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以下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1

曾看到過這樣一篇短文《決定命運的兩小時》“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10點之間。每晚推出兩小時的時間來閱讀、進修、思考或者參加有意義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後,成功會向你招手。

閱讀、進修、思考、討論什麼,我覺得這是很關鍵的。近期,學校開展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活動,我覺得這就是我們該閱讀、該思考、該討論的。

“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第一是“傳統經典”,“統”這個字從字典裏查,是蠶繭的頭,傳是從頭傳下來。所以“傳統文化“顧名思義,是一個很早以前就有的,一直傳到今天。我們歷代祖先都爲了這個文化而添磚加瓦,共同繁榮、共同興旺起來的一種文化,所以它是不間斷的,不割裂的。 “經典”就是說它是被前人證明過是正確的,被前人證明過它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它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實際利益的。所以傳統文化經典是最偉大,是最值得驕傲的。該學習、該思考!

“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第二是傳統文化的“文”,是我們學習的內容。文是怎麼形成的?都是那些古聖先賢,那些有境界的祖師大德,他們不是一般人,他們是聖人,他們的心量、他們的境界、他們的人品,那是我們一般凡夫做不到的。他們明心見性,明白心的作用,知道人的性質,知道人爲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就是對的,怎麼做就是錯的,他們對人的性質、對人的本質充分的瞭解、充分的明白。他們把他們所明白的東西,用文字記載下來,形成今天這個文,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文”的形成。我們該學習、該思考!

“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第三是 “化”是我們學習的目的,我們學習這個文要達到什麼目的?變化自己、轉化自己、教化自己。怎麼能夠把這個文,通過學來變化我自己,達到文的要求?這個文就是道,你符合這個道,你做的、想的、說的你符合這個道,你就得,得什麼?得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們該學習、該轉化!

“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第四是,我們老祖宗說要“學”,學是手段,我們通過學習掌握經典,掌握文化,明白道理,我們對聖賢先人的教育,對這個文有一個從頭到尾、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通達明瞭,我掌握,我清楚了。那麼幸福之門的金鑰匙我也就找到了。我不學,我就拿不到這把金鑰匙,我就虧了!

“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第五是“習”。”習“上面一個羽毛的羽,下面一個白顏色的白。這是關鍵,你學了這麼多東西,文有了,你通過學你掌握,你也知道學習的目的是變化自己。怎麼才能變化?怎麼才能得受用?你怎麼才能夠得到這個文的真實利益?關鍵在習。習就是真幹,你真得拿古聖先賢的教育,你真得拿經典當回事,要把它融在你的生活當中,融在處人待事接物當中,那這要練,學而時習之這個習。而習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改正自己的錯誤,否則的話,沒必要習。學習傳統文化這五件事最關鍵的,我的體會就是要習,習就是改過,改誰的過?改我們自己的過,不是改別人的過。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對人性圓滿的、至善至美的表述,所以做爲中國人非常值得驕傲!而我們做爲中國人,我們除了驕傲之外,我們還有一分責任,這分責任就是要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傳承下去,學好它、用好它,指引人走向成功。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2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讀後感3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