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9篇)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通用9篇)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1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在文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擬人句,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且,通過描寫小興安嶺的美表現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熱愛之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兼顧了欣賞美和理解情這兩個方面。具體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學之初我就把孩子帶入到情境中。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玩好嗎?請同學們,繫好安全帶小火車馬上就要開動了。(師演示課件)轉眼之間,我們就已經到了小興安嶺了,你覺得小興安嶺怎麼樣?(生紛紛發言:小興安嶺非常美!景色優美………)這樣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更快的進入課文,與文章融爲一體,爲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打好了基礎。

2、然後,我讓學生畫出在小興安嶺中,你覺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間說說爲什麼覺得美?並讀一讀。

3、生說到哪個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講這一部分。讓生說說爲什麼認爲這一部分美?並隨時指導朗讀。而且我還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看爲什麼作者能寫得這麼美呢?逐漸滲透寫作方法的教學,效果很好。

4、在教學完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問題:“作者爲什麼會把小興安嶺寫得這麼美呢?他是帶着什麼樣的感情去寫的呢?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生都積極思考並互相討論。這時我適時引導他們,要想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就要有證據,從課文中找到證據這纔是最棒的!

5、最後,同學們都認爲作者是非常喜愛小興安嶺的。並從課文中找到了表現作者感情語句,並感情朗讀了一下。

在現在的教學中,人們更多的注重了對學生知識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美感教育。我認爲語文這門課的作用不僅要教給學生如何用漢語,更應該讓學生從課文優美的語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賞美。以上是我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幾點淺薄的看法,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應當多吸取經驗教訓這樣纔能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2

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嚮往。

春天的小興安嶺,充滿了生機,充滿着生命的氣息。

(1)初讀。讓學生讀這一段,說說你喜歡春天的什麼?學生淺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並接着進行朗讀。學生說喜歡小鹿的可愛,喜歡流水的聲音,喜歡看萬物發芽、鮮花盛開。在這層,讓學生初步感受美。

(2)請學生用手裏的畫筆把眼中的小興安嶺的春天畫下來。簡單描述。在這層,讓學生體會到萬物甦醒、生長得很快。到處都有生命的足跡。結合着畫,再把你眼中的小興安嶺的美讀一讀。學生心中的美昇華了。

(3)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深入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放剪輯的錄像,說說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引導發現,小興安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漂亮的小鹿喝水、小溪裏的水清澈見底;聽覺上的美(雪水融化的聲音,流水的淙淙聲)動靜結合,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

配合着優美的音樂,學生再次讀這一段。情感昇華到極點。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充滿了美的旋律。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3

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風光及豐富的物產,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對學習本篇課文充滿了熱情。

我在教學本課,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步步深入激發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使學生達到情感的昇華,整個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成功之處有:

1、創設情境感受“美”在教學本課時,我先通過視頻,讓學生一邊聽着舒緩的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景色,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後把文章的中心問題拋給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情感朗讀品味“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創設了美的情境,引導學生分層次的朗讀,在讀中品味小興安嶺的美。讀中找景,讀與評相結合。使學生在品評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同時進一步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

3,抓住詞句體味“美”: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如果用一個詞替換抽出,你會用哪一個詞?”學生說:“長出。”我馬上問:“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用長出呢?”有學生說:“在這裏用抽出比較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另外還給我們一種動感。”有的學生說:“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

4,知識延伸創造“美”: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愛”。這一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朗誦詩的、寫小文章的、唱歌的、畫畫的……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學生對小興安嶺的美景瞭解不夠,在加上學生的朗讀水平還不高,對朗讀的指導還需加強,以情動人的“品讀”還不夠,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等還不夠,教師的範讀對學生朗讀的啓示不大。在資料彙報方面,許多學生家庭沒電腦,可查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有限,不能讓學生對興安嶺有更多的瞭解。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4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先從整體上介紹了小興安嶺是幾百裏連成一片的綠色海洋;然後按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最後總結性地告訴人們:小興安嶺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我第一次嘗試這一課的教學時,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興安嶺美麗富饒的同時,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顯得不盡人意。一方面是爲了有試教的時間,班級而匆匆趕場,三(2)班學生課前沒預習影響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駕駑於課堂教學的能力不夠,預設的不夠充分,而使很多教學環節走過場不到位。如:詞語教學環節,由於我設計時以詞語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現,這樣詞語落實就不到位。更不用說寫生字這一塊了,連時間都沒有。又如: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教學時處理得挺到位的,但運用上段的學習方法學習小興安嶺的夏天時簡直是走過場,沒有很多的時間給學生去學習。

雖然整堂課看來還算完整,但這節課下來,發現了問題多多,自己的課前預設,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力,怎樣與學生很好的進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

第二次教學這一課,教學內容是學習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爲了拉近與小興安嶺的距離,本堂課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課文的閱讀積累了直觀形象。因此,課伊始,我便激情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東北的小興安嶺,領略它的美麗吧!從老師激情的語言中,讓學生在頭腦中不僅產生對舊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對新知的嚮往,對祖國大好山河的嚮往,讓他們從嚮往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

