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單元“異域風情”的最後一課,是一篇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觀的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表達。它在篇章佈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採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後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和結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課文不僅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過渡也十分自然,如,過渡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使文章順暢自然。二是語言。課文的語言十分優美生動,作者聯想豐富,如,“金燦燦的陽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藍,好似透明的藍寶石”,“……繁花似錦,綠海蕩波,滿眼是綠色,處處是花海”,無不體現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語言文字本身的美,讀來就像欣賞一幅幅五彩的畫卷,讓人回味無窮。

基於本文的特色以及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點:

1.通過瀏覽全文,抓關鍵句瞭解主要內容,藉助課題含義,觸摸作者圍繞主題進行選材的寫作方法,理清文脈,並體會文章首尾呼應及過渡句承上啓下的妙處。

2.通過自讀自悟,反覆品讀,想像等方法,瞭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並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並通過圖文迴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彩色非洲的讚美之情。

3.通過對非洲植物世界的學習,能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自學非洲彩色動物世界、日常生活及藝術風采,積累好詞佳句。並能簡單複述非洲的彩色。

關於略讀教學,小語專家沈大安老師曾講過,可以分三步走:初讀知大意,再讀抓重點,三讀談感受。根據這一方法及略讀教學略教但不略學理念,我的課堂主要圍繞目標分兩個板塊來展開。第一板塊便是“列提綱,理文脈”,扶放結合,引領學生將全文進行梳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達特色。而後在粗獷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從大量圖片中走進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緊接着,進入第二板塊“讀悟結合,感受非洲風情”教學,主要讓學生走進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從文字中細細品味,用作批註的方法,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並能遷移運用。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法還是掌握得比較好的,而且文中大量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優美詞句,他們都是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找出來的。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優美清新的兒童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純真美好的愛。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句,體會詩中紫丁香一樣芳香美麗的情感。

讀第一節時先讓學生表演“踮起腳尖”,引導他們體會孩子們恐怕驚動老師的心情和學生對老師深深的愛,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讀第二、三、四節時引導學生回憶、想象:老師爲什麼會疲倦,老師掛牽什麼?學生一邊聽着《我愛米蘭》這首歌,一邊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師爲了學生的快樂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勞動。有的學生說:老師講一節課要準備許多資料,要費很多時間,夜深了,還不休息;有的學生說,那次我感冒了,是老師帶我到醫院看病拿藥,晚上還幫我蓋被子;有的說:從剛開學到現在,老師嗓子一直不好,但是仍然精神飽滿地給我們講課……學生將生活與詩文相結合,更好地感悟了詩情詩意。在此基礎上採用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個人讀、合作讀、分小組讀、比賽讀等等。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悟到了師生之間的深情。課上完了,但紫丁香散發出的濃香深情,仍縈繞在我與學生之間。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這次我上的課文《頤和園》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以“我國世界遺產”爲主題,訓練的重點是:能夠引導學生想像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爲了體現新課標精神,針對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緊緊抓住遊記的特點,創設遊覽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賞讀、美讀和趣讀。邊讀邊想像畫面。抓關鍵詞,體會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從中感受到頤和園景色的優美。激發學生探究“世界遺產”文化的興趣。在這節課上我力圖讓學生遊得有趣,讀得有味,學得有法。中年級時既不能讓學生對遊記概念化,又要讓學生形成對遊記的初步正確的印象。

因此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整堂課我是以帶着學生去遊覽頤和園爲線索,拉近了文本和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走進文本,欣賞頤和園美景的閱讀慾望,情境創設貫穿整節課,讓學生在快樂的遊玩中感受遊記的特點。欣賞和表達頤和園的景色美。堅持以讀爲主,讀說相結合。在整堂課中注重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我採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各種形式的讀,比如:邊讀邊找句子、創設情境朗讀、邊朗讀邊展開想像、邊朗讀邊體會關鍵詞的精妙。學生說的也比較充分,說自己對文字的感受,說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說獅子的千姿百態還巧妙地把寫作指導穿插在其中。同時在整堂課中,我力圖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經常出現“你感受到什麼?”“你想說點什麼?”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這些引導的話。

不足之處:

因爲對時間的把握還不夠準,最後設計的小導遊環節沒有來得及進行,這是一大遺憾。另外感覺讀的還是少,只爲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

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十七孔橋小獅子可愛和多。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後對文本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本,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爲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今後逐步改正。

