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琅琅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撇折”,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如何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呢?設計時,我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好認知、訓練和情意目標,根據訓練點,,用網絡優勢,製作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努力創設與訓練點相關的教學情景。

2、以學生爲主體,以個別化,協作式爲主要形式,在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形成師生共鳴的態勢,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拓展知識面,培養創新能力。

圍繞訓練點,我是這樣展開的:

1、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新課標》中對閱讀方面的情感態度而言,首先是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這一點尤爲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爲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學習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只有瞭解他們的心理,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纔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裏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採用森林王國裏的獅子大王這一角色,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讓他們樂於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欣然願意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這個時候,強調學生自己就是主人,讓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找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們。

2、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達到識字認字的目的。《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老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鑑於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於是我引出小狗——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衣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於是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後,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並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實踐證明,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之後,再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雲、公、車。然後鞏固認讀,最後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爲了些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爲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乾淨、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範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並且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後,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秀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3、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第一學段在朗讀的目標上是這樣要求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所以在上課的前五分鐘內,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製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4、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爲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另外,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方面,我覺得還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着多重對話關係,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學生、教師與編者的對話等,這些都爲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要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不是老師去講解,而是學生自己各抒己見,變被動爲主動去品析、討論、欣賞、嘗試朗讀。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確認自己認爲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爲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做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不要可以追求“標準答案”。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中,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今後,需要做的是如何把這種思想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落實到的一舉一動中。另外,還可以將生活和課堂聯繫起來,課外佈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收集有關動物的文字、圖片資料,留心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這次的教學活動,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從而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擯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2

今天,我講了《比尾巴》一課,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很輕鬆,我也很輕鬆。細細反思,我覺得這節課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爲我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很快的孩子們就興趣大增,置於活動當中。此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爲此,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我採用男女生對讀、拍手讀、跺腳讀等形式,調動他們的多種感觀來參與學習活動,使課堂充滿了活力。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讀課外書、上網找資料等多種途徑瞭解其他動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點,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3

《比尾巴》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組內互觀課,課前我上網查資料、精心製作課件,並讓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蒐集。爲了一上來就能老老的抓住學生的視線,我採用了提問式引入:今天大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聚到一起要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什麼比賽?學生齊聲回答“比尾巴”,這時我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着。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我引導他們: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比賽了?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一個都沒拉下。爲了鼓勵學生,我靈機一動,請學生充當小評委來宣佈了參賽選手名單,學生興趣高漲,特別是當上小評委的學生更是神氣十足、像模像樣的,一副資深評委的派頭,看着他們,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愉快。這時,我又適時拋出下一個問題?比賽就要開始了,第一個比賽項目是什麼呢?屏幕上出現問句:“誰的尾巴長?”在學生搞清什麼是問句後,我先讓學生自己試着讀讀,並進行了範讀,可當讀到“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時,有些學生怎麼也讀不好,並且“傘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着聽課老師,我不敢戀戰,趕緊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指着板書帶着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這首兒歌,其實也是看似熱鬧,實則蜻蜓點水。因爲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後面拓展的內容,那可是我自認最出採的地方。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後面拓展的部分發揮的很好,很熱鬧,也顯現出了他們豐富的課外知識,但上完課後,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讓我一直耿耿與懷。在新大綱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句話反覆提出,在各年級段都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讀的技巧,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4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韻文呀!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而且語言簡明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在讀中提升語感。怎麼讀呢?以往學生習慣於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今天來個師生對讀怎麼樣?像少數民族的對唱一樣,有問有答,肯定很有意思。這樣想着,課上,在孩子們認識了生字之後,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換一種朗讀方式,我來問,你們來答,例如:我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你們怎麼回答?”孩子們齊聲讀:“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就這樣。”接下來,我們開始對讀課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讀了兩輪之後,換做他們來問我來答,男生問,女生答,這樣讀了幾遍之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背誦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學得非常帶勁兒,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孩子願意讀,想讀,主動去讀,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孩子產生了興趣,下一步纔有可能學好。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5

進入識字階段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於識字教學的思考,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聽取了各位老師前輩們的建議,一直以來,在識字上均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讀環節中,當孩子進行初讀反饋、逐段讀好課文後,我再提取該部分課文裏出現的生字,正音,記形,逐個識記。

通過教學實踐,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

1、識字不夠有側重,幾乎是字字落實,用力均勻。

2、儘管聽取了師傅和陳老師等幾位前輩的探討,初步得知了隨文識字的基本操作步驟,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初讀後還是“正音、記形、運用”一股腦兒同時進行,沒有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個人認爲,這也可以算是沒有側重的體現吧。

