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語文教學反思1

【過程勾勒】

一、選用《海燕》原文,講解“鄭振鐸”名字的意思,“振鐸” 就是搖鈴鐺。引導學生說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寫了怎樣的燕子?這是一種怎樣的鄉愁?重點指導學生理解“伶俐、湊”等詞語的意思,並通過與《海燕》中的原句比較等體會語句的情意及節奏特點。

三、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理解:故鄉的小燕子,作者把它放在什麼背景下來寫的?重點抓住“爛漫、千萬條柔柳”體會春天的美麗;理解、體味“唧、閒散、痕”等詞語的涵義,並指導朗讀,體會語句的節奏之美。

【片段回放】

師:伶俐什麼意思?我給你們注好了。

生:聰明、靈活的意思。

師:對,伶:聰明,俐:靈活。伶俐:聰明靈活的意思。還有嗎?

生:活潑、可愛的。

師:這是怎樣的一個小燕子?

生:尾巴似剪刀的燕子。

師:讀,書上是哪一句話?

生:“加上一雙剪刀似的的尾巴”。

師:(手勢擺出剪刀形)“加上一雙剪刀似的的尾巴”,看過嗎?所以我們就叫這樣的形狀爲燕尾。還有嗎?

生: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師:這句話寫得多棒啊!語文書上怎麼寫的?

生: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

師:“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比較一下原文,“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哪句好?

生: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

師:這句話好,爲什麼?

生:這句話寫出了燕子的美麗。

師:(再讀兩句話,引導學生比較。)有節奏吧?你們喜歡扯着嗓子“嗚”地一下子?(做上揚的手勢)還是喜歡有起伏、有節奏的歌?(做波浪高低起伏樣)

生:喜歡有節奏的。

師:我們要體現出這樣的節奏來,把這句話再讀一下。(師示範讀)

生:(齊讀。)

師:後面還有個詞叫什麼?

生:(齊聲)積伶積俐。

師:“積伶積俐”,讀這兩個詞,節奏怎樣啊?(師做手勢,高低起伏)我們再來讀,要像聽音樂讀一樣。(着重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節奏。)

師:讀文章一定要讀出文章這樣的起伏節奏!故鄉的小燕子,在作者如此起伏的描寫中顯得更加活潑,顯得更加可愛,這就是故鄉的小燕子。作者放在什麼背景下寫的?用作者的話說。

生:海面上。

生:二月、三月。

師:二月、三月是春天的開始?還是結束的時候?

生:(齊聲)開始。

師:開始的時候,叫什麼春?

生:初春。

生:早春。

師:春間二、三月間就是初春、早春的時候,這是一個怎樣的時候呢?看看作者寫了什麼?注意下面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告訴我,體會一下作者的節奏,自己讀。大聲讀。

生:(自讀第一段中相關句子。)

師:讀後告訴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春天?

生:爛漫無比。

師:爛漫無比什麼意思?

生:顏色鮮豔,明亮而美麗。

師:顏色鮮豔,明亮而美麗,爛漫無比。無比什麼意思?

生:沒有什麼可比的。

師:沒有什麼可比,如此的春天更加顏色豔麗,明亮而美麗。這是怎樣的春天?

生:美麗。

師:怎樣美麗的春天?有什麼?

生:有花,有草。

師:作者怎麼寫的?讀一讀。

生: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

師:作者爲什麼不寫“紅的白的黃的花,各色的花,各色的草”,寫在一起,不是更簡潔嗎?爲什麼這樣寫啊?

生:這樣寫體現出春天的美麗。

師:哦,體現出春天的美麗。你有什麼感覺?春天好像在哪裏?(師用手在眼前晃一圈。)

生:春天好像就在眼前。

師:這個春天還有什麼?看,作者還寫了什麼?

生: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

師:(示範讀這句話。)齊舒什麼意思?

生:一齊舒展。

師:一齊舒展是什麼意思?(師做舒展動作。)

師:是很緊張地展開?還是很輕鬆地展開?

生:輕鬆地展開。

師:輕鬆地、放鬆地展開,一齊展開了。咦?柳樹有眼睛嗎?

生:(齊聲)沒有。

師:作者怎麼說它有眼睛呢?

生:這是它的嫩芽。

師:哦,這是它的嫩芽,太棒了。作者把嫩芽比作?

