代表是沒有本事的人。

溫酒斬華雄讀後感(三):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爲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說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6

今天我閱讀了《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敗兵折將,關雲長掛印封金。

卻說袁紹欲斬玄德。玄德從容進曰:“明公只聽一面之詞,而絕向日之情耶?備自徐州失散,二弟雲長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豈赤面長鬚之人,即爲關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紹是個沒主張的人,聞玄德之言,責沮授曰:“誤聽汝言,險殺好人。”遂仍請玄德上帳坐,議報顏良之仇。帳下一人應聲而進曰:“顏良與我如兄弟,今被曹賊所殺,我安得不雪其恨?”玄德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獬豸,乃河北名將文丑也。袁紹大喜曰:“非汝不能報顏良之仇。吾與十萬軍兵,便渡黃河,追殺曹賊!”沮授曰:“不可。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乃爲上策。若輕舉渡河,設或有變,衆皆不能還矣。”

紹怒曰:“皆是汝等遲緩軍心,遷延日月,有妨大事!豈不聞兵貴神速乎?”沮授出,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託疾不出議事。玄德曰:“備蒙大恩,無可報效,意欲與文將軍同行:一者報明公之德,二者就探雲長的實信。”紹喜,喚文丑與玄德同領前部。文丑曰:“劉玄德屢敗之將,于軍不利。既主公要他去時,某分三萬軍,教他爲後部。”於是文丑自領七萬軍先行,令玄德引三萬軍隨後。且說曹操見雲長斬了顏良,倍加欽敬,表奏朝廷,封雲長爲漢壽亭侯,鑄印送關公。忽報袁紹又使大將文丑渡黃河,已據延津之上。操乃先使人移徙居民於西河,然後自領兵迎之;

傳下將令:以後軍爲前軍,以前軍爲後軍;糧草先行,軍兵在後。呂虔曰:“糧草在先,軍兵在後,何意也?”操曰:“糧草在後,多被剽掠,故令在前。”虔曰:“倘遇敵軍劫去,如之奈何?”操曰:“且待敵軍到時,卻又理會。”虛心疑未決。操令糧食輜重沿河塹至延津。操在後軍,聽得前軍發喊,急教人看時,報說:“河北大將文丑兵至,我軍皆棄糧草,四散奔走。後軍又遠,將如之何?”操以鞭指南阜曰:“此可暫避。”人馬急奔土阜。操令軍士皆解衣卸甲少歇,盡放其馬。文丑軍掩至。衆將曰:“賊至矣!可急收馬匹,退回白馬!”荀攸急止之曰:“此正可以餌敵,何故反退?”操急以目視荀攸而笑。攸知其意,不復言。文丑軍既得糧草車仗,又來搶馬。軍士不依隊伍,自相雜亂。袁紹又派文丑去報顏良之仇,但文丑又被關羽所殺。劉備寫書欲與關羽聯絡,關羽得到劉備來信後,毅然決定離開曹操,前去河北尋找劉備。

在生活中: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有自信心,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自信心的話,就永遠別想幹好任何一件事情。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認識自己的意志。”所以,無論幹什麼事情自信心是不可以缺少的。

在學習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難題和困哪都不可以想着放棄,而要堅持不懈,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纔有可能把這個難題和困哪克服,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所以,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7

三國,一個戰火連天,硝煙四起的亂世,一個英雄齊聚,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個驚心動魄,歎爲觀止的故事。在這部豪情萬丈的小說中,能學的東西有很多,很多。

全篇小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1191個,而我真正喜歡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首先是人稱“奸雄”的曹操。縱觀全局,最強大的莫過於佔據北方的曹魏政權了。而這一點又與曹操的品質密不可分。敢獻刀行刺,召諸侯伐董。攻袁氏,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赤壁等都體現了他的膽識。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有伯樂的氣概。一路上,他曾三下求賢令,招降了很多人才。文有郭嘉、苟或、許攸、賈詡、苟攸、程昱、楊修等。武有典韋、許諸、樂進、徐晃、夏侯淳、夏侯淵、曹仁、龐德、李典、張郃、張遼等。這些人才可謂是曹魏的奠基者,更體現出了領導本事和任人本事。他的文學修養也很高,《觀滄海》、《龜雖壽》等都已成爲了名篇。他還提倡節儉,自我的陪葬品就幾件衣服和陶器,甚至看見兒媳崔氏穿錦緞遊園,便賜死了她。雖然他也有缺點,如多疑、好色、自大、妄尊等,別不得不否認,他是位英雄。

其次就是被譽爲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都是他智慧的寫照。隆中對策,火燒博望坡,舌戰羣儒,借箭借東風借荊州,六出祁山北伐,都是他爲蜀漢做出的汗馬功勞。先帝託孤卻沒有像司馬懿一樣趁機上位,足見他的`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當年徐庶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安天下”足見他的本事之強。天下竟有如此之奇才,着實令人佩服。

還有一位是曹操手下的家將大將夏侯淳。早年便隨曹操起兵,作爲曹操堅實的後盾鎮守後方。戰呂布時雖兵敗當了人質,但隨後變展現出拔失啖睛並大喊:“父母精血不可棄也”的勇氣。他善待百姓,曾率軍民阻斷河水灌田。他也十分好學,在打仗之餘四處求教,甚至親自迎師。他和曹操一樣,清撿節儉。所得的賞賜通通賞給了自我的將士,以至於他死後家裏竟無家財。真不知是曹操影響了他,還是他影響了曹操。另一位是早期劉備的軍師徐庶。自古以來都會出現“忠孝不能兩全”的現象,徐庶卻成功地處理好了這點。當得知曹軍俘獲他的母親並要他投奔曹營時,他立下了不爲曹操獻一謀的誓言,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才離開了劉備。此後他踐行了自我的諾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到了忠孝兩全。

郭嘉也是位忠臣,也是曹操智囊團的核心謀士由苟或引薦,郭嘉得以見到曹操,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此後郭嘉屢薦奇策,如放劉備滅呂布,歹袁紹,並提出了十勝十敗之論,獲得了官渡之勝。可惜在遠征烏桓時英年早逝,爲曹操的霸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這樣的忠臣,何求?

書的開頭便總結了歷史的規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正是在這一分一閤中,各路英雄豪傑齊聚一堂,在三國這個舞臺上,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絕倫又耐人尋味的大戲。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8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他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未年的羣雄割據混戰,魏、吳、漢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後司馬炎統一三國的故事。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羅貫中。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要數《草船借箭》了。故事的大概內容是: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因爲諸葛亮比他有才華,無論怎樣都想要諸葛亮出醜,於是他就讓諸葛亮來負責打造10萬支箭,表面上是和諸葛亮商議軍事,內地裏故意不把材料給他準備齊全,讓三天後懲罰諸葛亮。

可令周瑜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早就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他找魯肅借了20條船。讓他別告訴周瑜。因爲他知道周瑜是故意讓他造箭的。就是爲了想讓他出醜,所以不能告訴周瑜,如果告訴周瑜了,周瑜一定會想方設法的阻止諸葛亮。諸葛亮精通天文。還知道很多將軍的性格。他算出了三天後必有大霧。也算出了曹操多疑。加上大霧一定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朝我們射箭。我們只需要,在船上插上草把子。然後逼近曹軍水寨。曹操向我們射箭時,箭自然的就插在了草把子上。