不過,總的來說,感覺孩子們還是學得比較輕鬆,讀得也還算有滋有味吧。對遊記也有了不少的認識。 “賞識性教學診斷”,因爲有了賞識,所以每一個老師都能在同行的肯定中獲得自信。而診斷則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爲出發點,抱着幫助、指導、探討的目的,所以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能坦然而輕鬆地接受同行們的指教。我想每一個參與這次活動的老師都會在這次活動中受益匪淺。非常慶幸自己也能是其中的一員。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以學生髮展爲本,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爲主”的研究性學習因其致力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而將其作爲一種學習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輔助教學,應該說還是挺有成效的。首先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濃厚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其次學生學會了查尋資料的方法,加強了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小組內交流和在全班交流,增強了表達能力;再次在全班交流時對學生儀表、表達的高要求,加強了她們自我發展的意識;小論文的寫作使學生鍛鍊了寫作能力等。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現把它和自己對它的思考一併提出來,以期待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去探索、研究。

問題一:學生停留於資料收集層面,不善分析、提煉。

在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收集和分析、處理信息是實施過程中的必要環節。收集信息是指學生能夠從不同渠道獲得信息,並且能夠熟練掌握各種獲取信息的工具,對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較明確。而分析、處理信息則是指學生能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概括並運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能根據所佔有的信息提煉出別人所沒有的觀點,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收集信息比較容易,因此積極性也較高,收穫也較大;但一旦進入分析、處理信息階段,學生就顯得相對低沉,不善於發現問題,因爲,這一階段比較困難,屬於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問題二:學生真正的參與面不廣,旁觀者較多。

一般來說,真正對語文有興趣,認爲語文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很重要的學生對學習內容較爲熱心,她們積極查找資料,深入鑽研,廣泛地和學習組成員進行討論,在個人鑽研和討論中,不斷獲得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她們承擔了學習內容的大部分任務,甚至包攬了全部研究任務,成爲學習小組的頂樑柱。應該說,她們的能力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提高。但是,組內那些或者性格內向,或者對語文興趣不濃的同學對學習內容研究的參與度不大,頂多是查尋一些資料,至於其它的比如進行分析比較,形成自己的觀點等就不太積極,可以說成了學習內容研究的旁觀者,故出現了“一些人忙而勞累,一些人閒而無聊”的局面。

問題三:課堂交流平乏,被動接聽者多。

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最後程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將取得的收穫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爲了鍛鍊她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形成書面材料之前進行口頭彙報,將自己的收穫和同學進行交流研討,以便加深對所研究內容的理解並繼續修改。但是由於大部分學生只是將收集的內容剪貼、拼湊,沒能融入到自己的知識中,且採用的形式比較單調(只是單純地將所收集的資料一股腦兒地讀給大家聽),再加上她們表述時不講策略,沒有老師講得生動,同時各組只注重本組的內容,對其他組的內容一般不太感興趣,因此形成了彙報組的同學在上面講得很累,而其他組的同學卻只是被動地接受、傾聽,形成了死氣沉沉的狀態,課堂上成了變相的滿堂灌,沒有了思維的碰撞。久而久之,本該充滿活力的研究性學習變得單調、枯燥、乏味。

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後的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可採用以下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1、加強師生“對話”

從問題一中可以看出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必須加強。這就使得教師和學生“對話”顯得非常重要。因爲學生正處於心智成長階段,知識結構也並不完善,親切的交流對於情感或思想易於激發,它可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幫助她們深入思考。有的老師認爲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可以讓自己省力,一旦將任務分配給學生,和她們講清楚怎樣做,就無須再多過問,在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幾乎和學生沒有交流。這一種做法是不對的。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比平時更需要和老師進行交流,她們認爲,在她們這一層次,所學的知識不是很紮實,閱讀面不廣、量不大,碰到問題有時是束手無策,不知該從何下手,思路堵塞,這時和老師的`交流就可以幫助開拓思路,加大思維深度。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引導作用。

2、強化羣體參與意識。

首先在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前,教師就要做好宣傳工作,指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強調共同參與。其次,及時聯繫,做好協調、指導、激勵工作,增強她們的參與意識。教師要勤於與各學習小組聯繫,瞭解各小組的任務分配狀況,研究進展狀況,產生的疑點等等,並督促小組成員輪流將每次討論分析情況記錄下來,以便將來成文時使用。這樣,有助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疑難,從而及時幫助、指導、協調,也有利於教師在學生碰到困難時及時激勵她們,以免學生被困難嚇倒,打退堂鼓,出現旁觀者。

