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關於關羽傳的文言文閱讀

關於關羽傳的文言文閱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4K 次

篇一:關羽傳閱讀答案

關於關羽傳的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衆,而羽與張飛爲之禦侮。先主爲平原相,以羽、飛爲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爲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爲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爲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爲其主,勿追也。”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資兼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羽嘗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爲漢中王,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衆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樑、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羽威鎮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爲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爲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皆素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擄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選自《三國志·關羽傳》卷三十六)

(1)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B.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C.當與翼德並驅爭先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D.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權大悅,與其羣下謀之

(2)下列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部表現關羽忠義的一組是

①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

②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③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

④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

⑤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⑥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翻譯:羽嘗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

翻譯: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自解。

翻譯:

答案:

1.D;2.C;3.B;

解析:(1)關羽全部封存了曹操賞賜給他的東西,呈上書信告辭,然後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關鍵詞:封、拜書、奔);

(2)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關鍵詞:爲……所……,貫);

(3)可以派人勸說孫權襲擊關羽的後方,答應割讓長江以南的地方封賞給孫權,那麼樊城之圍就自然解除了。(關鍵詞:躡其後、封、自解)

篇二:關羽傳閱讀答案

1.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

人 主 不 妄 賞 非 愛 其 財 也 賞 妄 行 則 善 不 勸 矣 不 妄 罰 非 矜 其 人 也 罰 妄 行 則 惡 不 懲 矣 賞 不 勸 謂 之 止 善 罰 不 懲 謂 之 縱 惡 在 上 者 能 不 止 下 爲 善 不 縱 下 爲 惡 則 國 法 立 矣 是 謂 統 法(節選自《資治通鑑》)

答案: 人主不妄賞/非愛其財也/賞妄行/則善不勸矣/不妄罰/非矜其人也/罰妄行/則惡不懲矣/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在上者能不止下爲善/不縱下爲惡/則國法立矣/是謂統法

2.用“/”給下面一段文言文斷句。

董 宣 字 少 平 陳 留 圉 人 也 初 爲 司 徒 霸 所 闢 舉 第 累 遷 北 海 相 後 特 徵 爲 洛 陽 令

答案: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爲司徒霸所闢/舉第/累遷北海相/後特徵爲洛陽令

3.用“/”給下面畫波浪線的一段文言文斷句,並翻譯加橫線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覆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爲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①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②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1)斷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魯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請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復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於 人 人 則 獻 之 奚 爲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聞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驕 人。

(2)翻譯。

①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題考查點爲句式“不我驕也”(賓語前置句),實詞“縱(即使)、驕(輕視、傲視、看不起)、足以(完全能夠)、全(保全)、節(節操、操守)”,虛詞“乎”(表反問語氣,嗎)。

答案: (1)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爲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

(2)①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後,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②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參考譯文】 曾子穿着破舊的衣服從事耕種。魯國國君派人前往送給他一座城池,對他說:“請你用它來置辦衣服。”曾子沒有接受。使者回去了,再一次前往,曾子又一次不肯接受。使者說:“你沒有向人請求,人家就送給你,你爲什麼不接受呢?”曾子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接受別人東西的人畏懼別人,給予人家東西的人傲視人。即使國君對我有了賞賜以後,不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曾參的話,(說明他)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節操啊!”

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①。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②,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③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注】 ①不與存焉:不包括在內。②故:事故、災病。③怍:慚愧。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災病,是第一樂事;擡起頭無愧於天,低下頭無愧於人,是第二件樂事;得到天下的優秀人才,並能教育他,是第三件樂事。君子有這三件樂事,但稱王天下不包括在內。”

5.下文,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後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

【參考譯文】 即使有精美的菜餚,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之後才知道自身的不足,教別人後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後,這樣才能反躬自問;懂得了自己知識貧乏之後,這樣才能努力進德修業。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6.把文言文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爲其主,勿追也。”

羽嘗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節選自《三國志 關羽傳》)

