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劉邦出生時是哪個朝代

劉邦出生時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劉邦作爲歷史上著名的人物,那麼大家知道劉邦出生時是哪個朝代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的分享吧!

劉邦出生時是哪個朝代

劉邦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人,華夏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後被封爲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滎陽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成爲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爲高祖,漢景帝時改爲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諡號爲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人物生平

1.1 早期經歷

生於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父母爲劉太公和劉媼(野史記載名爲:王含始),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後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爲老三,故名字爲季,人稱劉季。 公元前221年庚辰歲,秦國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帝國,之後劉邦試吏爲秦國泗水郡的泗水亭長。

劉邦本名劉季,出生於沛郡豐邑中陽裏,今江蘇省豐縣的一個農戶家裏。劉邦父劉太公劉煓,母劉媼。根據官方史載:劉邦未出生之前,劉媼曾經在大澤的岸邊休息,夢中與神交合。當時雷鳴電閃,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見到有蛟龍在她身上。不久,劉媼有了身孕,生下了劉邦。

劉邦外貌隆準,美鬚髯,面呈龍相,左腿上還有72顆黑痣。年少時的劉邦性格豪爽,卻不喜歡讀書,爲人豁達,不喜農事,其父太公訓斥爲“無賴”,並說他不如哥哥,但劉邦還是我行我素。

劉邦少時慕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欲往大梁投效其門下,會信陵君死,還。時故信陵君門客張耳時爲外黃令,招徠門客,劉邦聽聞,往投張耳門下,與張耳遊,兩人成知交好友。後張耳爲常山王,爲陳餘所敗,張耳爲此故投奔劉邦。劉邦將女兒魯元公主嫁與張耳之子張驁。

成年後,在沛縣做了泗水亭長〈約今里長〉,和縣府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蕭何、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等知交好友後來全部成爲漢朝的開國功臣。還常去武姓和王姓女人的酒鋪飲酒。醉倒之後,兩個酒商見到劉邦身上有龍出現,深以爲奇,認爲此人以後可能會成大氣候。因爲劉邦去飲酒店中生意比平常好好幾倍,因此到年底時兩家常常毀掉帳本,不向劉邦索取其所欠的酒債。王陵與太祖同鄉,太祖一向兄事王陵,而雍齒素輕視劉邦,不過此二人後亦成爲漢朝開國功臣。

劉邦在秦都咸陽服徭役時見到秦始皇出遊,發出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感嘆。

單父縣的門閥呂公因避仇而移居沛縣,縣內士紳豪傑,皆往祝賀。主吏蕭何負責排定賓客的座次,要求賀禮不到一千銅錢的客人,都坐在堂下。亭長劉邦認爲沛縣諸官吏也沒什麼了不起,就自稱獻“賀錢一萬”,其實一個銅錢都沒有帶來。呂公看到劉邦後的面相後大吃一驚,覺得他將來定是個不凡人物,因此引入堂內就座。蕭何告訴呂公,劉邦只會說大話,沒什麼成就。但呂公不以爲然。劉邦坐在上賓座位後,就大聲調侃其他沛縣官吏。席間,呂公多次暗示劉邦散席後留下來,劉邦意會。散席後,呂公對劉邦說,我很會看面相,但是沒看過像你這麼相貌不凡的,我有個女兒(即呂雉),希望你願意接受她當你的糟糠妻。事後呂公的妻子呂媼很生氣,說,你以前說你這個女兒很難得,一定要嫁個非常好的丈夫。沛縣縣令對你這麼好,你還不肯嫁女兒,居然要把她嫁給劉邦?呂公說,這不是你婦人家懂得的事。還是把女兒嫁給劉邦。呂公的女兒就是呂雉,後來生了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

劉邦爲亭長時,經常請假回家到田裏去。有一次呂雉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者經過討水喝,呂雉讓他喝了水,給他飯吃。老者給呂雉相面說:“夫人天下貴人。”呂雉又讓他給兩個孩子相面,見了劉盈,說:“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又給魯元公主相面,同樣也是富貴面相。老者走後,劉邦正巧從旁邊的房舍走來,呂雉就把剛纔那老人給她們面相的情況告訴了劉邦。劉邦問這個人在哪,呂雉說:“未遠。”於是追上了老者,問他剛纔的事,老漢說:“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劉邦道謝說:“誠如父言,不敢忘德。”等到劉邦顯貴的時候,卻再也找不到當初那位老者。

