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范仲淹》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范仲淹》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導語: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范仲淹》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歡迎閱讀與思考!

《范仲淹》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爲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爲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

監泰州西溪鹽稅,遷大理寺丞,徙監楚州糧料院,母喪去官。晏殊知應天府,聞仲淹名,召寘府學。上書請擇郡守,舉縣令,斥遊惰,去冗僭,慎選舉,撫將帥,凡萬餘言。服除,以殊薦,爲祕閣校理。嘗推其奉以食四方遊士,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天聖七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之,且曰:“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爲後世法。”且上疏請太后還政,不報。尋通判河中府,徙陳州。時方建太一宮及洪福院,市材木陝西。仲淹言:“昭應、壽寧,天戒不遠。今又侈土木,破民產,非所以順人心、合天意也。宜罷修寺觀,減常歲市木之數,以蠲除積負。”又言:“恩幸多以內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雖不行,仁宗以爲忠。

太后崩,召爲右司諫。言事者多暴太后時事,仲淹曰:“太后受遺先帝,調護陛下者十餘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後德。”帝爲詔中外,毋輒論太后時事。

時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爲序遷,如此爲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簡不悅。

初,仲淹以忤呂夷簡,放逐者數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爲朋黨。及陝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屬,拔用之。及夷簡罷,召還,倚以爲治,中外想望其功業。而仲淹以天下爲己任,裁削幸濫,考覈官吏,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然更張無漸,規摹闊大,論者以爲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

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後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裏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爲嘆息。爲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節選自《宋史》,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母更適長山朱氏 適:出嫁

B.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 給:充足

C.言事者多暴太后時事 暴:揭露

D.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屬 屬:囑託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B. 不可爲後世法

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

C. 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D. 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范仲淹“爲政尚忠厚”的一組是()

①日夜謀慮興致太平

②嘗推其奉以食四方遊士

③宜罷修寺觀,減常歲市木之數

④上疏請太后還政

⑤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⑥宜掩其小故,以全後德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仲淹很小父親就去世了,後來到南京求學,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刻苦努力,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終於考中進士。

B.章獻太后想要垂簾聽政,皇上也沒有提出異議,而范仲淹極力勸阻,曉之以理,終於說服了太后。在太后去世後,范仲淹爲她說好話。

C.呂夷簡執政,安排了很多自己人當官,范仲淹不畏強權,堅持原則,認爲應該按照規定,公平公正地選拔任用人才,呂夷簡很不高興。

D.范仲淹力主改革,主張實行新政,提出了許多有力措施,但改革不能循序漸進,鋪的攤子又很大,因此有人向皇上彈劾他。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3分)

⑵太后受遺先帝,調護陛下者十餘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後德。(4分)

⑶及夷簡罷,召還,倚以爲治,中外想望其功業。(3分)

試題答案:

9.D(屬:歸屬)

10.A(A連詞,表原因;B 介詞,被/動詞,是;C動詞,到、去/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連詞,表修飾/連詞,表遞進)

11.B(①表現范仲淹以天下爲己任,④表現范仲淹堅持原則,⑤表現里巷之人都很愛戴范仲淹)

12.B(“終於說服了太后”有誤,“上疏請太后還政,不報”,范仲淹並沒有說服太后)

13.⑴兒子們以至於要換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卻很安然。(共3分。採分點:“諸子”“易”“晏如”各1分)

⑵太后接受先帝的臨終囑託,調教保護陛下十多年,應當掩飾她的小過失,來保全太后的美德。(共4分。採分點:“遺”“調護”“故”“以”各1分)

⑶等到夷簡被罷免,召范仲淹還朝,依靠他處理政務,朝廷內外期望他有所作爲。(共3分。採分點:“罷”“倚”“中外”各1分)

參考譯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的祖先是邠州人,後遷居江南,就成爲蘇州吳縣人.仲淹兩歲時失去父親,母親改嫁長山朱氏。從小有志向節操,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就受到感動哭着辭別母親,離家到應天府,跟着戚同文學習。晝夜不停,冬天很疲憊的時候,用冷水洗臉;食物不充足,以至用稀粥維繫生活,別人不能忍受,仲淹卻不以爲苦。考上了進士,任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接他的母親回來奉養。

監管泰州西溪鹽稅,遷升大理寺丞,調職監管楚州糧料院,母死離官。晏殊任應天府知府,聽到仲淹的名聲,召來安置在府學。上書請求選擇郡守,推舉縣令,斥退遊蕩懶惰之人,去除多餘而不稱職的官吏,慎重選舉,安撫將帥,共一萬多字。服滿喪期,通過晏殊推薦,任祕閣校理。曾經把他的俸祿分着供給四方雲遊之士,兒子們以至於要換穿衣服才能出去,仲淹卻很安然。常常感奮激昂地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振奮崇尚風度節操,是由仲淹提倡的。

天聖七年,章獻太后將在冬至日受理朝政,天子率領百官爲其敬酒祝頌長壽。仲淹極力陳言,而且說:“在內宮侍奉母親,自有家人之禮,但是和百官站在一起,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可被後世取法。”並且上疏請求太后歸還朝政,不予答覆。不久通判河中府,調到陳州。當時正修建太一宮和洪福院,在陝西收購木材。仲淹上言:“昭應、壽寧,不久前天示懲戒。現在又大興土木,破壞百姓產業,這不是用來順應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應當停止修建寺院宮觀,削減常年收購木材的數量,以清除積欠。”又上言:“寵信的近臣大多由宮內直接發出詔令授任官職,這不是太平之時的政策。”事情雖然沒有實行,仁宗認爲他忠誠。

太后去世,召爲右司諫。言事者大多揭露太后時的事情,仲淹說:“太后接受先帝的臨終囑託,調教保護陛下十多年,應當掩飾她的小過失,來保全太后的美德。”皇帝就詔命朝內外,不得擅自議論太后時的事。

當時呂夷簡執政,提拔任用的人大多出於他的門下。仲淹獻上《百官圖》,指着它的次序說:“這樣是按照次序遷升,這樣是不按次序,這樣是公正,這樣是偏私。況且提拔或降格任用近臣,凡是超過常格的不應都交付宰相。”夷簡不滿。

當初,仲淹因觸犯呂夷簡,放逐在外幾年,士大夫根據對兩人曲直的評判,互相指責交結朋黨。等到陝西用兵,天子認爲仲淹是士人衆望所歸,提拔任用他。等到夷簡被罷免,召范仲淹還朝,依靠他處理政務,朝廷內外期望他有所作爲。仲淹以天下爲己任,裁減寵信濫用之官,考察官吏政績,日夜謀劃導致天下太平。但改革不能循序漸進,規模廣大,論事者認爲不可行。直至派出按察使,多有舉發彈劾,人心不滿。

仲淹內心剛毅,外表謙和,性情極其孝順,因母親在世時家中貧窮,以後雖然顯貴,沒有賓客就不吃兩種以上的肉食。妻子兒女的衣食,僅僅能夠自足。喜歡施捨給予別人,在里巷中設義莊,以贍養族人。博愛樂於善行,士人大多出於他的門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說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方之人聽說的,都爲之嘆息。治政崇尚忠實寬厚,所到之處有恩德,鄶、慶兩州百姓與歸屬的羌人,都畫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後,羌族首領幾百人,爲他慟哭如失去父親,齋戒三天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