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

連續半年多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穫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思考。下面我想談談我所思考的幾點問題:

  1、對語文學科特點認識的偏差

衆所周知,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爲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認爲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着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隻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這從我所帶的兩個班中部分同學身上得到了印證,具體姓名就不列舉了。

  2、對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的認識不足

語文基礎知識在每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所佔分值很高,所以基礎知識掌握得紮實與否會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低,教師學生在高三語文複習中都知道重視,但複習效果不盡如人意。我認爲主要是學生在認識上出現了問題。教師雖然重視字詞句的講解,但是學生抓得並不緊,認爲基礎知識很枯燥,並沒有多大用處,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聽講一部分,自己課後不去歸納總結,結果一到考場上,基礎知識題的得分總是不如人意。今年的江蘇高考很多同學在分數下來後都說語文沒考好,實際上就是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平時閱讀面窄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平時語文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抓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重視語文基礎的積累,讓學生重視語文閱讀與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3、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時,總能以積極愉快的心態去主動學習。而要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應堅信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是優秀的,都有能力考出語文學科的好成績,並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有意無意地傳達這種信息,儘量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肯定他(她)在語文學科的天賦、潛力,少些批評、斥責,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這個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對語文的學習信心,激發其更好的學習表現。

反思我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存在着喧賓奪主的現象,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體現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總是滿足於課堂上幾個活躍分子的反應,依賴於課後跟學生的單獨交流,其實,我早就發現,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課後怎麼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於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窘境呢?語文教學影響着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着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後的發展。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瞭解並接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養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我們在高中階段做到了這些,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

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2

期中考試剛過,語文成績也有了。之前的複習重點就是文學類文本閱讀,但是效果並不好,得分率還是很低。現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教學進行反思。

文學類文本閱讀這個板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難點,與作文和詩歌鑑賞一樣,都是不好拿分的部分,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就顯得很重要,並還需注重培養學生自己在大量的練習題中總結歸納的能力。

1。留心文章標題。無論哪種文體的閱讀,題目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或者爲全文線索,比如在我們所用資料的練習題中的《燈火》,文中圍繞燈火展開了對兒時一系列溫馨生活的回憶,以及由此而闡發了人生感悟;或者暗示內容、揭示文主旨,如《文化的梅嶺》,這篇現代文就着重敘述了梅嶺的貶官文化和梅文化,抒發了作者對梅嶺的熱愛之情。注意文章題目,是尋找理解文章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2。關注文中特殊句段。總領句(或段)、過渡句(或段)、總結句(或段)、高頻句,對於理解文章結構及內容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結尾的議論、抒情性句子,往往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注意了這些特殊的句段,學生就比較容易讀懂文章進而準確解答。

3。分析引用原文詞句。在原文中尋找答案,是解題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指代”類型的題,答案就在上下文,只要抓住文章關鍵詞句進行概括、提煉、組合就可以。這樣的答案比用自己的話來闡述要準確得多,自然得分就會高。比如《魂系“一線天”》一文中,有一題是“請用精煉恰當的6個單音詞概括‘一線天’的特點。”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通過對文章的仔細琢磨後大多能答出四個特點:奇、險、幽、陡,這是原文中有的,而窄、暗這兩個特點就需要提取概括了。經過對文章相關段落的分析講解,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的啊!”在他們的回答聲中,我知道他們又深刻地積累了一種解題方法和經驗。

“在練中學,在學中練”,現代文的題多如牛毛,但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能力是相同的,只有把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並在練習中加以運用,讓他們從每一道題中總結規律,悟出方法,規範答題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不丟分”。

4。堅持讓學生進行整理歸納:整理歸納並不是簡單的看原題,畢竟碰到原題的可能性基本爲零。我們講了現代文的閱讀方法,但更多的需要學生的消化、鞏固。而消化鞏固不能停留在某一篇文章的解讀上,而應該是方法性的解讀,包括:解讀文章的方法、常見出題角度、同一問題的不同變式、答題模式的歸納整理。這樣的整理需要我們在一定時間的練習後將所做進一步的歸納。