劉邦做亭長時,喜歡戴用竹皮編成的帽子,他讓掌管捕盜的差役到薛地去製作。到後來顯貴了,仍經常戴着。人們所說的“劉氏冠”,指的就是這種帽子。

劉邦有一次奉命押解犯人到驪山,途中有不少人逃脫,因爲當時讓犯人逃脫是重如死罪,所以劉邦索性放走所有人,這些人也成爲後來起義的部分勢力。劉邦因此必須逃亡,當時逃犯中就有十餘人願意跟隨他一同逃亡,傳說劉邦“斬白蛇起義”,之後入碭山。秦始皇常說“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遊以厭之。”劉邦自疑,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1.2 沛縣起兵

陳勝起兵,沛令恐,欲響應陳勝,蕭何、曹參等勸沛令召回劉邦。沛令答應,於是派樊噲往召劉邦。劉邦至沛,而沛令反悔,於是劉邦率約百人於沛縣城外射信說服城內人誅殺縣令,被立爲沛縣令,發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

劉邦起事後,兵力達到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秦泗水監平將兵圍豐,爲劉邦軍所破。接着劉邦命雍齒守豐,親率軍攻薛,泗水守壯戰敗逃到戚,不久爲沛公左司馬所殺。劉邦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雍齒據豐降魏。劉邦攻豐,不能下。時東陽寧君、秦嘉在留立景駒爲王,劉邦欲往投並借兵還攻豐,道遇張良。章邯別將司馬尼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與沛公率軍西迎擊,與戰蕭西,不利,還聚兵於留,再攻碭,三日乃取,得兵五六千人。接着攻下邑,拔之,還軍豐。

時項梁在薛,劉邦率騎縱騎百餘往從,項梁益劉邦卒5000人、五大夫將十人,劉邦反攻豐,拔之。不久項梁把在外諸將召還在薛,在得知陳王確實已死的迅息後立楚懷王。項梁別號武信君,命項羽、劉邦別攻城陽。項羽、劉邦攻下城陽,然後又在濮陽之東與秦軍戰,破之。秦軍再次聚結,守濮陽、環水,楚軍離開去攻定陶,未下,即西略地至雍丘,與秦軍戰,大破之,沛公將曹參殺丞相李斯之子秦將李由。項羽、沛公還師攻外黃,未下。九月,項羽、劉邦攻陳留時,聞章邯破項梁軍而項梁戰死,劉、項還師。呂臣軍駐彭城東,項羽軍駐彭城西,沛公軍駐碭。

秦二世二年閏九月,楚懷王徙都彭城,並收項羽、呂臣等諸軍自將之。以沛公劉邦爲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軍。項羽爲長安侯,魯公。呂臣爲司徒,其父呂清爲令尹。時秦軍圍趙甚急,趙數向楚請求救兵。楚懷王以宋義爲上將軍,項羽爲次將,范增爲末將,北上救趙。而沛公率軍西攻秦。當時秦軍強,常乘勝逐北,諸將都認爲西入關攻秦沒有好處,都不願去,只有項羽因爲叔父之死,願意隨沛公入關攻秦。但懷王及其他諸將都認爲項羽爲人不行,不可以參加西征,於是沛公獨領軍西征。

1.3 入關滅秦

秦二世二年十月(前208年十月),劉邦率軍西征,收項梁、陳勝散卒,經碭,至成陽,與槓裏秦軍夾壁,破魏二軍。接着在成武南攻王離軍及東郡尉,大破之。隨後楚軍引兵西,在昌邑遇彭越,與彭越軍合攻昌邑,未下。十二月,還至慄,遇剛武侯,奪其軍約四千餘人。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並攻昌邑,未下,繞過至高陽。

秦二世三年二月,在高陽,酈食其投奔劉邦,其弟酈商亦將兵跟隨。用酈食其策,攻陳陳留,破秦軍,得粟。三月,攻開封,未下。引兵西至白馬與秦將楊熊戰,破之,又追至曲遇東,大破之,楊熊逃至滎陽爲秦二世派使者斬殺。四月,南攻穎陽,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當是時,趙別將司馬昂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南,戰雒陽東,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

