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高三文科模擬語文試題參考

高三文科模擬語文試題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語文高考選擇題命題模式脫離生活實際傾向,導向學生考試不是很理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文科模擬語文試題參考,歡迎閱讀。

高三文科模擬語文試題參考

  高三文科模擬語文試題參考

第I卷閱讀題

甲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文學是愚人的事業”

楊新嵐

讀一讀何啓治的新作《我親歷的當代文學戶,便能從編輯的角度,看到《白鹿原》等幾部當代文學的優秀之作於誕生前後經歷的陣痛。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先生一直稱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何啓治爲“老何”。他曾困惑的是,人文社這個文學高門樓裏的老何,向他“約稿的依據是什麼”?那是1973年,何啓治讀到陳忠實的一部兩萬字的短篇處女作,後來他在西安街頭找到陳忠實,勸他擴充成二十萬字的長篇。此後的日子裏,何啓治書信不斷,催稿急急。七八年後他又去見陳忠實,替《當代》約稿。1984年終於約到了陳忠實的中篇《初夏》。陳忠實被老何顯示出來的“巨大耐心和令人難以敘說的熱誠”所感動,認爲他催促自己完成了“習作過程中的一次跨越”隨後,陳忠實駕馭結構等寫作能力開始成熟,最終創作出了《白鹿原》。

老何在1993年1月18日《白鹿原》的審讀意見中寫道:這是一部顯示作者走向成熟的現實主義鉅著,有“永久藝術魅力”。隨後,他極力椎動《白鹿原》的出版和評獎,前後寫了十萬字的文章。有多少編輯,敢用“鉅著”二字?有多少編輯,能夠近二十年不間斷地盯着一部長篇?又有多少編輯,能夠堅持多年、陸續發表十多萬字來肯定一部長篇?

從老何的這本書來看,老何最早敢約長篇的想法頗有喜感。第一,出於當年的形勢需要。他是帶着政治任務到延安的,要組織知青寫知青題材的長篇,他認爲長期生活在農村底層、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且寫過兩萬字作品的陳忠實完全可以創作長篇;第二,老何依照自己列的“筆記”漫天撒,全面約稿,這就到了陳忠實,當年人文社還沒辦《當代》,他只能約長篇小說;第三,陝西作協的力薦。

作爲文學編輯,從一部短篇中,一般都大致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底蘊與文學品質。老何超出一般編輯的地方,在於他敢說“鉅著”,能夠堅持二十年督促一部作品,能夠在不同聲音面前堅持自己的判斷,並且積極推行自己的判斷,多年不肯鬆懈。

有個老編輯說,人文社有三個編輯,這輩子都是超常發揮的,其一便是老何。言外之意,老何不是個聰明人。老何的這本書,文字樸素,史實詳盡,能讓我們看到一個編輯和名著的交互成長,看到一個編輯和作者成爲益友、摯友的全部過程。

本書是編輯史、當代文學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茅盾文學獎作家王火、阿來、柳建偉、張煒的那些名著的誕生細節,看到人文社嚴文井、韋君宜、牛漢、屠岸、林辰、孟偉哉、高賢均的名編風采。

陳忠實推崇柳青的一句話一一文學是愚人的事業。他也用愚人的執着和苦功來表現每一個人物的命運。寫作《白鹿原》的那四年,他躲在鄉下,全然不理會聰明人紛紛下海的大潮。老何也是一個愚人,以愚人的執着與固執,守望着陳忠實,守望着《白鹿原》。他是一個癡人編輯,爲了推出當代文學的優秀之作,默默貢獻着自己的心血。

今天,我們怎樣做編輯?看看老編輯的人生之路,或許會有感悟。文學的高峯終將會出現,因爲愚人般的作者不絕,苦心苦力的編輯也不絕。

(2016年11月29日《xx日報》)

【注】《我親歷的當代文學》:原名《朝內166:我親歷的當代文學》,何啓治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下列關於“何啓治向陳忠實約稿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啓治出於當年的形勢需要,帶着政治任務到延安,要組織知青寫知青題材的長篇,陳忠實符合這一作者標準。

