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精品】《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精品】《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可能性》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遊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籤,籤中內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麼籤?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詞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裏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裏面都有些什麼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量。

1、從1號盆裏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摸下去,結果怎麼樣?)

2、從2號盆裏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後提問,如繼續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麼球?爲什麼?)(老師可根據盆裏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麼球?……)

3、活動小結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給大家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彙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繫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後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屬於[統計與概率]裏中概率的起始知識之一,本節課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知道隨機事件的可能發生的結果,並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並進行運用。其中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數量越多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發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爲對於這點認識學生的生活經驗高於數學經驗,如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說數量少的反而出現的次數多時,學生可能將生活經驗與之相聯繫,產生認識的迷惘,一旦處理不好會使整節課陷入混亂狀態。因此處理起來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導學生了解試驗少的時候,試驗結果不一定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隨着試驗次數的增加,試驗結果將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學情分析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構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設想,打算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去“猜想——驗證——感悟”,最終建立起高於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認識。

從生活中來,就是尊重學生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創設“猜球”的情境,勾起學生已有的對於“可能性大小”的認知,初步判斷出“數量多的發生的可能性大,數量少的發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經驗要通過驗證才能上升到理論認識,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認知的關鍵之處。因此,我採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組織小組摸球,比較、分析數據,體驗概括出當摸球次數少時,是有可能發生小概率事件的,但當摸球次數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顯,從而使學生站在了數學的高度。最後,通過“摸獎”遊戲,讓學生體驗隨機事件的不確定性,最終完成對“概率”的初步體驗。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數學的基本使命——去指導,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創設了“闖關遊戲”,讓數學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迴歸生活,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裏,主動的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 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斷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通過體會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3. 通過猜測驗證感悟,培養學生大膽的想象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4. 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簡單的試驗讓學生感悟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況,並能作出判斷,進行描述與運用。

教學難點:當小概率時間發生時,如何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知道“當試驗少的時候結果可能與預測的可能性大小不相符,但當試驗次數不斷增加時,結果會越來越接近預測的可能性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入可能性大小

[課堂引入講究快、趣,需要用最少的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題。“猜球”引入可以既增加神祕感,引起興趣。又可以用最少的時間複習舊知,引出新知。]

二、探討可能性大小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這一環節的隨機性很強,到底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們無法料定。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準備好比較合理的試驗材料,佈置好活動的具體要求。其次,就是預設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備無患。不斷地引導學生將猜想和試驗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猜想的正確性。]

2、體驗單次摸球的不確定性

[這樣設計,可以加大全班學生參與面,激發興趣,培養髮散思維。除了可以體驗單次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還可以體驗到可能性大小中,質不變量變的情況。]

三、運用可能性大小

[這樣設計,除了調節氣氛,還可以預留懸念,爲後面的思想教育打好基礎。]

四、總結:

1、在全班同學的努力下,我們終於闖過了三關。能說說你現在的感受和你的收穫嗎?

2、師小結出示:知識會帶給我們智慧和力量,有了它我們人類才能把不可能變爲可能,把有可能的變成很有可能。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把獲取知識的可能性變爲最大。加油吧!

[這樣設計,既可以總領全課,又可以將收穫延伸到知識之外。]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3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遊戲,猜猜禮袋裏裝着什麼?

學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問:一定是嗎?(不一定)

小結:也就是說,現在你們只能是猜測,可能會是。。。,也可能會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遊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談話:那麼袋子裏究竟是什麼呢?

指名學生上臺並指導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怎麼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裏面都是紅球)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請XXX把裏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裏裝的都是紅球,那我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是?(紅)一定嗎?(板書:一定)

2、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摸球遊戲嗎?好,請組長拿出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講清楚摸球規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裏攪幾下,然後任意摸出一個,並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麼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並做好記錄,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一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讓學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麼球呢?(黃球和綠球)

猜一猜,袋子裏是什麼顏色的球?(黃球和綠球)

組長倒球驗證,(師作出摸球的動作)輪到我摸了,我從這個袋裏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黃,綠)一定嗎?(不一定)那要怎麼說?(可能是黃,也可能是綠)(板書:可能)

提問:那能在這個袋子裏摸到紅球嗎?爲什麼?(板書:不可能)

3、小結:通過摸球遊戲,我們發現如果袋子裏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裏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綠球。但不可能是紅球。

三、實踐拓展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裏一定能摸出黃球嗎?爲什麼?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爲什麼?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努力啊 !

2、裝球遊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遊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麼球,不應該放什麼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裏的球裝在透明袋裏,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該怎麼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說說你是怎麼放的?放3個5個都可以嗎?

師表揚,說的好,只要全部是綠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該怎麼放呢?(學生討論,放球,師巡視)

誰願意來說一說?這麼多放法都對嗎?只要怎樣?(不放綠球)

交流: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綠球,應該怎樣裝?裝球時是怎樣想的?

小結: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有很多種裝法,可以裝一種、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顏色的球,但是不能裝綠色的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3、轉盤搖獎活動

1、猜測:(師出示紅黃藍三色轉盤)觀察轉盤,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會指在哪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麼說?(轉盤停止轉動後,指針可能會指着紅色,可能會指着黃色,還可能會指着藍色。)

2、體驗: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剛纔裝球最快的那一小組的小朋友上來,請你們輪流拔動轉盤試試看,

4、聯繫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遊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四、總結談話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你學得開心嗎?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2、回家後把學到的新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再調查一下,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能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或一定會發生,一星期後舉行一個交流會,比比誰講得多講得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麼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複20次。

記錄次數

活動彙報、

(2)袋子裏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爲什麼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係。

2、練習

P107“做一做”

3、

三、鞏固練習

P1096

[1]學生說說擲出後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後結果會有什麼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麼?