生:(齊聲)眼睛。

師:齊舒了,就像人睜開眼睛,這又是什麼手法?

生:(齊聲)擬人句。

師: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擬人。千條萬條的柔柳,爲什麼不說千萬條柳?多簡潔啊!爲什麼不這麼說?你們聽,千萬條柳絲,千萬條柳條,千條萬條柔柳,感受到了什麼?

生:因爲這樣寫說出了柳樹的美麗。

師:怎樣美麗?

生:非常地柔軟。

師:非常地柔軟,對,非常地柔美。好,我們再來讀,讀出作者那種溫柔的感覺來。

生:(齊讀)“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熳無比的春天。”

師:在這樣的春天,這樣的燕子,這樣的故鄉的可愛的、活潑的燕子,它們怎樣呢?把春天中故鄉的小燕子的樣子那些句子找出來,自己讀,然後用自己的話說給我聽,行嗎?

生:(自讀課文。)

師:讀好了,想好了,就舉手,我就知道哪些同學想好了。春天裏的小燕子怎麼樣?它們都在幹什麼?

生:小燕子在飛來飛去。

師:飛來飛去,在哪兒?

生:在天空中飛。

師:它是怎麼飛的?在哪兒飛的?讀出來。

生: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在微風細雨中,或在陽光滿地時,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聲,已由這裏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師:你們滿意她這樣讀嗎?能不能讀得更好些呢?把小燕子這樣輕快地、飛來飛去的感覺讀出來,每個字啊,它都有節奏。

生:(重讀一遍。)

師:滿意嗎?有點意思了哦!是嗎?

生:(齊聲)是。

師:陽光滿地什麼意思?

生:陽光照在大地上。

師:大地到處都是陽光,晴朗的春。好,微風中的細雨是什麼意思?

生:天空中吹着微風,下着毛毛雨。

師:哦,那是春天吹着微風,不是颳風;下着毛毛雨,不是暴雨。明白了嗎?

生:(齊聲)明白了。

師:在這個時候,它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曠亮什麼意思?

生:寬闊,明亮。

師:無比呢?

生:沒有再比這個寬闊了。

師:哦,沒有再比這個寬闊了,沒有再比這個明亮了,在這樣的天空中,作者用了一個什麼字來寫它的飛?

生:唧的一聲。

師:唧的一聲,寫出了小燕子的什麼?

生:小燕子的叫聲。

師:飛的速度怎樣?

生:(齊聲)很快。

師:然後又停在了?

生:(齊聲)停在了高柳下了。

師:對了,所以第一句話寫得特別短,後面這句話寫得特別長。前一句話,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得快一些。後一句話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得舒展一些,慢一些。讀讀看。

生:(齊聲)“唧的一聲,已由這裏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

師(示範讀。做手勢,飛出去了):飛出去了,這種聲音飛出去了。再讀一遍。

【教者感言】

這次之所以這樣來上《燕子》緣於我四五年前對另一篇課文《珍珠鳥》的印象,讀了馮驥才《珍珠鳥》原文才知道冰心的評論是多麼的妥貼,這從做過修改的課文《珍珠鳥》中是無法獲得的感受。因此我便開始以一種審慎的目光看待經過改編的課文了,這些年比較對讀的結果是——最好(說話還是留有餘地些,)使用原文教學,經過改編的課文往往會讓語文老師身處尷尬。

儘量使用原文進行教學,這是我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認識。我以爲小學語文教育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教材問題,教材改編原文之後的不忍卒讀絕非一篇兩篇的問題,在教材編寫中,用糟糕的語言改寫了優美的語言,翻譯文本病句連連,不恰當的斬頭去尾,莫名其妙的應景時文,這些都成爲現在小學語文教育非常突出的障礙。小學生的母語學習不同於外語學習,過分的擔心小學生的理解力實在大可不必,因此我以爲用原文進行教學是一種重要的嘗試,同時也應該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趨向。其實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用作語文(小學生的國語或是中學生的國文)教材的課文基本未做過修改,上世紀之前的傳統語文教育就更沒有過修改的課文了。