B.何啓治認爲陳忠實長期生活在農村底層,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且寫過兩萬字作品,一定能創作出長篇作品來。

C.何啓治按照自己蒐集整理的作者名單進行全面約稿,正好撞到了頗有才氣的陳忠實,加之陝西作協的極力舉薦。

D.當年人文社還沒辦《當代》,何啓治只能約長篇小說,所以勸陳忠實擴充成二十萬字的長篇來完成出版任務。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編輯都能從一個短篇中看出作者的生活積澱與文學才華,何編輯更能堅持並積極推行自己的判斷,執着守望。

B.何編輯書信不斷,以“巨大耐心和令人難以敘說的熱誠”感動陳忠實,促使陳忠實完成“習作過程中的一次跨越”。

C.何編輯認爲《白鹿原》是“顯示作者走向成熟的現實主義鉅著”,有“永久藝術魅力”,並寫了十萬字的推介文章。

D.“文學是愚人的事業”指的是,作家用愚人的執着和苦功創作,編輯則以愚人的執着與固執守望優秀的作家和作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我親歷的當代文學》記述老編輯的人生之路,證明編輯不僅可與作者相識、相交乃至成爲益友、摯友,還可與名著交互成長。

B.選文介紹了《我親歷的當代文學》的體例,意在揭祕《白鹿原》等當代文學的優秀之作如何誕生,並提出“怎樣做編輯”的思考。

c.本文采用以點帶面的手法,重點剖析著名作家陳忠實的獲獎作品《白鹿原》的誕生過程,讚揚何啓治等的名編風采與奉獻精神。

D.本文開篇提出中心觀點,綱舉目張;中間以典型例證來證明觀點,詳實有力;結尾收束全文,呼應標題,小結觀點,水到渠成。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

張巨齡:依然憧憬壯如花

李 苑

張巨齡有着深厚的家學淵源。父親張子文是我國著名伊斯蘭學者、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巨齡出生於1941年,自小成績優異,考入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後立志教書育人,打下了牢固的知識根基,被分配到了北京市大興縣禮賢中學任教。農村學校條件艱苦,並沒有影響他的教育熱情;日常工作的繁複瑣碎,也沒能阻礙他的學習和思考。

1972年後,張巨齡憑藉出色的語文教學功底,開始做中學語文教師的進修教育工作,講授

《現代漢語》《現代文學》《寫作》等專業知識,並多次應邀參加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和自學參考資料的編寫工作。1984年11月,張巨齡擔任《光明日報語言文字》專刊版面編輯,聘請了王力、呂叔湘、張志公等9位大名鼎鼎的社外編委。他給自己這樣定位:“新聞不是我的專長,語文才是我的優勢。”1987年下半年,張巨齡打算將自己關於語文教育的隨想錄集結出版,便請呂叔湘先生題簽。帶着這份榮耀與感動,張巨齡從一名編輯逐漸成長爲一位語言學家。

1997年的一天,《光明日報》某版的一則關於“人民教師無上光榮”的通欄標題,引起了一些讀者的議論:是“無上”還是“無尚”?爲此,張巨齡認真查閱《辭源》等大型工具書,以及相關的文史典籍,並瀏覽了《光明日報》的120個版面,從中精心挑選了另外兩組異形詞,即“同仁”與“同人”以及“人才”與“人材”,並將它們和“無上”與“無尚”編在一起,撰寫了名爲《語言三題》的新聞評論,受到了一致好評。十餘年間,張巨齡先後撰寫了十餘萬字的語言學、語文教育論稿,陸續在相關報刊上發表,如《語文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科學化》《關於語文教育內涵與改革的複議》等,在學界影響深遠。