到了第三天,諸葛亮逼近曹軍水寨,派二三十個士兵擂鼓吶喊。曹操知道了怕有埋伏,果然只朝諸葛亮他們射箭,到了六更時霧己經散開了,諸葛亮吩咐士兵們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正要去追。可是諸葛亮那邊船輕水急早就駛出20裏,要追也來不及了。於是諸葛亮成功借到了箭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要屬諸葛亮了,他的原名名叫孔明,我喜歡他的機智,每次戰鬥總能想出很多好辦法,就比如說《空城計》因爲城裏剩下的士兵已經不多了,所以諸葛亮想到一計,用幾個人假裝居民在外面打掃。司馬懿看了,心想一定有埋伏,就帶着它的10萬大軍離去了。諸葛亮早就算到司馬懿一定會走小路,已經派人埋伏在那裏了,但是周瑜可不這麼看諸葛亮。他認爲諸葛亮比他有才華就是不對,只有自己才能當最有才華的,於是經常想方設法的陷害諸葛亮,想讓諸葛亮出醜就像我剛剛提到的草船借箭,可是諸葛亮一眼就可以識破周瑜的詭計,並且馬上就可以想到如何應對他。

我讀三國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例如我讀《桃園三結義》我懂得了不管我們的境遇的區別有多大,不管我們的性別怎麼樣,不管別人怎麼看待我們 ,只要我們真心我們願意我們就可以做真正的兄弟。

再比如讀《草船借箭》等一系列關於諸葛亮的小故事。我懂得了想要戰鬥。不一定需要堅強身體,強大的力氣如果考慮用用智慧來解決問題,說不定會更加方便。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們社會是殘酷的,沒有殘酷就沒有社會。《三國演義》還隱藏了很多道理,只要我們仔細去讀我們就可以發現。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29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得起時間磨礪得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說曹操和孫權,特別是曹操,說他奸詐無比,其實如果花一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爲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一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一,孔明卻敞開了城門。孔明平常足智多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後撤退。由於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後再出戰,蜀國士兵一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爲是真的,直到公佈了這個事實爲止。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比如說,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這就像學習一樣,我們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爲自己了不起,一定會贏,可結果呢?所以不要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己把它們憋在心裏,把它們化爲一種動力,結果會更好。還有《陸遜燒營七百里》這個故事,別看陸遜平常平平庸庸,只是一介斯文書生,卻不想他像孔明一樣,才高八斗,讓人刮目相看。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結交一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儘管他長得不好看,而不要覺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間,請多讀一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古典名著,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心深受震撼。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徵,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我彷彿進入了那個風起雲涌的三國境界。

諸葛亮又名臥龍先生,與龐統合並“鳳雛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幫助劉備打過無數次勝仗,當看到諸葛亮幫助周瑜借來東南風成功火燒赤壁後,又預知周瑜因妒嫉會加害於他,便預先叫趙雲前來接應,才得以順利逃脫之時,我真打心眼裏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才能。

再說說讓我佩服的關羽吧。人稱他關公,你看他美髯飄飄,相貌堂堂,武藝高強,忠肝義膽;你看他身着綠錦戰袍,手提青龍偃月刀,坐騎馬中赤兔;你看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英勇無畏。這纔是真正的英雄呀!他忠心輔佐劉備成就大事,即使被曹操俘虜,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不忘回到劉備的身邊,以致後來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我覺得這些點點滴滴都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三國英雄數不勝數,雖然那個戰爭紛起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戰馬的嘶鳴、英雄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爲人作事要小心謹慎,智勇雙全,要做一個正直忠誠的人。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它如同無聲的老師,教給我浩瀚的歷史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0

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你可以隨意走進這個世界,跟這個世界裏的人聊天,天南海北隨意聊,聊人生,聊世界……這不,今年春季,我就和三國英雄們聊上了,帶給我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覺。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它主要寫的就是三國時期那壯觀的戰爭景象,羅貫中用巨筆,將久遠的歷史事件、深刻的思想內容、動人的故事情節、鮮活的人物形象熔於一爐,精心編制了一曲動人心魄的英雄讚歌。數百年間,《三國演義》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和風格,躋身古代經典名著之列,經久不衰,讓我着迷,連看了三遍,而且還是原版的。但殊不知,《三國演義》也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就像燈塔,指引我們走向一條責任擔當之路。

三國是一個烽煙突起、羣雄逐鹿、金戈鐵馬、龍騰虎躍的時代,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羣英薈萃的時代,三國是一個崇尚勇武、看重智慧的時代。一批批有勇有謀的人物閃亮登場:智慧的諸葛亮、仁義的劉備、義氣的關羽、勇猛的張飛……英雄形象深深影響着我,教我做人要做怎樣的人。

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貫穿全文的.“擁劉貶曹”思想了。如果你仔細閱讀,就會發現,書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劉備與曹操作對比,描寫也是儘量突出劉備重情重義、愛民如子、仁厚等這些好的方面,貶低曹操陰險、奸詐、多疑等這些壞的一面。從這兒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讓我們做像劉備那樣仁厚、胸懷大志的君子,不做像曹操一樣陰險的小人。這一點,羅貫中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二,在第一回,作者就寫出了董卓的傲慢無禮、忘恩負義,到了後面董卓之殘暴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悲慘的下場也突出了百姓的憤怒,從側面寫出了董卓的暴政。作者是通過董卓來反映生活中那些殘暴者的下場,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也像董卓一樣殘暴,下場就和他一樣。”

其三,曹操打徐州時,劉備三讓印綬,不願當徐州之主,表現了他看淡利益。但反觀呂布,他忘恩負義,被罵爲“三姓家奴”。劉備讓徐州之印,他是“卻待要接”,這一“讓”一“接”,對比鮮明,很好地刻畫了呂布見利忘義的形象。

漫觀全書,那些陰險、殘暴者都沒有好下場,那麼你會做像他們一樣的人嗎?

因爲學校離家很遠,加之我天性膽怯,走在路上害怕車子撞過來,一向是媽媽來接。一次下午放學,媽媽沒有來接我,我擡起腿,決定自己走回家。拐過了一個個交叉口,和一輛輛大車擦肩而過,天黑前我終於到家了。一路上《三國演義》裏的英雄們不斷跳出來給我鼓勁:“別怕!你是勇敢的。”回到家後家人都很吃驚。

《三國演義》給我的精神補鈣。成長需要英雄形象來光照前行的路,需要勇敢和堅強,需要智慧和力量來助力人生之路。讀《三國演義》能夠讀出我走好人生路所需要的勇氣和力量、智慧、仁義。“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1

曾經的我以爲只有足夠的單純才能駕馭好自己的本身,讓自己在慾望的河流裏找到方向,不再迷失自己。可當我的指尖劃過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似乎有了新的感觸。

不可否認的,一個心底清澈,內心不污濁的人,他的靈魂纔可以算的上是一個真正的靈魂,不枉自己的一生,但是,也許在如今這個真真假假的世界,不僅僅需要的是一個純潔的靈魂,更需要的是計謀,是揣測。只有有諸葛亮那般的智慧纔可以在現在的“三國”生存下去。諸葛亮他的確是一個曠世奇才,也因爲他的輔助,劉備纔可以從一個僅擁有三千多兵馬的“地方官”,變成可以與曹操匹敵的蜀國霸主。

而在現在社會,所需也許並不是劉備的大仁大義,關羽張飛的勇敢,是計謀,是一個不傷別人又可以利己的“謀略官”,心中不可有貪念,卻不可無智謀。擁有足夠的智謀,你纔可以保存心中那一份不可或缺的寧靜,纔可以笑看人生百態,做到寵辱不驚。