就課文《燕子》

而言,如果打個未必恰當的`比喻,經過修改後的課文《燕子》幾乎是生物課老師講鳥類“燕子”時的一幅掛圖,沒有背景沒有情感的生物課教具圖。當然原文很長,似乎不適宜小學課堂教學,但是否一定要在課堂上將一篇文章每個字都交給學生呢,這似乎是我們的一個誤區,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應該教什麼,這應是個重要問題,似乎在這短短千字中無法闡釋清楚。所以我嘗試選擇原文,提前一天讓學生預習。爲了幫助學生讀通原文,我爲原文《海燕》作了34個註釋,有這樣一些的註釋,學生讀通這篇文章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在註釋時我非常仔細地核對原文,比如後來選這篇文章一直出錯的一個字“(xùn)”,就連《鄭振鐸全集》也弄錯了,我查了《康熙字典》予以糾正。

用了原文,學生有了整體感知,燕子,海上的燕子,故鄉的燕子,帶着鄉愁的燕子,學生的情感才能被調動起來。雖然學生未必理解這樣鄉愁的燕子是故鄉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湊成”的,但學生知道這樣的燕子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被說明的對象,於是這篇文章也就不是一篇單純的說明性文字了,而是一篇飽含感情的散文了。

用了原文,我當然沒有放過經過修改的課文,我讓學生比較“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和“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俐”這兩句話,顯然原文的節奏感是多麼的強烈生動而改變後的課文則很是平直,“烏黑的一身羽毛”,節奏緩緩一起,“光滑漂亮”,節奏略略一頓,“積伶積俐”,節奏又是一伏一頓,這是多麼美麗的句子啊!漢語文學文本很重要的特點是聲音美,這樣的音律美就是應該在母語教育的開始階段就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用原文,在課堂上我試圖領着學生通過語言文本靠近作者,通過文學審美理解作者的感情,其中我最爲用心地去讓孩子體會文中“湊成”的意味,甚至讓學生去想象作者在寫下這樣一個得意的詞的時候臉上露出的淺淺的笑容。在這一環節上我花了很多的時間,雖然結果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那樣完美,但我至少讓孩子有了一個自己去文學地體味文章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識,不是簡單的記住一個詞的字典上的意思,而是讓這個詞在閱讀中有了活力和溫度。

通過原文,我試圖讓學生去靠近那位被迫遠離家鄉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一羣極像家鄉春燕的海燕時生出驚喜和愁思的作者,爲什麼把春天寫得如此的爛漫無比,爲什麼把燕子寫得如此的伶俐可愛,不靠近作者這樣的一種特定的環境是無法理解的。理解了作者當時的情緒才能讀“活”文章中的那種輕鬆的筆調和浪漫的氣息及溫馨的情味,學生才能理解那個“唧”字的速度和輕盈,才能理解“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的盪漾了開去”的舒緩而優雅的節奏。

最後說說我之所以這樣呈現《海燕》的初衷:用原文——文學作品——作爲文學的文本——進行文學教育。我以爲語言教學和文學教育“分家”是語文教育將來的方向,是語文教育的迴歸和必然!語文教育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境地(也不能一概地說“壞到極點”的地步)根本不是什麼“工具性”“人文性”的相悖問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悖論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歸因錯誤的假命題!這是一個漫天迷障!

語言和文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姑且把它就叫做“人文性”,將有另文詳論)本身就是不言自明的客觀現實,兩者在不同語文教育的階段當然會顯現出有所偏重的狀態。張志公曾提出過兩種分開:寫字和識字分開;語言和文學分開。這是一種睿智的構想!此問題非本篇主旨,不贅。

我在課堂上基本採用的是文學賞析貫講的方法,雖然失之瑣碎,但文學教育的嘗試還是比較成功的,如“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得樹葉”處的賞析學生就“生成”得非常好了。當然,那時已經是課堂的“下半時場”了,看來到半節課時學生就已經從語言教學的頻道換到文學教育的頻道上來了,我當時很是高興的,而我真是期待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個軌道單行也儘快轉換成語言教學和文學教育雙軌並行!那將是更高興的事情,因爲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音樂!漢語文學文本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樂章!