除了方法的講解和常規的歸納整理外,我們還要強化審題訓練。兩個月的複習中,學生反映出的最大問題是審題錯誤,因審題錯誤而導致一些低級失分。比如明明是問“寫景的特點”,而很多同學會看成“景的特點”;問“如何來表達情感”,答成“表達了什麼情感”。這些都是一些明面上的錯誤;還有一些暗含的要求,很多學生則忽略了。比如問“用了什麼手法”,一般要包括手法所達成的效果。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強化。

除了常規講解之外,我們還可以把現代文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去,既完成了現代文的訓練,又能使作文有可寫的材料,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在平時所做的大量練習中,現代文是我們可以使用的“重要資源”,因爲文章少不了優美語段、哲思道理、名人故事、絢麗景物……每當遇到好的文章時,我都提醒學生誦讀或者摘抄,以便寫作時可以當作自己作文中的“亮點”。現在的學生在課下是很少去積累的,大量的卷子和習題佔據了他們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所以,很好地利用現代文中優美語段是既替他們減輕了壓力,又幫助他們積累了較好的作文材料,可謂“一箭雙鵰”。如:《胡楊樹》一文,在現代文練習中我着重講了文中的惡劣大西北以及那生命力頑強、死而不屈的胡楊林,在後來有一次寫作中就有學生把“胡楊林”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還加上了獨特的理解,這使我在批改卷子時突然眼前一亮,給了作文較高的分數,同時也頓生欣慰之情。“學以致用”,我想,其實也就是一個學生從學習到領悟的昇華過程。

當然高三的閱讀教學和高一高二的閱讀教學不同。高三教學直接面向高考,命題特點是教學的指揮棒,考綱則是教學的中心,與高一高二的閱讀相比,靈活性就有所減弱,相對地,應試的規範性就大大加強,答題的規範性需要重點強調。

高三的閱讀教學是以練習題的形式進行,花費的時間較長,可以在這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抓住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適時地對學生給以鼓勵、啓迪,可以增強他們在壓力較大時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讓學生有希望地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次考試或練習。猶如高三學子經歷漫長的高考備考是一個“領悟”的過程,作爲教師的我也經歷了對教學更爲深刻的“領悟”過程。其間由於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都還不完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不斷總結探索,“領悟”更多的真諦!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3

面對全國卷,作爲高三語文教師,我們得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策略;新學期的高三教學我不能不做及時的調整,而我的學生經過了一個暑假的磨礪,好像在新學期絕大部分人似乎都有一個顯著的變化。

從九月一日到今天頭尾上了四天的課,都是複習課,主要是複習文言文,上課的重點自然與平時的新課教學是有區別的,而且這樣的複習課主要還是要幫助學生找出複習過程中還可能存在的不足與缺憾,同時針對學生的這些薄弱點進一步深入細緻地講解指點,能夠讓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並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地完成複習任務。

教師的教學點還是着重選擇那些學生在自己複習的過程中暫時無法弄通弄明白的知識點進行較爲到位的講解與拓展,爭取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能夠取得較爲滿意的學習效果。

課堂氣氛還是比較輕鬆活潑,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講解,不是刻板的訓練,儘可能在講解的過程中,能夠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事例,選擇學生喜歡聽的那些語氣、語調來表達,選擇學生需要的內容來講解。客觀上說,這種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畢竟作爲語文教師的我還是有教學激情的,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此的教學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除了課內的複習,最近的教學還是突出了時事評論帶入課堂,讓學生課前做好準備,並上臺點評,採用就事論事的方式,其實也就是讓學生進行課堂演講,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剛開始的效果並不是很好,第二三天慢慢地發現學生其實很聰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時事評論家。

但是回顧這幾天的教學,我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學生的量多,要做到人人落實還是有一定的難處;課堂的複習課還是無法完全做到人人滿意,人人接受。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4

緊張忙碌的高三學年即將結束。總結高三一年來語文教學的工作,可用“落實計劃不折不扣,備教批考緊然有序,教研討論熱烈有效,取得成績水到渠成”來概括。以下是我個人反思:

  一、作好進度的安排

從20xx年的9月份開始,20xx屆的複習就全面開始。高三年級組認真、有針對性地制定好學期、學年的複習計劃。開學之初,備課組就依據學校的具體計劃安排,共同研討制定了這一學年的整體備考思路及計劃安排,把一年的時間劃階段、分層次、定目標、定任務。在備考相應階段,力求每一步備考都有章可循,按時而動,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從而在計劃指導下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保證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的有效複習,防止盲目低效。

年級組把語文複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課本爲中心,夯實基礎,適度向高考考點遷移。一輪後開始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全面掃描知識點。二輪後第三輪則以試卷保溫爲主,將語文知識點和能力點聯成網絡,同時查漏補缺,準備最後的衝刺。

我們還把高三語文課的課型分成知識傳授課、專題練習課、作文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不同的課型有着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結構、教學方式和驗收標準。

我們每進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個考點的複習,都首先經過全組人員的共同研討,確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處理都取得一致,然後才走進課堂,確保學生付出四十分鐘的“生命”後能收穫到一把鑰匙甚至是一劑救命良藥。

  二、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高考複習最關鍵的一點務求“命中”,求“效益”;否則,前功盡棄。爲此,我依據年級組的安排確立了高三學生複習原則與策略。

緊扣《考試說明》,充分領會《考試說明》。備課組對這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作透徹的分析、領會、把握,可以從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做到複習點全面、不遺漏、不缺環,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還可以根據各部分題量及賦分情況合理地分配複習精力,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大膽取捨,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策略

  1、用好課本,夯實基礎。

高考試題不直接取材於課本,因而有人對課本的作用產生懷疑,對課文的教學不感興趣。其實,高考命題雖不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這一點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表現得尤爲突出。默寫題,只要掌握課本和大綱共同要求背誦的篇目,就能拿滿分。

因此,在高三我們很抓了六冊課本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紮紮實實地複習,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逐句翻譯課文,通過練習檢查督促。要求學生逐一過關,該拿的分數堅決不能丟。

  2、突破重點,注重實效。

素質教育要求高考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着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於是我經過反覆思考,認爲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向語文教學本身要效率。儘可能減少無效的低效的勞動,從而取得“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最優教學效果。

爲提高高三語文的複習實效,我們把那些花時少、見效快的訓練點作爲重點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語運用等,讓學生認真理解記憶便可準確掌握。爲此,我利用網絡精選了社會上常見常用而學生又常常讀錯寫錯用錯的漢字、成語,編成三份講義印發給學生,爲他們校音正形釋義,學生識記後受益非淺。

  3、精選習題,優化訓練。

針對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來越高的特點,高三複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做足夠量的練習題,是十分必要的。但訓練必須講求實效,那種不分試題優劣,不顧訓練效果,盲目搞題海戰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爲此,針對二、三輪的試卷,首先做思想工作,讓學生認真、真實地訓練,然後認真評講,講命題依據,講命題特點,講命題思路,講解題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加強閱讀,促進寫作。

加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不但對解語知題有利,因爲命題材料多出自報刊,更重要的是對寫作很有幫助。我們認爲,學生寫作中的思維僵化、思路閉塞,與平時的不讀書、孤陋寡聞密切相關。

似乎可以這麼說,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閱讀量的大小。讀的書多了,視野開闊了,既積累了寫作素材,也學會了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同時又學到了巧妙的構思、活潑的語言,頓悟了作文之道。

  三、加強備課組內的教學研討活動

在備考工作進行中,我們依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複習思路,修訂計劃。

其次,我們按學校的要求強化了集體備課制度。既充分發揮了團隊力量、集體智慧的優勢,有挖掘除了個人潛能;另外,在高三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並沒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形式。

重視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效益,是我們高三教學時的一個重要方針。我們做到“七個統一”:計劃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測練題統一,作業統一,講評統一。

由於大家同心協力,資源共享,揚長避短,使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方法、重難點、知識點等得到落實,教學成績不斷得到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七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也已經有三年。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複習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爲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缺少聯繫,像一條條平行線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時間一長,又得返工。