六月,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略地至南陽。南陽守齮走,保城守宛。七月,劉邦不再攻宛,直接率軍西去,張良及時勸阻,劉邦回師攻宛。南陽守接受舍人陳恢的建議,降,劉邦封南陽守爲殷侯,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亦歸劉邦,並還攻胡陽。遇番君(吳芮)別將梅鋗,與其一起攻下析、酈等地。是月,章邯降項羽。

八月,劉邦用張良計,以酈生、陸賈往說武關秦守將,襲攻武關,破之。九月,進至藍田,與秦軍大戰,再破秦軍。用張良之策,其餘之地皆不戰而降。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漢元年十月(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嬰於軹道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史家一般以此月爲漢元年開始。

1.4 分封漢王

接着劉邦入咸陽,欲止舍秦宮中,爲樊噲、張良所諫阻。於是劉邦乃下令封秦宮庫,還軍霸上,而蕭何等則收秦之圖籍等而還。劉邦召秦地諸縣父老豪傑,對他們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然後與他們約法三章,悉去秦之苛法,並令吏人仍守舊職。同時也拒絕了秦人犒勞。劉邦此舉,大得秦人之心,唯恐劉邦將來不爲秦王。

有人告訴劉邦說:“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爲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勿納諸侯。”劉邦採納命人守函谷關。十一月中旬,項羽率諸侯聯軍進至函谷關,聞劉邦已定關中並派人守住了關口,大怒,下令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至戲(今陝西西安),欲攻劉邦。而劉邦軍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告密,項羽更怒。而項伯因與張良有舊,往劉邦軍欲攜張良離去,張良因項伯求項羽罷兵。因此發生了鴻門宴故事。鴻門宴中,項羽未聽從亞父范增之計,使得劉邦逃過一劫。(有名的俗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即出於此。)

1.5 楚漢之爭

項羽進入咸陽,殺子嬰,劫掠財寶,火燒阿房宮(根據考查,應爲咸陽宮),自稱西楚霸王,儼然天下共主,分封羣臣。項羽爲了困住劉邦,將劉邦分封到巴蜀漢中一帶爲漢王,而卻將懷王先前許諾的關中之地封給三個秦朝降將(史稱三秦)。項羽立楚王爲天子,但不久命人將其殺死,以報楚

劉邦

王不遣他入關的仇怨。項羽刺殺楚王,加上分封無法服衆,各國起兵叛變,劉邦趁項羽出外平亂暗渡陳倉出兵關中,甚至一度攻佔項羽的根據地彭城。

經過楚漢之間長期的拉鋸戰,在蕭何、張良、韓信等的協助下,劉邦所率領的漢軍逐漸坐大。楚漢兩國協議以鴻溝爲界,鴻溝以西爲漢,以東爲楚,互不侵犯。但是,當項羽遵守諾言退兵,並放回曾被扣爲人質的劉邦的父母妻子之後,劉邦卻背信偷襲。項羽退到垓下,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楚軍軍心,最後項羽走投無路,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只好自刎於烏江邊。這場歷時近五年〔高帝元年(前206年)四月至五年(前203年)十二月〕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一統天下,項羽徹底敗亡而自殺而告結束。前202年初(漢五年十二月),項羽敗亡。

1.6 登基稱帝

高帝五年(前202年)正月,追尊長兄劉伯爲武哀侯,以楚義帝無後,徙齊王韓信爲楚王,王楚地。魏相國彭越定樑地,拜爲樑王。諸侯及將相們共同尊請漢王劉邦爲帝。劉邦說:“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羣臣們都說:“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爲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劉邦辭讓再三,實在推辭不過了,說:“諸君必以爲便,便國家。”

漢五年二月甲午,劉邦於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洛陽(不久遷至長安),定國號爲漢,史稱西漢。並立王后呂雉爲皇后,立太子劉盈爲皇太子,追尊母爲昭靈夫人。

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封賞功臣。由於羣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大小沒能決定下來。劉邦認爲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爲酇侯,給予的食邑也最多。功臣們都說:“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劉邦說:“諸君知獵乎?”羣臣回答說:“知之。”劉邦又問“知獵狗乎?”羣臣說:“知之。”劉邦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就不敢再言語了。