3、學會寬容,注重思維碰撞。

思維的碰撞在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時時、處處存在,這也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的地方。而在班內的交流,既可以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分享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又可以聽取她們的意見,使自己組的研究能更進一步,是一個思維碰撞的大好機會。爲了很好地利用這個交流的機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筆者針對學生交流中出現的狀況,從兩個方面着手:首先,參與學生的討論,給學生一點建議,讓各組學生明確,交流並不僅僅是完成任務,重要的是讓其他組的同學能從自己的講解中獲得東西,並從中激起思維的火花,從她們那兒獲得啓迪;其次讓學生學會理解、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讓學生共同分享收穫的喜悅。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時常聽到教師抱怨:語文難教,涉及的知識點太多,一節課不停的講,還沒講完,還得另找自習課去補,又苦又累,學生還不領情,不願聽,嫌教師擠佔了他們自習課的時間。學生則抱怨:作業太多,一晚上都做不完,老師的題海戰術讓人吃不消,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可見老師和學生都在大量的拼體力、拼時間,但收效甚微。做作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陣地,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是十分關鍵和必要的.。只有把握好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讓學生在四十分鐘內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才能達到“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高素質”的要求。那麼如何在40分鐘內獲得最大的效益,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在積極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兩點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如何用心教:

1、備課時要精心設計

2、內容上要有所側重

3、訓練點要重在能力

4、時間上要合理安排

二、學生如何主動學

1、明確目標,課前預習。

2、發揮主動,學當“小老師”

3、全員參與,合作學習。

4、學會質疑,探究解決。

5、善於歸納,事倍功半。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一年級拼音教現在已告一段落了,最近一直在反思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和教訓。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爲拼音教學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爲了避免學習的枯燥,我千方百計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爲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拼音王國裏快樂地遨遊,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巧設教學遊戲,在遊戲中學拼音。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着學前兒童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作爲教者要巧計遊戲,吸引學生。如:“開火車”、“對口令”、“摘蘋果”、“點名排隊”、“悄悄話闖關”等。

2、組織兩人合作,在合作中學拼音。如讓同桌兩人互當"小老師"的活動,一個讀拼音,一個當小老師,互考互問,學生們在小老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中興趣不減,體驗着當老師的成就感和學習的樂趣。在拼音的拼讀教學中兩人合作學習更能激發興趣。如:“找朋友”遊戲,同桌兩人一個拿聲母卡片一個拿韻母卡片,老師說一個音節,學生們在《找朋友》的音樂中找出聲母和韻母,再一起拼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興趣濃、勁頭足,並且參與面廣、效果好。還有很多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小組合作、大組合作等。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關於拼音教學,無論是《教參》還是《課標》,都一致要求學生只要能準確認讀聲韻母和音節,因爲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柺杖。對於聲韻母也只要抄寫能準確認讀就行了。如此看來,拼音的教學應該是愉快而單一的。既是單一,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負擔應該就輕一些了——每天練讀,抄寫幾個聲韻母總是能承受的。可事實上,翻開《語練》,再看看試卷,要求就更高了:學生首先要分清聲母和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學會正確標調;能按順序寫出所有的聲母;能正確地把聲韻母合成音節;能根據圖補充完整音節(包含補充聲母、韻母、聲調);能把圖和音節連線;能看圖完整地寫出整個音節……這樣的知識含量豈是光熟讀音節就能解決的?豈是光抄寫聲韻母就行的?分析以上的知識類型,大多數的知識是跟“音節”有關係的,如果不熟悉所有的聲母,不熟悉所有的韻母,不熟悉所有的整體認讀音節。那麼最基本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單項練習就完成不了,所以,所有的聲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就要會背會默。而填音節、連音節、寫音節這樣的練習不僅跟聲韻母的掌握有直接的關係,還涉及到音節組成的規則(如標調規則和ü上兩點處理規則),更需要學生能運用正確的音節來表達所需要表達的.內容。那麼,熟練拼讀音節是否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儘管我們在教學中滲透了一些音節組成的規則,學生也見識了大量的音節,但要正確書寫出完整的音節,哪怕只要填一些聲母或韻母,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的,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的?我覺得對於音節掌握要求可能要調整。這種調整不是因爲作業上有這樣的練習、考試中有這樣的題目,而是我們從長遠的目標來看——一年級學完拼音後,馬上就要學會運用拼音來寫詞或寫一句話,二、三年級在寫話和習作中也會比較頻繁地使用拼音,也就是說,其實音節的全面掌握是學生實際的需要,既是如此,光要求會認讀音節恐怕是不夠的,眼睛看與手來寫畢竟是不一樣的。基於此,我覺得在拼音教學中,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一定要抄寫並會背會默,每一課在書上出現的帶調拼音詞要抄寫。爲了減輕學生的負擔,聲母、韻母只要在習字冊上抄寫就行,不需要再在拼音本

