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5 國慶節黑板報的內容

2015 國慶節黑板報的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國慶節的辦報內容:史籍

2015 國慶節黑板報的內容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梅頤《僞孔傳》:“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說文》:華,榮也。夏,中國之人也,珿中原之人。《辭海》華夏條爲:“中國古稱華夏。”

在這些註解中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採之美爲華;以廣闊的疆界與和雅的禮儀爲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服飾紋章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疆域廣闊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實際上,“美”字本義就有“疆域廣闊”的意思。“美”從羊從大。“大”指國土遼闊,“羊”指生活在這片遼闊國土上的人民,稱讚他們馴順如羊。“美”的字典義爲“味甘”,這是轉義,因爲古代帝王視治大國爲烹小鮮,故有此轉義。 文獻有“諸夏”之稱,乃“諸多夏國”、“華夏列國”之義,非爲“華夏”之別稱。

國慶節的黑板報

“華夏”所指即爲周朝於西周時期的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現也可代指漢族,如:《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明朝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郁達夫《滿江紅·閩于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夏、華或華夏和蠻夷戎狄的稱呼, 是民族中的統治者尊己卑人命名的通例。近人章太炎以爲古代漢族稱夏或華乃由夏水華山而來。華山固在漢族基地陝西境內, 但不合民族自稱。商周建都在今河南、陝西, 不在夏水流域, 命名由於夏水, 聯繫不上, 且無所對待, 也不是民族自稱命名的由來。到了漢代, 漢族不稱夏、華或華夏而稱爲漢。章太炎又謂由於漢水得名。按“ 漢”字, 古文之形, 義爲國中大水, 國中大水是黃河、長江, 不是漢水, 國名由水, 既無對待又非自稱命名之義。朝代之最強大之一爲漢朝, 民族亦稱爲漢。漢代匈奴冒頓單于給漢帝書中說“ 南有大漢, 北有強胡”。東胡別部的烏桓、鮮卑,《後漢書》中烏桓、鮮卑傳都說他們因住烏桓山、鮮卑山得名。孰不知烏桓是聰明之稱, 鮮卑是瑞獸皮帶之名, 與山無關,也爲漢族命名不以山川之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