張良不曾有戰功,劉邦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張良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今江蘇沛縣東南),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於是封張良爲留侯,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劉邦已封賞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劉邦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劉邦說:“此何語?”張良說:“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劉邦說:“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張良說:“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爲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劉邦憂心忡忡地說:“爲之奈何?”張良說:“上平生所憎,羣臣所共知,誰最甚者?”劉邦說:“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爲其功多,故不忍。”張良說:“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羣臣,羣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於是劉邦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爲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酒宴後,羣臣都高興地說:“雍齒尚爲侯,我屬無患矣。”

羣臣均已受到封賞,待到向劉邦進言評定位次時,羣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劉邦已經委屈了功臣們,多封賞了蕭何,就沒有再反駁大家,但還是想把他排在第一位。關內侯鄂千秋進言:“羣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衆,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衆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劉邦說:“善。”於是定蕭何爲第一位,特恩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劉邦說:“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加封鄂千秋爲通侯,稱安平侯。當天,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後又加封蕭何兩千戶,這是因爲劉邦爲亭長,當年到咸陽服役時,蕭何多送給自己二百錢的緣故。

劉邦稱帝后不久,在洛陽南宮設酒席宴請羣臣。劉邦問:“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進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劉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擒也”。

婁敬勸劉邦說:“都關中。”劉邦尚對此心有疑慮。左右的大臣都是關東地區的人,多數勸劉邦定都洛陽,他們說周朝定都洛陽,擁有天下數百年;秦朝定都關中,到秦二世就滅亡了。洛陽位居“天下之中”,便於四面八方的物資供給,而且四周羣山環繞,背靠邙山,東有成皋,西有崤函,背對黃河,面向伊水和洛水,土地肥沃,地勢險要,形勢完固,足以設險守國。”

張良說:“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餚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婁敬之說是也。”於是劉邦當即決定起駕,往西關定都關中,並拜婁敬爲郎中,賜劉姓。

劉邦稱帝后,將士兵都遣散回家。下令各諸侯子弟留在關中的,免除賦稅徭役十二年,回到封國去的免除賦稅徭役六年,國家供養他們一年。凡民以飢餓自賣爲奴婢者,皆免爲庶人。

高帝十二年(前195年)二月,他又連下2詔,佈告天下,朝廷立意要輕徭薄賦。而各郡國對朝廷貢獻過多,於是下詔規定數額,並規定進奉日期是每年的10月。

漢初實行的十五稅一制(田租爲收成的1/15,約爲6.67%),更是輕徭薄賦政策的明顯例證。

劉邦早年放蕩不羈,輕視儒生,稱帝以後,仍認爲讀書無用。儒生陸賈在劉邦面前必言《詩經》、《書經》。劉邦破口大罵說:“你老子我居馬上得了天下,安事《詩》、《書》!”陸賈據理力爭地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且商湯、周武王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以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劉邦雖然有點尷尬,但還是對陸賈說:“試爲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於是命陸賈論述國家興衰存亡的徵兆和原因,共寫十二篇。每寫完一篇就上奏給劉邦,劉邦無不稱讚,左右羣臣皆高呼萬歲,他稱這部書爲《新語》。

後來劉邦因爲平定英布叛亂回途路經山東,還親自準備祭品,祭祀了孔子。

劉邦稱帝后,鑑於全國新形勢,感到:“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令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蕭何在保留《秦律》六章的基礎上,補充了《戶律》、《廄律》、《興律》三章,史稱《九章律》。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天下已經統一,諸侯們在定陶共同尊推漢王劉邦爲皇帝,叔孫通負責擬定儀式禮節。當時劉邦把秦朝的那些嚴苛的儀禮法規全部取消,只是擬定了一些簡單易行的規矩。可是羣臣在朝廷飲酒作樂爭論功勞,醉了有的狂呼亂叫,甚至拔出劍來坎削庭中立柱,劉邦爲這事感到頭疼。叔孫通知道皇帝愈來愈討厭這類事,就勸說道:“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原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劉邦說:“得無難乎?”叔孫通說:“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爲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原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劉邦說:“可試爲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爲之。”

叔孫通就與徵來的三十人一起向西來到都城,他們和皇帝左右有學問的侍從以及叔孫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繩子表示施禮的處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進行演練。演習了一個多月,叔孫通說:“上可試觀。”皇帝視察後,讓他們向自己行禮,然後說:“吾能爲此。”於是命令羣臣都來學習,這時正巧是十月,能進行歲首朝會的實際排練。

