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推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學生對於雷雨這一天氣現象比較熟悉,課文以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後的順序來寫。文章結構清晰,學生容易讀懂。另外,課文中的兩幅插圖也有助於學生去感受課文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根據漢字的特點,運用多種方法,認識12個生字,會寫“垂、越”兩個字。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激發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的興趣。爲上好這堂課,切實讓學生喜歡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多思考,採用一種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學形式來切實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自主識字、學生互學。在第二大板塊中,先由學生自主提出學習子卡的步驟,再進行多種方法識字的交流,最後通過“哪個字最難記?”這一問題進行反饋。實際上,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明顯體現,於是就順勢識記“垂”“越”二字。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生主動提出後馬上進行識字教學,突破了教學難點。

2、層次清晰,多法再現。在識字教學環節體現了層次清晰,例如“越”字的教學,從課文中的句子到短語訓練,再到句子訓練,掌握“越”字的含義,再到擴詞,積累其它義項。再如“垂”字的教學,層層遞進,學生通過直觀的演示理解什麼是“垂”,進而讀好句子。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運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側重地處理生字。如:藉助圖片識字法、換一換、減一減、猜字謎、形聲字等方法。

3、朗讀指導,體現個性。本課在隨文識字後隨即指導句子的朗讀,並且主張個性化朗讀。如:“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你就是這隻小蜘蛛,現在的心情怎樣?學生讀出着急、害怕的感受。再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學生有體會到害怕、壓抑的感覺,並且讀出了害怕。

4、指導書寫,直觀糾正。本課在指導書寫時,層次清晰,並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了直觀的教學,學生在問題改正的基礎上再寫,就會記得更深,寫得更美觀。

教學都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雖然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是一些教學環節的處理還不夠有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識字的方法很多,但是沒有一個主方法。通過領導的點評,明確了一節課的識字方法可以有多種,但應該有一個主要的方法,引導學生去學習。

2、有些方法不適合某個生子的教學,爲學生識字提高難度。如:“亂”的教學,教師採用自理識字的方法進行教學,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記字的難度,應該從“亂”字本身出發,讓學生想辦法去識記,增更加容易。聽了領導的建議,我才意識到教學手段的實施一定要有效,一定要幫助教師實現這個環節的教學目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多法”。

3、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時時仔細傾聽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的點撥,丟失了一次教育的機會。

非常感謝李欣燁主任、關校長和進修學校的白主任以及學年老師在此次評課中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這讓我反思教學的同時,也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提升了我的教學理念,我會虛心接受這些意見並及時改正,爭取在短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識字二里有詞語有圖。在上課之前,沒有想到學生會看不明白的呀。在課上突發一招,讓學生把詞語與相關的圖連在一起,本以爲是個小問題,不料花的時間不短。其中有問題的是“做航模”“觀天氣”。對於觀天氣,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所以不知道什麼是觀天氣,以爲就是看天空就可能,哪知道就是看一個小盒子裏的東西,然後有一個人在記錄呀。唉,如果有機會能讓學生到氣象局去看看多好呀!本課繼續讓學生用詞語說一句話,果然比昨天說的好多了。但是在形式上還是有點單一簡單。在上課之初,我問學生們在校園裏都有哪些活動,孩子們一時竟然說不上來。啓發了一會之後,學生纔開始說“學畫畫,學跳舞”等有限的`幾個。看來我們平時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做爲班主任,我也是太多的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才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麼多有趣的競賽,活動,孩子們的心中都沒有印象。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課,感觸最深的是:

本課講述了物理學家安培的一則趣事,小中見大,讓我們瞭解真正的科學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精神。安培被稱爲電動力學的創始人和奠基者。甚至電流的單位名稱也用其名字命名。

導入時,我決定從介紹安培入手,別出心裁地讓學生做了這樣幾道數學題: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個雞蛋約重50()一塊黑板約長4()

一張課桌價值約50()一節課時間是40()

學生好奇極了!語文老師怎麼讓我們做起了數學題來?不過這些題目顯然對孩子們來說太簡單了,孩子們答對後很好奇:老師究竟要給我們上什麼呢?