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通過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後提問:"初讀完課文,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瞭解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程度,從他們的回答中獲取信息,爲後面的教學作準備。這裏,也隨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整體的印象。在落實生字新詞這一塊,我也有層次,有梯度地進行教學,學生學得好,學得有味,課堂氛圍濃厚。

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後,對文中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已經有了大致的瞭解,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我就用很簡單的導語過渡到學習小興安嶺的春天這一段。教學這一段,我首先讓學生從讀中找出寫了小興安嶺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後,又讓學生再讀這一段,找找你感興趣的句子,想想爲什麼喜歡接着讓學生欣賞品讀。在賞讀過程中,學生能學習作者抓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如春天裏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側着腦袋"等詞語,學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性的進行朗讀,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反覆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同時,我也滲透學習方法,爲下節課做好充分地鋪墊。但也有不盡意的地方,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說:"有位作家給小興安嶺整體畫了一張像——"這時,有位學生就問:"這位作家是誰呀"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讓我沒了隨機的應變能力。又如:爲了我的課堂,讓學生時時跟着我的預設進行,感覺課堂不夠放開。最後的寫字教學也留一點小缺陷:沒有時間給學生寫字和交流反饋。

通過課堂展示,讓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課不僅僅需要老師能很好理解文本,瞭解學生,同時也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停地積累教學經驗,豐富自己,這樣才能去豐富學生!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5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圍繞"小興安嶺的樹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以下兩點:

一利用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體會美,感受美。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小興安嶺特有的`美麗,我也嘗試着利用媒體開展教學。在導入之後,我首先讓同學們觀看了有關小興安嶺的動畫圖片。同學們看得非常投入,從學生驚歎的語氣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們被小興安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於是我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入對小興安嶺"春天"這一小節的學習。

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着美,隨着老師的點撥,很直觀,很輕鬆,很投入地理解了"封""浸"等難解的詞義。並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帶着美好的體驗,孩子們熱情的描述着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二自主學習交流,鍛鍊自我閱讀能力

這一課,因爲課文容量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內容,在學法,步驟上基本一致。於是,我們採取先扶後放的原則進行教學。在對"春天"這一小節重點指導學習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學法。然後再請同學們自主學習其他的三個季節。剛開始學生髮言有些拘謹,回答也缺乏層次性。於是,我鼓勵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才逐漸地活躍起來,暢所欲言地說出自己心目中的魅力的小興安嶺。

但是整篇課文上下來也存在許多的不足。如:朗讀的不多。因爲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多。這在一定程度生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學生歸納文章能力沒有充分鍛鍊。因爲學生交流的東西比較零散,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歸納這一環節上,沒能有足夠的時間訓練。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6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它圍繞着美麗、誘人,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本來這麼美的一篇文章,要讓學生去感悟,去讀出其中的韻味是最好指導的。可是整堂課下來雖說書聲琅琅,但僅僅是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讀而讀,學生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有感情的讀。

本節課課堂氣氛比較冷清,學生的發言支支吾吾的,語言支離破碎。反思以後原因有以下幾點:

1、問題的設計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本節課我的設計初衷是讓學生圍繞一個大問題“默讀課文第二到第五段,①用橫線畫出一年四季中樹的變化的句子,②再讀一讀所劃句子,用三角號標出你認爲用的好的詞語,想一想好在哪裏?”去學習一年四季中同一景物樹的變化的句子。學生句子都能劃得出來,但是對於詞語“爲什麼好”,很難用語言表達,這就是爲什麼學生支支吾吾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的確,很多話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2、侷限於課內的語言文字,沒有進行積累拓展。

在學生學完課文的某個季節樹木的變化之後,教師應該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語言的再創造。比如:學習“夏天的樹木”這一段時,讓學生想象畫面,“如果,此時你來到了夏天的小興安嶺,你眼前會出現什麼畫面?”相信學生一定會用自己的話,再運用課文中“蔥蔥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等好詞來表達他所想、所思的內容。

3、應該有的放矢的進行寫法遷移。

當學生找出四段中描寫樹木變化的句子,不要逐句出示,逐句分析。可以在學生說出這些句子後,全部出示,讓學生去讀讀這些句子,試着把這幾個畫面讀成一個詞語,如“落葉飛舞的秋天”“大雪紛飛的冬天”等。再讓學生讀讀句子,能不能把這些句子讀成一個畫面,邊讀邊想象課文這幅畫面。最後,進行寫法的遷移,教師出示一個題材,如小興安嶺的花,提供一些圖片,讓學生有內容的仿寫課文中對同一景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行生動、具體的描寫。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7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文章,在描寫小興安嶺的美景的時,分別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描寫,條理非常清晰,因此我在教學本課的時候,就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在講課完後,聽課的苗校長和徐主任卻對我這種講課的方法提出了質疑:一篇文章,全部放手給學生小組學習,究竟能學到什麼?