(1)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嘗爲流矢所中,貫其左臂。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句(1)關鍵點:“封”,動詞,譯爲“封存”;“拜書”,動賓短語,“拜”爲動詞,表敬稱,“書”爲名詞,譯爲“書信”,“拜書”譯爲“呈上書信”;“奔”,譯爲“投奔”;“於袁軍”爲介賓短語作後置狀語,翻譯時應移至動詞前。句(2)關鍵點:句式“爲……所……”表被動;“貫”爲動詞“貫穿”,這裏據語境譯爲“射穿”。

答案:

(1)關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給他的賞賜,呈上書信告辭,然後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

(2)關羽曾被一隻飛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參考譯文】 關羽字雲長,本來字長生,是河東解人。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回來後授予偏將軍一職,禮遇他很厚重。等到關羽殺了顏良,曹操知道他一定會離開,重重地賞賜了他。關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給他的賞賜,呈上書信告辭,然後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說:“這也是各爲其主,不要追了。”

關羽曾經被一支飛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 (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華佗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裏,應當切開臂膀,再一次治療箭傷,刮掉滲入毒藥的骨頭,(完全)除掉毒藥,這樣以後,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華佗切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切烤肉(吃)舉起酒杯(喝),談笑自若。

7.將下列文言語段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陳(蕃)仲舉言爲士則,行爲士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爲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1)言爲士則,行爲士範。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關鍵詞語:“士”,讀書人;“則”“範”,同義詞,榜樣;“式商容之閭”,“式”通“軾”,名詞,指車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賢人,“閭”,里巷的大門,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別忙碌;“禮”,名詞活用爲動詞,“禮遇,禮敬”。

答案:

(1)言語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爲是讀書人的模範。

(2)周武王經過商容居住的里巷,連席子也來不及坐暖。我禮敬賢者,有什麼不可以呢?

【參考譯文】 陳仲舉的言語是讀書人的榜樣,行爲是讀書人的模範。他一開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擔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詢問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報說:“衆人希望太守先進官署。”陳仲舉說:“周武王經過商容居住的里巷,連席子也來不及坐暖。我禮敬賢者,有什麼不可以呢?”

8.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2)題。

太 宗 曾 罷 朝 怒 曰 會 殺 此 田 舍 漢 文 德 後 問 誰 觸 忤 陛 下 帝 曰 豈 過 魏 徵 每 廷 爭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後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於 庭 帝 驚 曰 皇 後 何 爲 若 是 對 曰 妾 聞 主 聖 臣 忠 今 陛 下 聖 明 故 魏 徵 得 直 言 妾 幸 備 數 後 宮 安 敢 不 賀(選自唐 劉觫《隋唐嘉話》)

(1)在斷句的基礎上,給上面這段話加上標點符號。

(2)翻譯上面這段文字。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後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徵,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後退而具朝服立於庭。帝驚曰:“皇后何爲若是?”對曰:“妾聞主聖臣忠,今陛下聖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備數後宮,安敢不賀?”

(2)太宗有一次下朝後生氣地說:“真該殺了這個鄉巴佬!”文德皇后問:“誰惹陛下生氣了?”太宗說:“誰能比魏徵更讓我生氣,每次朝會上都直言勸諫我,弄得我經常不自在。”皇后聽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裏。太宗震驚地說:“皇后爲什麼這樣呢?”皇后回答說:“我聽說君主聖明,臣子們就忠誠,現在陛下聖明,所以魏徵能夠直言進諫。我因能在您這聖明之君的後宮而感到慶幸,怎麼能不向您祝賀呢?”

9.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2)題。

[齊 人 有 言 曰 雖 有 智 慧 不 如 乘 勢 雖 有 鎡 基① 不 如 待 時 今 時 則 易 然 也 夏 後 殷 周 之 盛 地 未 有 過 千 裏 者 也 而 齊 有 其 地 矣 雞 鳴 狗 吠 相 聞 而 達 乎 四 境 而 齊 有 其 民 矣]地不改闢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爲食,渴者易爲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②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爲然。 (《孟子 公孫丑上》)

【注】 ①鎡基:鋤頭。②置郵:驛站。

(1)將“[ ]”內的內容用“/”斷句。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2)土地不必再擴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