漢高帝七年(前200年),長樂宮已經建成,各諸侯王及朝廷羣臣都來朝拜皇帝參加歲首大典。當時的朝儀是:天亮時,由謁者掌禮,來訪者依次進入殿門。宮中設有車騎、步卒守衛,以及兵器、旗幟等。殿上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入殿。功臣、列侯、將軍及其他軍官在西列隊,向東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東列隊,向西而立。大行依爵位高低宣示來賓上殿。於是皇帝乘輦出房,百官手執幟

陳道明劉邦

,宮內侍從坐在殿上,全部伏下,以來賓尊卑依次敬酒。九觴酒後,謁者宣佈:“罷酒”。御史在場內執法,見到不依禮儀的人便立刻把他帶走。整個酒會過程中都沒有人敢喧譁失禮。

大典之後,劉邦非常得意地說:“吾乃今日知爲皇帝之貴也。”於是授給叔孫通太常的官職,賞賜黃金500斤。隨叔孫通入京的儒生獲漢高祖封爲郎,另外叔孫通把賞賜所得全數分贈隨行的儒生。

劉邦晚年寵幸愛戚夫人而疏遠了呂后,又認爲呂后所生太子劉盈(漢惠帝)過於軟弱,多次想廢黜太子而改立戚氏之子趙王劉如意。

呂后很驚慌,不知如何保住太子。有人對呂后說:“留侯善畫計?,上信用之。”呂后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張良說:“君常爲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張良說:“始上數在困急之中,幸用臣?。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餘人何益。”呂澤竭力要挾說:“爲我畫計。”張良說:“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爲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爲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爲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來,以爲客,時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必異而問之。問之,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於是呂后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爲客。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邦隨着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沈重,愈想更換太子。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理事。太子太傅叔孫通進諫規勸道:“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爲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污地。”

劉邦說:“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說:“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爲戲!”劉邦說:“吾聽公言。”但劉邦只是假裝答應了他,還是想更換太子。

而周昌更與劉邦極力爭辯,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周昌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非常激動,也就口吃得更厲害了,他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聽罷,很高興地笑了。呂后因爲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微君,太子幾廢。”

等到安閒的時候,設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鬢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劉邦感到奇怪,問道:“彼何爲者?”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商山四皓)。劉邦於是大驚說:“吾求公數歲,公闢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遊乎?”四人都說:“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爲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爲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劉邦說:“煩公幸卒調護太子。”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劉邦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哭泣起來,劉邦說:“爲我楚舞,吾爲若楚歌。”劉邦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起身離去,酒宴結束。劉邦最終沒更換太子,戚夫人也在劉邦死後,遭呂后拔頭髮、斷手、斷腳丟進化糞池。

1.7 消滅異姓王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爲了換取各路重要將領的支持戰勝項羽,曾封韓信等人爲王。這樣在西漢皇朝建立之初,被封的異姓王共有八人,即齊王韓信(後徙爲楚王)、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後更立盧綰)、衡山王吳芮(後改爲長沙王)、閩粵王亡諸。

王國的封地,多者一百多城,少者三四十縣,總面積比朝廷直轄郡縣還要多,而且各王都擁有兵衆,行政、財政自專,名爲漢臣,實爲漢不能控制之獨立王國,對朝廷造成很大威脅。

在劉邦稱帝之後的七年中,絕大部分精力是用來對付這些異姓王。結果,燕王臧荼最先起兵,兵敗後被俘;韓信、彭越被殺;韓王信、陳豨等敗後叛逃匈奴,後戰敗被殺;英布起兵淮南,亦被迅速平定;燕王盧綰逃入匈奴。只有長沙國作爲漢與南越之間的緩衝,且勢力弱小得以保存,漢文帝后七年,因長沙王無子而國除。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開始興建都城長安,當時以秦朝的興樂宮爲基礎,修建長樂宮,做爲皇宮。漢高帝七年(前200年),長樂宮建成,劉邦從洛陽遷都長安,並在長樂宮行叔孫通所制定的漢朝朝儀。

漢高帝八年(前199年),丞相蕭何主持修建未央宮,並於長樂宮和未央宮之間修建武庫,又於長安東南修建太倉。

劉邦看到宮殿非常壯觀,很生氣的對蕭何說:“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說:“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四海爲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劉邦這纔信服。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騷擾漢朝北方邊境。漢高帝六年(前201年),韓王信投降匈奴。漢高帝七年(前200年),在北伐匈奴時,劉邦自己亦被冒頓單于30萬騎圍於白登(今山西省大同)。後用陳平之計,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脫險。又接受婁敬之策,以宗室女假稱長公主,遠嫁冒頓單于,開始了與匈奴的和親政策。