我追問:我們剛纔填的這些單位名稱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長度,那你們知道電流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這個問題把學生給難倒了,他們個個面面相覷。

我在黑板上板書:“安培”。

孩子們大聲地讀着,陸慶一不解地問:“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麼會是單位名稱呢?”

“是呀,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爲什麼要把他的名字作爲電流的單位名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培的故事。

這樣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月亮灣》這篇課文以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通過抓關鍵詞,讓學生來體會感悟。學第一段,關鍵詞是“美麗”,也是總攬全文的詞語,下文都是圍繞這個詞來寫的。朗讀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爲自己家鄉的美麗而自豪的感情。

第二段寫村前的景色。先讓學生對照插圖自學課文,再引導學生看圖,按“小河——河上——河裏——河岸——農田”的順序,有條理地口述月亮灣村前的景色。敘述時抓住“月牙一樣”、“繞着”、“緩緩”等詞語,讓學生了解月亮灣的地形和地名的由來,體會月亮灣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再抓住“魚兒”、“小橋”、“綠樹”、“青山”、“桃樹”、“桃花”、“農田”和“清清”、“倒映”、“一羣羣”、“燦爛”、“綠油油”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月亮灣山青水秀、紅綠相映、充滿生趣的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三段寫村後的`景色,我抓住“一片”、“茶樹”、“歡快”、“笑聲”等詞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月亮灣滿山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體會人們依靠辛勤勞動,改變家鄉面貌的喜悅心情。

在指導朗讀這篇課文時,我是朗讀與細讀課文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不僅讓學生想象月亮灣的景色美麗,還讓學生體會作者讚美月亮灣、熱愛月亮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板書,進行了背誦,效果較好。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1、指導學習雷雨前景象時,我讓學生先想象一下平時生活中的雷雨前的天氣,然後再熟讀的基礎上畫出文中雨前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中的語言片段時,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而描寫雨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讀雨後初晴的段落,再把雨後美景畫出來,再出示圖片,真切感受雨後的美。

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課的幾個動作字詞“垂、掛、壓、坐”。對於二年級的學生,這是有一定困難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這幾個詞。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學習雷雨前的段落時候,沒有說明爲什麼是1到3自然段,另外語速較快,在這一點上我一定要注意,還有因爲學生字用的時間有一點長,導致有兩個短語練習沒有講到。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課後的教學反思。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夥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應該如何交朋友,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對友誼和朋友有了自己較爲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學中注意藉助學生已有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步步提升對朋友的理解。

二、圍繞一條主線認識、感受,落實教學。

課堂設計以 “朋友”爲主線,以活動、拓展故事、談感受爲主要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並潛移默化地指導他們的交友行爲,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探討問題,以尋求正確的交友方法。突出正確區分哪些行爲和做法是有益的,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從正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交朋友。

五、臨別留言,內化情感和技能,實現教學昇華。

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聽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默寫臨別留言的'活動,藉助六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應該相互真是彼此的友誼,給他們一個可以訴述說的平臺,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的內化過程更爲紮實有效,也是對全課教學的總結和昇華。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x單元的第x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家戴嵩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感情朗讀、以讀促悟爲主線,突出了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促使學生較好的體會到了大家戴嵩的虛心精神:

1、從課題入手,瞭解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關注學生,教學纔能有所收穫。因此,我在揭題、讀題後,問學生:家是怎麼樣的人?學生說:家是會的人。我追問:會的人都能叫家嗎?學生笑着舉起了手:很本領的人才能叫家;很出名的人才能叫家。我又問:寫字很厲害的人叫——學生馬上說:書法家。接着學生說出了:科學家、發明家等。短短的談話,爲家在學生心目中豎起了不平常的地位,爲下文的學習,爲感受家的謙虛,打下了基礎。