我欣賞陶淵明那樣的淡泊名利,內心如明鏡的隱士,但我更加欣賞有謀之人,他們的內心同樣清澈。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需要計謀,無論是在與上級的關係上,還是與同事的合作上,需要你有足夠的應變能力,換句話說,你要察言觀色,會息事寧人,我並不認爲這是一個猥瑣的行爲,我更加認爲這是一種生存之道,是一種讓自己更好的屹立在這個羣體間的計策,他並非爲了巴結,而只是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人緣,在擁擠的人員之間,容有一席之地。在三國,每一個人都需要明哲保身,選擇一個好的“主公”是一位智者的行爲,所以諸葛亮纔要劉備三顧茅廬,同樣在現在,也需要你的計策,需要用你的智慧維持自己的價值,呂布無謀最終失於天下,死於非命,所以我堅信得十個猛將不如得一個諸葛亮,計謀對於一個人的.前途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他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勇猛善戰之士。計謀未嘗不是證明你存在的方式,他也許會給你帶來的不是血雨腥風、猜疑不斷,而是一條清晰無比的大道,讓你可以看透人間,更好在未知的大海上揚帆起航,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而爲之奮鬥。

當然計謀可以給人們帶來的同樣可以是利益和慾望,讓人們迷失自己的方向,但是我相信一個真正有智謀的人,他會知道怎樣運用自己的智慧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益處,而絕不是去獲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金錢,因爲這樣會讓他失去更多。在我看來計謀決不是一個貶義詞,三國因有智謀而變得更加精彩,三國因有智謀而變得更加繪聲繪色。同樣在現代社會,智謀讓人可以遠離商場的紛爭,可以讓你在這個模糊不清的樹林裏找到專屬自己的通道,看到清晨太陽乾淨的光輝,獲得一份清澈的靈魂。

智謀是在三國津津樂道的話題,在日新月異的現在,智謀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他。也許你纔可以像一條小溪,從容不迫的流過一座座高低不齊的山峯,學會讓自己隨着山巒的改變而改變。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2

從古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以筆書寫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描繪了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從黃巾之亂到三國歸晉,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的細緻描寫,《三國演義》無疑是那立於文學頂峯上的明珠,璀璨而奪目。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就如書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董卓趁機奪權,諸侯紛紛聯兵討伐董卓。但是他們明面上打着扶匡漢室的旗子,背地裏卻做着損人利己的勾當,畢竟在這亂世,誰都企圖分一杯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孫權各自稱帝,自此三國鼎立。而三國後期,吳、蜀勢力逐漸衰弱,哪怕聯盟也不足以與魏國抗衡,失去孫權的東吳更是強弩之末。隨着蜀國被滅,吳國脣亡齒寒,司馬炎公開以晉代魏,最終三國歸晉……

一本書,一百二十回,八十五萬個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當陽一戰。趙將軍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甘爲劉備肝膽塗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戰羣雄單騎救主,爲小主人殺出一條血路。後人有詩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他確實擔當得起他常勝將軍的美名。如果說論武,不得不提常山趙子龍,那說文就絕對少不了運籌帷幄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爲蜀國做出貢獻,僅僅是爲了報當年的三請之恩。赤壁之戰他巧算天時借東風,不損一兵一將就“借”走了曹軍十萬支箭。又僅憑一身才學舌戰羣儒,面對上位者依舊從容淡定;在司馬懿攻城之時,面對十萬大軍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馬懿謹小慎微的弱點鋌而走險玩了一出空城計,時至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魯迅評價其“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着實讓我們後人佩服不已。

自古以來仁服天下,謀奪天下,暴失天下,而劉備的大仁大義更是讓關羽、張飛等一衆英雄好漢甘願爲其上刀山下火海。劉備雖再謀略上落於曹操之後,但是他高尚道德卻爲後人所稱譽。仁,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劉備的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劉備一向以德服人,實乃我們的榜樣。

通過《三國演義》這一部歷史的著作,我深刻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你可以沒有趙雲的驍勇善戰,可以沒有諸葛亮的料事如神的本事,但是你至少具備他們的忠與劉備的仁。如果你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你也只不過是一個披着人皮的白眼狼罷了。左拉就曾說過:“忠誠是通往榮耀之路。”因爲忠誠,關羽成爲一代武聖;因爲忠誠,趙雲成爲一代名將;因爲忠誠,諸葛亮成爲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你若想證實你的實力,首先證實你的忠誠。

書籍是先人留給後輩最好的禮物,但是世上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十全十美?哪怕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一樣,它的價值一直備受爭議。但是我認爲,我們只需要知道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就,這就夠了。一本泛黃的舊書,一杯清香的茶,這就是生活。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3

三國,一個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時代,也就此在羅貫中的筆下慢慢拉開了帷幕。

可以說,《三國演義》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如仁義雙全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詐卑鄙的曹操等等。從文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文學鉅著。但是如果從歷史方面看,《三國演義》必須受到人們的正視,演義和歷史畢竟不同,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爲了小說的可讀性而在歷史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渲染,和歷史真相已經大不同了。

《三國演義》這部書對曹操的黑化嚴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們印象中是個奸臣,曹操從一代亂世奸雄成了白臉奸相的亂臣賊子,受到老百姓的厭惡和文人的口誅筆伐。殊不知,曹操的文學造詣極深,挑出來個詩歌都是經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謂是出神入化,他詮釋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用兵之道。後人詬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事實上,曹操只是說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本是就事論事,但加了寥寥幾字,將曹操推進了萬丈深淵。而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太片面,那並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謀士獻計,說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敵方勢力爲了把他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才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沒有曹操,東漢亡得更早,曹操早期是漢室忠臣,只不過後來野心膨脹,也理所當然。漢室氣數已盡,必須有人來開創一個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門庶族打壓士族,欲開創一個新的王朝,卻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寫成奸佞。可悲可嘆可惜,但曹操依舊是曹操,是那個胸有韜略、頗有英主之氣的曹操。過了千年萬年,他依舊是曹操。

至於劉備,則是爲了曹操而生。有反面就要有正面,有對比才會有傷害。他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個仁義禮智信的梟雄,一個儒家思想的產物。在演義中,劉備成了仁義雙全的人,也是個靠眼淚吃飯的人,但他實則是個豪氣沖天、英姿勃發的亂世梟雄。卻因爲演義和歷史中劉備形象的反差,造成了劉備又一個奸詐虛僞的`名聲。劉備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了一番話,簡單來說就是“這孩子你看的上的話就輔佐,看不上的話就廢了他”,這是個試探,諸葛亮也不傻,所以承諾輔佐幼主,至死不渝。很多人因此說劉備虛僞,可是他們又如何懂得帝王心術,都是被儒家思想蒙了雙眼。還有等等事例,梟雄如此,筆桿子的責任有多大。

還有很多人被神化,比如關羽,還把孫堅斬華雄的戰績扣到了關羽帽子上,大力渲染,好事都歸劉備他們了,尊劉貶曹的主旨毀了人們的三國觀。但主要原因還是讀者,對演義要正視,對演義和歷史要區分,不能混淆一談。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三國鼎立,三雄都有各自的過人之處,李宗吾的《厚黑學》中寫到“曹操黑,劉備厚,孫權又黑又厚,卻黑不過曹操,厚不過劉備”,這是個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評價。我也希望大家正視歷史,正視演義,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正確對待、理性思考每一個問題。做一個智者,是學生的目標,更是天下學子的責任。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4

談到《三國演義》恐怕是盡人皆知,我談不上通曉全書,可其中一些經典性的故事還是知道的,像火燒赤壁、三顧茅廬、割須挨袍等等可以說是滾瓜爛熟,可大多人關注的只是故事的情節,究竟又有多少人看到這些故事背後反映的事情呢?