【參考譯文】 齊國有俗諺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現在(要稱王天下)卻是很容易的。夏後、殷、週三朝興盛時,土地方圓沒有超過一千里的,而現在齊國有這麼大的地方了;雞鳴狗叫互相聽到,一直傳到四周的國境,齊國已經有那麼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擴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擋得了。況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現的時間,沒有比現在隔得更長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沒有比現在更厲害的了。飢餓的人什麼都吃而不挑揀,乾渴的人什麼都喝而不挑揀,孔子說:“德政的流行,比驛站傳遞政令還要快。”當今這個時候,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百姓對此感到喜悅,就像在倒懸着時被解救下來一樣。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這隻有現在這個時候才能辦到。

10.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後各題。

是歲也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虞大夫宮之奇諫君曰晉不可假道也是且滅虞。虞君曰:“晉我同姓,不宜伐我。”宮之奇曰:“虞之與虢,脣之與齒,脣亡則齒寒。”虞公不聽,遂許晉。宮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晉滅虢,虢公醜奔周。還,襲滅虞,虜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1)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

是 歲 也 晉 復 假 道 於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宮 之 奇 諫 君 曰 晉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 滅 虞。

(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歲也/晉復假道於虞以伐虢/虞大夫宮之奇諫君曰/晉不可假道也/是且滅虞。

(2)宮之奇帶領他的族人離開了虞國。當年冬天,晉國消滅了虢國,虢公醜逃到周京。晉軍回師偷襲並滅掉了虞國。

【參考譯文】 就在這一年,晉國又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虞國的大夫宮之奇進諫虞君說:“(虞國)不能借道給晉國,這樣做將會滅亡虞國。”虞君說:“晉君與我同姓,不會攻打我們。”宮之奇說:“虞國與虢國,(好像)嘴脣與牙齒,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虞公不聽,便答應借道給晉國。宮之奇帶領他的族人離開了虞國。當年冬天,晉國消滅了虢國,虢公醜逃到周京。晉軍回師偷襲並滅掉了虞國,俘虜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爲晉獻公女兒秦穆姬的陪嫁人,而沒有廢除虞國的祭祀。

11.用斜線“/”給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並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

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隨其後者,中山君顧謂二人:“子奚爲者也?”二人對曰:“臣有父,嘗餓且死,君下壺飧餌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來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嘆曰:“與_不_期_衆_少_其_於_當_厄_怨_不_期_深_淺_其_於_傷_心_吾_以_一_杯_羊_羹_亡_國_以_一_壺_飧_得_士_二_人。”(選自《戰國策》)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給本語段中畫線句斷句,要結合語意,根據對偶句間的對應關係進行斷句。

答案: 斷句:與不期衆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飧得士二人。

譯文:給人東西不在於多少,應該在他災難困苦的時候(給予幫助);怨恨不在於深淺,重要的是不要使人傷心。我因爲一杯羊羹亡了國,卻因爲一碗飯得到了兩個勇士。

【參考譯文】 中山國的國君宴請都城裏的士大夫,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座。由於羊羹不夠,司馬子期沒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國去,並煽動楚王攻打中山國,中山君逃走。這時,有兩個人提着武器,尾隨在他的後面,中山君回過頭來問這兩人說:“你們爲什麼跟着我?”兩人回答說:“在我們的父親曾經快要餓死的時候,(多虧)您給了他飯吃,他纔沒有死。父親在臨死的時候叮囑我們說:‘一旦中山君有急難,你們倆一定要冒死去保護。’所以,我們是來保護您,願爲您效死力。”中山君聽罷,仰天長嘆:“給人東西不在於多少,應該在他災難困苦的時候(給予幫助);怨恨不在於深淺,重要的是不要使人傷心。我因爲一杯羊羹亡了國,卻因爲一碗飯得到了兩個勇士。”

12.(2010 江蘇省新課標零距離高三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文後問題。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今_之_人_慕_趣_之_名_求_趣_之_似_於_是_有_辨_說_書_畫_涉_獵_古_董_以_爲_清_寄_意_玄_虛_脫_跡_塵_紛_以_爲_遠_又_其_下_則_有_如_蘇_州_之_燒_香_煮_茶_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 (節選自袁宏道《敘陳正甫〈會心集〉》)