語文教學反思2

這次習作的要求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

“假如我會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習作內容。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爲主題編排的。在學習了幾篇想象瑰麗,語言優美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安排了“假如我會變”這樣的以寫想象爲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材編撰者的用心之處。我們要善用好教材中的這些學習資源,會有效的幫助學生寫好這次習作。

新課程對三年級的習作,特別要求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本教學預設着眼於說寫聯繫,滲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創意地表達。

備課時,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因爲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想象作文的過程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於聯繫,敢於質疑。要重視學生的創造勞動;在想象作文的過程中,對有突破性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

確定好教學設計以後,我在本校進行了兩次研磨,後來又來到東鳳永益小學進行了第三次的研磨,研磨過程反思如下:

【研磨反思1】

第一次的研磨,出現了一些問題:

1、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對教學效果的預設。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我的設想的是不錯的,但一節課下來,問題很多。如:我引導學生說說怎麼具體去完成自己的想象,沒有引導學生像孫悟空一樣千變萬化,變得豐富多彩一些。所以導致個別學生在後面的想象說話環節,表達的內容簡單,不夠具體,給寫作帶來困難。也就是沒能解決這堂課的難點“能內容較具體地進行寫作”這一點。

2、孩子們的想象還不夠寬廣。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只是侷限於我變成之後如何爲人民服務的事,這可能與老師的引導有關。

3、評議作品時,所選讀的近2篇作品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水平差異不大。也許選擇水平不等,有獨特構思的作品進行評議,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收益。

針對備課組成員和聽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我又調整了教學設計,進行了第二次的研磨。

【研磨反思2】

此次研磨較之上次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在教學設計時,對教學效果進行了預設。例如:在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具體時,首先要在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時就明確目標,特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學生在交流中拓寬思維的深度,豐富“變”的過程。在口語交際中感悟到習作的思路,所以“說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2、孩子的想象豐富、有創新了,並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孩子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生到人體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並加倍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境……孩子在說的基礎上,然後用文字進行梳理,(即是將“說、寫”有效地融合,以實現預期的寫話目標。)這樣孩子對寫作就會水到渠成。

在第二次研磨中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於學生知道自己想變什麼,也知道爲什麼而變。但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看出個別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變化與故事結合起來,在描寫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進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並不生動具體,缺乏可讀性。這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不到位有關。想象性作文憑藉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爲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說具體,讓習作內容豐富起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故事寫具體,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研磨反思3】

此次的研磨,依據課標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和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開展了有效的教學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激起想說的慾望。想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興趣是很重要的。一位教育專家說:語文教學,教者應時時把自己作爲學生中的一份子,透過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多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在這節課的開始,我選用了激趣導入的方式,用形象生動的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這精彩片段打開了孩子們的思緒,使他們有了說的慾望。

2、提供想說的機會。寫話課,充分練說是很重要的,有了充分的說才能對症下藥進行指點,從而更快提高表達能力。因爲說的話題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興趣的,如果你像孫悟空一樣能變,你最想變成什麼?所以孩子們願意說,在說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來評點,及時進行糾正、修改,對錶達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我採取先是個人說,再進行同桌小組之間說,選代表說……所以說的訓練是比較充分的。

3、注重合作探究。一人智慧有限,多人智慧無限。爲了讓學生抓住這次“變”的機會,成功地變出和編出神奇而精彩的故事,既預設讓學生自主想象探究,又考慮讓學生互相協作探究。如:相互交流和評價“假如我會變”的故事,由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形式多樣。這樣注重合作探究的預設必定會生成課堂精彩。

4、給予肯定的評價。整節課我始終對孩子的表達給予由衷的肯定,因爲對三年級孩子來說,你的認可是他以後發展的動力,是他對寫作產生興趣的基礎,我相信積極向上的語言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來。

總之,從這次研磨教學中自己獲益甚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將着重在作文教學指導上下功夫,力求讓作文教學上得更加有特點,更有生命力。

【磨課心語】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想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着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峯,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們欣賞的了。更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她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在她們裏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啓迪我在教學路上奮鬥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教學反思3

雲捲雲舒,歲月無痕,語文的天地因你我的執著而美麗動人。回首望望身後的那一串串腳印,無限的感慨涌上心頭。依如那片飄落的秋葉,有人說它是生命的終點,而有人說它是新的起點。

