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鸕鶿》教學設計範文大綱

《鸕鶿》教學設計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教學目標

《鸕鶿》教學設計範文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3.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掌握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一動一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用具

投影機,幻燈片,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

一、教學目標

(一)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

(二)學習生字新詞,掌握重點詞語。

(三)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水上捕魚能手,它的名字是“鸕鶿”。出示鸕鶿的特寫幻燈片,使學生對鸕鶿有一個初步印象。

2.請同學們看書上第45頁的插圖,聽配樂錄音,朗讀課文,瞭解漁人是怎樣指揮鸕鶿捕魚的。

(二)檢查預習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表格幻燈片,請同學口答。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炊”字讀chu9,聲母是“ch”,翹舌音;

“舷”字讀xi2n,不讀xu2n;

“揀”字讀ji3n,不讀li4n。

3.注意字形,寫好漢字。

這篇課文的生字不多,但有些字還是不太好掌握。因此,指導學生寫字時,要提醒學生仔細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囊”字筆畫較多,可部首卻很簡單,只是“一”。寫這個字時要從上到下把每一部分看清楚。兩個“口”下面是三橫,不是兩橫,第19筆的“丿”不能漏掉,全字共22筆。

“垠”字左邊是“土”,這個字與“銀”字相近,因此記憶的時候可以記成把“銀行”的“銀”換偏旁,去掉“釒”換成“土”。

““喉”字的右邊不是“候”,中間沒有“丨”,不能多加一筆。

“抹”字是形聲字,左邊的“扌”表示意類,右邊的“末”表聲,寫的時候注意下橫要短。

4.查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解釋詞語,理解重點詞的詞義。

查字典是解釋詞語的最簡單的方法,但有些詞語儘管字典上解釋得很詳細,可學生還是不能完全理解。因此,藉助課堂討論,調動同學們的生活積累理解詞義,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好辦法。

比如:“鸕鶿”是一種水鳥,生活中不常見,但也許有的同學見過鸕鶿的標本,或在電視中、圖片中見過。教師應該啓發這樣的同學大膽地講自己對鸕鶿的認識。

鸕鶿:一種捕食魚類的水鳥,也叫水老鴉,魚鷹。羽毛主要爲黑色,帶有紫色金屬光澤。嘴扁而長,上嘴尖端處有鉤,頜(h6)下有一個大喉囊,捕的魚就放在囊中。我國南方水鄉人經常馴養鸕鶿來幫助捕魚。

“竹篙”:就是撐船用的長竹竿。它和公園裏划船用的槳的作用是一樣的,但要長得多,而且是可以前後左右活動的,一篙下去就可以插到河底。

“嫋嫋”一詞是形容煙氣繚繞上升。課文中用來形容岸上的炊煙迴環旋轉,慢慢上升的樣子。

“悠然”:清閒、安逸的樣子。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一望無垠”:垠,界限、邊際。形容一眼望不到邊。“粼粼”:形容水、石等很明淨。

“平靜”:一般指心情、環境沒有不安和動盪。本文指環境。

5.出示幻燈片,區別字形,辨析詞義。

(1)區別形近字,然後組詞。

教師組織學生先討論字形,找出幻燈片中形近字的不同之處,再組詞。

抹(一抹) 喉(喉嚨) 炊(炊煙)

沫(泡沫) 猴(猴子) 飲(飲料)

痕(痕跡) 垠(一望無垠) 囊(喉囊)

狠(兇狠) 銀(銀行) 襄(襄樊)

(2)辨析詞義,區分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恢復(還原 復原)

悠然(悠閒 閒適 自在)

平靜(寧靜 安靜 無聲無息)

一望無垠(一望無際 一望無邊)

逐漸(漸漸 逐步 慢慢)

粼粼(清湛 清澈)

水痕(水跡)

反義詞:

悠然(忙碌 緊張)

粼粼(混濁)

柔光(強光)

平靜(動盪)

(二)瞭解課文內容,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與《火燒雲》一樣,同是寫景的文章,在段落結構上有相似之處。想一想,《火燒雲》的段落結構以火燒雲“到來前”“出現時”“消退後”爲線索分爲三段,《鸕鶿》這篇課文也可以這樣考慮。可是同學們接觸這樣的.課文還比較少,因此用這種方法分段可能有難度。

教師可以採用先了解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歸併自然段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請同學們認真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主要寫的是誰?做什麼?

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寫在平靜的湖面上,鸕鶿等待着漁人捕魚的命令;

第2自然段主要寫漁人驅趕鸕鶿下水;

第3自然段主要寫鸕鶿捕魚的情景;

第4自然段主要寫漁人收魚的繁忙景象;

第5自然段主要寫炊煙升起來了,漁人停止捕魚;

第6自然段主要寫漁人划船回去。

第7自然段主要寫湖面恢復平靜。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明白了,教師可以組織同學討論各自然段之間的關係,或者課文敘述的思路是怎樣的。

同學們可能會這樣分析:第一自然段講湖面平靜,漁人還沒有捕魚;第六、七自然段講漁人停止捕魚,湖面又恢復了平靜;中間幾個自然段則是捕魚時的忙碌景象。

教師要在同學們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啓發引導得出以下結論:

課文是按照“靜——動——靜”或“捕魚前——捕魚中——捕魚後”這樣的時間順序來敘述的。

同學們很快就能發現與《火燒雲》的結構真的是很相似,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的文章分段,就不會太麻煩了。

瞭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文章結構,段意是比較容易概括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鸕鶿捕魚前湖面的平靜。

第二段(第2、 3、 4、 5自然段)寫鸕鶿捕魚,打破了湖面的平靜。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漁人歸去,湖面恢復了平靜。