3、識字教學花費時間較長,一般都要花費一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這一環節。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興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在最近的教學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力求能逐漸改善我的教學行爲,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該課的生字進行了分析。這篇課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裏面的主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而本課要求識記的12個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與小動物有關,藏在這幾個小動物的名字裏面。根據這一特點,我捨棄了一直以來沿用的“初讀檢查時識記生字”的操作,將這幾個生字放在了初讀之前,與導入環節進行有機結合。

在導入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在森林王國裏參加比賽的情境,然後,有目的、有側重的逐個請出這些帶有生字的參賽小動物,“邀請”的方式也十分與衆不同——“猜謎語”,利用這一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每請出一位動物朋友,便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就讓孩子們記一記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對本字進行識記。

儘管識記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異,都是正音、記形,再適當的組詞運用,但是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都比較高漲,由於創設的識字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孩子們樂於接受,在孩子們自主識記字形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覺舉手的孩子多了,積極思考的孩子多了,這顯然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正面作用。

輕鬆愉快的識字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二、字不離詞,提高識記效果

低段識字教學提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進一步提高識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我是先以詞語的形式,出示動物的名稱,再對裏面的生字進行識記,這樣,讓每一個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個確定的語境,如公雞的“公”,松鼠的“鬆”等字。從孩子們課後的生字過關率來看,這樣進行的識字教學,效果要比初讀完課文後再提取出單個的生字讓學生識記更好一些。

始終覺得,生字的識記要和字義的理解聯繫起來,只有理解了字義,生字才能記的更加牢固,不至於“回生”。很多生字單個出現時,由於沒有具體的語境,語義不甚明確,孩子們對字義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導致識記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將生字放入詞語中,尤其是這類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詞語,也無需教師過多解釋,孩子讀着讀着便能理解詞義,然後以詞帶字,建立起語義的聯繫,有助孩子提高識記效果。

本次的識字教學權作一次識字教學的新嘗試,不過也僅僅只是教學形式上的轉變,在識字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仍然是引導學生從正音、記形再至組詞運用,沒有太大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和識字的側重點上這一塊還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6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爲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裏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爲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導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複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說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採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

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本,與文本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爲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爲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因爲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鬆而又愉快!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8

教育的生命不是“複製”,而是創新。課改呼喚本性,張揚個性,實現創新,它以生命的高度關注課堂,關注新型的教學行爲,即重知識的生成過程,不惟單純的結論;重情感生成的機制,不求表面的熱鬧,重課堂的“百家爭鳴”,不求整齊劃一。雖然課前我們都精心地設計了教案,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行爲卻不是教師完全可以預料的,爲張揚個性、顯現靈性,動態生成已經成爲新課程所提倡的核心理念。它主要包括教學行爲是動態生成的,課程是動態生成的。我們教師就應該在預設和生成之間尋求動態的平衡。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師原先的設計主要有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但學生幾遍一讀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有學生就在課堂中開始做起小動作,淘氣的張吟賓更在座位上大聲說道:“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何俊的尾巴長,陸路的尾巴短……”面對他的惡作劇,我沒有采取簡單的批評形式,只是當着全班的面說:“張吟賓小朋友真厲害,纔讀了幾遍課文就會學着創作了,”只看見張吟賓馬上臉上一紅,倒不好意思再頑皮了,我接着說:“但這樣的兒歌不僅不好聽,用來取笑同學就更不好了。”

接着我抓住這一生成資源,重新組合板塊,把拓展延伸提到這一環節,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特點,指導學生展開模仿與創作。學生興趣盎然,有的學生說:“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誰的脖子會噴水?鹿的脖子長,熊的脖子短,大象的脖子會噴水。”有的學生說:“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不一會兒,學生就編出了不同的兒歌,而且同桌之間互問互答,玩得開心、學得認真。由此看來,只要我們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就並不難。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改“線形結構”爲“板塊結構”;在課堂調控上,改“封閉結構”爲“開放結構”;在課堂交往上,改“單向結構”爲“網狀結構”,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爲靈性、悟性、個性充分張揚的新時代的學生,會真正成爲語文學習的主人。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9

一、教材說明

這篇兒歌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方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

兒歌共四節。第一、三節三個問句,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究竟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看?第二、四節三句話,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個問題。兩問兩答,像是猜謎語,又像是考別人,別人說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於是迫不及待地說出這個答案。這首兒歌抓住了低年級孩子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首兒歌還告訴學生,身邊的事多麼奇怪,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傘。有的尾巴彎,有的尾巴扁。還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細去察看。

學習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學習難點是讀好問句。

二、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雲、公、車"3個字。認識1個筆畫"斜鉤"和3個偏旁"矢、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媒體使用課件

五、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本課的12個生字,三個偏旁,一個筆畫。會寫"雲、公、車"。

二、教學過程

(一)趣味揭題,學習生字

1、今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項特別的比賽,請我們每個小朋友做裁判。它們比什麼呢?