[5]由於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P110—111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練習二十四

第8題,擲骰子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進行方法同第6題。

第9題,[1]通過有趣的抽籤遊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第10題,猜一猜

[1]猜硬幣在哪個盒子裏。

[2]簡單統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爲什麼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第11題

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塗法,只要塗色後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第12題

讓學生設計一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反思: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3瞭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麼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麼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爲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麼特點?

生:1號盒子裏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裏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爲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徵着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爲什麼?(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說清爲什麼?(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爲什麼”。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纔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後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說一說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一說”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 指名讀一讀。

2、 討論“爲什麼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導入新課,遊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於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 以活動爲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爲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這節課的設計着眼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儘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於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提出每個問題後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爲什麼,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並說明理由後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再比如說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7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高度社會化,大量的信息數據需要處理,出現許多決策問題需要人們去分析、評價,統計知識及其方法已滲透到了人類活動的每個領域裏的策略分析方面,已成爲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統計知識已作爲數學教育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途經。北京市21世紀數學實驗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結合生活實例、通過例題的教學對學生滲透有關統計的初步知識,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統計的意義,瞭解統計的基本方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可能性》一課是數學教材第四冊第十單元的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讓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概率知識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概率知識主要是以直觀爲主的。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多觀察多實驗,親自實踐、體驗,在遊戲中獲得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直觀感受。從而獲得有用的概率基礎知識,用來解釋生活現象,更爲全面地分析問題,作出一些簡單的判斷和推理奠定基礎。

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如何體現課改新理念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具體做法如下:

一、遊戲激趣,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今天這幾隻小螃蟹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它們都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不信你聽!(課件)你們說說誰能得第一?(個別發言)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場次的比賽中,每一隻螃蟹都有可能取勝,這就是可能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來體會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一)師生共同體驗“一定”,“不可能”

1、我們先來做個摸球的遊戲:(出示一個口盒都是粉色球)

師:我這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裝着一些綵球,都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誰來摸一個給大家看看?(指名到前面)

(1)你們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球?

(2)你說說你有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搖一搖,不能偷看)

(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給我點鼓勵

(4)誰還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麼顏色的?

(5)我猜一定還是粉色的。

(6)誰還想來試試?

(7)你知道這個盒裏的小祕密了嗎?(指名)想不想驗證一下(一個一個拿)

小結:正像你們所說的,這個盒子裏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個,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書:一定)

2、師:在這個都是粉球的盒子裏,有可能摸出你們剛纔所說的黃色……的球嗎?爲什麼?

小結:是呀,正因爲這個盒子裏沒有黃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是黃色的。(板書:不可能)

(二)小組合作,體驗“可能”

師:在我們摸球的同時,有幾個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們是怎麼摸的?(錄象)

師:看明白了嗎?做這個遊戲時應該注意什麼?

不能偷看(一會兒在做遊戲時,大家都來做監督員,互相監督,不能偷看。)

結果怎麼辦?組長要做好記錄。摸到紅球就在紅球那做個標記……

你們都等不急了吧,在組長的位子裏也有這樣的一個盒子,請靜靜的快把它拿出來,在組長的帶領下按順序摸球,請把結果填在表一中。(小組活動)

師:我們統計一下,你們組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按組說)

師:觀察每組摸到粉球和黃球的次數,你發現了什麼?

全班同學一共摸到粉球幾次,黃球幾次,我們一起算一算。

師:我們全班同學一共摸到粉球……次,摸到黃球才……次,你想到了什麼?

師:盒子裏兩種顏色的球到底有幾個,你想知道嗎?請組長把球拿出來,數一數。(3粉1黃)把球收到盒子裏

總結:剛纔我們同學真了不起,盒子裏粉色球的個數多,我們摸到粉色球的次數就多,所以就說,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大(板書)

相反:黃色球的個數少,摸到的次數就少,所以說,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小。(板書)

師:請你想一想,盒子裏有10個粉色的球,1個黃色的球,摸到粉球的次數會怎樣,摸到粉球的可能性呢?

如果有20個粉球黃球還是1個,這時怎麼樣?

如果盒子了全是粉色的球,怎樣呢?

師:大膽的想像如果盒子裏粉球黃球的個數同樣多,那摸到粉球、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師:你們猜的對嗎?我們來驗證驗證

請組長在盒子裏放上同樣多的粉色、黃色的球,可以是2粉2黃,也可以是1粉1黃。多餘的球怎麼辦?把摸球的結果記錄在表2(小組活動)

師:觀察每組摸球的次數,哪個組摸到球的次數比較相近,看着結果,你想說些什麼?一起算出全班摸球的次數,全班摸出粉球……次,黃球……次,你想說什麼?是不是像剛纔記錄的那樣相差的很多?