(三)完成練習,鞏固本課知識。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抓住景物的特點,按靜—動—靜的狀態進行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從插圖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恬靜的畫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範讀課文,並動筆找一找、畫一畫課文中交待時間和表示天色變化的句子,然後談一談感受。

①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

②湖面上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③岸上炊煙四起,嫋嫋地升上天空。

④天色漸漸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

指導同學們談論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這四句話說明漁人捕魚的時間是傍晚。天色的變化是隨着夕陽漸漸落下去,夜幕即將降臨而逐漸暗下來。

請同學們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畫面,想一想課文中哪部分講的是這個內容。

可以指導學生按照“湖面→岸邊→遠處的幾隻小漁船→近處的一隻漁船→漁人→鸕鶿”這樣的順序觀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圖中的景物、人、鸕鶿各有什麼特點,然後綜合起來再思考:畫面上的重點是什麼?看後有什麼感覺?

(圖上畫的是小湖的景色。湖面平靜如鏡;岸邊垂柳成蔭,遮住金黃色的稻田;幾隻小漁船輕輕地浮飄在湖面上;近處一隻漁船,漁人坐在船尾悠閒地吸着煙,鸕鶿整齊地排列在船舷上。這個畫面給人一種非常恬靜的感覺。)

(課文中第一段具體地描繪了這個內容。)

(二)學習第一段。

課文的插圖與第一段的內容緊密相聯,畫面給人寧靜、優美的感覺。請同學對照畫面默讀第一段,想一想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幅畫面的。

(“夕陽”表明時間是傍晚。“沒有什麼風”,“平得像一面鏡子”,“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幾句話集中體現了小湖風平浪靜。“一望無垠的稻田”,勾劃出了江南魚米之鄉的自然風光,既寫出了稻田的廣闊,又襯托出環境的寧靜。“有個漁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煙”。表現了漁人捕魚前清閒安然的心境和對捕魚這一事有準備就緒,信心十足的精神風貌。“十來只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一排士兵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鶿也作好了準備,在靜候捕魚命令。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船“浮”着,人“坐”着,鸕鶿“站”着,說明此時的船、人、鸕鶿都處在靜態,描繪了寧靜而美麗的情景,與畫面的意境是相一致的。)

板書:湖面平靜

漁人悠閒

鸕鶿靜立

這一段文字形象地描寫了小湖環境的優美、漁人的悠閒、鸕鶿的靜立,這些相互映襯,與太陽快要落山的時間相聯繫,構成了一幅寧靜、和諧的畫面。請問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畫面,把畫面寫得這樣美的呢?

(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遠及近,由小湖到岸上,由遠處的幾隻漁船到近處的漁船、漁人、鸕鶿。)

這是捕魚前的一張靜態圖,緊接着捕魚開始了,一切都變得熱鬧、忙碌起來。

板書:捕魚前

(三)學習第二段。

捕魚開始了,湖面還是那麼平靜嗎?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四個自然段,其他同學畫一畫這一段中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動作,然後聯繫上下文想象“鸕鶿不斷地跳上漁船,漁人都要忙不過來了”是怎樣一幅畫面?

(湖面已經失去了平靜,因爲漁人開始捕魚,“蕩起一圈圈波紋,浪花也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板書:失去平靜 蕩起 跳躍

(先講到漁人的動作有,“站”、“拿”、“抹”這些動作表現了漁人的熟練和輕捷。又講到鸕鶿的動作有,“鑽出”、“拍着”、“跳上”這些動作概括了所有鸕鶿出水的神態、動作,說明鸕鶿機靈、善於捕魚。接着又講到漁人的動作,“抓”、“擠”、“甩”,這一系列的動作嫺熟利落,說明漁人經驗豐富,對鸕鶿的馴養到位。)

板書:站 拿 抹

鑽出 鑽進 跳上

抓 擠 甩

指導朗讀,表示動作的詞要讀出重點,語速可稍微快一點,語氣是歡快的。多請幾位同學讀。

啓發學生想象,大膽發言。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啓發學生在說的基礎上,畫出一幅“捕魚圖”。

(十來只鸕鶿不斷地在船上跳上跳下;漁人也不斷地抓住鸕鶿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擠出來,又把鸕鶿甩進水裏,都快忙不過來了。)

在充分的討論、互相啓發後,同學們的腦海裏肯定已經出現了一幅生動、活潑、有趣的“捕魚圖”,或許還是活動的電視片呢!這樣的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板書:捕魚中

(四)學習第三段:

“天色漸漸暗下來”,湖面又怎麼樣了呢?請同學合上書,靜靜的聽配樂朗讀最後一段,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漁人捕魚之後歸去,湖面又恢復了平靜。)

現在的湖面上與第一段一樣嗎?爲什麼?

(現在的湖面與第一段一樣的平靜,但已經沒有了漁船和鸕鶿,只有一條“水痕”。因爲捕魚結束了,漁船都回去了。)

板書:湖面 平靜 水痕

捕魚後

(五)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劃分爲三段,“捕魚前”、“捕魚時”、“捕魚後”,語言精美,巧妙地藉助景物描寫來暗示時間的變化,使我們從一篇課文中看到了三幅美麗的畫面,也使我們從靜到動再到靜的環境變遷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板書:靜 動 靜

(六)鞏固練習,完成課後作業。

1.在課堂練習本上,結合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2.利用幻燈片填空,練習背誦。

漁人只要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 ),鸕鶿就都( )着翅膀( )進水裏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 )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不多一會兒,就有鸕鶿( )水面,( )翅膀( )漁船,喉囊鼓鼓的。

漁人一把( )它的脖子,把吞進喉囊的魚( )了出來,又把它( )進水裏。

3.結合板書,試着背誦全文。

(七)作業。

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