雖然自己在本節課的設計意圖中,是本着體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但是聽了苗校長和徐主任的對自己提出的質疑,我也不禁對自己這一環節的設計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曾幾次在大規模公開課上聽到教師說“同學們,我們現在上課,可以嗎?”似乎上不上課是學生決定的,誰都知道,不論學生怎麼回答,課是一定得上的,這樣問,只不過是擺出一副尊重學生的架勢而已。而且現在課上“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書”“選你喜歡的段落背下來”“喜歡哪段就學哪段”等等的所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語言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竟揚言“學生願意上什麼課就上什麼,這節不想學語文,想上體育,就可以到操場去。”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沒有錯,但是,不難看出現在有些教師只喜歡那些雞毛蒜皮的隻言片語來點綴課堂,讓孩子開心,自以爲是新的教學觀、學生觀。從暫時看,教師的做法無可非議,因爲這樣可以擺脫孩子成長的壓力。從長遠看,這是否是真正關心孩子?自己的這種所謂的尊重孩子主體地位的做法是“鎮痛劑”,讓孩子免於暫時的苦惱,或許將來會因此而面對巨大的苦難。這些平日裏在溫室裏長大的孩子一旦走向社會,怎麼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真正得快樂是認識到自身的巨大潛能,發現真理的樂趣,而不是淺表的感觀享受。尊重孩子,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遙想蔡元培、陶行知、張伯齡、晏陽初等人進行的教育實驗,把教育改革跟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學生當做社會的主人,這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學生,把他們看作未來社會的棟樑。近觀現在的課堂,老師爲什麼要尊重學生?也許是爲了迎合教改的潮流,也許是迫於領導的口味,有多少是從學生的終身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考慮問題呢?或許教師的力量有限,但着眼於知識能力的發展這一權宜的核心總是可以做到,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內容還是可以考慮的。而在自己以後的課堂中,所要做的正是這些。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8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順序來寫的,每一個季節寫法相似,我先帶領學生走進小興安嶺的春天,按“讀—劃—悟—說—讀”的方法一起學習、一起探究,然後我設計了一個表格,讓學生按照這種學法分組進行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在反饋中,顯示了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不僅欣賞、領悟了小興安嶺的美,更重要的是創造了美。並在講課中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讀小興安嶺,可以感受家鄉的美,身邊的美,並寫一寫。

小興安嶺的“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學的線。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自始至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學起來,總會有那麼多的遺憾。

其一,我在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看上去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步驟地進行自學,、討論,學生也基本上解決了合作中的問題,但時學生合作學習的氣氛不夠濃,有些問題挖掘的也不夠深入。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雖然能很快地完成表格,也能有感情地去讀讀句子,但是,我在小組讀評相結合的環節上把我的不夠好,比如如何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等,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研究。

其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有些學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大膽展開想象,深入體會。因此,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要加強更深層次的“讀悟”結合。

語文第五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篇9

1、簡簡單單學語文,講求教學的實效,給學生實惠

本節課突出體現了“簡簡單單學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理念。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手段簡便。教學目標高度集中,學生學有所得清晰可見,

2、教學目標三維整合,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整節課緊緊圍繞寫字、背誦和段的訓練三個要點展開,每個要點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整合,即不僅獲得知識、語言積累和語言認識,同時注重方法的習得。

如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感受左右結構字寬窄佈局的特點,指導學生學習寫好“三點水”旁(偏旁三點水,結在弧線上),指導學生寫好“立刀旁”(要又長又直)。這些都是給學生以方法規律的指導,有利於學生寫好本課生字的同時,掌握一般的寫字方法。再如,背誦,教師指導學生採用立樁記憶的方法,提高了背誦的速度。在立樁記憶法中,學生還學會了理清層次,抓住關鍵詞語,展開想象等多個記憶要點。在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構段規律時,教師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層次的水平上,而是讓學生探究課文爲什麼,每段都是先寫“樹木”,再寫“其它景物”,從而領悟,樹木是小興安嶺的主體,而有了其它景物,則使小興安嶺更加豐富,更加富於變化,也更加體現了小興安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的主題。這樣,對於段落結構的認識,最終與文章的主題理解緊密結合在一起,體現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目標(雖然是構段規律表情達意的作用)。

3、重視識字寫字教學,並使之與閱讀教學緊密融合

在教學中極爲重視寫字教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從從容容地寫字。寫字教學不是做秀,不擺樣子,在教學“匯”字時,採用課件的方式,引導學生既記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匯”字的意思,還通過想象,感受了“匯”的圖畫,感受了春水的變化所帶來的生機與活力;最後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還有什麼匯進了春天的圖畫”“讓我們一起匯成春天的畫卷”等處,是引導學生在適宜的語言情境中運用“匯”。這樣,“匯”字達到了讀準字音、記住字型、理解意思、體會在情境中表情達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