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典故的化用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

典故的化用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葉嘉瑩先生在講辛棄疾的詞時,說到辛棄疾《水龍吟》(舉頭西北浮雲)和《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兩首詞,其中就《三國志·陳登傳》陳元龍的典故而談,前一首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寫不肯求田問舍的陳元龍慨嘆自己年事已高,空有扶世濟民的抱負,無法施展,只有無奈的高臥,不理塵世。而後一首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寫原本憂國憂民憂天下的陳元龍,卻無奈的淪落到求田問舍這些瑣事的地步,想必再也無顏面見劉備那樣以國家大事爲己任的豪傑了。

典故的化用在文學作品中的意義

葉先生舉着兩個例子,是告訴我們,典故既可正用也可反用。我們且不說典故用法的.多樣,單就用典而言,就讓原本字句就很凝練的詩詞更有了豐厚的內涵和韻味。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所謂一篇《錦瑟》解人難,它的立意有人理解爲對愛情的懷念,有人理解爲對事業的追求,有人認爲是對逝水年華的慨嘆等等,清代常州派詞人譚獻雲: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僅僅五十六個字,我們就可有多種解讀。

詩無達詁,的卻如此。化用典故,在形式上,詩句更爲凝練傳神;在內容上,詩詞的內蘊豐富,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