2、教師當堂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全文。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教師巡視,因材施教,注意讀書習慣的培養。)

4、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得是否達到了要求。

5、小組比賽,你問我答。

6、評議、討論,指導朗讀問句。

(三)認讀生字、學寫生字

1、(課件顯紅12個生字)這些紅色的字,你認識嗎?做小老師教教同學。

2、學寫"雲、公、車"。本課寫字教學,可讓學生在自己描紅的基礎上,點撥學生髮現書寫三個字的筆順規則是從上到下。然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之處:"雲"字第二筆橫要寫長一點,落在橫中線上;"公"上面的"八"的開口度要適中;"車"最後一筆"丨"要壓在豎中線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準確、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2、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根據課件,逐句認讀兒歌。

2、卡片認讀詞語

比尾巴長短一把傘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雞鴨子

(二)細讀課文,瞭解動物尾巴特點

1、讀課文,找找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比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麼特點?

2、小組交流、討論。

3、課件出示文中六種動物的圖畫,看着圖說說它們的尾巴的特點,嘗試對讀問答。

4、評議

(三)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請同學以分組對讀、男女生對讀的方式朗讀全文。

2、嘗試背誦。

3、課件出示牛、馬、魚、貓、豬的尾巴,說說它們的尾巴像什麼?

4、完成課後"讀讀畫畫"練習。

5、課後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興趣再找找還有哪些動物的有它自己的特點。

教學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爲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爲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遊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髮”;“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遊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於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爲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0

我執教了《比尾巴》一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製作了精美的教學圖片,因此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我本人基本功不夠紮實,因此也造成了教學中漏洞百出。現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給小動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反覆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牽”“放”

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傳統的語文課程是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教科書和課堂裏,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與豐富的語文生活隔離開來,遠離了學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樣的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和成長需要爲依託和歸宿,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爲一體。在這堂課上,我一直在試圖把學生引入我事先設計好的路徑中去,這也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遏制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課後反思,我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多動腦:思考課文中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是什麼?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還可以隨便挑兩到三種動物的尾巴進行“長短、粗細、直彎、寬窄”等各種角度的比較,甚至還可以製造懸念,如將猴子、小狗、兔子進行尾巴長短的比較,從面引出“誰長誰短、誰寬誰扁”等都是相對的,要看比較的對象,這是不是辨證思維啓蒙的最佳機會?

4、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

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

它五彩斑斕

生機勃勃

因此

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

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但今天的課上

我感覺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1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衆,一個小評委 ,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鬆、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應用兒歌特點,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現在,我們隆重地請出這些參賽的模特,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着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後,因爲孩子們都非常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馬上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麼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爲深入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麼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麼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捲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麼樣的特點,其實這裏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記者到場參加,心裏非常激動,當場做了一首兒歌。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我採用了小記者,這個小記者也參加這場比賽,看了以後非常的激動,就寫下了這麼一個兒歌,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纔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非常有情趣。

4、告訴這些小評委,你們也可以當小記者,去爭當這樣一個小記者,你們還可以在動物王國裏找一找其他動物,來給這些動物們編一編兒歌,這樣續編兒歌,孩子們也就發展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展示了學生課外獲得的信息(上網、課外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被關注的樂趣。

二、引導探究,加強實踐,讓學生感悟語言,應用語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這意味着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真正的學堂,要讓孩子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在運用這個語言的過程當中,他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來掌握語言,這是新課程標準一個明顯的特點,這樣才能爲學生奠定好語文學習基礎,讓他有持續學習語文的後勁。

1、通過讀、說的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去探究。在讀的方面呢,首先重視了他們的自讀自練,出現了問句以後,孩子們就運用他們所學拼音的知識,運用這個柺棍自己去讀這個問句,目的就讓他們讀通讀順,從而達到語文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這六個問句是什麼意思呢?接着就是在讀中指導,六個問句出來以後,孩子們第一次發現這個問號,讀這樣的句子的時候和平時讀句號的句子有什麼不同?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後問誰來讀讀看,看誰問得好?以後看到這樣的問號,就知道該怎麼讀了。

