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通用10篇)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知道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2、能力培養:

(1)通過體驗性探究活動感受空氣對人的重要性。

(2)學習對比實驗的方法,運用對比實驗瞭解植物與空氣的關係。

(3)學習蒐集資料、進行調查和進行網上交流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和網上交流的方法,認識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珍愛生命和保護空氣環境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認識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需條件,進而明白空氣對生命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對比實驗所用的一次性塑料杯、綠豆芽、塑料薄膜、不同條件下豆芽生長的照片或者實物。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大屏幕出示兩張圖片,內容是登海拔較高的山和潛水的人帶着氧氣瓶。提出問題:爲什麼人們在登山或者潛水的時候要帶着那麼沉重的氧氣瓶?

2.引出本節課的主題:離不開的空氣(板書)

(二)活動一:人與空氣

同學們,游泳時你試過憋氣嗎?憋氣久了你有什麼感覺?下面我們進行幾個小測試。

1.正常情況下,我們測試一下自己10秒鐘呼吸的次數。

2.連續做十五次蹲下、起立,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可以互相推拉。

3.再測一下10秒鐘內你的呼吸次數,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4.憋氣10秒鐘,你有什麼感受?這說明了什麼?(提示:在憋氣的過程中如果覺得難受就不要勉強)

討論:我們的教室或者家裏,爲什麼要經常打開窗戶通風?如果不通風,會怎麼樣?(學生討論後,回答房間通風的好處)

(人呼吸時,吸入空氣主要是氧氣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氣體,若人多不通風,室內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空氣的質量下降,對人體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室內必須經常換氣。)

思考:其它動物的生活是否也需要空氣?

(三)活動二:豆芽的生長

1.人和動物的生活離不開空氣,那麼,植物的生長是否也需要空氣呢?空氣對植物的生長會有什麼影響?

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

2.教師指導此實驗的操作:

用兩個大小一樣的一次性塑料杯,在底部墊了幾層吸水紙(兩個塑料杯所墊的紙一樣多),放入剛發芽的綠豆(一樣多),加入適量的水,其中一個塑料杯用塑料薄膜密封起來。兩個塑料杯子放在同樣通風、陰涼的地方。2~3天后,觀察兩個塑料杯中的綠豆芽生長的情況。

學生完成實驗的操作,並且把實驗用的塑料杯放在教室的後面,以備以後觀察。

(運用對比實驗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定要突出主要問題,既做空氣充足和空氣不充足條件下的對比實驗,要注意控制與實驗無關的其他變量)

用大屏幕展示不同環境下豆芽的生長照片,說說看,他們的生長情況一樣嗎?這說明了什麼?(植物的發芽、生長需要空氣)

(四)小結:

1.人的生活離不開空氣,動物的生活也離不開空氣。

2.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設計思路

爲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立足課堂,採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啓發、誘導、探究、交流等教學方法,使課堂變爲開放的課堂,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探究氛圍,爲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善於協作、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在課堂上,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分組實驗等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案

課題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空氣

授課人

王麗輝

學校

大慶市

第五十五中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空氣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對空氣組成的探究,培養學生能夠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

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設計及操作。

教學方法

以學生獨立操作、觀察、歸納爲探究主體,教師進行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大膽的探究、討論、猜想、嘗試、交流使學生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儀器、藥品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木板。

藥品:紅磷、木炭、蠟燭、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出示空杯子,問:杯內有沒有物質,如果有,裏面的是什麼?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質,它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還是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空氣的成分。

【板書課題】

思考、回答問題,醞釀化學思維,

瞭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提問】

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麼樣的嗎?

2.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物質組成呢?

用語言進行精煉的描述,對學生進行概括思維的能力訓練。

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求知慾,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演示】“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的實驗。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強調煙和霧的區別)

【注】

1.實驗前,將集氣瓶容積5等分

2.引導學生依據觀察紅磷燃燒現象的方法觀察、描述燃燒現象,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

1.觀察、思考、填寫觀察記錄:

紅磷燃燒時有大量生成,同時集氣瓶內水面逐漸,等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後,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了約體積,剩餘氣體約佔總體積的。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氣瓶內,火焰。

2.瞭解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通過演示,指導學生觀察,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及實驗原理。

【分析討論】

①你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②紅磷燃燒是哪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③另一種物質具體來自於哪裏?