總結:當粉球、黃球個數同樣多時,我們摸到兩種顏色球的次數非常相近,可能性也是相近的。

三、聯繫生活,學以治用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許多可能性的問題,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還有些事情是不能確定的。下面我們來做個小練習。

2、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3、這節課每名同學都能開動腦筋,學到了新知識,那誰最聰明,誰的反映最快呢?我想利用旗子做個小測試,誰願意參加這個測試?請你快速快速的拿出旗子。

小結:看來你們的反映的都很快,反映能力都很強。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通過摸球遊戲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其實生活中好多事物具有可能性,希望你們在學習上勤動腦勤思考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

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創設了“聯繫、發展的遊戲情境”,使全體學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體驗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試驗探究、嘗試應用的學習任務。課後將成敗進行了反思:

1、我認爲實踐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深刻。因此,我在這節課中創設小螃蟹賽跑、神祕的盒子等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種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摸球的實踐活動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展開,問題也纔會自然地被學生髮現,解決。

2、課堂上時間分配比較合理,學生參與面廣,遊戲的廣度深度符合學生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雖然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數學的思維方法還是要滲透的。在計算全班共摸到兩種顏色的球各幾次時,滲透了怎樣計算更簡便。

在第一次師生共同摸球時,就滲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搖一搖,不能偷看。爲後面的小組實踐打下了基礎。

4、尊重相信每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探索空間。

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1、在傾聽學生髮言時,還不夠耐心,有時有搶話的現象。

2、板書可採用圖文結合,貼近學生的理解水平,更具體形象地做到表達的有效性、條理性。充分讓學生有意識地獲取和讀懂板書,形成合理的質疑。

3、課上有些問題的思考價值不高,如“我這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裏面裝着一些綵球,都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呢?”這樣的問題使學生沒有依據的猜測,在提問時應少叫幾個學生回答。有些問題沒有什麼思考的價值發,如:“拿出來的球怎麼辦?”

4、應該增強個別環節的實效性。第二次合作摸球,應該在第一次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的思考,討論,甚至在摸球的次數上也可增加,從而使學生在合作探索中更深刻的體驗到當兩種球的數量同樣多時,摸到兩種球的可能性是相近的。這樣能使知識自然的有所昇華。

5、“偶然性”提出的時機不夠準確。可以在分析完全班總體情況之後,再回到個別有問題的組,提出“偶然性”的問題,這樣學生會更明白。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統計與可能性》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九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統計與可能性》是在學生學習過一些簡單的可能性知識,知道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爲下面學習可能性的大小打好鋪墊。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標: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並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標: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學情分析

本節課中,我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興趣知識與經驗的需求,設計教學,突破難點。“統計與可能性”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過一些簡單的可能性知識,知道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內容本班學生掌握得比較好。所以這節課的重、難點是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這個知識點不單單是統計就可以了,還要進行分析,爲什麼可能性的大小與不同顏色的球的佔總數量的多少有關。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研究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直觀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操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突破難點。我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數學,讓活動貫穿始終,既有學生自主也有小組合作完成的數學活動,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學生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數一數等形式,在 “ 做中學 ” 、 “ 學中做 ”, 減輕了學習負擔,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在問題解決,拓展應用這一教學環節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所以我認爲在本次教學中,學生比較愉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能力目標: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並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情感目標: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9

第1課時:可能性

教學目標:

1.結合擲硬幣的遊戲,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體驗一些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

2.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描述簡單事件發生的情況,並能夠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能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確判斷。

教學難點:

能用數學語言描述探索發現的過程和結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師拋硬幣,讓生猜想哪個面可能朝上?生: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可能性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 轉轉盤,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猜想

出示四個轉盤:圖

猜測:轉動①號盤,指針停在哪種顏色上的可能性大?②③④號呢?讓生獨立猜測,並說一說想法。板書 :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2)體驗:以小組爲單位各做10次實驗。

(提示分工:一人轉轉盤,等指針停止後,把指針指向中央,其他人再轉;小組學生輪流填表。全班分四個組,分別轉①②③④轉盤。)

(1) 彙報,全班交流。

2、 紙杯感受事件可能性有大小

(1)猜想:拋出紙杯後,紙杯落地可能出現的情況。同桌交流並回答。

(2)實驗驗證

每人重複做5次,並記錄表中。投影出示

(3)、彙報交流。

(4)、師生小結。

3、摸球感知,進一步瞭解可能性

(1)、出示盒子:出示問題:(要求:先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填寫)

分組實驗加以驗證、結論。

(2)、討論: (課本76頁)師:一次摸出兩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先讓學生看清楚箱子裏放的球的顏色和個數。

① 填表 ②小組實驗 ③結論。

三、鞏固練習

P76試一試。拋出一枚圖釘,可能出現什麼結果?列舉出來並驗證。

四、評價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第2課時:摸球遊戲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想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 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中的不確定現象。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材編寫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從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的初始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的生活情境,運用聯歡會上的遊戲活動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以學生試驗操作爲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平臺。 教材通過設計抽籤、摸棋子等活動,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有利於讓學生深入體會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本年齡段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思維方式是以形象直觀爲主,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夠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喜歡在遊戲當中學習。但是合作意識較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地引導。

(二)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中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應有一定的經驗;對於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語應有一定的理解;應具備一定的試驗探究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能正確判斷生活中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能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進行描述。

(二)數學思考

1.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試驗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現象。

2.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並能合理闡述自己的觀點。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⑴通過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⑵會用幾分之一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使學生學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

⑴通過探究遊戲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⑵初步通過做遊戲、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幾分之一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遊戲方案。

教學具準備:課件、硬幣、實驗記錄表、骰子、長方體、正方體、小旗等。

教學過程:

一、遊戲設疑,引出新課

1、師生談話,引出活動:同學們喜歡玩遊戲嗎?今天我班同學讓我帶來了他們最喜歡的遊戲,想必你們也喜歡。

2、佈置遊戲規則:全班學生按性別分成兩個組玩摸球遊戲,每組各摸10次,摸到黃球多得那組贏。

3、每組各派一名學生摸球,其他學生統計組員摸到黃球的次數。

4、師生討論,揭示課題:可能性

教師揭祕,師生討論:這樣的遊戲公平嗎?爲什麼?