2、從“著名”入手,走進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學中,我從“著名”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家?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用“一就”說話,進行了語言的訓練,邊練邊讀,讀好文中這句話。通過老師的簡筆,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氣,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義的理解,爲感受家的優秀品質,再一次埋下了伏筆。

3、從對話入手,讚揚家

正當學生入情入境,認爲家的無可挑剔的時候,教師及時引導:當家沉浸在大家的稱讚聲中時,人羣裏出現了刺耳的喊聲,讓學生像小牧童一樣讀一讀小牧童的話,然後問:說說你喜歡?爲什麼?交流後再回到課文,看看戴鬆是怎麼做的?品讀對話,有感情的讀好對話,讓學生深刻感受戴嵩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優秀品質,並對戴嵩說出發自內心的稱讚:戴嵩,你真了不起;戴鬆,我爲你驕傲!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小牧童的大膽率直,敢於挑戰權威的優秀品質。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它寫的是:詩人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不僅回憶起自己得故鄉和童年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感所代替。全詩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學習這首詩要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優美音韻、完整得意境和蘊含其中的美好情感。依據這個教學目標,我是通過讓孩子們反覆的讀來體會詩歌得意境和美的。

具體的教學環節是這樣的:我先按照題目的意思板書了夜、書、所見,讓孩子們藉助詩文和課下的註釋來弄明白這樣板書的目的。接着就是讀詩。由於這是一首思鄉詩,讀的'時候語速要慢,感情稍低沉。在這我借鑑了一下別人得經驗。給孩子們簡單插入了一些平仄的'知識,告訴孩子們每個節奏中最後一個字讀的時候要慢些,音拉得稍微長一些。我先範讀,引導孩子讀好第一句。後讓孩子們配合我的手勢去讀,把快慢、節奏讀出來。然後我從“動客情”入手來感悟詩歌的意境。是什麼牽動了詩人得感情?客遊在外得他會想些什麼?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和孩子,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引導孩子們去想象,去體會。最後我適時地進行了延伸,在浩瀚的詩國裏,思鄉、思親歷來都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詩人通過詩歌來抒發他們心中的離愁別緒。這樣的詩也有很多,同學們不妨課下去收集一些,來感受一下。

縱觀這節課,優缺點並存。

1、本節課我覺得的成功是孩子們的讀書。他們不僅讀出了詩歌的輕重緩急,還把自己的感受也讀了出來。看來有時的一些想法是完全可以在孩子們身上實現的,關鍵在老師的引導。我就是和鄭州的那個老師一樣,配上手勢,讓孩子們根據手勢來讀書。雖然沒有大家做的那麼完美,但讀的效果還是有一點點的。由於孩子們很好奇,詩歌還可以這樣得讀,他們都很興奮,反覆誦讀,沒有覺得很厭煩。注意力也很集中。前面大量的讀書,也爲後面理解詩歌做下了鋪墊。孩子們的理解也很好。看來還是得讓孩子們多多讀書。

2、不足也有很多。由於讀書的時間太多了,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本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只是理解了一點。時間得把握不好,我的課堂調控能力不是很強,以後還需要多多努力。讀書和課堂這兩個方面該怎樣協調在一起呢?我真的好好反思反思。還有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過於瑣碎,不簡潔,不像別的老師上課乾脆利落。評價語也是乾巴巴的,就像我這個人一樣。

總之,語文課堂上我也在努力地嘗試,努力地爲孩子們語文素養的提高積極地實踐。不足也肯定不少,但我會努力的。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本。

爲了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教學中我不把課文講得支離破碎,導入時,通過課件中的新疆圖片 , 先讓學生從感官上了解葡萄溝盛產葡萄的特點,而且給人以美的感受,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爲自己主動有效地學習奠定了基礎。