④爲什麼紅磷要過量,剩餘的紅磷爲什麼不燃燒?

⑤鐘罩或集氣瓶內水面爲什麼會上升?爲什麼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氣體具有什麼性質?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分析、思考、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在實驗中不斷向學生提問,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或提出假設,體驗化學學習是以實驗爲基礎,由現象得出結論的學習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學生可自選做如下實驗: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維的意識。

【思考】實驗中,如果進水量非常少時實驗失敗,原因你能找出來嗎?介紹給大家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興趣

三、課時安排一節課

四、教學方法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投影器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針對空氣,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與同學有爭論的問題,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關空氣的科普知識小故事。由班長組織進行根據學生興趣進行投票,選出幾個得票高作爲同學們學習的課題。課題提出者作爲組長,自行組成小組。

2.課堂情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想想爲什麼風會動?植物爲什麼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會長得更快?

看圖思考

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見空氣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它們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呢?以下我們就來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請同學們看課本。板書

板書,看書,思考

切入主題

上一堂課已經要求大家去準備了,那現在由各個小組推選一個人起來談談你們討論的結果

根據自己找出的資料,各自談談了他們最想知道的和最有興趣的,並且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

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空間去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

肯定學生的結果,重點講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和有疑問的。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化學家是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裝置圖,課本圖2-2

找圖,看圖

進一步引進內容

由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是: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佔1/5;後來陸續發現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

觀看空氣成分示意圖

那你們想不想來親眼看一下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齊聲叫好,期待實驗

初次接觸實驗,增強興趣

教師介紹實驗儀器,操作實驗並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

細心觀看,跟着老師的操作思考

讓學生初識儀器,有利於以後做實驗,增強學生的有意識認知

提問:實驗現象有什麼變化?

學生舉手發言

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課

解釋現象:瓶內增加水約瓶的1/5,說明消耗了氧氣。板書: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加熱)重點

提出疑問,爲什麼只消耗氧氣而不消耗氮氣?

肯定學生的觀察仔細,善於思考。現在證明氧氣和氮氣的性質:取一瓶氧氣一瓶氮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聞起味道,然後示範操作的規則,請兩位同學上來自己操作。取兩根帶火星的火柴,分別伸進瓶中,發現氧氣能支持燃燒,氮氣不能

觀察實驗現象

讓學生親眼去觀察,以利於學生從實驗中去解答的`自己所產生的疑問

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所包含的氧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學生自由發言

給學生一片天地,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

先由圖片引出,用以來證明前面的學生的回答的正確與還可以補充他們想不到的或沒有見過的。讓學生自己去想各種空氣成分的作用

看圖思考,記筆記

通過生動的圖片講解,有利於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1、氧氣用途:潛水、醫療;鍊鋼、氣焊;化工生產;宇宙航行

2、氮氣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入燈泡、食品防腐);醫療、麻醉;超導材料性質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3、稀有氣體: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各種用途的電光源;激光技術;製造低溫環境(氦);醫療麻醉(氙)

學生認真做筆記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保護空氣: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由討論5分鐘,環境的變化,例如談談郊區的空氣與市區空氣的不同

通過討論,由小組推選一個人回答

關注環境保護環境養成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投影圖片,形成對比

解釋圖片。

回憶自己身邊的環境與圖片中哪個比較相近

形成對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後天》電影片段

通過片段,讓學生懂得如果環境遭到破壞,受害的始終是我們人類。

緩解壓力

3.課後作業:學生自行分組,設計研究方案,採取調查、採訪、實驗、統計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區的空氣情況,並完成調查報告。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4

一、內容及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空氣的組成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以及保護空氣,指的是空氣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和空氣受到哪些方面的污染以及應該怎樣防治,其核心是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理解它關鍵就是要分析該實驗的設計原理、藥品的選擇及量的要求、實驗現象的分析、得出結論。學生已經學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以及常見儀器的使用,本節課的內容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由於它還與氧氣的性質和實驗室製取氧氣有聯繫,所以在本學科有鋪墊的地位,並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是本學科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重點是空氣成分的探究,解決重點的關鍵是由空氣中氧氣含量的研究,引出探究氧氣含量時所選實驗應考慮到的綜合因素,由綜合因素的確定得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方案。

二、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2)、瞭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3)、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2、分析:

(1)瞭解空氣的組成就是指了解組成空氣成分的體積分數以及掌握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

(2)瞭解空氣污染和防止措施,就是指了解空氣污染的來源並能採取相應的防止措施。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探究氧氣含量時所選實驗應考慮到哪些綜合因素,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不懂實驗原理,不會設計實驗,對物質的性質不是非常瞭解,不會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在做演示實驗時邊做邊講解、分析。其中關鍵是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理念。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1: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活動:

(1)、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2)、氮氣和氧氣在性質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3)、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補充知識: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於水。

(4)〔演示實驗〕回答相關問題:①你看到了哪些現象?②對於藥品的選擇應該注意哪些問題?③通過該實驗,你可以得出哪些結論?④哪些因素導致實驗中氧氣體積小於1/5?

問題2:什麼是純淨物和混合物?

設計意圖:概念的初步形成。

師生活動:混合物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空氣、海水等;純淨物就是隻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如:氧氣、純淨水等。

問題3:爲什麼說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

師生活動:分別說出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用途。

問題4:空氣受到來自哪些方面的污染?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空氣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更好的從自身做起,防止空氣污染。

師生活動:

(1)、空氣污染物有①煙塵、②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2)、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①化石燃料的燃燒;②工廠排放的廢氣;③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問題5:空氣污染帶來哪些危害?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更好的保護環境。

師生活動:空氣污染使全球氣候變暖;產生酸雨;臭氧層被破壞等。

問題6:防止空氣污染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設計意圖:使學生更好的瞭解防止空氣污染應該採取的措施,自己應該怎樣做。

師生活動: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多植樹造林。

五、課堂小結

本課題主要學習了空氣的成分(重點是探究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實驗)、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如何防止空氣的污染。

六、目標檢測

1、下列關於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清新、潔淨的空氣是純淨物

b、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一切生命活動都不能離開空氣

c、把空氣中的氮氣分離出去,剩下的只是氧氣,會更有益於生命活動

d、空氣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防止空氣污染極其重要。

2用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此實驗中你能觀察到什麼現象?說明什麼問題?要使實驗成功要注意哪些問題?

3、下列物質中屬於純淨物的是()

a、某品牌純淨水B、清新的空氣C、24K黃金D、氦激光氣

4、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的質量約佔空氣質量的1/5

c、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作食品保鮮的保護氣D、空氣質量報告中所列的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5、有六種物質:①汽車排放的尾氣;②煤燃燒產生的煙塵;③化工廠排放出的廢氣;④江河湖泊蒸發出的水蒸氣;⑤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氣體;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能嚴重污染空氣,對人類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質是()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5

《找空氣》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三單元《空氣》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在探究技能的培養方面,繼續強調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徵,一年級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知道空氣的存在,但對於空氣這種物質,尤其是空氣的基本特徵還缺乏明確的認識。本課從簡單易行又生動有趣的“找空氣”這個遊戲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帶領學生充分感知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空氣的特徵,體會空氣的重要性。學生與家人合作,引導學生感知我們周圍有空氣,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讓學生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憋氣活動及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者,從而從心底裏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情緒性,缺乏目的性,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所以他們對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藉助具體、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實現。他們雖然也知道空氣的存在,但是對於空氣這種物質,他們腦海中概念還是模糊的,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周圍存在着空氣這種現象缺乏認識,《找空氣》這一課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空氣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感知空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憋氣活動讓學生理解了生命離不開空氣,瞭解空氣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着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2.通過將袋子裏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3.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教學重點: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教學難點: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相關視頻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其它發聲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科學課堂。(PPT出示兩個同樣外形的透明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一個壓扁)請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猜猜袋子裏究竟有什麼?

(學生自由猜測,引導學生去發現袋子裏裝有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物質)

師談話:那你能讓這樣一個癟癟的袋子也能像旁邊的袋子一樣鼓起來嗎?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師這樣(示範操作):用手撐開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緊袋口,再擰轉幾圈,這樣袋子就鼓起來了。(強調擰緊袋口,目的在於增強袋子的封閉性,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師談話:通過剛纔的活動,同學們發現我們很輕鬆的就將書桌旁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裝進袋子裏,使袋子變得鼓鼓的,那除了我們的書桌旁,我們還能在家裏的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大家趕緊拿起袋子找一找、裝一裝吧!