書寫。音節的抄寫能加深學生對正確音節的正確感知程度,對標調和一些拼寫規則也有鞏固的作用。相信如果平時在教學中能加強這一塊的教學,現在的練習中也不至於頻頻出現學生抄錯字母、漏抄聲調、標錯聲調、填錯音節的錯誤了。現在。拼音集中教學的時間已過,反思是爲了以後更好的教學和彌補。現在進入漢字、課文教學階段,在教學生字朗讀課文的同時也是鞏固拼音教學的良好時機。藉着抄生字組詞的機會,把音節也抄一抄,好好加強一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從事初中語文教學這幾年,一直在努力營造“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這種氛圍,讓學生“樂學”,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打造高效課堂模式。基於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努力與學生拉近距離。

在日常班級管理、學習生活中,與學生拉近距離、多交流,尋求與他們的認同點,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關注他們,使之親其師,信其道。以此爲起點,給適當的任務,促其自學,鼓勵加環境的合力,制定明確具體可行的目標和任務,相信他們,肯定他們,讓學生們真正感覺到學有所獲,引起興趣,並在其中體味到快樂。只有在平等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取得好的效果。

二、課前精心準備。

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要做到知識容量、廣度、深度、技能訓練達要求,課堂上注重過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釋疑針對性強,收穫全方位,課前準備很重要。平時備課不能僅僅侷限在教參,還應廣泛的收集資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三、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富有激情的`導入課堂,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信號,把學生帶入一種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巧設問題激發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做到不走神、認真聽講,積極地動腦思考。

四、注重學生自我展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組進行探討交流,各小組推薦代表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使問題得到深化和糾正,如有必要,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展示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傾聽並及時作好記錄或進行修改。儘量做到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且能夠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勤思考、敢發言、勤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培養其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五、培養課代表、小組長協調、配合能力,使課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諧、輕鬆、高效,教師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發揮課代表及小組長的作用,明確職責、分工明確,真正讓課代表及小組長做好老師的“左右手”以使課堂效果更高效。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這個學期本人擔任高二(9)、(10)班語文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長補短。爲在以後的工作中再接再厲,作總結如下:

回顧過去一學期的語文課教學,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教學,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繼續加強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重視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爲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爲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爲“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性、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採用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四)、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啓,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爲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

總之,我在本學期中盡心盡力,班上同學的語文成績也有了明顯地提高,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一如既往,努力工作,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不是第一次從事了,每次都有新收穫,在城軌半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中職語文課堂不同於一般的語文課堂,由於面對學生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課堂內容的有效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因此對教師工作會有更高的要求。

中職學生的學情比較複雜,這與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經歷關係緊密。首先,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整體較差,這體現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給學生布置過作文,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中錯別字、病句、前後矛盾等現象很嚴重,一次語文課講到詩歌,我問學生“這首詩寫了那些意象?”,話沒落音一位學生就接口道“老師,什麼是意象?”,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中職學生很多是初中沒讀完輟學後重新走進校園或在一般性的初高中因爲學習成績太差不想讀了才走進中職學校的,換句話說他們很多是“沒地方去了”或者“被逼着”來到中職學校的。此外,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很特殊,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等,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當然也有一些誤解了父母的關愛,所以表現的比較叛逆,覺得很多事都無所謂,混一天是一天,這些特殊的原因使這些孩子在常人眼裏被貼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壞孩子”等標籤。上述的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裏很常見,也是他們情況複雜的重要表現。

面對這樣複雜的學生情況,教學內容和手段自然也必須適應他們的心裏,學生叛逆、逆反不能說他們是“壞孩子”,在他們心底也有自己在乎和任可的東西,教師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接近他們,用語言真情打動他們。

一、接近學生,觸及心靈

我教的學生是14級春季班的學生,所以以講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中的教學爲例。下冊課本中經典篇目很多,比如第一篇《合歡樹》,開學第一課講親情非常好,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在講這一課時,我結合自己在外讀書的經歷告訴了學生“家”“親人