以我的淺見,從全書看來,其中反映出的都是人前人後的兩張臉。有人認爲劉備應當稱王,而魏吳二國,都認爲孫權是犯上作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可我們爲何不仔細想一劉備究竟好在哪兒?

他仁慈,的確我認可,可是除此以外呢?還有什麼?他是虛僞的,打着復興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廣收人才,利用他的仁慈使天下人認爲他是一個值得投靠的明主,可實際上在他的西蜀之後便進位爲漢中王,然後皆是打着滅曹旗幟向當時的北部發兵,挑起戰事,你劉備既然仁慈爲何不爲天下蒼生着想,戰亂一起遭殃的便是百姓。可你劉備還是北伐了。在臨終時他還是顯出他原本的嘴臉,以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來讓諸葛亮死心塌地的.替他輔佐劉禪,也就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他的目有不就是要讓他的基業不落入他人之手嗎?爲何臨終前還是不肯現出他的本色直接表明呢?因爲他虛僞、因爲他已經慣於用他的第二張臉面對世人,不願顯示出你本來的面貌罷了!

還有我們一向崇敬的諸葛武候,他同樣也有兩張臉,他既然決定要隱居於南陽臥龍岡上,爲何後來又出世了。我看不一定全是因爲劉備的誠意吧!恐怕還因爲他想要藉此機會一展才能從而名垂青史吧,可他諸葛亮這樣想並不錯,畢竟諸葛這不是聖人,可在後來他就沒有醒過嗎?或許他在火燒藤甲兵時感嘆過必會損陰壽。可後來呢,恐怕沒有了吧!當他利用山勢風勢燒死曹操追兵的時候,當他告訴周瑜必有東風,當他五次北閥時就沒有想爲此付出的代價將是成千上萬的士兵的生命嗎?難道不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嗎?在他諸葛亮身後不知又有多少枯骨呢?他難道就不能放棄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去替千萬的士兵着想嗎?替那士兵的家屬着想嗎?你知道那喪父之痛喪夫之痛喪子之痛嗎?恐怕不是真不知道罷。諸葛先生,不要用將士的生命作爲你名垂青史的代價了,拿掉那張臉你照樣夠名垂青史!因爲他早有臥龍之稱號了。

反觀大家所謂的奸雄——曹操,他都一直以真面目示人,儘管世人唾罵他,可他卻從不掩藏自己的真實面目,終究成就非凡的霸業,我說曹操是位大英雄大人物!

在三國之中擁有兩張臉的遠不止劉備、諸葛亮二人,在現實世界中同樣有,但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你露出的第二張臉與你藏在下面的面目是否相同,拿掉那張臉後的真面目是否還是那樣,在那張臉下面的心是否是一顆真誠善良美麗的心。只要擁有這一顆心,那你儘管有“兩張臉”但還是會被世人所認可認同。

總而言之,擁有或擁第二張臉並沒有差別,關鍵是你那顆跳動着的心是否是那樣真誠、純潔、善良。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5

暑假之餘,我一口氣看完了《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廣袤的世界,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裏面,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令人神彩飛揚的情節,化不可能爲可能,絕處逢生。把人物的個性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把情節安排得穩穩當當,把一個個場面描述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它深深的在我心裏印上一個烙印,即使現在我都記得一清二楚:那“丹鳳眼臥蠶眉,面如蠶棗,青龍偃月刀,過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一串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如火燒赤壁、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影響。

看過此書後,掩卷沉思,全文最酣暢淋漓的莫過於“長板坡單騎救主”,每次讀到這一段,總會熱血沸騰。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銀甲,白馬銀槍。當時戰場炮聲隆隆,軍號聲聲,旗幡招展,塵土飛揚,曹操的大軍已經殺到。趙雲若再衝營救主,肯定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再赴曹營,傳說他單槍匹馬曾挑翻曹軍五十四員大將,衝破曹軍十萬大軍,連曹操都對它愛惜有加,只允活捉,不得殺害。趙雲的`名字也因此轟動了整個曹營。

分析原因,他的成功不僅決定於他的忠義,還決定於他的英勇無畏。我們在生活中,不但要有真本事,還要有像趙雲一樣的真氣節,真膽量。記得有次體育課,做腹部環繞單槓時,我害怕了,我害怕摔倒,我害怕做不好被嘲笑。就在此時我心中的那個烙印,顯在我的臉上,讓我如兇猛的雄師,有羚羊躍崖般的勇氣。我贏得了大家的掌聲。這不正縮小版的趙雲的“膽”嗎?

我們不僅要學會“單匹救主”的趙雲的“膽”,而且還要學諸葛亮的“識”。

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一萬支箭。在當時的周瑜和現在的我們都是空想,這簡直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矇騙曹操法眼,不費吹灰之力,就贏到了十萬支箭,這不就是諸葛亮的“策略”嗎?

所以說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這也告訴我,遇事不應該驚慌,應該多動腦筋,應用知識,總會想到解決的辦法。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爲電燈的亮度煩惱了很久。終於,我利用廢品電風扇裏的變阻器解決了這件事。這樣既經濟,又環保,這何樂而不爲呢?

讀罷全文,全面思考,“開卷有益”一點不假,在驚歎趙雲渾身是膽的氣魄,崇拜諸葛亮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同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學他們的“膽”和“識”。在感動之餘,也應該古爲今用,不僅讓他們冉冉生輝於文學寶庫,也讓它們成爲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墊腳石。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少年吧!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6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多遍,每次感受頗深。我認爲身爲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印象最深的,要數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羣出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爲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任務,我想應該數曹操了,雖然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可抹殺的。曹操最值得欣賞的就是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他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在令中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真才實學買就委以重任。

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陳琳歸降後,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不對他治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最後結束了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沐浴在春風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更要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我們雖然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

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7

最近,我們班轟轟烈烈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我也看了不少,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等人性格尤爲突出。《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小說和歷史文化小說,它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事,構思宏偉,手法多樣,讀來使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感人肺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體驗。

'紅臉大漢,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風度不凡,波有英雄氣概。'這句話描寫的是忠勇雙全的關羽。小說多處描寫了他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蹟,'刮骨療毒'就是其中一則: 關羽率軍向樊城進攻,不料被曹軍毒箭射中右臂。關平拔出臂上的弩箭,發現毒性已經入骨,關羽的右臂很快變得青腫,不能正常活動了。但關羽決心攻下樊城,不肯退軍,衆人只好四處求醫。忽然有一天,一個人從江東駕着小船,徑直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見關羽,來給他醫治。關平一聽,大喜過望。來人竟是天下聞名的神醫華佗!關羽請華佗坐下,命人獻茶,然後問華佗怎麼治?華佗說:'我自有醫治辦法,只是擔心君侯害怕。'關羽大笑道:'我視死如歸,沒什麼好怕的。'華佗說:'立一根標柱,柱上釘一個大鐵環。把手臂穿在鐵環裏,用繩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開皮肉,颳去骨頭上的箭毒,再敷上藥縫合就沒事了。'關羽稱不用標註鐵環,飲了幾杯酒,人在與馬良下棋。華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開皮肉,用刀刮骨,發出了細細碎碎的聲音。關羽臉上也沒有痛苦的`表情。傷好後,關羽設宴答謝華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內心被關羽的鎮定和頑強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設一下,如果自己是關羽,也會在刮骨療毒時飲酒吃肉、談笑下棋嗎?我想,所有的回答幾乎都應該是'不可能會'.