二、空氣無處不在

師:同學們找到了嗎?通過尋找,我們發現(PPT出示家庭裏不同的地方)在客廳裏、廚房裏、書桌上、甚至櫃子裏……家裏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們的周圍。

師:除了我們的家裏有這種東西,那你們覺得這些地方呢?(PPT出示戶外一些場所)猜猜看,也會有嗎?(學生思考回答)是的,也會有,現在同學們肯定知道這種東西是什麼了吧!沒錯,它就是空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着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藉助袋子找到它。這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課要學習的內容《找空氣》(板書)。

三、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

1.師談話:如果我們把剛纔袋子裏的空氣慢慢放出來,你有什麼辦法讓你身邊的小夥伴或者家人感受到這個空氣的存在呢?(學生思考回答。)

2.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做以下活動:

師:很多的小朋友可能會這樣做(PPT出示小朋友對着臉頰鬆開袋口),臉頰有什麼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於袋口比較大可能有的同學感覺不是太明顯,你也可以這樣做(示範操作):用安全圖釘給袋子扎一個小孔,再將小孔對着臉頰擠壓袋子感受空氣的流出。同學們也試着動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釘子時要注意安全。)操作結束學生談談感受(涼涼的,好像有風吹過。)

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通過皮膚的感覺,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現在能不能讓我們的眼睛也“看”到空氣呢?當然我們需要藉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圖釘,塑料袋),如果給你這些材料,你有辦法“看”到空氣“跑”出來嗎?你準備怎樣做呢?跟小夥伴或者家人說說你的想法吧!你們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你們“看”到空氣了嗎?塑料袋有什麼變化呢?是的,我們看到有許多的氣泡從水裏冒出來,袋子變小了,這些氣泡其實就是袋子裏的空氣跑進去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呀,(提醒學生使用釘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沒入水中),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吧。學生動手操作並觀察實驗現象:有大量氣泡冒出。

通過以上剛纔的活動我們分別藉助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的耳朵也“聽”到空氣呢?(學生思考)師:這次你們準備藉助什麼工具呢?老師也想到一個好辦法,工具很簡單,一個會發出聲響的哨子和一個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沒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發出聲響的物品替代)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同學們聽到口哨發出的聲音了嗎?是什麼讓它發出聲音的呢?同學們說的非常正確,是袋子裏的空氣使口哨發出了聲響,你們會了嗎?大家也來做一做吧!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聽”的方式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活動我們發現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可以藉助不同的物體通過不同的方法“看到”“聽到”“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表現非常棒,老師爲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四、空氣的重要性

1.師談話: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它,那我們人類能不能離開空氣呢?

2.遊戲:憋氣30秒(講解規則,提醒學生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遊戲)讓學生談談在憋氣活動中的感受,師:我們憋氣短短30秒就感覺很難受,假如我們憋氣一分鐘、五分鐘甚至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又會怎樣呢?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3.師:空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長期在水中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們,他們在運動時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吧!請仔細觀察運動員的頭部和嘴巴(播放游泳運動員水中游泳視頻)談談運動員爲什麼要將頭露出水面嘴巴張開?(爲了大口呼吸空氣)

4.除了游泳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讓我們知道人是離不開空氣的?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視頻播放宇航員和潛水員工作場景)不管是日常的工作,還是一些特殊的行業,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5.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同學們有下面這些行爲習慣嗎?PPT出示圖片(小朋友用被子矇頭睡覺,躲在封閉的汽車裏……)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學生自由討論,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視頻播放不良行爲的危害性)

6.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現,人類如果長時間離開空氣,我們的生命就會面臨危險。所以爲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要長時間藏在空氣不流通的狹小空間裏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五、課外延伸

師:這節科學課小朋友們有哪些收穫呢?是的,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就是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着它,但是它一直在我們的周圍,不僅我們人類離不開它,動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們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小夥伴呢?由於期間小朋友出不了門,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你的新朋友,再讓家人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分享給大家吧!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通過在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通過做將袋子裏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重點:

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水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個大的塑料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猜一猜裏面裝着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引入新課

二、活動與探究

(一)組織學生在不同地點找空氣

1、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猜測“你知道哪裏有空氣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討論交流

