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紙船和風箏》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1

低年級學生口語方面的普遍現象是語言零碎,不完整,不規範,不連貫。如在回答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時,往往只用一兩個詞代替,意思表達不清楚。爲讓學生有交流的依據,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質疑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如教《紙船和風箏》一文,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渲染的基礎上,可讓學生做小記者,帶着問題去採訪“小熊”和“松鼠”:

“小熊,你們不是吵架了嗎,爲什麼還要每天扎一隻風箏?”

“松鼠,看見風箏你爲什麼哭了?”

“小熊、松鼠,你們想把什麼樣的祝福送給大家?”

抓住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展開交流,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而且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部編版二上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2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教學中我緊抓小熊和松鼠感情變化這條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一節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幾點:

一、設置感人情境,給學生情感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爲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爲此,我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教學一開始就通過精美的課件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1、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

(1)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

(2)“山頂上再也看不見飄蕩的風箏……”

(3)“如果你願意和好……”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

2、教學中抓住矛盾,體驗情境。如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另外,多讀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發展語言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在教學中將讀貫穿教學始終,採用了自讀、範讀、讀中思考、讀中體會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走進孩子,肯定成長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都是以平等生命體的身份出現,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與意見,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共同推進課堂教學的進行,一起讓生命共同成長。教師時時對孩子由衷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及時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採用魯迅的“拿來主義”,爲課堂所用,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這節課中還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在指導朗讀上應再下功夫,應該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不應將自己的體會強加於學生的身上。

2、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學生的感悟有些只停留在表面,認識有些膚淺。非但不能體現原本指導比較細緻、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3、對待課堂上“冷不丁”冒出來的不同的聲音,我的處理雖然從整體上是對路的,但方法上顯然是拙劣的。如果我能更寬容一些,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如:“哦,你的思維真活躍,一下子跳那麼遠去了!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話題說完呢!你再耐心等等,認真聽聽,我們等一會兒再聽你的高見,好嗎?” 或許孩子能在淡淡的詼諧和輕鬆的微笑中領會老師對他的肯定與建議,課堂的氣氛也許會更活躍些,他也許會更好地傾聽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