”的真正存在。講課時,我沒有以名人名事導入,也沒有以自己從書本里看來的事例導入,而是以自己在外讀書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實事情導入,由自身的經歷激起學生的感同身受,進而告訴學生“家”不是沒錢時的“提款機”,也不是遇到困難挫折時的“避風港”,它是我們迷茫時、困惑時的照明燈,是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的“安慰”,不管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家都在我們身後,只要轉身,我們就看得到,這樣的方式一下就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很快的跟着課堂走,而在結束時,同樣以自己的做法告訴學生要多和父母溝通,那次的課中我很驚喜地發現孩子是很有心也很善良的,覺得他們的叛逆只是表現,背後是他們的迷茫。

二、以課堂爲主,時刻跟着學生的“腳步”走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4--18之間,正值花樣年紀,價值觀人生觀容易受到影響,而網絡等各種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遞方式使它們能比教師更快的接受一些信息,上課時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一點也會使課堂別具一格。在講《口語交際·演講》時,我選用了《超級演說家》的一些小視頻進行講解分析,視頻的演講內容都是近一段時期內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話題或事件,演講的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從開頭講到結尾的很嚴肅的傳統方式,所以學生很喜歡去看,看完後結合所講內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學生能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針對不足的還能提出改進意見,自然的課堂效果也很不錯。在社會新話題這一塊,很多時候學生都走在教師面前,若能跟上他們的腳步,並加以適當的引導,學生能很好的融入課堂並端正對一些爲題的看法。

三、課堂上要多點激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

中職學生正值花季,青春熱情、富有朝氣、活潑好動是他們的特點,但同時這一時期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小大人”,對“尊嚴”看得很重,所以教師應在保持師者的威信同時儘量做到和學生平等相處,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而學生在學會尊重老師同學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所有的人。比如在一次作業中,有位孩子表達了自己想學好但又很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在寫評語時我寫了“老師已經看到了你的努力,以後會在課堂上關注你的”,下次課前當着全班的面不點名的表揚了他,結果自那以後,課堂上不管身邊的怎樣他都能認真聽課。還有一個孩子,剛開始基本沒在課堂上出現過,偶爾出現也是在玩手機或睡覺,但在一次很偶然的事情上我給他留足了面子,結果他悄悄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開始認真聽課,並且還能監督身邊的人好好聽課。這些小事情都讓我很有感觸,孩子們還是很懂事的,只是有時需要被人關注被人鼓勵,更多的是被重視。

四、用故事語言拯救課堂

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們中不少人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走神、玩手機、甚至打瞌睡都是難免的,大部分中職孩子對教師的口若懸河的”長篇大論”根本不感興趣,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尤爲反感,因此,在教學中注入快樂因子,讓課堂氣氛活起來,是爲師者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處在14--18歲的孩子很多時候願意學習有故事情節的內容,所以在課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和作者相關的逸聞趣事。有孩子對我說“老師,學校裏學的東西根本沒用,學的不是真知識”,我回答他說“你說對了,學校課堂裏學的不是真知識,我也不是在教大家知識,我是在教大家見識,教大家和學校外的朋友聊天時的優越感,我平時給大家講的小故事不是讓大家一笑而過的,是在給大家積累和朋友聊天時的素材”,這樣的回答讓那些孩子靜了下來,低着頭若有所思,此外,在講艾青的詩歌《我愛着土地》時,一段配樂的朗誦也讓學生瞬間進入了情景。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幽默或動情的語言是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到教學中去的,因此,要善於運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中職語文教學是比較特殊的教學課題,其中值得探究的很多,雖然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已經有所得但要學習的仍然很多,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多地去向其他的老師學習請教,也會在以後的課堂中繼續進行自己的教學反思和總結,以此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有時甚至已被列爲主課之外。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成績往往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最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爲一線語文教師,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高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

一、夯實基礎,奠定文學素養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覆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學習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就抓緊具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在徵求學生意見的情況下,給每個學生配備了《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一書,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有系統瞭解,並要求學生在早讀課,課餘時間加以記憶,加以背誦。爲了克服遺忘,我將這本書的內容分散在課堂測驗,單元測試,朋考試卷,知識競賽中出現,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提高效率。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開始在教學文言文時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文言文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可以和學生談論文言文語法方面的.體會了,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爲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爲本針對學生實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也發揮讀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抓實讀本中的文言文,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常重點篇目快,甚至讓學生課外自讀的原則,有變化地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這樣,我們一方面抓實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思路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擴大閱讀量,提高其語文素養。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在作文教學上,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據教材編寫體例,從話題作文開始,逐步訓練學生的各種論力,縱的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區別寫作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詔題作文,橫的方面,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進而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評改,評改方式靈活變化。一是學生自評,二是學生互評,三是分組評改,四是教師評改。每一次評改之後,卻令有充分的交流過程,讓學生討論、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來。