我是根據課文內容表達的情感和本班學生已能自主讀文,比較讀文的特點,設計了這個問題:“你覺得哪句話寫得好,打動了你的心,就讀……”目的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喜愛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在自由的環境裏,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

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我先讓學生在屏幕上觀察茂密的枝葉,然後在涼棚的下面出示了閃動的新疆的孩子在乘涼,以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學生可以主動地把語言文字與其代表的具體生動的動態畫面聯繫起來,從而快速準確地理解了詞語。

由於我所教的孩子大部分是從農村來的,只見過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沒有見過紅的、白的、暗紅的,無法理解“五光十色”這個詞的美,我又利用了課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動畫的形式相繼出示,這樣解決了教學難點。經過討論、敘述後理解了“五光十色”並能說句話,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進行了課外延伸,引導學生主動思維的學習方式和習慣。

指導朗讀中,我的激勵性評價突出了重點,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現在臉上和聲音上讀給同桌聽”……通過評價讀文情況並展現自評、互評,有得於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文素養,即:比較、反饋、傾聽的能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草》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詩。本詩讀起來琅琅上口,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由於學生課前對這首詩都早有接觸,絕大多數孩子已經能熟背這首詩,所以,如何激發孩子繼續學習這首詩的興趣是首要問題。

在佈置預習這首詩的作業時,馬上有學生問道:“爲什麼我們以前背這首詩時,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現在這首詩名字又變爲《草》了呢?”聽到孩子提出這一問題,我立刻覺得這就是孩子繼續學習這首詩的興趣所在,所以我順勢說:“同一首詩有不同的名字當然是有原因的,只不過這個謎底我要在上課時揭曉!”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善於“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這種寶貴的資源,有助於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第二天上課,早有學生等不及要詢問我所說的.“謎底”,看着他們那種着急勁兒,我並不急着爲他們解疑,而是先講解起這首詩來。在引導孩子學好這首詩後,我問道:“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詩主要講的是什麼?”“草!”很多孩子齊聲回答,“表現了草的什麼呢?”我追問,“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很旺盛!”聽了孩子的問答,我總結說:“是啊,這首詩寫出了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它的題目取作《草》。我們以前背過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與《草》相比,有什麼不同呢?”有幾個敏銳的孩子不等我說完,像是發現了什麼寶藏,興奮地說:“《賦得古原草送別》後面還有兩句詩呢!”“哦——那這兩句詩寫的是什麼?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問完了這個問題後,看着孩子們一個個認真思考的樣子,我還帶着提示的意味吟誦起這句詩,果不其然,我的話音未落,立刻又孩子反應過來“後面兩句詩裏有送別呢!”“正是因爲這首詩裏有送別的意思,所以這首詩題爲《賦得古原草送別》,而這首詩少了最後兩句話,它主要寫的是草,所以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叫做《草》。”

就這樣,我抓住了這首詩有兩個題目這個契機,通過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不僅使他們產生了繼續學習這首詩的興趣,同時也拓展了這首詩的課外知識點,頗有一舉兩得的意味。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一課時,我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裏,採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並在自己的頭腦中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來說一說古詩的意思,沒有一句一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讓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感悟語言,在歌聲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的興致盎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古詩的韻味永存。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節古詩教學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爲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平臺,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的意思,通過一遍一遍地誦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詠柳》整堂課的教學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對柳樹的觀察到充滿奇妙的想象所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的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爲主,老師爲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課文開始時,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通過音效,引出課題。

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雷聲和雨聲,身臨其境,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爲後文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 注重生字詞的教學。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詞教學本身就比較枯燥,因此我採用了自由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做動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認字活動。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氣氛也比較高漲,獲得的效果也不錯。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兩幅插圖,在此基礎上我又補充了雷雨前的圖片,力圖用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在初讀課文之後要讓這麼小的學生說出課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順序來寫的,是很難的。爲了突破重點。所以我選擇了三幅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打亂了順序,讓學生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重新擺一擺,希望把這種敘事方法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以此來弄清課文的脈絡。又如: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這句話中的“垂下來”一詞學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與掉下來搞混淆,於是我通過放蜘蛛從網上垂下來的視頻讓學生看,學生就會對“垂”的理解到位,進而體會出課文用詞的準確,把這句話讀好。