二、提出猜想,活動驗證

1、觀察例1足球比賽開場情景圖,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

師生談話,引出足球比賽,學生觀察,並發現足球比賽中的數學問題。

2、師生討論,提出猜想。

師:你認爲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公平嗎?爲什麼?

師生討論,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引出拋硬幣的實驗。

3、活動:拋硬幣

⑴活動一:教師示範拋硬幣,學生觀看教師拋硬幣的方式,記錄硬幣落地時正反兩面朝上的情況並展開討論。

⑵活動二:學生拋硬幣。

要求:每4人一大組,2人一小組,每小組拋10次,並做好記錄,完成4人大組的彙總表,注意拋硬幣時要保持大約20釐米的高度,用力要均勻,一人拋硬幣,小組成員要注意分工合作,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完成得最快(限時3分鐘)。

4、收集並分析數據,初步體驗。

⑴分析整理大組數據,並製成統計圖表。

⑵分析觀察數據,並針對數據特點展開討論。

5、展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情況

⑴學生觀看統計圖表,發現硬幣正、反面朝上的次數比較接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正、反兩面出現的可能性。

⑵討論:如果數學家羅曼諾夫斯基再拋一次,會是什麼結果,怎麼表示。

6、小結:用拋硬幣的方法確定誰先看是比較公平的。

7、列舉生活中用拋硬幣決定先後順序的例子:乒乓球、網球等比賽的開球。

三、遊戲激趣,拓展運用

1、動手設計,探究公平

⑴巧改轉盤,玩轉盤,

出示轉盤,完成教材第99頁做一做和教材第100第2題。

⑵巧改骰子,體驗公平

出示長方體骰子,完成教材第100頁第1、3兩題。

⑶回顧運用

2、重溫摸球活動,設計公平的摸球活動。

四、總結全課,揭示課題。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在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節課進一步學習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並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是爲下一學段學習概率知識打下基礎。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麼摸出這一顏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對於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遊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遊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基於以上理解,我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以學生髮展爲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爲主線,以求異創新爲宗旨,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設疑激趣,實際操作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

五、教學設計

本堂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猜想——驗證——推理——運用”。首先,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親自參與“猜想——驗證——推理”這一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感知可能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再通過運用這一環節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創設情境,激趣猜測

一開課,通過“師猜生摸”的摸球遊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爲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組織活動,驗證猜測

學生進行了猜測,但猜測的對不對呢、實驗是的老師,這個謎底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揭曉。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完善與發展。學生纔是真正的主人,這種共同研討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科學研究態度。

3、實驗分析,大膽推理

善於觀察、分析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對自己的實驗最有發言權,所以我首先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輪流到實物展示臺前向全班同學說說,在實驗中自己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而我則從旁協助他們引導他們,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4、綜合運用,服務生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繫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這樣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自己做主,學生有了更寬廣的思維空間,個性化思維將得到充分展現。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瞭解影響可能性大小的因素,會比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學會記錄事件發生的結果;形成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判斷能力。

3、經歷觀察、猜想、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

可能性大小。

4、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

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並會根據影響因素判斷可

能性大小。

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法。

學法: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法。

教學準備:課件、撲克牌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遷移導入

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這裏有三個裝有小球的盒子(課件出示),如果老師想要一次就能摸出一個白球,你們建議我從哪個盒子裏摸呢?

生:從A盒摸。

師:爲什麼不建議我從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與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師: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白球,那這兩個盒子中哪個摸到的白球可能性較大?爲什麼?

(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師:真的如此嗎?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嗎?可能性大小又與什麼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體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盒子,盒子裏有四個紅棋子和一個黑棋子。

問:從中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

生:可能是紅色,也可能是藍色。

師:摸出一個棋子,那摸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呢?

學生思考,猜測

師:剛剛只是同學們的猜測,而猜測並不能作爲依據,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我們來試一試吧!

(2)安排實驗過程

請一名學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學們將棋子的顏色大聲說出來,一名學生記錄。所有學生邊觀察邊思考。

要求: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後放回去搖勻再摸,重複20次。

講解記錄方法:製作像這樣的一個表格(出示表格),在記錄這一豎列用“正”字筆畫去記次數,在次數一列用數字寫出記錄的總結果。

(3)交流記錄結果

師:通過實驗結果,你們現在有什麼想法?

學生交流、討論

(4)小結:取出紅棋子的次數要多些 ,也就是取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討論:再取一次 取出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大?

2、進一步證實、總結規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組,老師都放了十張撲克牌,其中八張黑的,兩張紅的,從中摸出一張,摸出的是紅色可能性大還是黑色可能性大?爲什麼?(學生猜想)

(2)實驗證明

這僅僅只是同學們的猜想,還需要大家用實驗來證明它。

實驗要求:組內同學做好分工,其中一個人負責洗牌,一人負責記錄,一個人負責彙報,其他組員輪流抽牌,共抽20次。

(3)彙報實驗結果

(4)引導小結:從這些實驗結果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小結:因爲黑桃在總數中佔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識總結師設疑:可能性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以摸棋子爲例,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佔數量的多少有關,在總數中佔得數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佔得數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節課後,你們能否準確判斷可能性的大小?

