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中國傳統文化蒲劇的藝術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蒲劇的藝術特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於表現慷慨激情、悲壯悽楚的英雄史劇,又善於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通過唱腔、曲牌等方面具體瞭解關於它的藝術特色吧。

中國傳統文化蒲劇的藝術特色

  特技:

鬚生多用“四子”來表現人物的情緒和性格。“四子”即鬍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馬鞭)、梢子(甩髮)。前輩藝人對這些特技的運用,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總結出一整套特技運用的口訣。鬍子的運用有二十字口訣:“推、掠、擄、彈、捻、捋、吹、揉、擋、端、抹、攤、揚、蓋、繞、耍、撂、甩、咬、翻。”

帽翅的運用有四句口訣:“左閃右不動,右閃左即停;上下交併用,前後旋繞行。”

鞭子的運用有二十四字口訣:“上、下、抖、捋、蹁、左、右、斜、跨、翻,坐、擄、回、拉、絆、撲、立、拴、引、臥、揚、攀。”

小旦在表演上多用扇子、手帕、血彩、鞽功,以及“花梆子”小步功的訓練和使用。扇子可變六、七十種樣式,對錶現人物感情頗有幫助。運用上有十六字口訣:“撒、合、彈、扇、抖、顫、掄、翻,抄、回、飛、轉,輔、映、手、顛。”

血彩常用以表現人物性格。“花梆子”小步功,早在康熙年間,平陽名角葵娃的“小步”就已馳名。現代旦角演員孫廣勝、筱蘭香、王秀蘭等,在花梆子小步基本功上,總結出一套訓練方法:“小腿帶大腿,疾行如游水,身穩裙不動,兩腳向前滾。”小生多用翎子、帽子、梢子等特技刻畫人物。此外,青衣、二花臉、丑角,也都有各自的特技。

  臉譜:

蒲劇的臉譜,構圖、色彩、線條簡潔樸素,活潑明朗,富有裝飾趣味,較恰當地表現了劇中人的形貌特徵和性格特點,有的還表現了其出身及重要經歷。在用色上,多用紅、黑、白(亦稱“粉”)、綠、紫、灰、金等,一般規律爲紅忠、黑直、白奸,綠多用於綠林好漢、草莽英雄,亦用於神、鬼、妖怪,金多用於神仙、妖。在白臉中又有水粉與油粉之分。

醜行的臉譜,大體可分爲大三花臉、小三花臉、老三花臉三種,其區別主要按鼻上所畫白色面積的大小,形狀和底色的不同,以及眼、眉、嘴不同的勾畫。用以分別表示正直憨厚、滑稽可愛和姦詐陰險。此外,生、旦中也有少數採用臉譜的。

除臉譜外,生、旦的化裝,小旦、正旦畫眼描眉,施粉塗胭脂畫口紅,比較講究。其他行當如小生、鬚生只用幹黑畫眼描眉,臉上、眉心稍擦乾紅,不施脂粉。建國後有很大改進,已較爲細緻講究。

唱腔:

  蒲劇的音樂唱腔屬板腔體,腔高板急,慷慨激越。唱腔部分以板式變化爲主,另有花腔和雜腔部分。花腔,有十三灣、花腔、二音腔、三倒腔等。這些花腔,除“十三灣”是專戲專用外其他都與慢板、二性腔溶爲一體使用,爲各種板式的擴展樂句或附加樂句,不能成爲一種獨立的腔式。在各種板腔之外,還有不少雜腔,均自其他劇種吸收來。有的單用嗩吶伴奏,崑腔則專用笛子伴奏。

蒲劇唱腔,爲徵調式,採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起調高,音域寬。建國前通常用的是“二眼調”﹑“梅花調”,現多用G調。因其音域寬廣,旋律跳躍性大,腔高板急,起伏跌宕,旋律跳躍幅度大。

有時在一拍內就直接有十四度的跳越。故長於抒發激越悽楚的情緒,具有豪邁奔放的特色。演唱時大小嗓兼用。板式有一板三眼的慢板(四股眼),一板一眼的二性,有板無眼的緊二性;有板無眼的流水與緊打慢唱的緊流水,以及介板﹑滾白﹑倒板等。

一句唱腔,前半節用本音,中間用複音,末尾仍過渡到本音。因而給人以高亢激越之感。伴奏樂隊分文﹑武場,文場以板胡爲主絃樂器,輔以笛﹑二股弦﹑三絃﹑二胡等。武場有鼓板﹑棗梆﹑馬鑼﹑鐃鈸等。

  鑼鼓經:

蒲劇鑼鼓經,從名稱上有六、七十套,但變化後實有一百餘種。從速度上可分慢、中、快、散四種類型,用以配合動作,說唱填補,掌握節奏,渲染氣氛。運用靈活,如人物緊急上場一般都用,但在傳統戲《會孟津》裏,四個上場人物因身份、性格不同,所用的[豹子頭],長短緊慢,套子結構都不一樣。

劇中人物在觀看時,用[三翻鷂],但劇情不同,人物不同,它的節奏尺寸就不能雷同。[間板頭],可長可短;[七錘子]能靈活縮短、伸展,或攔腰截斷,甚至掐頭留尾。

  曲牌:

分嗩吶曲牌、絲絃曲牌兩種。嗩吶曲牌西、南兩路合起來有一百數十支,絲絃曲牌也不下七十多支。皇帝登殿,朝官坐堂,武將升帳、回營,軍伍行進,文臣迎送,飲酒行令,接旨迎親,靈堂祭奠,洞房花燭,打掃庭堂,拜佛救仙,開打舞劍,備馬梳妝等,無一不用牌子曲來渲染。甚至許多伴唱也離不開曲牌來彌補。

  伴奏:

伴奏樂器包括文場和武場。文場主要樂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絃、大嗩吶與小嗩吶。武場主要樂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馬鑼、鐃鈸、小鑼、鉸子、堂鼓、戰鼓、碰鈴、雲鑼、道鑼、木魚、京鑼。

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爲主,另有崑曲、吹腔及民歌小調等。梆子腔屬板腔體,有7種基本板式,另有嗩吶曲牌和絲絃曲牌三百多支。蒲州梆子的聲腔特徵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長於抒發慷慨激越的情緒。蒲劇音樂長於表現激情。

蒲劇唱腔由於當地人民生活習性和語言、音調關係,其旋律跳躍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調高(過去用“二眼調”,相當於bB調,直至“梅花調”相當C調。現今多用G或#G調),大小嗓兼用。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長於抒發激躍悽楚的情緒。故蒲州梆子素以“慷慨激昂,粗獷豪放”著稱。

在演唱過程中演員大小嗓兼用,往往出現十度以上或兩個八度的跳躍,行腔高亢奔放,富於激情。

伴奏樂隊有文、武場之分,文場樂器以板胡爲主,輔以笛、二股弦、三絃、二胡等;武場樂器採用鼓板、棗梆、馬鑼、鐃鈸等,鑼鼓經十分豐富。介紹的是關於它的倫理原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