(1)請用斜線“/”爲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2)通過這段文字,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於是有辨說書畫/涉獵古董以爲清/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爲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之燒香煮茶者。

(2)作者認爲,世上人所難以得到的只是一個“趣”字,只有擯棄那些追求“趣”的表面功夫,從精神實質上去領會才能獲得“趣”,批評了當時的僞趣之風。

【參考譯文】 世間人所難獲得的只有趣罷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顏色,水裏頭的滋味,花裏頭的光影,女人裏頭的姿態,即使是很會說話的人也不能說出一句話來,只有那些內心有體會的人才能夠知道。現在的人仰慕着趣的名聲,追求近似於趣的東西。於是有分辨評說着書法繪畫,鑑賞着古董的就自以爲是“清”了。又有不務實際想些玄奧道理,離開紅塵、不問世事的就自以爲是“遠”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韋蘇州(應物)刻意燒香煮茶的人。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實質沒什麼關係。

13.(2010 寧津一中高三模擬)把下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有財而莫理,則阡陌閭巷之人皆能私取予之勢,擅萬物之利,以與人主爭黔首,而放其無窮之慾,非必貴強桀大而後能。如是而天子猶爲不失其民者,蓋特號而已耳。雖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給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猶不行也。然則善吾法而擇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財,雖上古堯、舜,猶不能毋以此爲先急,而況於後世之紛紛乎?

(節選自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1)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而天子猶爲不失其民者,蓋特號而已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翻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三個分句都是判斷句式,“者”或“者……也”表判斷,翻譯時要譯出判斷的意思;三個分句構成排比句式,翻譯時要注意句式的統一。(2)句翻譯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如是”意思是“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失”譯爲“失去”;“蓋”,副詞,表推測,譯爲“大概”;“特”,副詞,“只、僅僅”;“號”譯爲“名義”。

答案:

(1)能聚合天下之民衆的是經濟,治理天下經濟的是法令,執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

(2)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還說是皇帝沒有失去百姓,那隻不過是徒有天子之名罷了。

【參考譯文】 能聚合天下之民衆的是經濟,治理天下經濟的是法令,執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則雖有法令而不能貫徹;法令不當,則雖然經濟形勢很好而無從管理。經濟形勢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樣連一般富商豪民都會有操縱市場的勢力,獲得壟斷各種物資的利益,來與皇帝爭奪黎民百姓,從而滿足他們自己的無窮慾望,這不一定需要豪門強宗大勢力的人才可以辦到。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還說是皇帝沒有失去百姓,那隻不過是徒有天子之名罷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飯,終日操勞得精疲力盡,憂愁鬱結於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們知道這依舊是行不通的。由此看來制定正確的法令,選擇好的官吏來貫徹,從而管理好天下的經濟,即使是上古時代的堯舜也不能不以理財爲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況後世亂紛紛的世道呢?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問題。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kū)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dié)圮毀,榛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qù)遼夐(xiònɡ),不可具狀。夏 宜 急 雨 有 瀑 布 聲 冬 宜 密 雪 有 碎 玉 聲 宜 鼓 琴 琴 調 和 暢 宜 詠 詩 詩 韻 清 絕 宜 圍 棋 子 聲 丁 丁 然 宜 投 壺 矢 聲 錚 錚 然 皆 竹 樓 之 所 助 也。

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

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榦、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雲:“竹之爲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人又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1)請用“/”爲上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2)翻譯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2)①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爲竹瓦價錢便宜而且省工。

②希望接任我的人與我志趣相同,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它,那麼這座竹樓就不會朽爛了!