二、廣泛拓展,提升語文能力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讀本是其有益的補充,而課外語文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範疇。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二)充分發揮閱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容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基礎,爲提高閱讀水平,學校每週開設了一節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閱讀課的重要性,閱讀的要求,並且經常檢查學生的閱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閱讀。

(三)拓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爲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並作爲論據寫入作文,使學生閱讀,寫作同時提高。

(四)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敘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優秀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責任重大,責無旁貸,而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的基礎,搞好語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僅靠交流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我們去摸索,去深度,去拓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這周的例會,王老師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了公開的發言。聽了王老師的發言,我收穫頗多。

首先要擺正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一點對現在學爲主體的教學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應該放手給學生,可如何放手,往往無從下手。聽了王老師介紹的他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做法,我深受啓發。

其次要有效的備課,平時我的`備課無非是課本和教參,可是王老師一堂課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又分那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數。一定要搞好二次備課,有些環節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沒有實效的環節及時刪去,在上課過程中,特別是處理問題的一些細節上,有時會有一些非常好的靈感,但是這樣的靈感有時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對這樣一些的好的方法,這時要及時做好記錄,有時等上完課就會想不起來了。王老師的做法我深感佩服,課本我們教了很多遍,可是我們注意吸取教訓了嗎?教學經驗從哪兒來,可能更多的是來源於課堂。

總之,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都能像王老師那樣善於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積極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一定也會像王老師那樣,成爲一代名師。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摘要】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推動學生的職業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爲基點,塑造學生人文氣質,增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增進專業知識,強化專業能力。然而,由於受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並未真正實現既定的目標和任務。本文試圖從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現象入手,探尋相應的對策,旨在最大限度完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和工具學科,中職學生語文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着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後的工作與生活產生影響。但是,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中職語文教學無論是從學生的素質、學習狀況,還是從教學方法、教材、質量評估上,都存在諸多的問題, 嚴重製約了中職語文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和質量的提高。如何實現以能力爲中心,以就業爲導向的中職職業教育教學目標,成爲每個中職語文教師認真思考、努力探討的課題。

1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現象

1.1學生問題

⑴語文學科基礎薄弱。面對洶涌的經濟大潮,中職學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日趨白日化,生源由原來“優先首批”錄取的“尖子生”,改變爲“最末批”錄取的“差等生”。由於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來自於教育不被重視的農村,所以多數呈現出語文學科基礎薄弱的現狀。

⑵缺乏學習興趣。作爲初中階段基礎教育淘汰出來的中職學生,大多數都不能正常接受語文素養再教育,在語文學習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礙。有的學生對許多事物都缺乏應有的興趣,尤其是談到學習就心生厭倦,對語文學習也是如此;有的學生雖然接受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生的水準,其綜合素質較差,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較弱,學習語文有一定的難度,往往因爲聽不懂課和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喪失學習信心;有的學生認爲自己到職校是來學習專業的,語文和專業是兩碼事,學不學無所謂,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從不主動學習,更談不上刻苦努力。中職學生鍾愛網絡、多媒體。據調查,中職學生絕大多數家庭有電腦,但基本上都用來玩遊戲,或聊天,或看碟,或聽音樂,而不是用來學習。

⑶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中職學生缺乏正確學習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在對語文基礎課教學的重要性的無知。大多數學生對上職校以及文化基礎課對自身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偏差。絕大多數學生認爲:“選擇上職校一是因爲無奈,普通中學進不了,只好來上職中;二是爲了學一門技術,畢業後找份工作,至於是否是爲了多學一點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從來沒有想過,也覺得文化水平的高低與將來當工人沒有多大關係。”並且在 “職業”的導向性影響下,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功利性的特點,學生們“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現象比較明顯。

1.2教師問題

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大多數的老師都是採用傳統的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爲主,漠視學生的獨特性,自主性,把自己的觀點、思想強行灌輸給學生。上課時口若懸河,古今中外,家事、國事、天下事,滔滔不絕,面面俱道。暴露了中職生的語文課堂主要表現出“四重四輕”的特點:1.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2.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教學;3.重形式說教,輕習慣養成;4.重共性教育,輕個性引導。特別是中職學校現代教學設備不足,教師基本延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容易讓老師疲憊,學生容易勞累,教育教學的結果只求知識復現的正確性而完全忽視學生的體驗能力。