張巨齡提出:“語文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的最終分界線不在於語文教師本身有多麼博大精深的知識,而在於他自己有了知識,如何讓學生也有知識;在於他自己能分析文章、寫文章,如何讓學生也能分析文章、寫文章上;在於自己會說、會寫、會讀、會傲的能力,也轉化爲學生會說、會寫、會讀、會做的能力上。”幾十年來,他先後在《xx日報陽光明日報》《語文建設》等報刊上就語言應用、語文教育學等課題發表了數百篇文幸,出版了《語文情趣教學問語文教學初階》《語海泛舟——張巨齡語言和語文教育論選》等專著,爲推進漢語言學、語文教育的實踐、研究及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早在68歲那年,他填了一首《漁歌子生日》:“六八迎來比翠霞,依然憧憬壯如花。時令好,綻新花,嫣紅奼紫總須加!”如今的張巨齡,已逾75歲,但他依然這樣壯心不已。“我當下的工作,就是完成已經立項的、400餘萬字的十卷文集。”退休後張巨齡指着已經校對好的六卷書樣打趣道:“噢,我是凡人,得自己錄入和完成校稿”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張巨齡,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中國回族史學家,《光明日報》高級編輯、原《光明日報語言文字》專刊主編。(光明)

②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多年來他在語文教學方面潛心‘琢磨’的就不僅是知識,而且包括如何把這些知識傳播給學習者,進而變成他們的本領和能力,而後者還往往成爲研究的重點巨齡雖然做着新聞工作,但對語文事業也不能不算酷愛和肯致力的一個,而且自有他的見解。”(王本華《張志公論語文集外集》)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張巨齡自小立志教書育人,大學畢業後主動要求到北京大興縣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校一一禮賢中學任教,並保持教育熱情,不斷學習思考。

B.張巨齡在任《光明日報》編輯時,給自己定位爲“新聞不是我的專長,語文才是我的優勢”,可見他能正確認識自我,發展特長。

C.在光明日報工作期間,張巨齡發表了數百篇專業論文、出版了幾部專著,累計400餘萬字,在漢語言學和語文教育領域成就豐越。

D.張巨齡治學嚴謹,爲了撰寫《語言三題》一稿,他不僅認真查閱《辭源》及相關的文史典籍,還瀏覽了《光明日報》的120個版面。

5.關於語文教師,張巨齡有哪些見解?結合材料簡要概括。(4分)

6.張巨齡是報紙編輯,又是語言學家和語文教育家。請結合材料,就編輯工作與語文研究的關係談談你的理解。(5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題。(14分)

隧 道

[俄]康斯坦丁梅利罕

這列火車不偏不倚地停在了隧道里。糟糕的是,它的第一節車廂已開出了隧道,而最後一節卻還沒有進去。出乎意料地停車讓許多乘客心中頗爲不爽,只有最後一節車廂中的一位乘客不以爲然,他甚至有點暗暗慶幸。因爲離這條隧道不遠,正好住着他的父親。每次出差旅行,他都要通過這條隧道,可是和父親卻已是多年沒有見面了。這裏從來沒有爲火車設置停靠站。他想,借這次意外的機會,說不定能和父親見上一面。這位乘客從車窗探出身子,叫住一位正沿着鐵路閒逛的列車員:“您好,請問出什麼事了?”

“唉,隧道出口的鐵軌壞了。”

“啊,那我們需要在這裏等多長時間?”

“起碼得4個鐘頭吧。”列車員說完,返身朝隧道的另一頭走去。

這位乘客心中立刻有了底,他張望了一下週圍,發現在最後一節車廂的對面,正好有一個電話亭。這位乘客便下了火車,給父親打電話。可電話那頭的人告訴他,他的父親正在工地值班。於是,他又往工地打過去。

“是兒子嗎?”不知爲什麼,父親立刻聽出了他的聲音。

“是我,老爸!鐵軌出了故障,我有整整4個小時會待在這裏。”

“啊,太可惜啦!”父親失望地說,“我幹完這點兒活正好要4個小時。”

“你不能請假提前走一會兒嗎?”

