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中國傳統文化的讀後感

中國傳統文化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讀後感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的讀後感
  中國傳統文化讀後感篇一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爲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衆。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讀後感篇二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爲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爲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着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啓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着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爲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爲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爲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於倫理爲基礎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爲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啓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衆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爲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爲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着幾個兒女在臺上脣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和誰談利益,是你至親至愛的娘啊,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娘是怎麼把你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捨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現在一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

  中國傳統文化讀後感篇三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幹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於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蒐集一些名言 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現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讚歎、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於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啓迪智慧、淨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昇華的過程。“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以利爲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 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係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 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 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 學以濟世。這些年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曆史長河積澱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 道家的“無爲”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啓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 重任,有所作爲;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甘於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爲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 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爲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僕,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