去年的期末考試就是這樣,很多在考點複習中已經解決的問題,在考試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顯現出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會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下面就結合今年高考,談談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從去年的期末考試試卷看,語音和成語題都是大家比較熟悉,在教材中出現的`資料,只是稍微作一點延伸,而從歷年江蘇高考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迴歸課本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從字音、字形、成語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應對高考試題命題方向的改變,我們打出了迴歸課本的旗幟。

於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我們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也是我們提高複習效率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去年期末考試總體沒有到達預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絕大多數同學得分都在50分以下,當然有試題的因素,但學生寫作潛力不強,素材積累不多,語言不夠生動也是重要原因。

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重,是天下第一題,大意不得。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固然重要,但這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透過紛繁複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爲作文作準備。

我們是否有必要捨近求遠,另起爐竈,花超多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我認爲很有必要。

首先,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爲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彙。

在期末考試批閱學生的作文中,許多教師和我一樣都感嘆學生作文裏詞彙的貧乏,要麼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麼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複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一些詞彙,然後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彙。這樣就能豐富自己的詞彙,增加文章的文采,贏得老師的親睞。

其次,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

爲什麼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期末考試中就有不少同學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後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翻閱學生上次期末考試的作文,明顯感覺到學生沒什麼資料寫。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潛力,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鑑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該專題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並錘鍊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好處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必須的句式、必須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潛力,多用整句、對稱句。

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可一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裏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

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鍊,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能夠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爲了解決那些題目,還就應把它們當作美文、範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鑑。爲自已的作文的提高帶給範本。

因爲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鑑模仿的過程。

總之,透過對去年期末考試的總結和思考,我明確了一個認識,即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我們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6

連續幾個月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穫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

  一、勇於創新

創新是現代教育個性強調的一個資料。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複習時,不要囿於傳統的教法,而就應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鑑賞爲例,詩歌鑑賞教學歷來提倡並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爲要理解作品,必須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瞭解,這才能與古人爲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瞭解其創作背景,透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鑑賞文學作品。

“知人論世”的方法爲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爲這天的詩歌鑑賞教學所推崇。現今高考鑑於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爲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鑑賞所選詩歌迴避名家名篇。

對於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爲“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此刻的高考;所以教學詩歌鑑賞時,我們要勇於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櫃架,敢於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於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鑑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髮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高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潛力的前提就應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習慣認爲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人們認爲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潛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複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語文不僅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

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就應充滿生機,就應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用心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用心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久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博採約取

“博採”與“約取”是針對教師的備課而言的。我們說,教師只有“博採”才能夠開闊眼界,尤其是對於年輕的高三教師。高三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學經驗,但是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歷練。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博採衆長”也是必需的,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

但是“博採”並不意味着只要“博”,備課質量就會高。所以“博採”的基礎上還要“約取”。

“約取”就是要對“博採”的資料比較、加工、創新的過程。“博採”是“他山之石攻玉”,“約取”是“桑葉轉成絲,花轉成蜜”。“博採”能夠啓迪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約取”能夠讓教師把他人的東西轉成自己的東西。

  四、迴歸教材

高三複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迴歸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爲本”是高考複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於高考,也適用於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高考語文。我們手中的複習材料儘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

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十分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就應是最好的複習資料。現今的高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爲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複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爲例談迴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透過網絡,透過報刊,透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

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歷年的高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能夠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鑑或啓示。20xx年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係”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裏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啓示。

同時,歷年高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於“活”讀“活”用教材的,又如“相信自己與聽從別人””這一話題在《遊褒禪山記》裏也能找到素材獲得啓示。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被採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能夠毫不誇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着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能夠說是一舉兩得。

  五、感悟生活

當今高考,語文是最貼近現實,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的高三複習要讓學生懂得感悟生活,學會感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采的。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能夠使寫作有源頭活水,能夠使鑑賞潛力有所提高。無論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小說,都是藝術創作。

藝術首先是來源於生活的。只有讓我們的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們鑑賞藝術作品的潛力。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語文試題也不是關起門來造車。

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以人爲本是語文高考命題的大方向。所以我們不要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將低能,我們教師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嘗試中,我一路走來,深深淺淺的腳印在腳下延伸。但我明白我還很稚嫩,爲了我摯愛的語文和我喜愛的學生,我還將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