“不行,”父親回答,“這是個急活兒。讓我想想辦法……”

乘客掛上電話,點上一根菸,開始焦急地等待。

這時,那個列車員正好從隧道里返回來:“過兩個鐘頭我們就能走啦!”他向乘客宣佈。

“什麼?過兩個鐘頭?”乘客驚叫一聲:“您剛纔不是說,要4個小時嗎?”“那個修理工剛纔以爲修好鐵軌起碼要4個鐘頭,可現在他又說,兩個鐘頭就能搞定。”列車員解釋道。

乘客忙奔向電話機,匆匆地按下號碼:“老爸!你知道嗎?我不能等4個小時,只能等兩個小時!”

“真糟糕!”父親有些氣惱,但馬上又說:“哦,沒關係,我再加把勁兒,說不定一個鐘頭就能把活兒幹完。”

乘客掛上了話筒。這時,那個列車員吹着口哨從隧道里走了出來:“我們今天真走運,碰上這麼一個好修理工!一個鐘頭,他說,一個鐘頭就能搞定。”

這位乘客忙又奔向電話:“爸!對不起!不是兩個小時了,而是一個小時!”

“怎麼這麼倒黴!”父親很生氣,“好吧,那我就用半個鐘頭,我不會再往後拖了。”

乘客掛上了話筒,把菸頭扔到地上,使勁地用腳踩滅。這時,那個列車員又從隧道里返回來:“哈哈,簡直是笑話!那些活兒,修理工說半個鐘頭就能搞定了。”

“他這不是在耍弄着我們玩嗎?”乘客叫喊着又奔向了電話:“爸,10分鐘內你能把活兒幹完嗎?”

“沒問題,能幹完,孩子!我就是累散了架、累蹬了腿,也要儘快把活兒幹完!”

乘客掛上電話,擡起手腕看着手錶。這時,那個列車員手中擺弄着一根小樹枝兒,嘴裏哼着小調,從隧道里鑽了出來:“嘿,這個修理工真會瞎扯,嘴裏喊着‘這麼多活兒,這麼多活兒!’可現在他又說,10分鐘就能幹完。”

“真是渾蛋!”乘客心中暗罵,又抓起話筒:“爸,聽見了嗎?我們已經來不及了。開始,那個渾蛋答應要停4個小時,可現在他又說,只能停10分鐘。”

“不錯,他確實是個渾蛋。”父親說,“但不要失望,孩子,我馬上就完事兒!”

突然,隧道里傳出那個列車員洪亮的喊叫聲:“請大家趕快上車!”

“再見了,老爸!”乘客向話筒最後叫了一聲,“他們沒能讓我們見上一面!”

“等一等,孩子!”父親氣喘吁吁,聲音嘶啞地喊着,“我已經沒事兒啦!你別掛電話!”

然而,這位乘客已經跳進了車廂。列車徐徐開動。

在火車駛出隧道的一剎那,這位乘客看到了出口外的一座巡道工的小房,在它小小的窗口後面,站着一個老人。他一邊用帽子擦拭着滿臉的汗水,一邊高興地衝着話筒大聲喊着:“我終於脫身了,孩子!我完事兒啦!”

然而,車輪與鐵軌撞擊的轟鳴聲淹沒了他的聲音……

(選自《微型小說月報》,略有刪節)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小說開頭寫火車因軌道出故障而恰巧停在隧道里,點明故事發生的緣起和人物活動的背景,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B.故事主要圍繞列車停車時間的四次變化來展開情節,看似單調,實則一波三折,扣人心絃,極具戲劇性和可讀性。

c.作品主人公是身爲鐵路工人的父親,而乘客則在小說中只起着貫串情節的作用,他想借機看望父親卻與父親擦肩而過。

D.對列車員的語言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烘托了父親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技術,爲揭示父親真實身份埋下了伏筆。

E.小說運用肖像、神態、語言、動作和心理等多種描寫方法,表現了人物的情緒變化,突出了“愛子情深”的主題。

8.小說結尾耐人尋味,請簡要賞析結尾的藝術效果。(4分)

9.如果把小說標題“隧道”改爲“重逢”,你認爲哪個更合適?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9分)