在我語文觀中,語文教學無外乎兩者,一是小語文:知識體系的掌握,應對考試;二是大語文觀:人文素養的提升,更多的關注“人”的教育。而這二者我以爲又都不可偏失,因爲我想作爲語文教師,如果侷限在小語文中天地會更小,正如冰心說的“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天地便小了”。有這種觀念,今年的語文教學我在充分重視語文課堂上的教學的同時,還充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結合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上。回首望望走過的每一步,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失敗中的那份無奈,它們都不停激勵着我,讓我學會反省,催我不斷奮進。與學生交流中,學生普遍喜歡的有三個大點,下面我簡單的總結一下,和大家共勉。

一、哲理性小故事,爲語文課錦上添花。

爲上好課,我也認真的觀察和分析了職高班學生整體的情況,針對班級中兩級分化嚴重,不少學生缺乏學期的興趣,充分的重視語文課的文學性,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挖掘調動學生興趣的因素。每堂課前安排5分鐘的哲理性小故事設置,可以讓學生將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可以讓學生在故事後的思考、分析中得到一種教育或人生的啓示,而且每天一個小故事,一學期的積累有近100個故事,學生在寫作中又有了一個新的素材之源。一學期看來,學生對語文課非常的感興趣。

二、專題式語文教學的構建,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作爲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我一直堅信在教書的同時更該牢記育人。在實際的教學中我也一直這樣努力着。本學期教學中,我發現職高班高一的.情緒普遍比較低沉,很多學生感到前途渺茫。我在思考後,結合了課文中關於生命的話題開展了專題式教學的嘗試,構建了“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題教學。結合語文研究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領悟生活的真諦。

三、豐富的優秀的素材,讓學生不斷的提升自我。

給學生收集一系列的素材,讓學生有“源頭活水”;開展系列語文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開展激勵性的語文活動,如“優秀語文作業展覽活動”、“閱讀中外優秀作品”、“小組語文學習競賽”等;積累性的語文活動,如“必背的語文經典文段”、“每天三個成語”、“哲理性小故事”等;拓展性的語文活動,如到圖書館上閱讀課、到有關景點進行觀察等。開展這些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知不足,做知匱乏。當我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應不同要求的教學時,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自己知識的侷限,真正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新的教學要求我去學習更廣博的知識,在新的學期中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二、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三、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爲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實踐爲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語文教學反思5

《絕招》這篇課文講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沒能取得好成績,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下決心要挽回面子,要練一種“絕招”,鎮住那些小夥伴。結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勝,大家都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

實習生 李金淑老師講授這一課,李老師教學生動,直觀,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等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效果較好。幾個設計比較新穎。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通過十一張精彩的舞臺雜技和民間雜耍藝人表演的圖片導入課堂,震撼的畫面讓學生驚歎不已,都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懷絕技。引出本課主題:絕招。

二、表格設計,引領全文

設計表格,檢驗一下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和掌握。

1.比較表格內容:

(1)橫向比較:通過橫向比較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三個人兩次比絕招的招數和結果,三胖和二福第一次比絕招的厲害、第二次沒有新鮮絕招的羞愧;小柱子第一次沒有絕招的撒腿就跑和第二次絕招的令人驚歎不已。這樣通過比較,讓學生更清楚地明白比絕招的過程和結果。

(2)縱向比較: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三者第一次比絕招的差別以及第二次比絕招小柱子的進步。

2.小組比賽回答問題,檢驗學生課文具體內容和細節的掌握情況。

共設計了6道小題,從小柱子爲什麼賽腿就跑到小柱子受到奶奶的啓發到苦練絕招再到比賽時揭示小柱子的絕招最後到小柱子提出練習絕招的條件這幾個方面出題,覆蓋課文全部內容,使學生融會貫通地理解課文,掌握知識點。

3.說出老師自己的絕招:哈密瓜自制法。

在小組比賽之前,我先告訴大家老師自己的`絕招,但是隻告訴絕招的名稱,沒說出具體怎樣做,這樣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

三、學生學習,激情熱烈

本節課學生表現:積極活躍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熱烈並且回答地問題既準確又快速。部分差生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表現很好,值得表揚。

四、存在不足

雖然在教學設計,教學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但還是有一些不足。

1.備課時遺漏重要知識點:“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這一知識點,沒有抓住本課重點內容進行授課:本課教學重點就是幾個孩子比了哪些絕招,最佩服誰的絕招;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

2.不能準確及時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作出評價,一般只會說:“很好,不錯。”或者說:“大家說他(她)回答地對不對?好不好?”不能作出具體的評價,指出學生的回答好在哪裏差在哪裏。