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途中路過故鄉沛縣。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開懷暢飲。鄉民們還召集沛中兒童120人唱歌助興。酒到濃時,劉邦彈擊著築琴,唱起自編的楚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兒童們跟着學唱。劉邦邊歌邊舞,熱淚盈眶。他對沛縣父老兄弟說:“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爲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縣的父老兄弟天天快活飲酒,盡情歡宴,敘談往事,取笑作樂。過了十多天,劉邦決定要走了,沛縣父老堅決要劉邦多留幾日。劉邦說:“吾人衆多,父兄不能給。”於是離開沛縣。這天,沛縣城裏全空了,百姓都趕到城西來敬獻牛、酒等禮物。劉邦又停下來,搭起帳篷,痛飲三天。沛縣父兄都叩頭請求說:“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劉邦說:“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爲其以雍齒故反我爲魏。”但在百姓的再三請求下,劉邦才答應免除豐邑的賦稅徭役,並封沛侯劉濞爲吳王。

1.8 逝世

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時,爲流矢所中,病得很厲害,不想見人,躺在皇宮之中,詔令守門武士不得讓羣臣進入。羣臣中如周勃、灌嬰等人都不敢進宮。這樣過了十多天,樊噲推開宮門,闖了進去,後面羣臣緊緊跟隨。看到劉邦枕着一個宦官躺在牀上。樊噲等人見到劉邦之後,痛哭流涕地說:“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於是劉邦笑着從牀上起來。

之後病情惡化。呂后請了良醫爲他醫治,劉邦詢問病情,醫生進言:“病可治。”劉邦聽了不但不高興,還罵醫生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不願意繼續治療,賜給醫師五十斤黃金,令醫師離去。

之後呂后問劉邦:“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劉邦說:“曹參可。”呂后問還有誰,劉邦說:“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呂后再問,劉邦說:“這以後,也不是你會知道的。”意指呂后也無法活那麼久。

四月甲辰,劉邦駕崩於長樂宮中,呂后和審食其商量說:“諸將與帝爲編戶民,今北面爲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呂后過了四天還不發喪,打算髮兵殺盡功臣將領。有人轉告這些話給將軍酈商。酈商去會見審食其,說:“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審食其把這些話轉告了呂后,於是在丁未日發喪,大赦天下。

丙寅,葬劉邦於長陵。己巳,太子劉盈繼位,是爲漢惠帝。

漢惠帝來到太上皇廟。羣臣們都說:“帝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爲漢太祖,功最高。”上諡號爲高皇帝,廟號爲太祖。又下令全國各郡國諸侯建太祖廟,每年按時祭祀。至今在江西客家地區還有漢高帝信仰,尤其是江西寧都縣漢帝信仰最普遍,幾乎每個村都建有漢帝廟。

2 爲政舉措

2.1 政治

善用人才

統一中國建立漢朝之後,劉邦以文治理天下,徵用儒生,詔令天下,廣韓信泛求賢。即位的同年6月,劉邦在洛陽的南宮開慶功宴,宴席上,他總結了自己取勝的原因:“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發揮他們的才幹,這纔是我們取勝的真正原因。至於項羽,他只有范增一個人可用,但又對他猜疑,這是他最後失敗的原因。”劉邦的總結確實說對了,戰爭的勝敗,人的因素總是最重要的。

定都關中

後來,劉邦定都長安是因爲一個叫婁敬(因被賜姓劉,又稱劉敬)的士卒的提醒,婁敬從山東趕來見劉邦,說劉邦得天下和先前的東周不一樣,所以不應該像東周那樣以洛陽爲都城,應該到關中定都,這樣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險地,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張良同意婁敬的建議,他說關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退可守,攻可出。劉邦聽了表示同意,於是很快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地方區劃

劉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同時廢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劉邦攻入咸陽之時,便立即廢除秦朝的苛法。與民約法三章,封存府庫,對百姓秋毫無犯,制定《九章律》的蕭何深得民心。