2、在理解的過程中去讀,解決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輕很柔的降落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麼去讀好這兩個句子呢?讓他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示這兩個句子就更好了。最後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勁性表達,輔助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去表達,讀兒歌的時候就加上了這個動作,孩子們帶着笑帶着動作通過讀表達出對兒歌的喜愛,對課文的喜愛,也可以說對學習語文的喜愛吧。在說的方面呢,也有一個層次,開始剛看到六個模特時,在說他們的特點,先是一個詞語,再是一個句子,後來在作爲評委這個角色變了以後,他們運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電視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資料,以前的一些舊知在輔助他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像課堂上出現的松鼠的尾巴像雨傘、太陽傘,降落傘,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讓還孩子們不但要從形狀上去觀察還要從顏色等方面去考慮。孩子們的各種認識都是他們的獨特體驗。動物模特比尾巴大賽,學生學習的激情很高, 語文教學不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孩子們很快地進入了比尾巴大賽的現場。因爲新課程倡導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學生以評委的身份拉進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然後在主持人與評委的一次次對話中解決問題,讓孩子們以評委的身份去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去公證仔細認真地評一評,在評議中達到學習課文的目的.因爲我認爲學習的方式比學習的內容重要。我們讓孩子找到學習的鑰匙而不是幫他直接開門。

三、拓展延伸,放飛學生潛能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課程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要努力的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那麼就要加強學生課堂與課外,課堂與生活相溝通,把我們的語文課變成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說討論、欣賞、表演、展示、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都能動腦筋,動口,然後動手,讓他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努力使我們的小課堂能夠連着我們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從課文中找出連接外面這個世界的連接點,這堂課中反覆出現的問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這種創造性的教學,運用他已有的知識和積累跟文本展開對話,創造性的來仿造說的句式,孩子是從生活中來的,他對生活自己最興趣的東西其實真的非常的喜歡,因此課前我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麼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最後課文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再走到生活的這個大世界裏去,就是從課文中你們學到那麼多尾巴的特點,你們知道這個兒歌的形式是這樣的,那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識的學着也去編一首兒歌呢。語文學習的空間應該是很寬的,正像有一位專家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寬。這方面我想還要繼續努力。

我相信,我們不斷地去優化教學過程,追求活動化、開放化,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活潑有趣,定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2

設計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認識12個生字,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生字學習目標。從猜謎語引出小動物的名字,到揭題學“比尾巴”,再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習生字,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遊戲、運用中鞏固。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學習語文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爲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中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3、培養習慣,提高素養。在寫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增強學生自我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素養。

預設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兒歌,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認識問號,初步感受問句。

3、能在語境中認識12個生字,認識筆畫“ㄥ”,會寫“雲、公”。

信息資源:

1、猴子、兔子、公雞等各種動物圖片及詞語卡片。

2、認讀課文、生字的相關課件。

3、有關介紹小動物尾巴功能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認識小動物。

2、認讀課題中的生字詞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

2、師範讀課文,學生跟讀。

3、聽同桌讀,評價:字音有沒有讀準。4、齊讀課文。

三、你問我答,綜合學習

1、認識問號。

2、師問生答,生問生答。(詞卡保管員)

3、口語交際:松鼠的尾巴好像()。孔雀的尾巴看,好像()。

4、遊戲:找名字。(出示插圖,生貼詞卡,認讀詞語。)

5、遊戲:找尾巴。(貼詞卡,連詞成句。

6、男女對讀。(課中操)

四、認識生字,發現規律

1、字寶寶回家

2、比較:把——巴公——鬆

五、觀察比較,學會寫字

1、認識筆畫“ㄥ”。

2、觀察比較:雲——公

3、師範寫,生書空。

4、生寫字。

5、反饋

六、閱讀資料,拓展知識

1、閱讀資料。

2、集體交流。

3、請小朋友課後再去找一找,看一看,讀一讀。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3

今天在教研室和學校的組織下,我講了一節《比尾巴》第一課時觀摩研討課,一節課下來受益匪淺。本篇課文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以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我主講第一課時,以生字學習爲主,學習目標是:1、會認、會讀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重點學習八字頭和提手旁等偏旁、一個“豎提”筆畫;2、指導問句朗讀,熟讀課文。

在教學過程中,上課的思路基本還是清晰地順着教學設計進行。

爲了激發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首先我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學習,運動多種方法教學生識字、認字;同時,運用各種方法教學生讀課文,以讀代講,更能有效的學習本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運用多種表揚激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但是,作爲一個新老師我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陷,上完課後,幾位教研室老師結合我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一、語言語調的問題