1.3教材問題

⑴現有中職語文教材內容多、容量大。由於課時量減少,一套共四冊的語文教材往往只用一、兩冊,教學中不能體現整個教材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

⑵中職語文教材更新慢。多年來,一直使用一套教材,教師的“教”變成了一種簡單的重複工作,教學中缺乏應有的生氣。教學內容陳舊,離學生的生活越來越遠,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⑶沒有突出中職教育的特點。現有的教材大多缺乏對中職學生的全面考慮,不能體現“以就業爲導向”的新的職業教育教材觀。

⑷不同專業的語文教學目的與要求大體一致,不能充分體現出不同專業類別的不同要求。無論是烹飪工藝、旅遊管理等文科類專業還是機電機械、化學工藝等理科類專業,語文教師使用一式的語文教案、一致的語文進度、一樣的語文試卷,甚至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要求都相同,這就不可能適應、實現語文教學爲專業服務的時代要求了。

2針對問題的有效對策

針對以上現狀,今後的中職語文教學應該以就業爲導向,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的特點,一切以學生就業爲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2.1重塑學生的自尊心

如果學生具備較好的自尊心、自信心,那麼將爲學生將來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無論是對待學習,還是對待生活,他們就會很難有自信心。所以,中職教師在數學教育中,既要有意識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要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幫助學生。教師最好充分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2.2樹立職教觀念

教師要改變觀念,加強自身的學習和研究。中職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上與普高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在學習成果上差距就更大,但另一方面,中職學生與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有許多鮮明的特點,比如他們的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且追求時尚,追求財富,出人頭地的夢想非常強烈。

2.3精心設計課堂

中職班的課堂紀律一般都是比較差的,學生學習風氣不濃,學習環境也不那麼好。這就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獨特性、創造性的見解和行爲發揮,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的氣氛。精心設計課題的導人到整堂課的語言組織,問題設計,情景佈置,板書設計等等。還要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面部表情、聲調、手勢甚至是目光都可以調動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呼應配合。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主動學語文的勁頭就會自然增加。

2.4採取多重教學評價模式

如何讓職校學生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在新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重新樹立起對學習對生活的信心,這是我們中職老師首先應考慮的'問題。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落後的、統一化的、終極式的成績考覈方式已經成了學生主體發展的攔路虎,越來越多的學生又開始在職中的考試中咀嚼到了失敗的滋味,大大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因此,要讓層次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發展,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就必須改革目前這種終極式的、以知識再現爲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試模式,建立新的語文考覈方式,突出過程評價,注重興趣培養及能力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

2.5整合教材內容,突出職教特色

語文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靈活應用。在選擇材料時,要貼近實際,注重實用性。主要以兼顧不同專業爲落點,不同專業的語文教學不應以統一的模式進行,應當各有偏重。偏重是指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內容安排和教學方式向專業“傾斜”。比如數控專業的,可適當增選一些數控方面的知識性文章,包括數控技術的發展沿革、革新創造和發展前景等,結合學生學到的說明方法,讓他們選擇一種產品寫一個產品說明書;計算機專業的,可以嘗試讓學生練習在電腦上寫作文,結合文檔編輯,用郵件形式提交作文。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目的。

中職語文教材的選擇還要注重職教特色,即以就業爲導向。這更要求我們除了重視語文知識能力的訓練外,還應注重加強課程的人文性,加強職業活動中必備的精神品質和職業活動中必備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要滿足學生將來工作崗位的需求。

3結語

誠然,影響語文課堂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手段,抓住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變被動爲主動,變不利爲有利,變消極爲積極,必將打破語文課堂沉悶呆滯局面,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實現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既定目標和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薛春勝《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甘肅農業,20xx年周筠

[2]《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實施多元性評價的思考》20xx年11月

[3]蘇佔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河北師範大學,20xx年4月

[4]朱孝平。職校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教學.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20xx.9.25.