四、體會悟趣,訓練詞句。

這篇文章在運用詞句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中我以各種形式喚起學生對詞語的直觀理解,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就用得很妙,滿天的烏雲是怎樣壓下來呢?我通過展示圖像,然後追問:

從圖中看“壓”字怎樣理解?天上的烏雲壓地面這麼近,人們感受怎樣?學生經過訓練,不僅會弄清了“壓”字具體含義,而且會揣摩出了人們當時的感受。又如“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像”,我採用創設語用情境的`策略,以運用文本中“越來越”這個描寫景物變化開始,理解“越來越”的意思和用法,再讓學生用句式說雷雨中,雷雨後看到的景色變化,然後啓發學生追溯全文,從而避免逐字逐句的通讀全文,做到有詳有略,對於第一課時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初步感知全文似乎是最快捷,也易於讓學生接受,在次基礎上去體會詞語讀懂句子,學生自然會學得有趣,用得正確。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第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心裏素質較差,缺乏調控能力,緊張情緒貫穿師生,貫穿於整堂課。由於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堂課顯得非常沉悶。練習用“越來越____”句式說話時,學生的思路沒打開,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教學過渡不夠自然。學生在看圖片複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我深知,在教學方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例如:語言基本功、普通話、字的書寫等等。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小馬過河》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小馬要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勤思考,多腦筋,多分析,敢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中我儘量創設和諧的氛圍,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閱讀的興趣。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爲什麼?

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爲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不大明白,摘入古詩時,編者爲何將《春夜喜雨》改爲《春雨》,詩題,即是理解古詩的鑰匙:季節----春,時間----夜,對象----雨,心情----喜。

課堂上,在聯繫實際說春雨特點時,爲了引導學生說出春雨的“細”(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綿”(潛入夜,細無聲),指導學生觀察了當時教室外的雨,當時確爲春雨綿綿,但孩子就是說雨有聲,也大,(他們說的,是昨夜及前兩天的雨,那給了他們太深的印象了吧,自己也在這時想起了以前課堂上不時出現的疙瘩:文章中的某些觀點,自己都不大認同,但必須按教參中的要求傳授,教給學生時,自然就沒有了激情,沒有了感染力。)有些強迫着讓孩子再聽聽雨聲---沒有,這節課就這樣接着上了,扣着“好”,讓孩子們理解了這首在上學期就會背了的詩。

今天,再打出這篇後記的時候,突然想到了,當時,我怎麼就不多花些時間,讓孩子靜下來呢,讓他們靜下來,用耳朵,去感受春雨,雨確是無聲的'啊,在傾聽裏,體會詩文,也體會那春。

再查資料,“《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怪只怪,自己在備課時沒有備得詳盡。

明白了,教學時,並不是一定要讓學生知道:春雨,如詩人杜甫在詩中描寫的那麼好。而是讓學生知道,這首詩,是詩人杜甫寫成都的雨,是一場典型的春雨,當然,春雨,也有例外。

就這麼簡單的,明白了。自己的理解侷限也侷限了自己的教學。教者,要有多深厚的學識做爲底蘊才能讓自己的教學順暢、睿智,才能不誤人子弟呀!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並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可問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者查字典。並把生字詞解決掉。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後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繫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旁識字法記“虹”。聯繫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在朗讀感悟上,我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歸類整理詞語。在提問學生們哪一個字用得好時,學生們都積極回答問題,王樹基說:“老師,“壓”用得好,我能感覺到烏雲來勢很猛。成志認爲“垂”用得好,能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氣氛很活躍。

寫字指導,重點講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蜘字的蟲字旁要寫的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的短而平,下面的橫長短不同。

這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達到了所要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