3、帶領學生用塑料袋裝空氣

4、師小結:在操場上、樹林裏,還是在教室裏、桌肚裏,都能把袋子裝得鼓鼓的。

(二)用不同的方法將空氣從塑料袋裏面放出來

1、讓學生在袋子上戳一個洞,將洞口對着自己的臉擠壓時,可以感覺到有東西拂過面頰。

2、當學生在塑料袋口裝一個小哨子,擠壓袋子時可以聽到有東西吹響口哨。

3、當學生將紮了孔的塑料袋壓入水中時,可以看見有氣泡冒出。(提醒學生孔要紮在淹沒在水中的塑料袋上)。

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

5、師小結

(三)通過憋氣活動以及對一組圖片的分析,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1、讓學生用手捏緊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感受空氣的重要性。

2、結合圖片討論人離不開空氣。

三、拓展延伸:

1、師播放視頻向同學們展示不要長時間呆在空氣不流通地方的危害性。

2、課外作業:睡覺時能不能把頭埋在被子裏面呢?讓孩子們回家親自感受,並在下次課堂上討論交流。

作業佈置:完成學生活動手冊第7頁。

板書設計:

找空氣

找空氣

空氣的重要性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

1.熟悉課文,瞭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特徵。

2.領會詩的思想內容,分析作者寫作手法,瞭解象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B過程與方法:在對作者稍作介紹之後,從空氣的象徵意義人手進入本詩的學習,這一點主要通過學生討論解決。對詩歌層次的分析可由學生先行探討,教師再加以明確。

C情感態度價值觀:本詩流露了作者對目標的執着追求,學生在學習時要加以體會。

D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重點:

1.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2.朗讀作品,體味詩歌表達的深刻內涵。

難點:

1、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象徵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

E教學突破:本課的教學可從空氣的象徵意義是什麼人手。

F教師準備:

1.瞭解郎燕祥的生平及作品。

2.瞭解象徵手法在詩歌創作中的運用。

G學生準備:預習詩歌,標記理解有卿的地方。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導入課文朗誦,瞭解大意

2.分析本詩要表達的思想討論分析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3.理清層次,分析寫作特色分析本詩結構及寫作特色

4.指導完成課堂練習完成練習

一、導入課文

1.師: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歌頌勞動人民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表達鄉愁的《現代詩兩首》,這節我們將學習現代詩人邵燕祥的名篇——《致空氣》,這首寫給空氣的詩蘊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2.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及作品。

3.請幾名同學朗誦課文,掌握詩歌大意。

二、討論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1.師:大家已對該詩的內容有了大致瞭解,詩人在詩中講述了什麼?表達了什麼的感情?積極發言。生:作者在詩中描寫了詩人與空氣的親暱與依戀,表達了對空氣的讚美之情。

2師:太陽偶爾也要隱藏一些時候,但是空氣時刻包圍在我們身邊。它太普通太常見了,以至我們幾乎將它遺忘。可是爲什麼作者要寫一首詩來讚美空氣呢?讓學生分組討論。分組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選出小組長作相應記錄。

3,讓每組小組長髮言,歸納總結。提示:詩中的空氣象徵着理想、信念、友誼等等,本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學生髮現詩中流露出了作者對某物的執着即可。彙報討論結果,在教師點撥卜領會詩人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此處的空氣只是某物的象徵,詩人在此處是詠物抒懷。

三、理清層次,分析寫作特色

1.師:本文分爲六個詩段,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本詩分爲幾個層次。

1).齊讀課文,劃分層次。

2).抽學生回答,對每個詩段加以具體分析。

板書梗概。(見課末板書設計)

2.思考,說出自己的看法。歸納層意,感受本詩的藝術特色。

3、組織討論: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詩人用什麼方法把空氣寫得生動形象、可觸可感呢?總結:將風中之物人格化的寫作手法是本詩成功的關鍵,另外,作者在詩中透露出的真情實感也是打動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4、討論思考。生:主要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空氣當作一位親暱的朋友來寫。生:對空氣的描寫極爲具體,這讓人覺得真實可觸。

四、完成課堂練習

1.導人課後思考與練習一,讓學生談談身邊有沒有那種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與自己相互依存的東西,滲透情感教育。學生答案可能:多半是抽象的東西,學生可能談到友情、親情、理想等。

2.指導完成隨堂練習。

五、本課小節:

本課從探討詩歌的象徵意義入手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多以學生自己領悟爲主,教師只是加以指引。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對本詩所運用的多種修辭手法有了充分了解,提高了詩歌的鑑賞能力,而且培養了一種執着的信念。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作者在詩中寫道空氣“蹤跡難尋又無處不在”,在詩歌第二至第五節的描寫中充分表現了這一點。作者選取的幾個片斷是有意安排還是隨手拈來,這一點很有探討價值。

練習設計

1.詩歌第2節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2.詩歌開篇說空氣“無處不在,又難尋蹤跡”,結尾處又說它“蹤跡難尋又無處不在”,是否有重複累贅之嫌。

3、運用象徵性的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歌頌友誼。

教學反思

1.作者經歷人事滄桑,詩歌寓意深刻豐富,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詩歌內涵,尤其是空氣的象徵意義。

2.這是一首優美的詠物抒情詩,要求學生多朗誦,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8

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學理念來自“做中學”。做中學強調孩子們在做的過程中,要動手動腦,要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學會語言的學習、也有知識和思維方法的學習。

《流動的空氣》一課就是要讓學生在小組實驗的學習中認識空氣流動形成風的現象,並且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表達與交流。使三年級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流動的空氣》是小學科學第四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對空氣有了一定的瞭解的基礎上學習這課的。例如:學生已經知道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沒有一定形狀、會流動、透明的氣體,還知道了空氣受熱會上升這一性質。這些都爲學生學習這一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實風這種現象,對學生來說很常見,但是怎樣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這種現象呢?這就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就將這一環節利用觀察實驗的方法處理,有助於分散難點。

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處於從低年級向中年級轉變的階段,他們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時要注意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即使是無形的事物,也要藉助有形物體把它表現出來,例如:風,只有讓學生真正的觀察到了空氣的流動,纔有助於學生對現象的理解與表達。所以,教師在設計這一課時,分爲了兩個層次,原因也是考慮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由淺入深。第一個層次是體驗,通過自身的感受認識空氣流動能形成風;第二個層次是推想自然界的風形成的原因。利用觀察實驗方法,藉助香產生的煙流動的路線,瞭解形成風時空氣的流動,將看不到的空氣的流動可視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也有助於學生解釋自然界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因是:熱空氣上升,冷空氣向熱空氣方向流動形成風(由於是三年級的學生對壓力大小的認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不提壓力這個詞)。這樣,在學生親身的感受,親眼的觀察,親自的分析的過程中,總結出了風形成的原因。

教學方式分析

本課以科學探究爲主要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着一個主題:空氣流動形成風,來進行研究。主要分爲兩個層次,逐步深入,認識風的形成。第一,學生利用各種方法使空氣流動,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初步認識空氣流動形成風。第二,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認識自然界的風是由於空氣的冷熱差別促使它流動而形成的,分散了教學難點。這種探究過程的設計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鹿、深、汽、癢、呼、吸、喘、專、店”是個生字。

2、積累詞語:“高樓林立、燈火通明、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鬱鬱蔥蔥、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呼吸”。

4、指導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環境有助健康。

教學重點:

1、能熟練運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並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讀長句子時能做適當的停頓。

教學難點:

區別“汽”與“氣”。

結合課文內容,在媒體創設的情境中,聯繫生活經驗理解“偏僻的深山、繁華的城市、專賣店”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相關資料(有能力的可製成ppt)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爲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媒體顯示:小花鹿圖及相關文字)

讀詞語,學習生字:鹿

仔細看看畫面,它長得怎麼樣呀?

2、可愛的小花鹿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呢?它又看到了什麼?

(媒體顯示:課文第一小節)

自由讀,個別讀

3、(媒體顯示:偏僻的深山畫面及文字)這就是小花鹿的家鄉。看,它的家鄉有些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體顯示:一組圖片。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繁華的城市)

理解:繁華的城市

誰來說說,小花鹿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再讀第一節,學習“汽”“樓”“深”

5、揭示課題

a、(媒體顯示:佈告: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歡迎光臨!小花鹿)

b、學生自讀;理解“專賣店”

C、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接龍讀課文,正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4小節

師:小花鹿怎麼會有賣空氣這個有趣的想法的呢?原來它剛在城裏住了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事。

1、小組合作讀課文2——4節,一名學生演一演醫生。

2、完成填空(媒體顯示:小花鹿在城裏才住了幾天,就得了(),它()癢癢的,()乾乾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麼會得空氣污染過敏症的嗎?(學生交流收集來的關於空氣污染的資料)