今後的教學,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另外,在授課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突發情況出現,需要積極靈活地處理,注意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加強交流,把握課堂。

語文教學反思6

本節課,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活動

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信息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處

本節課中學生的朗讀訓練不夠,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應多指導範讀、引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就一個自然段的朗讀到位,不應一帶而過,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讀得有情感,有滋味。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彙報關於琥珀相關資料,有的用文字介紹,有的根據圖片介紹,有的利用電腦視頻介紹,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這個互動環節他們更全面瞭解了琥珀的特點,進而導入課文:文中的琥珀什麼樣子?採用了“篇末入手”的變序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反思7

《豐碑》這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然而長征年代久遠,當時的歷史背景學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其感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

這節課我力戒瑣碎的情節分析,抓住重點,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採用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成功之處在於:

一、 畫面再現,創設情景。

《豐碑》講述的是紅軍翻越大雪山時的感人故事。爲了讓這些不見風雪,不懂何爲冰天雪地的學生能體會到環境的殘酷。我一開課,首先播放《萬水千山》中成爲冰坨的雲中山和紅軍爬雪山的片段畫面,同時播放狂風呼嘯的聲音。學生邊看邊發出驚歎 這雪太厚了 看樣子這雪至少有一尺多深 這纔是真的冰天雪地 。這時我再滿懷激情地說道 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 從而學生情緒高漲,很快融入到課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爲學習課文做了好的情感鋪墊。

二、採用 變序切入法 ,直奔中心。

教學設計從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 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爲主線,引導學生談最感動的地方,抓住將軍神態變化的'句子以及這些神態變化所體現的不同思想感情,去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大品質,層層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種教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避免了串讀課文,過分分析情節內容的弊病。

三、 以疑導學,培養能力。

古人云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 常有疑點才能思考,纔有創造。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後,讓學生提出疑問 軍需處長怎麼會成爲一座豐碑? 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然後整節課都圍繞着這個疑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課文,尋找答案。提問設計以力求鼓勵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從已有的學習經驗入手,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釋疑,並以精讀、品讀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語言文字的美。讓孩子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鼓勵那些屬於個性化的獨特的體驗,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見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注意交給學生質疑、品讀、析句以及觀圖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以情感人,以讀爲本。

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作者情感互相融合的過程。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被感動,才能感動學生。整節課,我情緒飽滿,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去創造良好的教學意境,向學生傳遞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人人有讀的機會,人人有體驗情感的機會,在讀中感知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讀中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尚品質。

總的來說,這節課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效果,我個人覺得都比較滿意。但由於我擔心時間不夠,不能完成整個教學流程,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還不是很充足,還應多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語文教學反思8

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因爲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說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說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爲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說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課堂資源的整合,如始終將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貫穿導課、品讀、結課,同時又引入了作家羅蘭的話,以及《紅樓夢》中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張九齡的“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做到了拓展與文本的緊密結合。

學完這篇課文我在隨想本上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寫寫自己對文章最後一段的感想。第二天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感觸還挺多的,特別是部分學生的心得體會讓我愛不釋手。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

去談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說得很好。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爲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

學生的心裏話讓我不由得也反思起來,作爲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時,將心比心不也顯得尤爲重要嗎?曾經我們也做過學生,也知道當學生的辛苦,過去我們也有令老師頭疼的時候,也曾對着作業喊累,也有偷懶的時候,當然還少不了犯錯……現在我們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師了,慢慢的這些經歷也就淡忘了,站在講臺上的我們也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們的孩子們,從我們的立場出發告訴他們那樣做不對,應該這樣。但學生總是喜歡逃離我們的視線,愛和我們玩躲迷藏。讓我們也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多點體諒學生,將心比心替他們想想,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某些錯誤是正常,可以理解。當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耐心後,營造出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那我們老師教得也不至於那麼累了,工作起來也就快樂多了。

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一、根據計劃,我認真抓了課堂內的效率,增強課堂內的容量,提高課堂內的訓練效率;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依託中間兼顧兩頭,佈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即使是佈置同量的作業,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準、快’,中等的要完成得’好、準’,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礎知識方面,提倡自學,依據教師教的方法,以個人完成任務爲主,團結協作爲輔,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積累並逐漸形成習慣。促使他們積極歸類知識,在多看多說中掌握。針對新題型,在老師的帶領下,作一些典型訓練。

