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武王伐紂的文言文翻譯

武王伐紂的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武王伐紂是指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 聯軍起兵討伐商王 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武王伐紂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的閱讀。

武王伐紂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武王伐殷,乘舟濟河⑴,兵車出,壞船於河中。太公曰:“太子爲父報仇,今死無生。”所過津樑⑵,皆悉燒之。

武王伐紂,渡於孟津,陽侯⑶之波,逆流而擊,疾風晦冥,人馬不相見。於是武王左操黃鉞⑷,右秉白旄⑸,瞋目⑹而撝⑺之,曰:“餘任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是風濟而波罷。

武王伐紂,到於邢丘⑻,楯⑼折爲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懼,召太公而問曰:“意者紂未可伐乎?”太公對曰:“不然。楯折爲三者,軍當分爲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灑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愛其人及屋上烏;惡其人者,憎其胥餘⑽;鹹劉⑾厥⑿敵,靡⒀使有餘。”

註釋

⑴河:黃河。

⑵津樑:津,渡口;粱,橋樑。

⑶陽侯:大波之神。

⑷鉞(yu ):大斧。

⑸旄(m o):懸旄牛尾於竿頭,軍中持以指揮的。

⑹瞋(ch n)目:發怒時瞪大眼睛。

⑺撝(hu ):同“揮”,指揮。

⑻邢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溫縣東。

⑼楯:同“盾”。

⑽胥(x )餘:裏落中的屋壁。

⑾鹹劉:訓殺。

⑿厥:代詞,那,那些。

⒀靡:不。

翻譯

武王伐紂,坐了船渡過黃河。兵車剛用船搬運過河,太公馬上命人把船在河裏全部毀壞。說:“這回出兵,是太子去爲他父親報仇,大家只有去和敵人拼死奮戰,不可存僥倖生還之心!”所過的渡口和橋樑,也都叫人全部燒掉。

武王伐紂,在孟津地方過渡,忽然,大波之神陽侯掀起了一個個巨大浪濤,迎着船頭打來,狂暴的風颳得天昏地暗,連人和馬都看不見了。這時,武王坐在船頭,左手拿了一把黃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隻懸掛白色旄牛尾巴的指揮竿,瞪大眼睛,把指揮竿向前指着說道:“我既然擔當了天下的重任,誰敢來違逆我的意志!”武王說完這話,頃刻間,風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於是軍隊安然渡過孟津。

武王伐紂,到了邢丘這個地方,忽然天下大雨,一連下了三天三夜,也不休止,並且還發現戰士們用的盾無故折爲三段的怪現象。武王心裏有點害怕,便召太公來問道:“看這光景好象是紂還不可以討伐嗎?”太公答道:“不然。盾折爲三段,是說我們的軍隊應當分爲三路。大雨三天不止,那是在洗我們的甲兵,讓我們清清爽爽,好上路啊!”武王聽了,說:“那又怎麼辦呢?”太公說:“愛那個人,就連他屋頂上的`老鴉也覺得可愛;要是憎惡那個人,就連他巷子裏的壁頭也覺得可惡。現在的辦法就是去殺光敵人,不要剩下一個!”

背景

周部落源自 華夏民族,其始祖 姬棄就是被稱爲農神的“ 后稷”,爲黃帝之後,因爲遭到 戎、 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 古公亶父率領 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 岐山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詩經· 魯頌·閟宮》中有“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說明周在古公亶父時期就有取代商朝的計劃。

在古公亶父與 季歷的治理下週部落逐漸強盛,商王 文丁爲拉攏周國,把女兒嫁給季歷,並封他爲“ 牧師”。但周始終是商朝的隱患,日漸強大的周與日漸衰落的商相互猜疑,進而相互征伐。商王 文丁爲扼制周勢力發展,殺了季歷, 周 商矛盾陡然加劇。

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殷商對抗,固繼續臣服於殷,爲殷西伯。但殷商對周並不放心。 商紂一度囚禁姬昌於 羑里,並殺其子作爲肉湯、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寶馬、美女賄賂商紂,求得釋放姬昌。姬昌歸國後,謀商之心並無鬆懈。他一方面倡導發展生產,制定“ 有亡荒閱”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隸,防止勞動人口流失,增強周族實力,使周國附近一些部落歸附。另一方面進行武力擴張,根據《 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討伐西方 犬戎及 密須等小國,以固後方,接着東伐 耆國(在今山西長治西南)、又伐 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陽),最後伐 崇國,深入到商朝勢力範圍。此時周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遷都於豐都(今陝西省 西安市 戶縣灃河西岸),準備進取殷商。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爲周武王,姬發以 姜尚做他的師, 周公做他的傅, 召公、 畢公一班人輔佐周武王,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