在講課過程中,不自覺地拿腔作調,給人不太舒服的感覺。老師指出:上課就用正常的語氣來上課就行,不需要拿腔作調,正常聲音抑揚頓挫等。我們上課不需要用多大的聲音,要給人舒服的語氣上課,學生才願意聽你課。聲音太作一來影響課堂教學水平,二來對自己的嗓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教師是一輩子的職業,必須好好保護。上課用什麼樣的聲音也是一種很大的學問,今後在上課中反覆揣摩,鍛鍊自己。

二、學生有錯誤時,要立即指出。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及時指正出來,不要給學生錯誤的印象。在學生回答問題說道:“老虎有一個尾巴”時,我並沒有及時發現指正尾巴是論條,給學生錯誤的知識,說明自己的語文基礎知識有待提高,在教學生知識時,我也是又重新學習一遍,重新鞏固自己語文知識。

三、課堂迴歸真實,不需要玩花樣,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上課不需要有花樣,不是公開課,就是一節正常的課,就按平時上課的方式來,把所有知識都講到,學生學會就行,那麼你這節課就成功。我在上課時總想着如何吸引別人眼球,如何讓這節課出彩,聽過老師的意見之後,發現自己確實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想運用多種方法來教學生識字認字,結果浪費了太長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三真四實,即“真說”“真讀”“真改”和“真實”“紮實”“平實”“樸實”,雖然短短的幾個詞,但是真正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但是我會以此爲目標,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這次在各位教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經過多次修改,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最終呈現給大家,雖有各種不足,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得到的,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教無止境,學無止境,今後,我要向同級組的同事多多請教,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4

給孩子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探究中自主發現。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思考,很多教師都把合作、探究學習定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致力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和探究發現的習慣。

教師們按照分層互補的原則,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或是讓學生自由組合,使小組內的合作討論與小組間的競爭有效地結合起來;並建構學習小組評價機制,通過小組自評和他評、師評,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正確習慣,如語文科幾乎每堂課上都要求各學習小組就所學內容提出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進行朗讀練習、課文角色扮演時,鼓勵各小組勇於創新,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彙報:孩子們各施各法,有齊讀的、有輪讀的,或是幾人表演,幾人誦讀,一些孩子乾脆把原文拋開,將內容編成小故事表演。

開放活躍的課堂,培養了個性習飛揚又善於合作的學生。在教學《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問學生在這兩節詩裏有什麼發現,比如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詩歌有什麼不同,在詩裏他們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或特別的地方,並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裏說說。這下學生們感到新奇極了,他們的思維不受一點約束,在小組合作中集思廣益,交流互補,爭先恐後地告訴老師自己的發現。“我發現這首詩裏第一節都是問題,第二節都是回答問題的!”我發現第二節詩動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們尾巴的特點都放在後面!”“我發現這首詩第一節裏前面的字都是一樣的!”“我發現這首詩題目是《比尾巴》,詩裏也有很多尾巴這個詞!”事實證明,孩子通過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發現,而敢於發現,也就敢於創新。美術課上,教師帶孩子們走出戶外,讓他們自行組合,用身體和球、圈擺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內容,營造出較好的團結協作的環境,更放飛了孩子創新的潛能。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5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朗讀這首兒歌,孩子們可能會陶醉在“比尾巴”的樂趣中,可能會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想編兒歌的慾望,更有可能促發他們喜愛動物,願意接近動物的美好情感。在設計中,我試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會7個生字。從認識一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題學“比”,認識參賽選手學 “猴、鬆、鼠”,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短、把”,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擴詞、運用中鞏固。比如讓學生談談“哪些動物有尾巴”,在課堂中適時出現“比尾巴、比一比、比賽”等詞,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爲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還在於問句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美讀,有節奏的讀,唱讀,通過讀不同風格的兒歌,從中能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但在本節課中,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動筆、拼拼讀讀的機會還是太少。比如說在讀完生字後,讓學生自己動筆劃劃比賽的小選手,叫一叫它們的名字,通過學生自己找找、劃劃、讀讀,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公佈比賽的結果,在試教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猴子的尾巴怎麼樣?可以做什麼?”(學習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這樣感覺學生說得較多,但很細碎。“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在朗讀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句話就挺難理解的。於是就打算突破這個難點,簡單的一讀而過。在研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咦,松鼠的尾巴怎麼好像一把傘呢?”後來,才發覺自己把問題倒過來問了。應該這樣問更恰當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麼樣的?”先讓學生說說松鼠的尾巴翹起來,可以擋風遮雨,還可以當作降落傘。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凝練語言,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新的語言圖式,提高語言的質量與品位。然後再和課文中的這句話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更加豐潤了。

其實上課,就需要不斷地思考,纔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