記得幾年前,我生病了,媽媽帶我去醫院檢查。當我得知要做胃鏡時,膽小害怕的我立刻放聲大哭,死活不願意,又哭又鬧,媽媽連拖帶拉才強行讓我做完了檢查。 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關羽不畏艱險、鎮定自若、樂觀直爽的精神與性格,那我們也會變得堅強起來:面對困難,毫不懼怕。我們還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勿學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心理,只學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仁的品質;勿學關羽的心高氣傲,只學他的勇敢頑強、忠心耿耿……作爲21世紀這個嶄新時代的人,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英雄精神,做祖國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8

每天聽評書《三國演義》成了習慣,當昨天聽到第一百六十一回——張翼德計取嚴顏時,心中頗有感觸。

嚴顏乃西川老將智勇雙全,佔有地理優勢,巴郡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而嚴顏心中穩操勝券,早已做好十幾輛囚車等候漢軍前來。

張翼德在巴郡前徘徊等待月把天氣,老將穩穩不動,氣得張翼德嗷嗷直叫,正要借酒消愁時,想到軍師諸葛亮的囑託:不可喝酒誤事、不可毆打軍小。就邊放下酒杯邊說:“張翼德呀張翼德,勁敵面前你不想破敵之策,借酒消愁是什麼能耐?”因而苦思冥想,想破敵之策,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不僅跳出對方陷阱,反而致敵於必敗之地。不由得爲謙卑聽命、粗中有細的張翼德大大點贊。同時又想到了英勇無比、俊英短命的都督周瑜,想到了智慧高超的曠世奇才龐統龐士元鳳雛軍師。

年僅三十多歲的周瑜英才早逝,這可哭壞了東吳之主孫權,惋惜了幾代世人。惋惜之餘我想到,諸葛亮與魯子敬他們二人對當時時局的判斷:三國鼎立!魯子敬一次次的前往荊州要地,當聽劉備諸葛亮的解說之後,心平氣和回到東吳,不是他愚不可及,只因他胸有大計:要聯劉破曹這一主題不能偏。但周瑜沒有這樣的遠見和胸懷,憋足十二分的力量——就是要奪回荊襄九郡。每一次出拳,擊打不中時,這反彈的力量都擊打在自己身上,一次比一次傷得重,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死在攻取西川的路徑上。對英年早逝的周郎實在讓人心疼,但他若有三國鼎立的智識,一定不會苦苦的追打劉備。如此說來他敗在了自己對時局的判斷上。

鳳雛龐統龐士元乃是曠世奇才,早年水晶先生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僅得一人可平天下,這是能助王平天下的大智囊呀!有諸葛亮的'計謀,有周瑜的英勇,若無龐統的連環計,曹操的戰船就不會連在一起被火焚,就沒有天下聞名的赤壁之戰!何等的智囊呀!無奈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魯子敬把他推薦給孫權時,孫權死活不用。又把他推薦給劉備,劉備也推辭再三,直到他一天斷百日案件時,才被劉備重用,封爲副軍師。他是名副其實的副軍師,在其位謀其政。輔佐劉備進去西川,一路給劉備出的計謀,都是能致敵於死地的計謀,無奈劉備想得人心,不想操之過急。當軍師諸葛亮至書劉備,告誡劉備:不可掉以輕心,謹慎前行時,這位鳳雛先生立功心切想證明自己實力,又有猜諸葛亮妒忌賢能之想,因而判斷失誤,冒然前行,不僅自己喪命落鳳坡,而且使漢軍損失慘重。劉備諸葛亮爲鳳雛之死,放聲大哭,哭得死去活來。後世之人也陪感惋惜。可惜了一代智囊——你本來就是千里馬,無論你在奔跑,還是在靜臥,你都是千里馬,你無須特意證明給世人看。能者不妒賢,只需攜手前行同做大事。“不可掉以輕心,謹慎前行”是鳳雛先生的續命丹藥,可惜他沒有服用。

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性格中的不足。祈求上蒼給雙慧眼,讓人們認識自己,認清自己,完善自己。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39

亂世出英雄,在這戰火紛飛、烽火連天的戰亂年代裏,英雄豪傑數不勝數,一個個英雄故事激勵人心!草船借箭、單刀赴會、大戰長阪坡、火燒赤壁……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牽動着我的心。《三國演義》最生動的部分就是對人物性格和外貌的描寫,並把外貌與性格聯繫起來,比如,曹操,白臉體現他是一代奸雄最直接的描述,用這樣的方法讓文章變得栩栩如生,讓我百讀不厭。

《三國演義》這本書把歷史變得更加有戲劇性,許多事都好像令人難以置信,引起我的種種猜測。它把一個人說得十分誇張,像劉備兩耳垂肩之類的描寫,讓文章變得更加有趣。細細地品味每回的內容,其實它正是在告訴我們一些大道理。書中的.忠臣有很多,以忠義爲代表的關羽、趙雲、郭嘉等。而奸臣小人,如楊松、呂布,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忠義是一個英雄身上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對我有所啓發,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在亂世中涌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其中對曹操的描寫極爲生動:白麪細眼長髯。把曹操評價成了“奸雄”,在我看來,其實未必,曹操也是個英雄啊!他大戰官渡,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終身理想就是“以安民定天下”,這造就了曹操強大的魏國。可曹操爲什麼被稱爲奸雄呢,就因爲他曾經面對陳宮說過一名十分自私的話:“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是當時的曹操對權力的渴望,可是直到曹操去世還沒有實現自己的霸業夢,但是堅持不懈讓他的軍隊變得兵強馬壯,這種精神也是十分可貴的。所以曹操也是個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

諸葛亮對我來說就是個神人,他是智慧的象徵,是劉備霸業的奠基人,他以智服人,讓不是那麼“聽話”的張飛也對他服服帖帖的。他舌戰羣儒,讓東吳的衆家謀士都“目瞪口呆、啞然無言”。他初出茅廬便火燒博望,讓夏侯敦和曹仁心驚膽裂……諸葛亮是一位絕無僅有的能人志士,他甘心爲劉備的霸業而赴湯蹈火,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顧全大局,讓我對這樣一位世間奇才深感敬佩。文中對諸葛亮形象的描寫是羽扇綸巾,從中體現出了他淡定自若的智慧,也讓我想起了蘇軾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那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爲了輔佐阿斗他曾經幾天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工作,所以諸葛亮死時,年僅59歲,英年早逝這讓我感到深深地惋惜。

趙子龍是武將裏“勇”字的一個代表,他在曹操百萬軍馬中殺了一個七進七出,並保護着幼主阿斗,立下奇功。趙雲是一個虎將,是忠臣,他的一生都在戰火中度過。有一件事是最讓我驚歎的,子龍年已七十卻還能力斬五將,他的威風形象因此永遠定格在我的心中。他奮勇殺敵時,如入無人之境,趙雲馬到處,陣陣倒退,後人有讚美子龍的詩: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日救主雄。

看着昔日的英雄豪傑,心中升起無限的欽佩,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豪爽,他們的義氣,讓我難以忘懷,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0