板書設計:

可能性(2)

可能性的大小與在總數中所佔數量有關

多 大

數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材依據

“可能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08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教學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確定現象,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學設計時我試圖體現“在活動中學數學、在自主中求發展”的思想,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爲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學時採用轉硬幣的遊戲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

2.設計豐富的活動,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如摸球遊戲、塗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3.加強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中充分的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如:4人小組說一說,在說的過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這3個詞,注重了交流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給予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慾望,課堂頓時成爲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我採取不同的表揚激勵手段如:“語言表揚和實物激勵”多種形式,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5、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以學生喜歡的遊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親自參與遊戲的過程中體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生活實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描述,並能簡單的說明理由。

2、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歷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遊戲中,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增強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小組合作及團結協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

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五、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出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六、教法選擇:

情境導入法、實踐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法指導:

結合生活情境,重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

八、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盒子2個、紅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10個、藍球10個、硬幣1個、小黑板1個

學具:水彩筆

九、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那麼你們都喜歡哪些遊戲呀?(學生談喜歡的遊戲)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去做遊戲,感受學數學的快樂,好嗎?下面就開始咱們的旅程吧!

2.下來我們一塊來玩一個轉硬幣的遊戲。

(1)認識硬幣有正反兩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國徽那面是反面。

(2)轉動後提問:同學們猜一下,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麼我們再轉一次,同學們先猜一下,這一次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測後再轉。

(4)談話:像我們轉硬幣這樣,結果不是單一的,可能有幾種結果,既可能是這樣,有可能是那樣,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猜測可能會怎樣,這就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內容。課件出示課題:

可能性

設計意圖:設計“猜一猜”的遊戲情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可能性與生活的聯繫,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師:老師這裏有兩個盒子,裏面什麼也沒有,下面老師把乒乓球放進去,大家注意觀察。(在一號盒子裏面放入10個紅球、二號盒子裏面放入10個黃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

(1)問題一:㈠我們在一號盒子裏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

①大膽猜想、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裏面摸一摸。

③彙報結論。

小結:一號盒子裏面全部都是紅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紅乒乓球。(板書:一定)

(2)問題二:二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乒乓球嗎?

①大膽猜想、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裏面摸一摸

③彙報結論

小結:二號盒子裏面有紅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紅乒乓球,但裏面還有別的顏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黃的、也可能是綠的、還可能是白色的。(板書:可能)

(3)問題三:幾號盒子不可能摸出綠球來?二號盒子可能摸出紅球嗎?肯定能摸出綠球嗎?

①2人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裏面摸一摸。

③指名彙報。

小結:一號盒子沒有綠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綠球;(板書:不可能)二號盒子有綠球,有可能摸出綠球,但裏面也有別的顏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綠球。

2、師小結:剛纔的活動中,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發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當然,有時可能性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讓學生體驗從質疑——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

(三)鞏固拓展、昇華新知

1、(1)翻開課本P105頁例2,看圖把你認爲一定的畫“√”、可能的畫“○”、不可能的畫“×”

(2)交流探討,說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哥哥,還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學告訴你,你家中的一個長輩來找你,那麼你能說出這位長輩是誰嗎?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這個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誰?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輩,你能確定是誰嗎?爲什麼?

3、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一題,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判斷事物發生的結果,自主解決問題,豐富了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體驗,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必要時對學生感覺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提示與指導,爲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和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4、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二題塗色練習,全班互動交流自己的塗色方案。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108頁第2題設計塗色活動,使之更具有活動性,在有趣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學習內容。

5、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說法,請你結合周圍熟悉的事情,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班級互動)

設計意圖:設計小組互相說一說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悟到自己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對“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終貫穿整節課,將興趣延續到下節課,爲下一節課“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鋪墊。

(四)總結收穫、暢談感受

師:愉快的旅程即將結束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發生,但事情的發生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和我們個人美好的願望是沒有關係的。下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去認識這些事物的可能性。

(五)板書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十、教學反思: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闡述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的動詞。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本課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生活中的可能性。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只是確定性的現象不多。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教學的:

一、重視教學資源的整合,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爲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課標”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律,對課程進行重組及內容的設計。我先設計了一個轉硬幣的遊戲活動來解決例1的問題,利用轉硬幣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也起到了準備題的作用。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繫,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

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遊戲,如摸球遊戲、塗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啓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三、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

1、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基於這點我一開始便設計轉硬幣的遊戲,學生興奮不已,隨後我設計了讓學生猜盒子裏球的遊戲,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摸球,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爲“遊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將數學學習置於生活的背景之中。“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爲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習題,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四、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這節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轉硬幣”,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第二個活動是學生猜球后去摸球,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五、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爲三大總體目標之一,是因爲把數學課堂看成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要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

總的來說,雖然在教學時,我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角度去思考、解決了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延伸了思維。但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定的問題,教學內容展開的還不是很到位,沒有讓學生多說說,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也不夠到位,這就要求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深入的研究,努力學習,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做得更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44頁主題圖、例1、第45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第49頁“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藉助猜測、實驗、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通過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準備:課件、節目卡片、抽獎盒。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活經驗

(一)遊戲1:猜猜硬幣在哪隻手裏。

1.教師將枚硬幣握在手中,並在背後交換位置,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說一說你能確定嗎?

2.教師打開沒有硬幣的手,再讓學生猜一猜硬幣在哪隻手裏。說一說你能確定嗎?爲什麼?

(二)遊戲2:猜猜拋出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1.教師將這枚硬幣拋出,讓學生說出可能是哪個面朝上,要求說出所有可能。

2.讓學生猜一猜是哪個面朝上。

3.教師揭示結果。

(三)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爲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感知生活中的隨機現象。

1.課件出示主題圖:聯歡會抽籤表演節目。

2.指名回答(問題預設)。

(1)同學們用抽籤的方式表演節目,能事先確定自己表演什麼節目嗎?