三、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狠抓背誦。除教師在課堂上指導他們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外,重要的是督促檢查他們靈活運用方法去巧記,注重實效,抓重點,突破難點,對詩詞作適當的歸類,對一些名句則多角度地訓練和思考,在實際的語言中靈活運用。

四、在閱讀訓練方面。從課堂內開始嚴格訓練,依據課改新理念,利用現在有的各種參考書、材料、工具,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運用瀏覽、略讀、細研等方法,在多讀中整體感悟,快速理解課文。在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後,深入重難點,細細體味,在團結互助協作中多方研討,儘量讓文本成爲他們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他們一定得記住的死知識。課外注重培養大語文觀,多閱讀欣賞各類文章,增長見識,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學生掌握的情況看,古詩文的課外閱讀和現代文的課外閱讀得分率較低,閱讀依然是個薄弱環節。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是今後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作。

五、在寫作方面。書寫仍然影響其得高分的一個直接原因,書寫差的學生總與高分無緣。雖然我也狠抓了這部分學生的書寫,但都堅持不了多久,在老師督促檢查下也改觀不了多少,小學時形成的書寫的不良習慣,一直難以糾正,即使原來書寫好的學生,在作業成山的面前,想寫好也難。因此,書寫依然是嚴峻的問題。其次是仍然需要練筆,每週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練筆,在多寫多練中增長能力。再次,注重總結和歸納,在老師的歸納總結性的.習作評講中得到提高。最後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及時發現他們的長處,順勢引導,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

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我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七、重視朗讀、培養語感。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以提高他們的語感。選擇美文,讓學生感悟理解。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美文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紫藤蘿瀑布》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

八、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注重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培養,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爲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今後我定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教學反思10

通過月考評卷,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反思,能夠使下一段工作更好地進行。

一、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積累與運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

從做題情況看,學生出錯最多的是在積累與運用上。如:字音字形題,有的學生對字音字形似是而非,造成失分較多;還有古詩的填空題,因爲有的學生沒背過,有的學生字不會寫,所以造成失分較多。

閱讀理解題,學生在一些開放性問題上出現理解不到位的情況,也有失分;語言表達不準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二、問題分析

主要是教學方式和方法不當,或多或少的忽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平時還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實實在在的從字詞句篇開始,點點滴滴打下基礎。

三、改進措施

月考結束了,也讓我發現了工作中的很多不

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應紮紮實實的搞好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使自己能有較大的進步。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重視字詞注音之類的基礎知識,側重檢查學生會讀會寫。

二要嚴格課堂管理,使更多學生基礎知識落實到位。

三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師談話,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免子的圖片)你想對他說句什麼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並把它們凌亂地擺在黑板上。

呈現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夥兒可高興啦!一大早他們就來到了智多星的家裏。可是出發前,他們爲怎樣排隊吵了起來,誰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幫他們排排隊好嗎?

學生交流後,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再後面是長頸鹿,後面是小獅子,最後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排在黑板上: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師:你爲什麼要這麼排?

生1:因爲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麼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

師:還有不同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後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麼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所以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到,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到,所以排在最後一個。

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他的後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第1第2第3第4第5

師: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排法嗎?請你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師生通過談話完成了主題情境的導入以後,便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呈現了學習材料:排序一,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排序二,智多星、小松鼠、大象、小獅子、長頸鹿等。這兩種情況既是原有教材主題圖內涵的體現,又是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展現,更是學生原有思維現實的呈現。教師如此處理教材主題圖,是真正把握了《教學課程標準》指出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於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的”意圖。教學中,學生成了學習材料的呈現者、數學問題的發現者、數學活動的體驗者,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反思12

《故宮》是一篇介紹建築物的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築羣規模宏大、建築精(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美、布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造精神。能夠真正讀懂課文,能達到真正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在學生學會課文的生字詞語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把課文當成一名導遊,自己是遊客,跟隨着導遊去遊故宮的每一座宮殿,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學自悟,在每一座宮殿旁邊做上旁批。學習任務一佈置下去,同學們都安靜的默讀、自學、體會、做旁批。

約莫20分鐘,感覺大部分學生做好了。我就抽學生起來彙報自己學習的結果,彙報他們做的旁批,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學生都說的很好。比如有學生說到太和殿的時候,發表感嘆到太和殿真大啊,如果在裏面藏迷藏肯定很過癮。說到金鑾殿的時候,好多同學說皇帝的龍椅真漂亮,如果能穿上皇帝的龍袍坐在上面去拍張照片那該有多神氣呀!

