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文《紙船》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紙船》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索。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語文課文《紙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課文《紙船》教學反思

  《紙船》教學反思1

面對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要從容地調控它。在我的精心設計下,我完成了《紙船》的這節校級觀摩課的教學過程。經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讓我看到了課改新形式下,對語文老師的要求是高標準的。這就給了我們年輕的語文老師很大的壓力,要上好每一節課,必須在課前下很大的工夫,全心的思考,不僅讓課堂活起來,還要做到不要流於形式。

當我第一次面對《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於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所以,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爲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

一、聆聽愛。

在具體實施時,課前讓學生回顧冰心《繁星春水》中抒寫母愛的詩歌,用心去感受這部“愛的哲學”。這樣課堂開始就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

二、感受愛。

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爲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三、咀嚼愛。

引導學生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於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這是課堂的重點。

四、譜寫愛。

由賞詩到寫詩,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並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造的激情,寫詩本身對於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祕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詩人”。

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每一個環節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於臺下,用自己的智慧調控行雲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係,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係從中得以體現。

通過本課教學讓我感受到創新並不玄妙,她就是學生獨立地面對文本,挽起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手,共同去實踐自主探究活動的理想,她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生活,她必將使陳舊封閉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真情”永遠是創新的語文課堂的魂。批判和創造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馴,而是讓學生因爲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悲天憫人善感多思。創新的情感內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創新學習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極高。教師只能是“課堂討論的首席”,這個“首席”位置可能在臺下,但他熠熠閃光的思想必須溫柔地俯視不易調控的課堂。教師在創新學習當中必須首先成爲一個智者。

《紙船》讓我堅定了我的教學追求:創新學習是學會學習的目的。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紙船》教學反思2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爲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在具體實施時,首先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開學生的思維之門,以“詩歌評改會”作爲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這是課堂的重點;最後由賞詩到寫詩,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並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誰又敢保證:十年後的詩壇上那顆璀璨之星,不是從這一次開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對《紙船》做了這樣大膽的設計。

其實,我從始至終都努力讓《紙船》成爲一節非常本真的課,而非爲了創新而創新。當我第一次面隊《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於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詩人,因此又並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說過:只有教師主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纔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並且選擇最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憑直覺找到了這個“共鳴點”,並且找到了一種表現承載方式——現場詩歌評改會。當然這種直覺來自於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應鼓勵學生成爲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內涵和很多,但其精髓應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創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當然,評改並不是要學生否定原作,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訓,而是讓學生因爲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善感多思、情感豐富。這種評改必須始終圍繞詩的靈魂——情,讓真情成爲課堂的靈魂,用“情”引導學生評改分析文章,這樣就不會失之偏頗。通過評改,讓學生明白詩人爲什麼這樣寫,爲什麼用這個詞,怎樣根據詩歌的需要來選詞用句。從而讓學生真正品味到詩歌語言的意韻和用詞遣句的匠心,這也許比從正面分析效果會好得多。而在評改中,教師也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從而師生才能找到溝通交流的共鳴點,課堂的預計效果才能實現。

另外,在教授《紙船》時,我本着一貫的教學原則——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雲上”的教學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態駕馭教學內容。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形式時,我遵循了《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雖然內容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了朗讀和評改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進來,把握詩的內涵。

《紙船》這堂課總的來說,教學目標基本得以很好的實現,學生的表現極爲積極主動,學生內在思維和聯想的潛質發揮得可以說是酣暢淋漓。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堂開始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不用老師多講解,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詩情,爲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2、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3、通過詩歌評改,達到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是怎樣表現主旨、抒發感情的這一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於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詩人”。寫詩本身對於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祕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5、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討論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於臺下,用自己的智慧調控行雲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係,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係從中得以體現。

但這堂課結束後,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於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記得曾聽壽光一老師的《鄉愁》一課。這堂課,老師始終把“鄉愁”之情自然地籠罩於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深深感染,完全隨同詩人沉浸在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個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爲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詩歌怎樣教一直是我鍥而不捨的探索目標,每一首詩歌採用何種盡乎完全適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紙船》這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關專家和同仁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我共同探討,這是我最渴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