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劉宋是哪個朝代

劉宋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南朝宋建國者劉裕祖籍彭城,乃春秋時宋國故地,故受晉封爵宋王並最終受晉禪位,取宋爲國號。下面是關於劉宋是哪個朝代的內容,歡迎閱讀!

劉宋是哪個朝代

劉宋是哪個朝代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因皇族姓劉,也稱“劉宋”。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

南朝宋簡介

南朝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存在時間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大,國力最盛的王朝。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六十年。因國君姓劉,爲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爲劉宋。

宋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當時所謂“七分天下,而有其四” 。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不僅統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收復了山東,河南,關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劉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後,大力推行改革,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元嘉年間一片繁榮,史稱“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敗致國力大損,劉宋後期,朝政混亂,帝王更迭頻繁。公元479年被權臣蕭道成取代,劉宋滅亡。

劉宋是魏晉南北朝中第一個由寒門庶族建立的王朝,這一時期出現了“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文化上涌現了一批影響深遠的大家,如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建康文學史論在此時期發展到巔峯,《世說新語》,《後漢書》,《三國志注》等曠世名著誕生於這一時期,對後世影響深遠。

歷史介紹

劉裕建宋

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幼年家境貧苦,年輕時,以耕地爲業,兼做樵夫、漁夫及賣履小販。由於一向貧窮,遭鄉里賤視,當時的人多不能賞識他。劉裕生活的東晉後期,朝政已腐朽不堪,地方藩鎮林立,百姓負擔沉重。劉裕後從軍,最初加入孫無終的部隊,後來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當了孫無終麾下的一名司馬,成爲北府軍的一位下級軍官。隆安三年(399年),孫恩起兵反晉,朝廷官軍幾乎被孫恩的義軍全面擊潰,獨劉裕率軍,身先士卒,屢次克敵制勝,以少勝多,收編義軍,屢立大功,不到兩年就全面擊潰孫恩的數十萬叛軍,迫使其投海而死。當時的北府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唯獨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大得民心。

元興二年(403年),桓玄攻入建康,篡晉建楚,桓玄稱帝后爲消除隱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次年,劉裕率北府兵殘餘兵將1700餘人,在京口舉兵起義,攻桓玄,被衆推爲盟主。不到四個月,劉裕擊敗桓玄,次年,迎回晉安帝,改元“義熙”,從此掌握東晉朝政權。義熙元年(405年),劉裕從後秦手中奪回淮北十二郡。義熙四年(408年),佔據長江上游的桓謙領導的桓楚政權被劉裕擊破,桓楚王朝餘部則於義熙六年(410年)被徹底消滅。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因南燕對邊境的不斷騷擾,率軍北伐。四月,劉裕自建康出發,率舟師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蘇邳縣南),留下船艦輜重,自陸路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所過之處,皆築城,留兵守之,以防南燕人斷其後路。劉裕率大軍過了大峴山天險,見燕兵沒有防備,大喜過望,說:“兵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敵虜已入吾掌中”[5] 。劉裕進軍與南燕軍戰於臨朐南,這一戰役,是兩軍的主力決戰。南燕几乎全軍覆沒,南燕主慕容超隻身逃回廣固。次年二月,劉裕攻破廣固城,生擒慕容超,斬於建康[7] 。南燕亡,劉裕收復山東。劉裕爲消滅東晉國內割據勢力進行了系列的統一戰爭。盧循乘劉裕北伐,率軍向建康進攻,劉裕親率精兵回建康,擊敗盧循。義熙七年(411年),收復廣州。義熙八年(412年),劉裕率軍討伐割據長江中上游的劉毅,攻破江陵城,殺割據者劉毅。義熙九年(413年),劉裕發兵討伐割據巴蜀的'西蜀政權,劉裕以朱齡石爲益州刺史,率兵2萬,自江陵討縱,納劉鍾之計,斬侯暉,大敗蜀軍,攻入成都,譙縱自縊而亡,西蜀亦亡。義熙十年(414年),發兵攻佔漢中,仇池請降歸附。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親率大軍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於四月擊潰司馬休之四萬軍隊,直搗襄陽,驅逐割據者司馬休之。東晉境內在劉裕勢力下全部統一了。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率將軍王鎮惡、檀道濟、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陸並進,攻後秦國,沿途收復滑臺(河南滑縣)、許昌、洛陽等重鎮。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軍攻破長安,滅後秦國。劉裕出關回彭城,留守軍內亂,義熙十四年(418年),關中被赫連勃勃奪去。這次北伐,勝利是巨大的,關中雖失去,自潼關東至青州,卻成爲宋朝的疆土。經過兩次北伐,潼關以東、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大片地區,爲劉裕據有。後來宋魏間戰爭,多在這些土地上進行,使長江流域得到較爲長期的安靜。

在消滅地方割據政權並收復北方失地的同時,劉裕也對當時的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義熙七年(411年),針對東晉以來,朝廷的綱紀鬆弛紊亂,權貴之門互相兼併,老百姓流離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產業的情況,劉裕施行土斷,禁止兼併,會稽餘姚的世家大族虞亮藐視國法隱藏逃亡人員一千多人,對抗劉裕的改革。劉裕鐵腕誅滅了虞亮,罷免了包庇他的會稽內史,法辦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員,一時士族豪強肅然,謹慎規矩,遠近遵法守紀。就在這一年,劉裕恢復了秀才、孝廉策試的制度,這就阻斷了門閥士族的仕進之途。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經策試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約都是以門第關係進來的。劉裕“申明舊制,依舊策試”,一方面把決定權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擊了門閥和豪強的勢力[7] 。義熙八年(412年)十一月,劉裕在江陵消滅劉毅的反對勢力後,即下書整頓荊州、江州戶籍租役和不利於民的一些征斂,規定:“凡租稅調役,悉宜以見戶爲正。州郡屯田、池塞,諸非軍團所資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州郡縣吏,皆依尚書定製,實戶置臺調,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別量所出。巴陵均折度之,依舊兵運。原五歲刑以下,凡所質錄賊家餘口,亦悉原放。”東晉以來,山湖川澤多爲門閥和豪強霸佔。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們納稅。義熙九年(413年),劉裕下令禁斷這些人封固山澤。據《宋書·武帝紀》載:“先是,山湖川澤皆爲豪強所專,小民薪採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同年,劉裕規定實行土斷法。東晉以及後來的南朝,實行過多次土斷,成效顯著的是桓溫和劉裕這兩次。劉裕這次土斷,只有“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被並省”。

劉裕在完成了上述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措施,東晉朝顯然再沒有存在的餘地了。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號爲宋,史稱劉宋,是爲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