餘懋衡,字持國,婺源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永新知縣。徵授御史。時以殿工,礦稅使四出,驕橫。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爲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忤旨,停俸一年。巡按陝西。稅監樑永輦私物於畿輔,役人馬甚衆。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黨樂綱賄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獲所予賄及餘蠱。遂上疏極論永罪,言官亦爭論永,帝皆不省。永慮軍民爲難,召亡命擐甲自衛。御史王基洪聲言永必反,具陳永斬關及殺掠吏民狀。巡撫顧其志頗爲永諱,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實。而咸寧、長安二知縣持永益急。永黨王九功輩多私裝,恐爲有司所跡,託言永遣,乘馬結陣馳去。縣棣追及之華陰,相格鬥,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聞。永窘甚,爪牙盡亡,獨綱在,乃教永誣劾咸寧知縣滿朝薦,朝薦被逮。永不久亦撤還,關中始靖。懋衡尋以憂歸。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天啓元年,起歷大理左少卿,進右僉都御史,與尚書張世經共理京營戎政。進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書,以懋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於汴副馮從吾。帝皆用副者。大學士葉向高等力言不可,弗聽。懋衡、於汴亦以資後三才等,力辭新命,引疾歸。明年十月,再授前職。懋衡以璫勢方張,堅臥不起。既而奸黨張訥醜詆講學諸臣,以懋衡、從吾及孫慎行爲首,遂削奪。崇禎初,復其官。

(選自《明史·餘懋衡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爲/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

B.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爲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

C.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爲/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

D.懋衡上疏言/與其騷擾里巷/榷及雞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賦/共襄殿工/今避加賦之名而爲/竭澤之計/其害十倍於加賦/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史,是我國古代官名。自秦朝開始,御史專門作爲監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察朝廷及各級官吏。

B.畿輔,又稱“京畿”,指京城附近地區。“畿”,古代指靠近國都的地方,後多指京城管轄的地區。

c.憂歸,是指因父母喪事而回鄉守喪。在古代,父母去世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任官者須離職。

D.年號,指古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文中的萬曆、天啓、崇禎都是年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餘懋衡正直敢言,心繫百姓。當皇上派出的礦稅使驕橫無禮騷擾百姓時,他不顧違背聖旨會被停發俸祿的風險斗膽進言,建議公告天下,磊落行事。

B.餘懋衡疾惡如仇,蹈死不顧。當稅監樑永役使衆多人馬搬運個人財產到畿輔,並想毒害餘懋衡時,他一再上奏給皇帝,極力彈劫橫徵暴斂的樑永。

c.餘懋衡謙遜低調,急流勇退。當他先後被提拔爲大理右寺丞和南京吏部尚書時,他不願屈居李三才之下而稱病辭職,迴歸家鄉。

D.餘懋衡明哲保身,遠離閹黨。當他發現閹黨勢力越來越強大時,執意不肯擔任南京吏部尚書的職務,後來依然因爲閹黨張訥的誣陷而被皇上革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永黨王九功輩多私裝,恐爲有司所跡,託言永遣,乘馬結陣馳去。

(2)懋衡、於汴亦以資後三才等,力辭新命,引疾歸。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11分)

登平嵩閣右嵩亭作

[北宋]文彥博①

不較平嵩與右嵩②,大都亭閣畫穹崇。

太行太室③當前後,俱是家山④入望中。

【注】①文彥博(公元1006-1097年),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歷官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等職,出將入相五十餘年,爲北宋名臣。諡忠烈。有《文璐公集》。②平嵩閣、右嵩亭,均爲嵩山上的建築物。③太行:山名,綿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的大山脈。太室:即五嶽之一的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北。東稱太室,西稱少室。④家山:家鄉。

14.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詩的前兩句是說,無需將“平嵩閣”與“右嵩亭”做什麼比較,因爲二者都是高高聳立、幾近蒼穹的亭閣。

B.三四句即言詩人登亭閣之所見。在這高亭之上遠望,視野爲之開闊;有山有水有亭有閣,真可謂人間仙境。

C.詩人站在如此險峻的亭閣上觀望,感覺的是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那樣充滿哲理的豪邁氣概。