【參考譯文】 黃岡地方盛產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開它,削去竹節,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爲竹瓦價格便宜而且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牆毀壞,長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穢,我因而就地建造小竹樓兩間,與月波樓相接連。登上竹樓,遠眺可以盡覽山色,平視可以將江灘、碧波盡收眼底,那清幽靜謐、遼闊綿遠的景象,實在無法一一描述出來。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樓中如聞瀑布聲;冬天遇到大雪飄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瓊亂玉的敲擊聲;這裏適宜彈琴,琴聲清虛和暢;這裏適宜吟詩,詩的韻味清雅絕妙;這裏適宜下棋,棋子聲丁丁動聽;這裏適宜投壺,箭聲錚錚悅耳。這些都是竹樓所促成的。

公務辦完後的空閒時間,披着鶴氅,戴着華陽巾,手執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於樓中,能排除世俗雜念。這裏江山形勝之外,但見輕風揚帆,沙上禽鳥,雲煙竹樹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後,茶爐的煙火已經熄滅,送走落日,迎來皓月,此亦是謫居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那齊雲、落星兩樓,高是算高的了;井榦、麗譙兩樓,華麗也算是非常華麗了!可惜只是用來蓄養女,安頓歌兒舞女,那就不是風雅之士的所作所爲了,我是不贊成的。

我聽竹匠說:“竹製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鋪兩層,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學士被貶到滁州;至道二年調到揚州;至道三年重返中書省;鹹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貶往齊安的調令,今年閏三月來到齊安郡。四年當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處,我難道還怕竹樓容易敗壞嗎?希望接任我的人與我志趣相同,繼我愛樓之意而常常修繕它,那麼這座竹樓就不會朽爛了!

15.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文後問題。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即畫地以質之父。及長,專心性理。其學務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爲要。讀宋儒《太極圖》《通書》《西銘》,嘆曰:“道在是矣。”篤志研究,坐下著足處,兩磚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釋氏,端爲《夜行燭》一書進之,謂:“佛氏以空爲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虛爲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從之。繼遭二親喪,五味不入口。既葬,廬墓六年。

霍 州 李 德 與 端 同 時 亦 講 學 於 其 鄉 及 見 端 退 語 諸 生 曰 學 不 厭 教 不 倦 曹 子 之 盛 德 也 至 其 知 古 今 達 事 變 未 學 鮮 或 及 之 古 雲 得 經 師 易 得 人 師 難 諸 生 得 人 師 矣。 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誼,命諸生延致之,講明正學。

(1)用“/”給上面第二段句子斷句。

(2)翻譯下列句子。

①父初好釋氏,端爲《夜行燭》一書進之。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葬,廬墓六年。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2)題中①“釋氏”,指釋迦牟尼,句中義是以佛教創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燭》是曹端寫給年邁父親的一封信,文言中“書”大多當“書信”講。②“既”,副詞,可解釋爲“已經”或“……以後”,“廬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廬墓”的補語出現,可見“廬墓”應活用作動詞,在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一文中對“廬墓”一詞有解釋,因此應理解爲“修廬冢守墓”。

答案: (1)霍州李德與端同時/亦講學於其鄉/及見端/退語諸生曰/學不厭/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達事變/未學鮮或及之/古云/得經師易/得人師難/諸生得人師矣。

(2)①父親當初極信佛教,曹端寫了題爲“夜行燭”的一封信送給父親。

②安葬(父母)以後,修廬冢守墓六年。

【參考譯文】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永樂六年中舉人。五歲見《河圖》《洛書》,就摹畫在地上問他父親。等到長大,專心於研究大道理。他在學習大道理時,努力從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學的道理靜心存留於心作爲最主要的。(他)讀宋代儒學著作《太極圖》《通書》《西銘》,感慨道:“大道理就在這裏面了。”於是專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腳的地方,兩塊磚都磨穿了。(他)對待父母極孝順,父親當初極信佛教,曹端寫了題爲“夜行燭”的一封信送給父親,信中說道:“佛教把‘空’作爲要義,這不是人類社會規律的要義。道教把‘虛’作爲理論,這不是依從本性的理論。”他父親愉快地依從了他所說的道理。後來經歷了父母雙亡的痛苦,(他)各種有滋味的東西都吃不進去。安葬了(父母)以後,修廬冢守墓六年。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時的人,也在霍州講學,等到他見過曹端,回來對他的衆弟子說:“學而不厭,教而不倦,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於他懂得古今,通曉社會變化,沒涉及的學問很少。古語說:"得到一位講經的老師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難。"你們得到一位教誨做人的老師了。”於是(李德)不再講學要離開霍州。曹端也稱讚李德的品行與情誼,讓衆弟子請他回來,一起講課教學。