(2)有哪些可能?(此時由於不知道抽籤的內容,因此有多種可能。)

(二)活動探究,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例1情境)教師拿出三張卡片,上面分別寫着“唱歌”“跳舞”“朗誦”(告知學生),放在桌上,選三名學生依次上來抽籤,並分三步分析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逐步完成研究報告。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2

1

1.桌上有三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一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三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讓第一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跳舞)

2.桌上剩下兩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二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他可能會抽到什麼節目?請說出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此時有兩種可能發生的結果)

(2)進一步分析:他不可能抽到什麼?能確定嗎?(由於舞蹈已被第一名同學抽走,因此能確定第二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跳舞。)

(3)讓第二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假設抽到朗誦)

3.桌上剩下一張卡片時的抽籤情況。

(1)讓學生分析:第三名同學能確定抽到什麼節目嗎?爲什麼?(由於舞蹈和朗誦都被抽走,可以推斷出剩下的卡片是唱歌,因此能確定第三名同學不可能抽到舞蹈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2)讓第三名學生抽籤,展示抽到的結果,填寫報告單。(抽到唱歌)

剩下卡片張數

確定

不確定

3

可能抽到唱歌、跳舞、朗誦

2

不可能抽到跳舞

可能抽到唱歌、朗誦

1

不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誦;一定抽到唱歌

4.對照研究報告分析、總結。

(1)小組討論:通過剛纔的抽籤活動,你們發現了什麼?

(2)引導學生得出事件發生有時是確定的,有時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如果是確定的,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發生如果不確定,可以用“可能”描述;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剩下的卡片有關等。

(三)遊戲鞏固,豐富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教師拿出抽獎盒(事先準備好教材第45頁“做一做”中的抽獎盒),規定:抽到綠色棋子爲中獎。

1.抽獎比賽,大膽猜測。

(1)教師選兩組學生依次在左邊和右邊抽獎盒抽獎,中獎人數多的爲獲勝。

(2)猜一猜:左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右邊盒子裏放的什麼棋子?

(通過學生在左邊盒子裏摸出的均爲紅色,可以猜到左邊盒子裏都是紅棋子;學生在右邊盒子裏摸出的有紅、黃、藍、綠各色棋子,可以猜到右邊盒子裏有紅、黃、藍、綠棋子。)

2.教師展示抽獎盒中的棋子,驗證猜想。

3.分析提升。

(1)小組討論:爲什麼左邊盒子沒人中獎而右邊盒子有人中獎?

通過對比,可以分析出左邊盒子裏面均爲紅棋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因此不可能中獎;右邊盒子裏有綠棋子,因此可能摸出綠棋子,就有可能中獎。

(2)課件出示“做一做”,學生回答問題並分析下述問題。

①哪個盒子裏肯定能摸出紅棋子?爲什麼?

分析:在左邊的盒子裏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右邊的盒子裏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②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綠旗子?爲什麼?

分析:左邊的盒子裏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裏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裏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裏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③如果在右邊盒子任意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麼顏色?爲什麼?

分析:右邊的盒子裏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顏色有紅、黃、藍、綠這四種可能的結果。

(四)聯繫生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9中“生活中的數學”,瞭解身邊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2.學生舉出其他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創設“聯歡會上抽籤”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有些事件發生是不確定的,接着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節目”的活動,逐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通過對研究報告的分析,學會用“不可能”“一定”和“可能”來對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進行描述,並能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然後藉助摸棋子游戲,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最後通過“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理解,學會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列事件是否可能。(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1)三天後下雨。 ( )

(2)爸爸的年齡比兒子的年齡大。( )

(3)小明跑完100米只用了2秒。( )

(4)地球繞着太陽轉。 ( )

2.以學生說一說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1、2題。

(二)綜合練習

1.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第47頁第3題,學生交流答案,並說說爲什麼。

2.以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完成教材下題,學生展示不同答案。

【設計意圖】練習分了兩個層次。其中基礎練習主要是鞏固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判斷,並能列舉簡單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綜合練習則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學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希望大家今後能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可能性,我們還將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穫,使學生自主回顧本課的主要內容,歸納本課獲得的經驗和方法,教師的總結則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從而對全課進行總結。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98-99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可能性》教學設計。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斷,並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裏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具:紅、黃、綠三色轉盤、紅色轉盤、裝6個紅球的1號口袋和裝3個綠球3個黃球的2號口袋

學具:紅色、黃色紙牌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張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轉盤,提問:“指針轉動後,會停在那裏?”引導學生用“可能”來回答。接着出示一張紅色轉盤並提問:“指針轉動後,會停在那裏?”引導學生用“一定”來回答。其實,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轉盤一樣,有時能確定,有時不能確定,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揭題: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活動一:老師這兒有兩個神祕的口袋,1號和2號,每個口袋裏有6個球。老師請12個小朋友分兩組來摸,看誰能摸到代表幸運的紅球。在摸的過程中引導“怎麼第一組的小朋友個個那麼幸運,每人都能摸到紅球呢?這兩個口袋裏究竟有什麼祕密呢?哪個小朋友敢猜一猜?打開口袋驗證。並小結:1號口袋裏全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2號口袋裏沒有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可能性》教學設計》。(板書:一定   不可能)

繼續觀察2號口袋裏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個,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板書:   可能)

活動二:小朋友,通過剛纔的摸球遊戲,我們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交流結果。下面我們繼續來玩遊戲。打開課件競猜一欄,玩舉牌遊戲。1、一定能摸出黃色的球。2、可能摸出黃色的球,可能摸出紅色的球。3、不可能摸出黃色的球。

活動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來做一下判斷。

1、下週五會下雨嗎?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成爲科學家。

4、因爲破環了環境,地球上的人類都消失了。

活動四:討論

1、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

2、什麼事情可能發生?

