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

上完這篇課文,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爲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積累,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爲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科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那幾句哪幾句就讀哪幾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着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湖水很美。”我反問:“假如你去遊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裏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深層含義的鑰匙。

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碼?對。單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夥伴的關係,這纔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繫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到達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後互評,評後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啓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的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後滲入評價信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相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層次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2

優點:

1.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啓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範、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本堂課我十分重視“讀”,以問題爲引領,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讀出感受,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使學生在充分地讀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情感體驗,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目標。

不足之處:

教師範讀對學生的示範性不夠強。

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師。因此,我作爲一名老師,應該爲學生做好朗讀的示範。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3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纔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爲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情感參與,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指名學生朗讀課題後發現問題,於是提醒學生注意有個“兒”,但是學生仍不能讀好這個兒化音,於是我就進行了示範讀,告訴學生讀好“兒化音”的方法,兩個字連在一起讀快點,舌頭圈起來,然後讓學生聽我讀再讓指名讓學生讀,有個別學生會讀,在一次次的示範下學生逐漸能讀好這個兒化音。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指導學生認字時,我針對不同生字採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對於“數”這個字有兩個讀音,爲了讓學生理解兩個讀音的用法,我引導學生採用組詞的方法理解,識字應該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千萬不能孤立認字。

學完字之後,我讓學生讀生詞,在這裏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比較巧妙。“數不清”這個詞先讓學生理解其意思,然後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發散學生思維,擴寬學生知識面,學習不能學死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對於“數不清”和“飄落”這兩個詞的意思,我沒有放在課文中學習。在學詞的時候就進行理解。對於飄落這個詞,我才用直觀的“紙片飄落”的方法讓學生理解。看了這個動作,學生就明白了,不用老師過多解釋。然後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還有什麼能飄落呢?學生就開始說“冬天雪花從空中飄落;紙片從天上飄落;秋天樹葉從樹上飄落??”在練習這個飄落的詞語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______從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先示範朗讀,再讓學生讀,再採用分角色朗讀,經過多次朗讀之後,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這時候,我又讓學生說說,你還有什麼不懂,會思考的孩子就說了:“小雨點爲什麼要求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爲什麼要求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其實表面上是他們在提出問題,但其實是我在引導他們學習,引出下面的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找答案。

要教學生做真人,做真事,那麼每節課的德育訓練也非常重要,就要告訴學生從一點一滴小小的事情做起,課後要求學生愛護花草,爲教室裏的.花草按時澆水。

其實這節課我也有很多失誤的地方,經過反思,發現本堂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安排上不夠緊湊,學習第一節的時間過長,使得第二、三、四、節的教學顯得倉促;部分教學環節落實不夠到位。特別是最後寫字環節,顯得倉促不紮實,其實可以課後再教,處理教學設計還不夠靈活。在學完課文之後的拓展訓練,假如你是雨點兒,你想去哪裏?沒有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失誤。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的還不盡如人意,但卻讓自己收穫多多。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4

今天所執教的《三峽之秋》是五年級上冊“以城鄉美景”爲主題而編排的一篇閱讀課文。

針對“課程總目標”對閱讀的要求:“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具有獨立閱獨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爲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學段目標”關於閱讀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下面,我就圍繞這五個環節,反思一下我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激趣導入理解文題環節。

利用語言喚起了學生對以往學習過的寫景散文的回憶,爲學這篇寫景的文章作了鋪墊。通過指導審題,使學生明確了文章的體裁和內容。

★預習檢測、反饋學情環節。

通過檢查,反饋了學生朗讀的預習情況,相機指導了光暈、顯露等生活中易讀錯或難讀的詞。明確了本文的寫作順序、景物內容和三峽不同時段的特點。爲下文的閱讀掃清了障礙。

★抓住特點,指導朗讀環節。

通過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彙報的學習方式。運用讀語段、畫語句、品特點、悟寫法的方法。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訓練,使學生習得了有順序、抓特點、多修辭、用對比的寫景方法。再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感受到了山河的壯美。激發了對三峽的熱愛與讚美之情,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學習的難點。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熟讀積累了語言,培養了朗讀,理解了詞句。

在實施本節課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學生依提示獨立學習,然後合作學習。在展示彙報時,形式單一,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合作的力量。

重建的方案:對中午長江美景的感悟,就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提醒學生要分工明確。在展示彙報時,以小組形式進行,引導學生按提示的要求,把句子是怎樣抓住長江特點,表現這一時段三峽特點,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說具體,然後練習有感情朗讀,並對朗讀作以指導。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5

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有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後來,他留在傑克遜家裏幹活,成爲莊園裏的一把好手。從這件事可以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尊嚴”來展開,讓學生明白年輕人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人物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他的勤奮,努力又如何獲得尊嚴及傑克遜大叔尊重和常識尊嚴。在設計上抓住傑克遜大叔對哈默評價的那句話,讓學生找一找,從這個切入點入手,突出了重點,自然而貼切。當學生讀完這句話時,並不理解,隨之問到爲什麼大叔說哈默有尊嚴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呢,讓學生畫一畫,把讀書的感受寫出來。這個問題既指向文章內容,又能引導學生來理解感悟內容,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思維空間比較大,這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實現有效閱讀。