我是一個小書迷,父母從小便放手讓我自己去挖掘,教育我書中自有黃金屋,每天我最愛的時光便是抱着最愛的書本,坐在灑滿陽光的窗邊,靜靜品書,到星光點點也不知疲倦。這時,我的母親多半時候都會給我送來一杯果汁,陪我一起發現,陪我一起領略大千世界的花花萬物。

這個寒假,我又投入了一個新的懷抱《三國演義》。這時,我才嚐到了廢寢忘食的真正滋味,酣暢淋漓地沉迷在這硝煙四起的年代。

在這,有神機妙算的諸葛,我最看他如何層層推進,步步爲營;看他如何身在茅廬,便已知三分天下;看他布卦陣,妙算東風,還有草船借箭的妙計;亦看他高立空城,暢彈古琴,不費吹灰之力來呵退敵軍。欽慕之餘,還感動於孔明先生的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真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啊!讀三國,才知道有如此料事如神的人物。

在這人人苟全性命的動盪年代,也有亂世梟雄的曹操。人們向來擁劉反曹,愛恨分明的我也曾不止一次抱着書纏着父親問:曹操是壞人嗎?劉備是好人嗎?非得分出一個高低不可。父親總是笑着跟我說:《三國演義》是小說,必定強化人物的性格使人們更愛和更恨。一個人的好壞,不是簡簡單單一件事看出來的,很多事情沒辦法涇渭分明,我們要從很多面去看一個人。小時我不懂,等之後聽了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我才知,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好壞不過是人們所站的角度不同罷了。所以,我認真地再用心去留意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人們都說周瑜才小氣短,我翻閱了旁的書籍,更全面地去了解之後,我的腦海中還多了周瑜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樣子。這時的我總會閉眼想象,這在當時到底是個怎樣風流儒雅的人物呢?不僅年少有爲,還大喬在側,才子佳人就是這樣了吧,越想越遠,越想越入迷,也許這就是讀書的魅力吧。讀三國,才知道看人也需多面瞭解,纔會有更生動的感受。

在這,還有武藝高強的趙雲,深入敵軍,單槍匹馬大戰長阪坡;有義薄雲天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這一個個人物彷彿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有血有肉的存在,讀着讀着,隨着劇情的發展,尤其是看見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俘被斬;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的時候,我便有了一些淡淡地憂傷,即便他們之前有多麼意氣風發,最終都逃不過三國歸晉的命運。即便是後來的晉國也逃不過之後的改朝換代,不是最後的贏家。這也印證了開篇便提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勢,我才幡然醒悟,饒是多麼厲害的人物都逃不過歲月的洗禮,讀三國,教會了我要珍惜時光,活在當下。

一本好書,一定會從內而外地影響我們,尤其是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感謝三國,讓我做事情也少了一些毛躁,多了一種從容不迫的淡定和冷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尋找下一個新的天地,去暢遊!去感受!去領略我未曾到過的世界!

叩,叩,叩,父親的敲門聲響起。哦,原來是睡覺的時間已到,好吧,書不長腿,也不必擔心它會跑掉。晚安,我們明天再聚!(指導老師:林江玲)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1

我喜歡上三國是從唐國強老師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開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時候的看不太懂裏面發生的故事,只是喜歡那些英雄人物,比如諸葛亮,張飛,關羽等。唐國強老師飾演的諸葛亮有一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很儒雅。然後慢慢長大了,就去看了這本書,我覺得看書比看電視還要過癮,看完整本書有了更深的的體會。

我覺得《三國演義》就是一本英雄故事書籍,他描寫了1000多個人物,是四大名著裏面人物最多的一部,儘管《水滸傳》,《紅樓夢》和《西遊記》的人物也不少。《三國演義》也是出了神話故事《西遊記》之外,歷史跨度最長的小說故事,從東漢末年到晉朝。人物刻畫很深刻,每一個人都有着鮮明的性格特徵,每個人都有缺點。諸葛亮聰明過人,謙虛謹慎;趙雲勇冠三軍,一生無敗仗;劉備仁愛的之心,體恤平民;曹操一代奸雄,愛惜人才;呂布武藝天下無雙,但是有用無謀。對於三國中誰是英雄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人說是曹操,因爲成王敗寇,有人說是劉備,因爲他禮賢下士,三顧草廬,有人說是孫權,憑藉天險獨佔一方。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挺有道理,因爲歷史都是他們這幫英雄所寫的。

當代社會我們也有無數的英雄楷模,爲全國的解放犧牲的烈士們是英雄,新中國成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是英雄,默默無聞在平凡崗位做着對國家和人民有意的事情的人同樣是英雄。我們要以他們爲榜樣,不忘初心,努力奮進。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 篇之前,我讀了一本書,是著名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歷史人物表演的舞臺,把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

先說說劉備吧。劉備仁義愛民、重情重義,在這裏,我不得不提:自從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劉備等人真的是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劉備很重用人才:趙雲是來投靠他的,關羽張飛是“拜”來的,諸葛亮是“請”來的等等,還有許多亂世英雄都心甘情願拜倒在劉備營下。

再說說與劉備大同小異的另一個人:曹操。提到曹操時很多人認爲曹操很奸詐、很狡猾,但有一些人卻用這麼一句話形容他:“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其實,我最敬佩的`有兩個人:諸葛亮和趙雲。在戰鬥中,一個體現出了超羣的武藝;另一個則運用了自己的足智多謀,讓自己人以少勝多。先說說武藝超羣的趙雲,他有一個外號“趙子龍”其實他曾經也爲曹操效過犬馬之勞,但是,後來歸順了劉備,爲他奪取天下,爲劉備殺敵,以一敵萬。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後的結果,事實證明諸葛亮並不是象周瑜所說是一介草夫,而是一個可以重用的人才: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都是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的成果。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則體現出了諸葛亮的忠誠。

說實話《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體會頗深。我知道了團結的力量,人才的重用和運用有多麼重要。如果你還體會不到,就請看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2

在假期中,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

正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從周朝末年七國紛爭,併入於秦統一天下開始,楚漢相爭,又並於漢……書中有上百個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羅貫中筆下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董卓,心胸狹窄的周瑜、長厚的魯肅、機智的孔明……這些鮮明的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有這些人物,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關羽,文中描述對他外貌直接描寫的'文字極其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騎一匹“赤兔馬”,他降漢不降曹、秉燭夜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來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這些英勇事蹟讓我歎服。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其所描繪人物所用的筆法令我敬佩,抓住人物個性,突出人物的特點,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非常生動形象。還巧妙的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手法。故事中“赤壁之戰”描述的尤爲生動,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真爲作者高超的筆法折服!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25

爲招納關雲長,曹操煞費苦心設下了五道特殊關隘。第一,金錢關。曹操特別在許昌爲他安置了豪宅一幢,送了他大堆金銀珠寶,又賜錦袍送赤兔馬。第二,地位關。關羽初到曹營,曹操就封他爲偏將軍,後又封爲漢壽亭侯,恩寵有加。第三,美色關。曹操爲關羽物色了十名美女送給他,以悅其心、蕩其志。第四道感情關。曹操以客禮對待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想以物質上的享受亂其心志。第五道“人情關”。曹操本人如此用情外,還派遣張遼說情,想盡心機要以人情打動關羽,讓他留下。關羽無動於衷,一心想打聽劉備的下落。張遼曾經問過他爲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說他與劉備有過生死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當關羽知道劉備的消息後,封金掛印,決然而去。