3、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

三、學以致用,內化提高

1、箱子裏要放4個球,摸到黃球有獎,該怎麼放?

2、學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間安排兩天開運動會,根據天氣情況,你覺得安排哪兩天最好?爲什麼?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交流)

作業:練習冊自練自測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8~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喜歡玩遊戲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玩遊戲,高興嗎?老師希望小朋友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注意與小組內的小朋友合作,能做到嗎?

[說明:新課伊始,就抓住學生愛玩的心理,以遊戲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二、玩一玩

1、遊戲一:拋硬幣。

提問:這是什麼?想知道用這枚硬幣怎麼玩遊戲嗎?

介紹拋硬幣的方法:以小組爲單位,組內一名小朋友向上拋硬幣,其他小朋友猜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教師在實物投影上說明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遊戲活動。

交流:剛纔在拋硬幣時,出現了哪些情況?

拿起一枚硬幣,提問:如果老師把這枚硬幣拋起,落下後結果會怎樣?(學生猜結果)

追問:一定是正面朝上或一定是背面朝上嗎?(不一定)應該怎樣說?(引導學生用“可能”“也可能”說說遊戲的結果)(板書:可能)

[說明: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並嘗試用“可能”等詞彙進行表達,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遊戲二:摸球。

出示3個紅球3個黃球,談話:(邊說邊演示)這裏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老師把它們放進袋子裏,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從袋子中任意摸出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結果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可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誰願意和老師一起玩?

示範:老師摸,一學生記錄摸出的球是什麼顏色。(摸3次)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再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玩遊戲。

提問:你們摸出的球是既有紅球,又有黃球嗎?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爲袋子裏既有紅球又有黃球,所以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說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小組內學生之間的摸球、猜球遊戲,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遊戲,再次使學生感受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問:如果這個口袋裏裝3個黃球,3個綠球,任意摸一個球,摸出的可能是紅球嗎?(板書:不可能)

學生在小組裏進行摸球,驗證結論。

拿出裝有6個紅球的袋子,問:從這個袋子裏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一定是紅球)可能是其他顏色的球嗎?(不可能)(板書:一定)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袋子,小組合作摸5次,看看結果怎樣。

反饋:從這個袋子裏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嗎?

活動小結。(略)

[說明:以“提出猜想—摸球活動—解釋說明”的方式,組織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含義,明確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着問題思考,伴着思考活動,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數學思考得到充分的發展。]

3、遊戲三:轉轉盤。

出示轉盤,談話:這是一個轉盤,分爲紅色、黃色、藍色等三個區域,請小朋友想一想,轉動指針,最後指針會停在哪裏?

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輪流轉動指針,看指針可能停在哪個區域。

學生交流後,小結:指針可能停在藍色區域,也可能停在黃色區域或紅色區域。

[說明:讓每個學生動手試一試,並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指針可能停留的區域,強化學生對“可能性”的感知,增強了合作意識。]

三、辨一辨

多媒體出示裝有不同顏色球的三個口袋(①2個紅球,3個黃球;②2個藍球,3個紅球;③5個黃球),以及藍貓、淘氣、菲菲判斷從口袋裏摸球情況的畫面:

藍貓: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黃球。

淘氣: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黃球。

菲菲: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黃球。

(1)小組討論:藍貓、淘氣、菲菲各摸的是哪個口袋?先在小組裏說說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略)

[說明:以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提出問題,增加了學習活動的情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說理,學生對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感受得到了加深。]

四、放一放

談話:老師這裏有一些紅球和綠球,你們能按要求把球放在袋子嗎?

(1)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

(2)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3)往口袋裏放一些球,從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

學生分小組按要求完成操作,並說明理由。

[說明:讓學生根據事件發生的結果推想條件,又一次加深了學生對可能性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說一說

提問: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哪些事情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能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說一句話嗎?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不可能或一定發生的事情。只要我們平時多學、多問、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六、課堂總結(略)

《可能性》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猜球、摸球、裝球等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能力目標: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培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

活動準備:

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1號、2號袋(分裏外2層)、一個小籃。

老師準備一個黑袋子、3個透明袋、得星榜、圖片、轉盤等。

活動過程:

一、猜球遊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劉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好嗎?我們還設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6個小組中,哪個小組得星最多,合人得最默契。先來玩第一個遊戲。猜球在哪隻手裏。

學生有的猜左手,有的猜右手。

提問:一定在右手嗎?(不一定)從遊戲中,你們發現“猜球”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小結:也就是說,在老師攤開手之前,你們只能是猜測,球可能會在右手,也可能會在左手,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可能性”。(板書課題)

[析:着眼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懸念的“猜球”遊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使他們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二、摸球遊戲

1、用“一定”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談話:剛纔我們玩了猜球遊戲,下面我們再來玩一個遊戲,(拿出一個黑袋子,內有4個紅球)猜一猜,這個袋子裏的球是什麼顏色呢?