4、讀醫生的話,學習:呼吸

5、指導朗讀

四、學習5——7小節。

1、自己讀一讀5--7小節,思考:你覺得小花鹿賣空氣的生意怎麼樣?

a、在學生竟到老奶奶的話時,學習“喘”,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指導朗讀老奶奶的話。

b、在學生講到如今城市的變化時展示我搜集來的綠地圖片並讓學生交流爲何空氣會變好。

2、指導朗讀。

五、鞏固、拓展。

1、複習生詞:(媒體顯示:遊戲“考考你”)

2、(媒體顯示:告示

如今,城市裏的環境好了,人們不用買我的新鮮空氣了。我想改行開別的專賣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寶貴建議!

小花鹿)

3、說說:你覺得小花鹿來上海開一家“什麼專賣店”比較好?

反思:

1、在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圖片,讓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着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說說他們感興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學滲透其中。教師在啓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圖片,說一說,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華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對於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說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於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運用直觀的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寓詞語的理解與生動、形象中。

雖說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繁華的城市”這一詞組的理解還是有侷限性的,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及相應的文字說明,使孩子自主學習獲得答案,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與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指導朗讀不再生硬。

3、由於課前向學生提出了預習要求,學生把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做成了ppt,在課堂上展示。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爲學習課文理解難點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體制作的複習生詞遊戲,畫面精美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既彌補了複習生詞的枯燥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達到又一個高潮。

以上四點是我認爲我這堂課中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離不開的空氣教學設計 篇10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屏住呼吸會有什麼感覺深呼吸後又有什麼感覺(指名談感受)

[點評:通過情境的創設,激起兒童的體驗,對課文中描寫的人物產生關注的情感,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

師:空氣對人類多麼重要啊!空氣存在於我們周圍,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能隨時呼吸到它,它決定着我們的生存。今天我們學習的18課講了一隻小狐狸賣空氣的故事,我們一起讀讀吧!

2、師板書課題《小狐狸賣空氣》。(師邊板書邊指導學生觀察老師一筆一畫寫“賣”“空”兩個字。)生藉助拼音讀課題。

3、指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估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小狐狸爲什麼要賣空氣小狐狸怎樣賣空氣……)

[點評:鼓勵學生設問,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初讀課文

1、師範讀課文。

小狐狸爲什麼要賣空氣小狐狸怎樣賣空氣的呢請小朋友打開書,聽老師範讀課文。

2、生自讀課文。

(1)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不破詞。

(2)生再讀課文,在課文中圈劃出要求“學會”和“會認”的兩種生字,讀一讀,讀給同位的小朋友聽一聽。

(3)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採取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形式)

3、生齊讀課文。

[點評:上課起始階段,要給學生較多的自讀課文時間,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中的每句話。充分感知語言文字材料,瞭解課文大意。教學這部分時,特別要注意把準新教材的特點,教好兩種不同要求的字。]

三、再讀課文

(一)讀好1至4自然段。

過渡:小狐狸爲什麼要賣空氣呢生自由讀1至4自然段。

1、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1)小狐狸進城看到許多高樓和汽車,會說什麼(生暢所欲言)

(2)師:對呀,小狐狸感到多新奇呀!我們怎麼讀出它的感受呢!師範讀第一自然段。(讀出新奇的語氣)

(3)學生自由試讀。

(4)指名讀。齊讀。在讀中體會小狐狸看到許多高樓和汽車的新奇之感。

2、指導讀好2、3自然段。

可是小狐狸到城裏沒幾天就生病了,它得了什麼病呢生自由讀2、3自然段。

(1)指名答。(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1:缺乏樹木的高樓之間,汽車穿梭不停,排放出許多尾氣,小狐狸吸進了身體裏,用力揉鼻子,不停地咳嗽。)學生看課件,體會渾身不舒服的感覺。

(2)學生試讀第2自然段。(讀出小狐狸得病後的“痛苦”感受)。採取個別讀、小組讀的形式讀好第二自然段。

(3)指導讀好第3自然段。

師引:小狐狸渾身不舒服,去醫院看病,醫生怎麼說生齊讀醫生的話。

(4)小結:天天呼吸新鮮空氣,就能治好小狐狸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