[5]李文勇《突出學習實用性,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xx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在我校倡導的高效課堂的改革下,作爲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裏,導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啓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讀後我們也會產生探究的願望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

這節課是和本班學生認識一個星期之後,向全校老師推出的見面課。作爲一個剛接手的班級,學生要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老師要摸索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一個磨合互相適應的階段。爲了儘量保證課堂的完整性,提高課堂效率,我大膽處理文本,呈現三維課堂。

一、圖片與文字相結合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色,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嫩葉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葉子格外惹眼,因而我製作ppt,對應文字出示圖片。讓學生記住圖片的像,記住文字的美,記住葉的特點。葉的特點:綠、鋪得均勻、不重疊、不留一點空隙。

二、解讀與想象相結合

藉助圖片的美,創設情境,拓展文本,訓練說話。

1、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好像一面--------------。

2、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好像一塊-----------。

3、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好像---------。

通過想象進行說話訓練,進一步感受爬山虎葉的特點。以說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三、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我抓住課文第3、4自然段,通過畫一畫,演一演,學習葉聖陶爺爺細緻的觀察,有序的描寫。讓學生明白怎樣寫才能將事物寫具體,寫真實。

在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關於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和第四自然段細絲的變化時,我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讓學生在有關的語句上反覆朗讀反覆琢磨時,學生開始尋找到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起來,細細斟酌之下,一幅幅形象直觀的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而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牆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所以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想到了用肢體語言來展示。課堂上,我讓學生們都把兩隻手伸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當作爬山虎的莖,手指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把課桌當作一面牆。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牆的,接着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先把手指肚觸着牆,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再經過解疑,理解爬山虎不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後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爲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這節課成功之處就是肢體語言來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以閱讀促寫作,以閱讀扶寫作。

教學中,我以學生爲中心,鼓勵引導學生在自主體驗、自我發現中尋找獨特的認識、感受,讓學生體驗探索的快樂。課堂是門遺憾的藝術。我想學生在習作中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首尾呼應的手法就可以讓文章結構緊密,內容完整,主題突出。所以,我利用文本向學生滲透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我試圖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首段與尾段的方法,意會首尾呼應微妙的聯繫。因爲時間的關係,學生只將首尾段讀了一遍,還沒有在讀中有所感悟。此項教學目標沒有完成。課後想想還是不能太貪心了,這是老師的通病。哪個都想抓,在有限的時間又怎麼可能都落實。其實,運用了首尾呼應手法的文章很多,又何必急於在一堂課完成。在總結中,前進;在反思中,成長。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

20xx年10月16日,我校組織的“賞識性教學診斷”語文教學校際交流活動拉開了帷幕,所有語文老師都積極準備,率先上課。作爲其中上課者的一員,我對於這次活動感受很深。收穫也很大。

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兩點收穫和自己的教學反思吧。

收穫一:

對於這次的上課,從一開始接到這個任務,我就非常認真,從選好教學內容的第一天,就開始認真鑽研教材,緊接着就是蒐集各種資料,找圖片做課件然後,從試教到修改,再試教再修改,再修改再試教,整整試了四次教,教案也修改了四次,都說課文試多了就沒感覺了,可是對我而言卻恰恰相反,每一次試教帶給我的都是新的體會,對教材,對教法,對學法,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穫。一次比一次思路更清晰,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學方法更有效。所以我想這次活動我收穫更多的並不是最後正式上課所獲得同行們的肯定,而是這個不斷磨練自己的'過程。雖然過程中充滿了酸甜苦辣,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品嚐過失2敗的苦澀,但從這過程中,我得到自我反思的機會,得到了自我的提升。所以我十分感謝這次活動,它既讓我自己有這麼一個展現自己、充實自己、反思自己的機會,還能讓我走出當局者的迷霧。我想通過這次活動,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以及今後該努力的方向,也更自信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和潛力。

收穫二:

除了上課本身對自己的提高外,聽同年級其他老師的課對我的幫助和啓發也很大。她的語文教學經驗非常豐富,文學功底也很深厚,聽她上課真是受益匪淺。那激情洋溢的教態,那巧妙的教學構思,對教材鑽研深,課堂拓展面廣有太多的優點值得我學習。最令我折服的是她對教學的熱忱,對同事的熱情。不管再忙再累,只要你去向她詢問教學上的事,她絕對會放下自己手上的事無私地幫助你。所以,我非常感謝她在我每一次試教時給我最中肯的建議和幫助。

比組長伍高峯老師,雖然才二十出頭,但已經在教學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聽他的課,會讓你不自覺地被他那精湛的語言感染,被他對教材教法所獨到的見解而折服。在我試教時,他的評課往往能讓我茅塞頓開,十分感謝他不厭其煩地聽我試教,幫助我修改教案和課件。

聽他們的課往往能讓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瞭解。所以我感謝這次活動,它讓我更好地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