說到御花園的.時候,孩子們感嘆到御花園真美,有那麼多的奇花異草,風景該有多好,空氣該有多麼清新,如果能居住在那裏生活該是多麼享受啊!最後,在彙報交流完後我再要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通過學生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學生們真正領悟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他們真偉大。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完成了課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語文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用擬人化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文體新穎活潑,符合兒童閱讀心理,有利於激起兒童閱讀興趣。第二課時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認識“慶祝”兩個生字。

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普遍對長句有畏難情緒,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長句由於修飾成分多,學生常讀漏、讀錯,此外,學生不會意羣停頓,第二、學生對課文吃不透,感情朗讀不到位。

我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一是平時對長句的停頓方法強調、引導不足,造成學生訓練不到位,二、學生的.對長句停頓的微小進步沒有進行及時的正面肯定與強化,造成其自信心不足,三、至於感情朗讀方面,教師範讀不夠,學生缺乏模仿對象。四、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構建一種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氛圍中,老師真正享受語文教學,學生真正享受語文學習。

我認爲要想讓學生樂讀、愛讀書,關鍵要在於讓學生覺得讀書是自己的內心需要,是一種自我肯定的途徑。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和獲得尊重的需要。因而,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開闢多種渠道,搭建新的平臺讓學生展示自我,同時,還要將對適當的有計劃滲透長句的朗誦技巧,把目標細化,指定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目標。

語文教學反思14

語文教學以讀爲本。該如何讓學生來讀,讀得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呢?教學《歡慶》時,我注重感情朗讀的引導,頗有心得。下面是我上課時的小片段。

師範讀課文。

師:同學們覺得老師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很好!

師:你覺得哪些地方好?

生:很有感情!

生:聲音很好聽。

生:讓我很激動。

師:知道老師爲什麼讀得這麼好、這麼有激情嗎?因爲我在讀的時候腦袋裏想象到全國上下歡慶十月一日的情景,老師的心情激動萬分。所以在讀的時候自然就真情流露,同學們也被感動了。

生:老師,我們該怎麼讀才能像你那樣呢?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國慶大閱兵呢?奧運會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健兒奪冠時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生:心情很激動。

生:我都哭了。

生:我高興得跳起來。

師:我們會感到自豪和驕傲!現在你們的心情怎樣呢?很激動吧?那我們就帶這這樣的心情來朗讀這首詩歌吧。

在朗讀中我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有個人讀,小組讀,輪讀,表演讀。《語文課標》提出語文閱讀的基本要求“注重情感體驗”,教師應做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情感的共鳴,這樣一來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智慧。

語文教學反思15

亮點:

1、本課教學打破以往師帶生逐一學習的教學思路。

2、注重從學生已有認知點出發,採用筆畫作爲第一人稱的教學方式,由筆畫“一”帶領大家學習,對於簡單的“一、二、三”則採用猜字謎的方式完成,對於較難一些得“四”,採用筆畫組合表演方式完成,既形象地突破了筆順、筆畫的難點,又從整體上把握了字形特點。

3、在教學“五”字的筆順及書寫時,重點是藉助書後筆順跟隨學習筆順,教會學生學會利用筆順跟隨記憶筆順,以“五”的教學爲例引出筆順跟隨表,並比較詳盡的介紹筆順跟隨表的作用及讀法。爲提高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作好鋪墊。

4、整節課重點較爲突出,教學方法多元,每個字的出示不雷同且側重點也不同,將所給知識巧妙分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1、學生書寫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觀察字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學生記憶字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思路還不是很廣。

改進措施:

1、打算着眼於學生讀貼能力的培養,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示範指導和自己細心觀察、認真書寫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書寫能力,並在成功的體驗中逐步激發書寫興趣,形成“我要學好,我要一次成功”的.良好風氣以及“動筆即是練字時”的良好書寫習慣。

2、老師多提供給孩子一些範例,並及時幫助學生總結歸納,使學生在大量的範例中感受記字方法的多樣性及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記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