在體現學生主體性方面,做到了幾個“充分”,一個是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二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讀書體會、對問題看法的機會。三是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薰陶感染。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讀過程。一是整體通讀,整體感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心得,感語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找不同的語句,體會不同詞語,從而感悟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詞語的教學, “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臉色蒼白”等詞語,體現年青人及逃難人飢餓至極,對狼吞虎嚥“對比讀,體現出年輕人及逃難人飢餓至及。就這樣年輕人仍堅持以勞動換取食物,寫出了年輕人是有尊嚴的'。對兩個“狼吞虎嚥”進行了對比讀,體現了年輕人吃的心安理得,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二是重點細讀,引導學生重點讀哈默的三次語言,邊讀邊感語,深入體會哈默以勞動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這樣的情感和態度。如: “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對這句話做了重點指導,通過齊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形式,讓學生走近哈默,體會心理活動,學生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把聲音讀得堅定,而是努力把自己當作哈默,讀出了自己的體會,語氣反而顯得更自然,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生自讀自悟中,學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動作,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到了他是一個自尊、自強、自愛的人,也感受到了傑克遜大叔是個尊重他人的人。此時再次回讀2-5段,再次感受到哈默與傑克遜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時也達到了語文教學的共聚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在理解傑克遜大叔語言時,我抓住了“富翁”與“尊嚴”的關係,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這句話,此時,孩子們課文已學完,對一開始的“不是很理解尊嚴,此時已有了新的認識,再問學生你又如何理解大叔對哈墨的評價的話,加深了理解,說的很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不足之處是在課尾應該讓學生說說有關尊嚴的事例,再次體會尊嚴,從而在生活上能以此約束自己,樹立自己的尊嚴。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6

《雨說》是九年級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它清新活潑,明朗而耐讀,輕美如音樂。讀來給人以美得享受,結合自己所上的課,特反思以下幾點:

詩歌的教學中在讀,是訓練朗誦的最佳時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對朗誦加以評點,加以指導,讓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讀。書[內]讀百遍,其自見,更何況是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式地朗讀呢。要多讀詩,讀好詩。這是寫給兒童的一首詩應該讀的親切,自然,充滿愛心,這是關鍵。

把握詩歌內容,整體領悟詩意是詩歌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極具個性的精神活動。整體把握其實是對詩歌的'解讀,要認真閱讀,理解詩歌的寫作思路。既然是《雨說》,那麼就要讓學生明確“雨”說了什麼。並品味它的語言魅力。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出自己的感受。與文本對話,理解感受詩歌豐富的意境,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通過詩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於人生的思考。理性的光輝,通過感性的文字加以表現,從雨的角度來看,學生體會到善良的內心、博大的胸襟,給別人帶來快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從“少年兒童”的角度來看,則會看到,人的一生不論遇到何種坎坷,都要勇敢、樂觀的生活。對於學生來說,無疑會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老師要將這種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空洞的說教.在品味詩歌感情的過程中,自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樣一來,便達到了詩歌教學的目的。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7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一)教師出示上節課認識的生字“六、七、八、九、十”。

(二)指名讀,開火車讀,分男女讀,小組賽讀,齊讀。

二、和大人一起讀

(一)學生觀看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插圖的內容。

(二)教師範讀兒歌《小兔子乖乖》。

(三)教師一句一句帶讀,同時示範做相應的動作。

(四)師生一起配樂表演讀。

(五)教學小結:小兔子做得對,當陌生人敲門時,千萬別開門。

三、書寫提示

(一)複習田字格中橫中線、豎中線及各小格的名稱。

(二)師生齊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三)教師:當我們在書寫漢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1.學生在“寫漢字”軟件裏再次觀看“二、三、十、禾”的書寫順序,以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在田字格里認真描紅,臨寫。

3.組內評議,寫得好的獎勵一顆小星星。

四、課堂小結

(一)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二)學生暢所欲言。

教後反思

優點: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字謎的講解,作爲教師能夠感受到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適時地進行了其他字謎的拓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

不足:本節課在書寫方面“八”字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和加強,在撇低捺高和中間兩筆不相連方面有部分同學做的還不夠好,甚至有的同學寫成了“入”字。教師會利用課下時間繼續進行指導。

快樂讀書吧

教學目標:

1.介紹課外閱讀的方法。

2.學會閱讀,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全班同學對讀書感興趣。

教學準備:

教學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一)教師讀故事給學生聽,如《白雪公主》。

(二)教師:你們喜歡讀書嗎?都讀過什麼書?有什麼收穫?(學生彙報交流)

(三)教師:同學們,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可以讓我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可以讓我們越來越聰明。

二、圖文結合,體會閱讀的快樂。

(一)教學第一幅圖。

1.出示第一幅圖,學生觀察後說說圖意。

2.提問:在家裏,除了和媽媽一起看書,還可以和誰一起看書?除了讀故事書,還可以讀什麼書?你是怎麼讀書的?和家人一起看書,快樂嗎?