法律思想

在平定天下後,劉邦以儒家思想爲主,以法家思想爲輔,取消秦朝“嚴刑峻罰”的做法,廢除連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輔”。即以教化爲主,刑罰爲輔,達到寬柔相濟,嚴鬆相當的統治效果。

劉邦命蕭何參照秦朝法律“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即“漢律九章”。這是在戰國時期李悝所制訂的《法經》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基礎上補充了戶律(戶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賦稅徵收)、興律(主要規定徵發徭役、城防守備)和廄律(主要規定牛馬畜牧和驛傳方面),一般所說的漢律就是指《九章律》。劉邦重用叔孫通整理朝綱,叔孫通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撰寫了《漢儀十二篇》、《漢禮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儀法法令方面的專著,爲漢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也爲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分封異姓王

劉邦雖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沒有敢對自己的皇位掉以輕心。他在設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時,曾經對在場的父親劉太公誇耀說:“原先您老經常說我是無賴,沒有賴以生存的賺錢之道,沒有二哥能理家治業。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財富多,還是我的財富多呢?”不過在享受的'同時他也採取措施對皇權進行了鞏固。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三心二意。第二個問題就是其他將領,爲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從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中間有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瞭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

他先收拾的是韓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問怎麼辦,大家說發兵討伐。但陳平卻反對,他說楚國兵精糧足,韓信又善於用兵,發兵很難取勝。他建議劉邦以巡遊雲夢爲藉口,讓各諸侯王都到陳縣(今河南淮陽),到那時韓信一定會來,然後再抓他問罪。劉邦依計行事,果然將韓信抓住了。韓信聽到對他的指控,大聲喊冤:“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劉邦將韓信押到了洛陽,但又沒有明確的證據,便釋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陰侯。這使韓信懷恨在心。

第二年,韓信謀劃讓陳豨在外地反叛,使劉邦親自前去平叛,然後自己襲擊留守都城的太子和呂后。但還是事情敗露。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最後被

陳道明版劉邦

斬於長樂宮鍾室,留下一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除了韓信,其他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滅,只剩下了長沙王吳芮。

對於其他將領,劉邦也頗費心機。開始,劉邦先是分封了蕭何等二十餘人官職,但衆將領因爲互不服氣,爭功不止,劉邦就沒有封官。一次,在洛陽南宮,劉邦看見衆將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說什麼,問身邊的張良怎麼回事,張良說他們在謀反。劉邦問爲什麼,張良說怕他以後不會封他們高官。劉邦又問怎麼辦,張良就問他最恨的人是誰,劉邦說是雍齒,因爲他雖然功勞多,但太張狂,自己曾經想將他殺掉。張良聽了就讓他封雍齒爲侯,這樣,大家就覺得被劉邦記恨的雍齒都能受封,他們就更不用着急了。於是,劉邦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爲什方侯,還當場命丞相和御史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張良的計策果然奏效,衆將的心都安定了。

對於六國的後裔,劉邦則將他們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共十幾萬人全部遷到關中居住,置於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後顧之憂。

強化皇權

關於丞相的過大權力,劉邦通過把蕭何下獄來打擊削弱相權。在劉邦平定了黥布叛亂回到長安後,蕭何提議把上林苑開放,讓百姓去耕種,因爲上林苑基本上已經荒蕪,並不是養獸供皇帝狩獵的地方。劉邦一聽就惱了,硬說蕭何拿了商人的賄賂,所以才替他們說話,借百姓之名爲商人牟利。劉邦將蕭何關進了監獄,幾天後,有大臣問丞相犯了什麼罪,劉邦卻爲自己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但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過打擊元老功臣蕭何,劉邦在削弱相權的同時將皇帝的權力提高了。

在鞏固強化皇權方面,劉邦也是想盡了辦法,一是通過尊父親太公爲太上皇,二是通過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這兩件事最終達到了他的目的。

在經歷了春秋和戰國長期的混亂之後,又經歷了短期的秦朝統治,再加上秦末戰爭,這使得人們心中沒有忠君的觀念,還保持着戰國以來就形成的“士無常君,國無定臣”的思想,這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劉邦通過尊重父親來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禮法,尊重長輩,效忠君主。