D.此詩想象豐富,“畫”字使亭閣與蒼穹融爲一體,“俱是家山入望中”則是“登山則情滿於山”的具體寫照。

E.本詩以生動的語言詠嵩山亭閣,大筆揮灑,氣象雄闊,將詩人所思、所感盡寓其中,帶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

15.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探析。(6分)

(三)名篇名旬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孟子》(“生於憂患,死與安樂”)中“___________,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從內外兩方面指出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的原因。

(2)李商隱《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用莊子和望帝的典故,表達對過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懷戀之情。

(3)蘇軾《赤壁賦》中用比喻手法感嘆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達題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中間商從藥農手中低價收購,囤積居奇,以哄擡藥價從中漁利,坑害藥農利益,加重患者負擔,損害消費者利益。

②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電信絡詐騙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羣衆財產安全,已經成爲社會公害,廣大羣衆深惡痛絕。

③產業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不可能一揮而就,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急於求成不行,需要精準扶持、長期支持才行。

④閱讀這種近乎復古的慢節奏能夠綿延至今,除了依靠其本身經久不衰的魅力外,氛圍的培

育與凝聚也不可或缺。

⑤提到江中製藥,大家就會想到耳濡目染的草珊瑚含片、健胃消食片,如今江中集團已成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

⑥可以這樣說,建設好草原的大數據平臺,就是編修一本建設草原的工具書,讓我們的草原生態修復工作事倍功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首次推出了20個智慧型燈杆,集智能照明、微基站、WiFi發射、視頻監控、信息發佈等多功能於一體。

B.新聞工作者雖不能在各領域都擁有豐富的知識,但恪守新聞專業規範可以最大限度規避不因媒體誤讀誤判等原因而產生的風險。

C.重慶媒礦事故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該礦越界違法生產區域以掘代採工作面微風作業導致瓦斯積聚,違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的。

D.12月,光德村進入柿餅曬制生產的最佳時期,家家戶戶屋頂上都會曬滿金燦燦的柿子,空氣中瀰漫着清香,一派紅火的豐收景象。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①說一個美麗的鄉村要讓人“記得住鄉愁”,②一座美麗的城市則要讓人“望得見天際線”。③,一些成市卻常常忽視了天際線這道風景。淡化天際線意識,④讓人們產生了審美疲勞,⑤造成了城市無法挽回的美學損失。⑥,城市的天際線也非千篇一律,更不是一概排斥現代建築。關鍵要結合城市特點,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顯出特有的美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雖然但是可是勢必還/

B如果那麼然而不但也當然

c既然/實際上必然且自然

D與其不如其實/又雖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曾幾何時,我們已經習慣了“加式”思維。①,藍領階層更是早已習慣多加班多掙錢。但代價呢?是被過度的工作透支了身體,他們原來強健的體魄不復存在;②,他們原本從容的心態寫滿焦灼疲憊。“加式”思維急需調整,因爲,生活不只有物質利益上的滿足,③。

21.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在橫線上續寫三個句子,要求:內容與“人生”“微笑”的話題有關,句式與例句相同。(6分)

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飄着誘人的醇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面對人生,將會有微笑的回報。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新世相”微信公衆hao推送一篇文章,引發了一場“丟書大戰”:從11月15日開始,我們可以試着多做一件事,讓擁擠的地鐵和乏味的城市變得不一樣。由黃曉明、徐靜蕾、張靜初等幾十位明星、作家把10000本書丟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地鐵、航班和順風車裏。任何人都可在身邊的角落、縫隙、座位上找到它們。但是,活動現場遭遇了尷尬,許多地方出現所“丟”之書無人問津甚至被當作垃圾清理的情況。

對此,有友質疑這是一場成功的“做秀”和營銷,而非公益;也有友犀利地指出,書的確是一種代表“高尚”的東西,但是在公共場所丟書卻一點都不高尚;還有友認爲這種活動有益於倡導全民閱讀,值得推廣。

對於這場“丟書大戰”和友的觀點,你是怎麼看的?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