關羽面臨的五道關口,城牆高聳,兵將衆多,橫亙在關羽追尋劉備的路上。他斬了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東嶺關孔秀;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和滑州秦琪。他千里走單騎,忠於故主。我被他“財賄不能動其心、爵祿不能移其志”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和震撼,關羽憑着一身武藝過關斬將,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傳誦的美名。

當我們面對着一些誘惑,會不會象關羽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呢?在糖衣炮彈面前,我們要拿出關羽的勇氣,“斬將”而過。用正氣、威風,用思想的“大刀”去勇敢地“斬殺”那些誘惑,才能勇往直前。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3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內容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爲人奸詐的梟雄曹操……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因爲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勝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於用人、善於治國,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這樣,是由於他對具體情況善於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如在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兩大戰鬥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的部署,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才“輕鬆”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於使用“空城”,就是因爲他對敵方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諸葛亮知道司馬懿對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採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到,諸葛亮的正確判斷,是在他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當我讀到這裏,我不禁爲諸葛亮提心吊膽,如果司馬懿打進來怎麼辦呢?當看完之後我村不住爲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對他的膽識和自信非常佩服。

初次讀這本《三國演義》時,看到劉關張結爲異姓兄弟,並且討伐黃巾軍時,那場面,彷彿身臨其境,浴血奮殺的情境讓我義憤填膺,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讀書之樂”這種誘惑讓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讓我被這些英雄豪氣深深渲染,看到趙雲救阿斗的時候,那威武雄壯的身姿無可匹敵,一人抵擋千軍萬馬,那舞着槍,揮着劍的形象,深刻在我的腦海裏,直至做夢也能夢見他。

英雄當然也不只他一個,還有衆人皆知的傳奇人物——關羽。

水淹七軍,刮骨療傷等等事蹟,都能體現了他的勇猛,斬殺華雄時,曹操本來想給關羽一杯壯膽酒,但關羽說等他回來時再喝,他打開城門,揮舞着青龍偃月刀,不幾回合,就將華雄斬殺,等到拿酒時,酒竟然還是溫的'!看的我又驚訝佩服,又高興地手舞足蹈,每當別人說起這故事是,我總是自豪的搶着說,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

至於“奸雄”曹操嗎,我並不怎麼喜歡他,但他的一件事卻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割須棄袍。平時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麼割須棄袍了?原來他是爲了保命而割須棄袍的。當時曹操自己單槍匹馬被馬超追殺,馬超對士兵們喊:“前面有鬍鬚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話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愛的鬍鬚。馬超見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黃袍的是曹操,殺了他,賞金萬兩!”曹操接着又棄了自己心愛的袍子。看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讀了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啓示,受到了很大的啓迪。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冷靜”學習劉備的“謙虛”學習魯肅的“忠厚”我今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4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其將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合理統一的創作手法,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掩卷凝思,用“亂世出英雄”一詞來形容這個時代再好不過了,在這個年代裏,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借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然而,越是滄海橫流,越能顯出英雄本色。因此,這既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既有英雄氣概又有浪漫情懷的時代,不知多少人物在這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這裏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所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打開三國風雲人物榜,曹操則是首要人物,他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了,他聰明絕頂,又愚不可及;奸詐狡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心多慮;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一句“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已盡顯其奸詐,但他逐鹿中原時,挾天子以令諸侯,平袁紹,滅呂布,戰張繡,擒韓遂那份氣魄和膽識卻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因此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形容他再好不過了。

做爲蜀國的開國之君劉備當然也屬英雄人物,劉備原是中山靖王之後,黃巾之亂時,組織民兵反抗過,但其在中原大戰中,屢戰屢敗先後投奔過呂布,袁紹,曹操,劉表等,可能有人會問,劉備總是寄人籬下,爲什麼還稱作英雄呢?答案很簡單,劉備有英雄之才,大丈夫能屈能伸,寄人籬下也只是暫時的,當他有了真正的軍事力量時,必當盡顯其英雄本色。在曹操與其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更展現出劉備的'英雄能力,後來劉備“牧兼二州”,從一個當初連根據地都沒有的人到現在成爲“三國鼎立”之一的君主,這樣的人能不稱作英雄嗎?

然而《三國演義》中忠與智的化身當推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他無疑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的出山使命運的天平開始向劉備傾斜,諸葛亮自隆中出山後,爲報劉備知遇之恩,施展自己的才華,竭忠盡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火燒新野,決戰赤壁,智取荊襄,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劉備去世後,他盡心輔佐這位扶不起的阿斗,最終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他所代表的古代知識份子最寶貴的一面。

下面一位則是吳國開國君主孫權,孫權接手東吳年僅十八歲,在周瑜,魯肅的輔佐下統一了江東之地,孫權是在三國之中最後稱帝的,也是最後滅亡的,這就說明了他沉得住氣,這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必需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克敵致勝,而孫權正是明白這一點,纔開創出吳國的基業。

千年之後,每每重溫當年英雄豪傑磊落江湖鏖戰沙場的悲壯情景,便不由涌起一股衝動,我想,三國文化以其氣貫長虹之勢將永遠迴盪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給人以不盡的回味和思考。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5

現在再看【三國演義】,呂布那麼神勇、還得認三個爹啊!可惜、做他爹的都是一個死字了得,不然他會有好馬好戟美女人嗎?

董卓過於張揚、曹操含蓄;董卓想當皇帝、曹操心取天下;一路貨色、結局卻截然不同。最愛劉備總是哭哭滴滴、他的苦感動了趙雲之勇、拴住了關羽張飛之心、擒住了孔明的思想、還三分天下;劉備的哭哭滴滴還打動了羅貫中的文筆、感動了讀者和觀衆的心扉;劉備的哭哭滴滴、遮掩住了他劉備的本來面目、儼然化身爲堂而皇之的正人君子。

顏良要好心好意告訴關羽 劉備在我主這裏、關羽卻趁顏良不備一刀殺之,一代名將顏良就這樣成就了關羽的聲名,真是有點滑稽。關羽身陷曹營,曹營的不少猛將看不慣關羽的`心高氣傲、就像當年劉邦那一班兄弟看不慣韓信一樣,關羽懂得這個道理、因此不敢與曹操爲伍、只能千里走單騎找尋劉備,因爲劉備是他的拜把哥、因爲劉備此時 落魄更有他關羽的用武之地,這就成就了關羽忠義的好名聲。由此可見、關羽打鬥善於趁其不備 避實擊虛;善於踩着別人的名氣提高自己的聲名;關羽精通人情世故、能透過表面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善於以自己的狂傲來增強自己在劉備心中的信任度。最後也由於狂傲丟了地盤丟了性命。

最有意思的是司馬懿,他就一個‘守’字、最後打敗了孔明。由此可見、孔明雖智、但有些言過其實。孔明用什麼‘木牛’馬、用什麼天時地利、都奈何不了司馬懿、最後把失敗的責任推給馬謖、把失敗歸結爲天數。孔明在諸侯崛起的氣候下、獨投劉備、從未帶過兵打過仗的孔明、一出手就順手、不是他孔明天下無敵、而是此時沒遇着司馬懿,他遇着的是平庸的曹仁夏侯惇,他遇着的年輕的一心一意對付曹操的周瑜,他遇着的是此時驕傲得意以致麻痹大意的曹操.....這些有意無意佈置的巧合、把孔明塗抹成了智慧的化身。可事實就是事實、無論什麼化身、孔明投錯了意氣用事的主子、直接註定孔明只是曇花一現的結局。再看司馬懿、他在多疑睿智的曹操底下、司馬懿不驕不傲不做作、他能低三下四,他就一個守、就一個綿裏藏針、就一個扮豬吃虎;對外避開了孔明的咄咄逼人、最後拖死孔明;對內、避開了曹操一族的鋒芒、審時度勢、最後一統天下、建立晉朝。由此可見、孔明的才華表現於外、善於抓住人的心理、是一個天才的人生藝術表演家;司馬懿才藏於內、強調實質、注重實效、不圖表面的光華、能恰到好處的一劍定乾坤,無論是在軍事、還是政治都比孔明高明多了、司馬懿的深謀遠慮可與勾踐比美了。