劉邦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着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着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爲人主,不能因爲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爲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劉邦很崇尚孝道,稱帝后將父親劉太公接到皇宮居住,封父親爲太上皇。太上皇在皇宮生活日久了就終日悶悶不樂,劉邦忐忑不安,私下問太上皇侍從,侍從回答說:“太上皇以前在家鄉豐邑城生活時每天都和鄰居親朋在一起以踢球、鬥雞、喝酒爲樂,沒有人能陪太上皇,因此才悶悶不樂。”於是劉邦在皇宮附近爲父親蓋起一座新豐城,又將豐縣部分親朋鄰居遷來居住。新豐城街巷佈局跟家鄉豐邑城一模一樣,連遷來的相鄰老幼和雞犬都能認得各自的居所。

第二件事是對季布和丁公的處理。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他們兩都是項羽手下的大將。季布領兵幾次將劉邦打敗,丁公也領兵追擊過劉邦,但最後放過了他。劉邦做皇帝后,記恨季布打敗過自己,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這樣的忠臣來輔佐,就不再記仇,不但放了他,還封爲郎中。丁公是季布的舅舅,他聽說了,就覺得連季布這樣給過劉邦難堪的人都能釋放做官,他這個曾對劉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他卻被劉邦抓起來。劉邦對衆人說:“丁公做項籍的將領時不忠,就是他這種人使項王喪失了天下。”劉邦下令處死了丁公,還在軍中示衆,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學丁公。

2.2 經濟

劉邦廢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 ,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爲奴婢者,皆免爲庶人,解放生產力,讓士兵復員,以功勞行田宅”讓士兵復員歸家,給予他們土地及住宅,使他們從事生產勞作,迅速恢復提高國民經濟。繼續推行秦代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並加重租稅等,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同時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階級。劉邦還接受婁敬的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劉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

2.3 文化

劉邦年輕時放蕩不羈,鄙視儒生。稱劉邦塑像帝以後,他認爲自己是馬上得天下,《詩》、《書》沒有用處。陸賈說:“馬上得到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劉邦於是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鑑。

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家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

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爲的政策,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說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形成、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到高祖劉邦末年時,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傑出政治家,是真正統一中國的人,可以說他是漢始皇,創造漢民族的人。他在漢初制訂的英明國政,不僅使飽受戰亂的中國得以休養生息,還開創了以後“文景之治”的富裕與奠定了漢武反擊匈奴的堅實基礎。

劉邦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他的政治制度和對後世的安排使大漢延續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爲後世統治者所沿用劉邦開創的大漢帝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令後世國人景仰與懷念,他本身也另後世衆多的人所懷念歌頌。

漢二年劉邦的《重祠詔》雲:“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

劉邦

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劉邦認爲“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

《禮記·祭法》指出:“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深刻揭示了祭祀活動的本質。祭祀活動本身體現了對逝者的追思和生者的希冀。具體來講,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災、求福、報謝。祭祀就是按着一定的儀式,向神靈致敬和獻禮,以恭敬的動作膜拜它,請它幫助人們達成靠人力難以實現的願望。

劉邦被父老鄉親立爲沛公後,就知道“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夏之興也以塗山”,塗山是夏興之地,祭祀活動自古有之。漢高祖劉邦過塗山,“命立禹廟以鎮塗山”,從此,歷代官府和黎民百姓便有了祭祀大禹之所——塗山禹王廟。有廟而發展爲有祭祀大禹誕辰的農曆六月六塗山禹王廟會。由一年一祭的廟會又發展爲一年三祭大禹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禹會諸侯會期)、六月六日(禹誕辰)、九月九日(登高懷古、慶祝豐收)的三次廟會。

漢太祖劉邦於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劉邦在回京師長安的路上,專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禮儀祭孔,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君主,開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治者掌握政權後,儒學的價值在社會的變革中得以充分體現。

據《長安縣誌·王曲城隍廟會》記載:“相傳楚漢滎陽之戰中,漢將紀信假扮成漢王,解救劉邦出圍,致被項羽燒死。劉邦得天下後,厚賞、追封紀信,並賜黃袍加身,擇長安上林苑(今王曲鎮)修建大型廟堂並祭祀,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祭祀,後遂成廟會。”漢代紀信救劉邦的故事在《史記·項羽本紀》和《漢書·高帝紀第一上》及地方相關資料上均有敘述。據傳文景二帝時期,爲了順應民心、強化統治,遂將供奉的紀信封爲城隍神,成爲長安城的保護神。

2.4 民族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此後,劉邦不得不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