指導學習摸球:先攪幾下,摸一個,拿出來。放進去。攪一攪,再摸一個,拿出來……

引導:爲什麼在這個口袋中,XXX摸到的都是紅球呢?(生猜測)同意他的猜測嗎?我們一起業驗證一下吧!(請XXX把裏袋拎出來)

小結:對了,你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裏裝的都是紅球,(出示圖)那任意摸一個球,會怎樣呢?(板書:一定是紅球)

2、用“不可能”來描述摸球的結果,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

談話:你們也想來玩這個遊戲嗎?好,請組長拿出1號袋子。不過,在摸球之前先扣清楚摸球規則:由組長先摸,摸前手在口袋裏攪幾下,然後任意摸出一個,並告訴你們小組的同學摸到的是什麼球,再把球放入袋中,依次傳給其他組員摸,明白了嗎?就讓我們比哪組合作得最好?開始吧!

(讓學生分組摸球,教師巡視指導)

彙報摸球情況:每組派代表說一說,你們一組摸到了什麼球呢?(黃球和綠球)

提問:那你們能在這個袋子裏摸到紅球嗎?爲什麼?

提問:請組長拿出裏袋,看看是什麼球?(黃球和綠球,隨即出示圖)

提問:能摸到紅球嗎?爲什麼?(板書:不可能是紅球)

(請組長把黃球和綠球倒入小籃中,以供裝球遊戲中使用)

3、用“可能”來描述摸球的結理想,體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談話:大家說得真棒!想不想繼續摸球?請拿了2號口袋,試試你會摸出什麼球呢?記住要按剛纔的規則摸啊!

學生分組活動。

彙報摸球情況:你們摸到了什麼顏色的球(黃球和紅球)

提問:猜一猜,老師在袋子裏裝了什麼顏色的球請拎出裏袋驗證一下。

小結:袋子裏裝有黃球和紅球,(出示圖)你能摸到紅球嗎?那一定是紅球嗎?那會怎樣呢?(板書: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小結:通過摸球遊戲,我們發現如果袋子裏都是紅球,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如果袋子裏有黃球和綠球,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如果袋子裏有紅球和黃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紅球,也可能是黃球。

[分析:通過三次不同內容的摸球遊戲,學生主動親歷了摸球、猜想、驗證、歸納等整個遊戲過程,從中真切地體驗了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理解了“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的含義。]

三、練習鞏固

1、練一練。

(1)(出示裝有2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瞧,在這個口袋裏,任意摸一個球,一定黃球嗎?那會怎樣呢?

(2)(出示有2個綠球和3個紅球的袋子)那從這個袋子裏一定能摸出黃球嗎?麼?

(3)(出示裝有5個黃球的袋子)這個袋子呢?爲什麼?

小結:讓我們來看看現在各小組的得星情況,問: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今天的最佳合作獎?那這一組一定會是今天的冠軍嗎?對!在比賽還沒有結束前,我們每個小組都有可能獲勝,大家可要繼續努力啊!

2、轉盤遊戲。

提問:在轉盤轉動之前,先猜一猜它會停在哪裏呢?請你用力轉動轉盤,讓它自然地停下,看看最後的結果。

提問:通過這個轉盤遊戲你們發現了什麼?

(發現指針可能指在藍色區域,也可能指在黃色區域或紅色區域。

3、裝球遊戲。

談話:前面我們玩了摸球遊戲,接下來我們要來裝球,根據老師出示的要求,請先在小組內討論,應該放什麼球,不應該放什麼球。討論好了請組長把小籃裏的球裝在透明袋裏,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裝球活動,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綠球。

(2)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綠球。

(3)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綠球。

每次裝球后,請組長把透明袋舉起,展示本組裝球情況,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裝球,老師相機引導、鼓勵。

4、聯繫生活。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說一說,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表述遊戲中的各種情況,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有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也有些事情可能會發生。下面請小朋友們舉例說說!

小結:我們來看看今天的冠軍是哪一組?那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評析:安排四個形式各樣、有層次,有坡度的鞏固練習,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夠得到始料未及的自我體驗,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總結

總評: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闡述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的動詞。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這在“可能性”一課中得到了充分體同。課堂上以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過程爲主線,設計了一系列的遊戲活動,讓他們在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對知識的體驗、感悟。

一、在活動中體驗

先從學生熟悉的、親切的猜球遊戲中自然引出具有數學意義的關係和特徵,讓他們興致盎然地投入學習。然後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摸球)、猜一猜(袋中裝有什麼顏色的球)、拎一拎(驗證)、練一練(說說摸球的結果)、轉一轉(轉轉盤)、裝一裝(按要求裝球)、說一說(生活中有關可能性的事件)等實際操作活動,以此強化學生的自我體驗,達到知情合一;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獲得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直觀感受;從而能夠用語言來描述事件發生的三種情況:“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活動中思考

贊科夫提倡:“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在 “可能性” 的教學中;給予學生克分活動的同時,利用“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設置一些“跳一跳、摘果子”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學生進行摸球遊戲時,讓他們猜一猜:口袋裏放有什麼顏色的球?然後拎出裏袋來驗證,再讓他們說一說:那任意摸一個球,會怎樣呢?讓學生經歷“體驗一猜想一驗證一歸納”的過程,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的空間,養他們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學的態度。

三、在活動中應用

“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個觀點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而且,學以致用不止於結尾或課後,只要運用得當、合適,同樣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學伊始,教師就設立得星榜,看哪組合作得最默契,爲新知的應用埋下伏筆。練一練後;教師小結各組得星情況;請學生猜一猜哪組有可能奪得最佳合作獎?這一組一定會是冠軍嗎?讓學生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策略,而且把所學的知識靈活服務於課堂常規教育,順勢鼓舞每組的士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挑戰欲。課尾時再次小結:今天的冠軍是哪組?下次他們也一定是冠軍嗎?也是起到同樣的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