記得以前第一次看‘三國’、剛開始看時、我料定劉皇叔必一統天下、因爲他愛民、仁義、心懷人民的疾苦;我料定曹操應該不會有好結局、因爲他奸詐、暴殺恩人、負天下人。當我看完以後、相反的結局讓我瞠目結舌好久。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歷史的車輪滾滾,無論你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是真奸還是假奸,歷史車輪滾滾永遠向前進,這些鮮活的生命、只是歷史長河泛起的浪花,是非成敗轉頭空。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6

在上一篇讀書筆記裏面,我是通過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當中的“義”的眼光和觀點看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而這次我有感而發的書籍,是集“五常”――仁義禮智信爲一統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說《水滸傳》是一道菜,那它則是一大鍋火辣的火鍋――雖然只有一個“義”這一個味道,卻也是濃墨重彩,讓人慾罷不能,大呼過癮。而《三國演義》,則更像是一桌子的盛宴,五常俱在,五味齊全。對了!這本書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另一部宏篇鉅作――《三國演義》。

說到《三國演義》,還是要從他的故事背景開始說起。東漢末年,昏君無能,宦官當道,逆行倒施,天怒人怨。正所謂是“時代造就豪傑”,和水滸傳一樣,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只不過這次,是連東漢王朝也一起反了。而本篇故事,正是講述了從黃巾起義,到三國一統,司馬立晉這段時間中的傳奇人物和傳奇故事所共同繪製的演繹的一篇可歌可泣的宏篇長卷。

前面說到,《三國演義》是集君子五常精神的大成之作,那麼它到底“大集”在哪兒呢?

首先,是仁。整篇《三國演義》,都瀰漫着“褒劉貶曹”的味道。這個“劉”當然就是劉備。而所褒獎的,就是劉備的仁義的王者之道。他愛民如子,恐治下民衆受曹操屠戮,攜民逃亡;愛惜將領,甚至一怒摔子。這,就是一個仁者的風範。論兵數戰力,蜀國不及曹魏;論糧草後勤,蜀國不及東吳。可就是因爲劉備的仁,才使得蜀國具有其他二國所不及的一個優點,就是人才。正所謂仁者,天下向也。

再者,是義。關羽,不失爲其中的佼佼者。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幕是:關羽被曹操所俘虜,但曹操對關羽禮賢下士。他看關羽身上的粗布綠袍已舊,故讓人縫製錦緞翠袍一件,並讓人給關羽送去。關羽卻言“舊恩不忘”,把劉備送給他的粗布綠袍穿在裏面,貼身而着。從這些小事,我們也能看出,什麼是義。

還有,禮。劉備三顧茅廬,對諸葛亮以禮相待。張飛嚷着要將“諸葛小兒”“捆綁來見”,劉備阻止了他,並以禮數征服了諸葛亮的心,使得臥龍出山,幫劉備達成三分天下之宏圖帝業。這就是待人以禮的魅力吧!

第四,智。魯迅先生曾經評價諸葛亮:諸葛之智近乎妖。火燒博望,草船借箭,華容道設伏,七擒孟獲。乃至到死,還設計了一次“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妙計。還有在整個故事中的各個謀士,不管是連環計的鳳雛龐統,還是毒計滿腹的`賈詡,又或者是曹

操敗走赤壁而大哭曰“奉孝在世不至於此”的郭嘉,都是智的代表,體現了古人的高超智謀。

最後,便是信了。最講信用的,還是要提到關羽。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提出幾條苛刻要求,其中有一條:一旦得知哥哥下落,便要領兩位嫂嫂投奔大哥而去――這是兄弟的信義。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投哥哥而去, 曹操也講了信用,放他而走。待到日後,關羽在華容道念曹操之恩,放其一命,這些不都是古人間的信之美麼?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五常俱在。這就是中華傳統的美啊!

三國演義人生感悟 篇47

一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的豪情志士對三國風雲津津樂道。不知道有多少的智者謀士把三國中的計策視爲經典。一本《三國演義》將三國時期爭雄的場面刻畫的淋漓盡致,令後來者愛不釋手。我想這應該歸功於歷史與文學相結合後所散發出的無限魅力。三國的歷史就好比是一塊璞玉,而羅貫中用文學的方式將它細細雕琢成一部經典。

記得小時候讀三國總是喜歡裏面戰鬥的激烈場面。除此之外,再也無法對三國有一點更多的理解。時隔幾個春秋,當我再次從書櫃中拿出這本曾給過我無限憧憬的書時,那一份欣喜感再次升騰了起來。就和我當初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覺一模一樣。只不過歲月的流逝中,我的心不像兒時空蕩蕩,而是多了些對歷史的感慨和社會的認知。

品三國就是要慢慢咀嚼每一個字,因爲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歷史片段的再現。《三國演義》給我最深感觸的是“忠,義”二字。關羽的忠肝義膽使他流芳千百。身在曹營心在漢就是對他一片忠心的完美寫照。而後戲曲中用紅色來表現關公也就自然了。但之後他在戰爭中放曹操一馬,或許就是他滿身的義氣使然。這個義或許就是羅貫中寫下的書名中的那個義。但這也只是我作爲後來者的一種猜測罷了。當然,對忠義的表現還有許多人。趙子龍單騎救幼主。諸葛亮的一篇出師表浩氣長存,最後也將生命的終結點留在了蜀國。忠義二字說來只是嘴脣的開合,做來卻是用鮮血和生命去譜寫。

走出三國的情感篇章,去讀讀一些人也還是不錯的。這也是《三國演義》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個人特點鮮明,總是令我這種三國迷再三回味。

先說說諸葛亮吧,作爲一個時常羽扇綸巾笑談間的智者。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許殺氣與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擺空城計的沉穩。正如他的.名號臥龍一般,雖是臥榻之龍,但畢竟是龍。他與蜀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的智慧與謀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壯堅實的木頭撐起了蜀國與魏吳兩國相抗衡的藍天白雲。但伴隨着劉備的死去,衆多蜀國名將的生老病死。諸葛亮在偌大的蜀國顯得有些孤掌難鳴,蜀國好像諸葛亮的白髮一樣,顯得不再有生機。終於,伴隨着諸葛亮的逝去,蜀國在阿斗的歡笑聲中退出歷史的舞臺。

作爲一代梟雄曹操,也是《三國演義》的一大看點。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卻有他的過人之處。否則何以一統北方,舉魏國之力與吳蜀開戰。儘管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但他的雄才大略值得每一個成大事者的人去借鑑。作爲軍事家,曹操在三國裏面或許不如諸葛亮,周瑜等人。但作爲一名文學家,他卻對建安文學的發展和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一個文武全才。從曹操的詩中,到處都是他的理想與抱負。這讓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後的拿破崙,這兩人的經歷真的有點相似。起初出身並不優越,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爲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最後隕落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