(二)教學第二幅圖。

1.出示第二幅插圖,全班說圖意。

2.教師:這位同學講的故事精彩嗎?從哪裏可以看出?爲什麼這位同學會被評爲“故事大王”?

學生自由想象彙報。

(三)教學第三幅圖。

1.出示第三幅圖,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圖意。

2.教師:在書店裏如何看書?

教師在學生回報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行爲教育。

(四)教學第四幅圖。

1.出示第四幅插圖,學生觀察後說說圖意。

2.教師小結:在家裏,我們主要是看圖聽家人讀書,上學了,我們學會了漢語拼音,認識了很多生字,就可以讀更多的書了。

三、講故事比賽。

(一)小組推薦一位學生上臺講故事。

(二)師生點評,評出“故事大王”。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後我們班每個月都要舉行講故事比賽。你們要利用課外時間多看書、多讀書,爲下一次的講故事比賽作準備。

教後反思

優點:本節課我利用ppt直觀的引入了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讓學生試着複述故事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不足:對於開展比賽的方案自己還沒有完全想好,正在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讓學愛上閱讀而並非硬性的去要求、去逼迫。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8

鮮花什麼時間開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飛行本領,玩耍卻玩出了大名堂,怎樣巧妙找到丟失的駱駝,這是多麼有趣的內容啊。本組課文講的就是這些內容。有的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課文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於動手,纔能有所發現的意識。全組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讀課文《找駱駝》,且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本組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花鐘》一課將學生引領進入“花鐘”的奇妙世界之中,學習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花開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體會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從而紮實學生語文功底,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教學《蜜蜂》時,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玩出了名堂》一課教學後,讓我反思到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找駱駝》一課教學,教給了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9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抓住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性格。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着作者對說明對象——松鼠的細緻觀察,字裏行間充滿着作者對這小生靈的摯愛。生動的說明語言激發起讀者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愫,也進一步激發起學生閱讀說明文、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現在就我自己上《松鼠》這一課的亮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分析如下:

上課前我創設了情境,利用播放鬆鼠視頻及圖片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小松鼠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設計效果很好,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學軌道上來。

這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擬定合理科學。教學緊緊圍繞目標展開,環節緊湊,重點突出。讓學生很好的瞭解了松鼠的.特點,也激發了學生保護動物的熱情。只是難點部分難以突破,所以在我反覆引導下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領會。由於突出了品味語言這一塊,受時間影響,沒有能很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外在引導學生方面,自己的語言還不夠靈巧藝術。在課堂流程的設計上還沒能夠走出自己的特色,比較中規中矩。雖然學生很配合,但是依然不能夠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教學中,我感到最遺憾的是:教學內容設計太多,由於教學每個環節需要完成,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而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努力克服這一弊病,爭取做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0

本組教材是圍繞着“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編寫的,由3篇精讀課文、1篇略讀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組成。《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讚頌長江的雄偉氣勢、西湖的旖旎多姿。《富饒的西沙羣島》:反映了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美麗的小興安嶺》:描繪了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現代都市香港的美麗和繁華。

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各項語文活動的安排,都是圍繞着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展現祖國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一主旨編排的。這裏有古人讚頌長江雄偉氣勢、西湖迷人風采的.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有反映南疆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有描繪北國各個季節不同景色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還有展示現代都市風采的略讀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單元內各部分互相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整體推進、協調發展。

在二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本組課文,可以將新舊兩方面的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祖國的山河壯美。學習古詩,注重讓學生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其他三篇寫景的課文,注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在充分的閱讀中,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習過程中,還注意引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加深對祖國山河的瞭解。同時,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和一個“積累·運用”。課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反思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優缺點如下:

一、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

針對班級中一部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文字較差的現狀,從開學初我就注重了這方面的訓練,在教學活動中儘量突出這方面的訓練,訓練時做到詞不離句,名不離篇。教學中,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尤其是對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採用比較法、歸類法、重點突破法,使學生牢記在心。在作文指導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因爲從以往的作文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這與他們的聯想能力薄弱有一定關係。許多事實證明,從不同角度、不同體裁、不同內容、不同主題,即變換角度指導作文,能使學生有更多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全面觀察事物,想象豐富。

二、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有得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儘量體現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集體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而且進一步體會了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的體現出來。在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中,朗讀指導有些少,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朗讀指導的設計較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語文課的朗讀目的之一是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通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的運用問題。要重視朗讀訓練,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提高朗讀水平。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二)iuü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爲: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可以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麼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起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三)bpmf教學反思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馬上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曾經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今天,我的學生他們自己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己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己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說出來的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啓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知道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爲呢?

(四)gkh教學反思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爲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五)zcs教學反思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爲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通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己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爲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說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3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爲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築路時有哪些權利,什麼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爲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嘆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爲他們講解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定之後可能會有的後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後,理解起課文內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用老師的述說、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進一步體會。並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說出來,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說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常說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瞭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於感悟課文的細節。比如:《燕子專列》中政府包車之舉爲什麼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的瞭解這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4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人教語文教學反思15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爲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爲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後來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接着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爲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爲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