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南轅北轍的典故

南轅北轍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典源出處

南轅北轍的典故

《戰國策 ·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鄲,季樑聞之,……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 (太) 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爲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釋義用法

季樑對魏王說,有人自魏往楚,卻駕車往北走,說自己馬跑得快,盤費帶得足,馭者技術高,但這幾樣愈好,結果會離楚愈遠。後以此典指行動與意圖相反,不會達到目的。

用典形式

【南轅】 清·王夫之:“適燕而南轅,終身無返跡。”

【北轅失】 唐·韋嗣立:“還悟北轅失,方永南澗田。”

【背南轅】 金·元好問:“生氣曾思作九原,迷塗爭得背南轅。”

【之楚北首】 宋·陸游:“適燕乃南轅,之楚顧北首。”

【北轍南轅】 清·馬維翰:“回輿與叱馭,北轍視南轅。”

【適燕當北轅】 宋·陸游:“適燕當北轅,調瑟當解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