篇三:關羽傳閱讀答案

建安五年,曹公①東征,禽②羽以歸,拜爲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③,羽策馬刺良於萬衆之中,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爲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日:“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④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爲其主,勿追也。”

(節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註釋]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爲關羽、袁紹。

②禽:通“擒”。

③白馬:地名。

④封:封存。

1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

B.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13.用“/”爲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4.面對曹公厚賜,關羽“終不留”的原因

是什麼?(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纔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劃對兩處得1分,劃對三處得2分,劃五處及五處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篇四:關羽傳閱讀答案

①關帝崇拜,在中國根深蒂固,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若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歿而爲神,大概初歿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繆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於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達到最高峯。據說滿清未入關前,就將《三國演義》一書譯成滿文,以爲從政規範。

②中國人好絕對化,好則全好,壞則全壞。偉大的人物絕對要一無瑕疵,而被否定的角色則一無是處,哪怕有一點點對的地方也是錯的。一些歷史人物總是蓋棺論定不了,就因爲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捲進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連偉人放個屁也是香的,其錯當然也就錯得正確;同樣,欲醜化者,那個綁在恥辱柱上的人,肯定是頭頂生瘡,腳底流膿,壞透了的貨色了。

③應該看到關羽所以成神,是有相當羣衆基礎的:一,因爲《三國演義》把他寫成能敵萬人,是仁義之師,是必勝之將。老百姓深知對付萬惡的作威作福的統治者,還是青龍偃月刀最爲管用。降魔壓邪,扶善反惡,需要關羽這樣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國人的神鬼文化中,關羽是最具有人間色彩的神。在書中,他是“義”的化身,這個“義”,在老百姓看來,更多的是江湖義氣的“義”。施之以恩,報之以德,款之以情,還之以義,這“義”,正是那些毫無安全感的小民們,所期求的相互之間的盟契基礎。三,關羽的“義”與正義、大義,不完全是同一範疇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價值觀、利害觀爲標準的。無論你是誰,劉備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誠相待過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雖萬死而不辭來回報。這也正是人們不敬別的神,獨敬關羽的緣故。

④從帝王的角度,需要這樣忠心不二的神,來鼓舞民心,激勵士氣,實施統治;從百姓的角度,需要這樣仗義正直的神,庇護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瞭解這部古典文學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說反黨,是一大發明”的公案,已經是昨天的事情了,但是,小說造神,只有這部《三國演義》是當之無愧的成功範例。小說的一個人物,能夠跳出小說文本,變成一個遠比書本上所刻畫的那個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靈,名垂萬世,不能不說是作家創造出來的文字奇蹟。

⑤近數百年間,中國人信關帝、關聖、關公菩薩者,幾乎與崇敬孔夫子的人數等量。全國各地都有關帝廟,但未必都有文廟。而一般人家禮拜孔夫子的,遠遠沒有供奉關羽的多。這種被萬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爲上帝、死後便被人努力忘記者,在九泉下難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國人最愛玩的一種騙人遊戲。在封建社會裏,統治者造神來愚弄老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爲神,鼓吹個人迷信,讓大家頂禮膜拜。但不論造得多麼神乎其神,終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1.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帝崇拜在中國根深蒂固,清人趙翼也感到奇怪,在其書《陔餘叢考》一書中說,許多神剛開始時很受人崇拜,但到後來就衰微了,但關羽卻不是這樣。

B.滿清入關前,就將《三國演義》一書譯成了滿文,並將其作爲從政規範,關羽的地位也因此而達到了最高峯。

C.中國人喜歡絕對化地看人,要麼全好,要麼就全壞,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有許多感情用事的成份,這不是一種理性看待歷史人物的態度。

D.中國許多歷史人物無法蓋棺論定,與中國人看問題絕對化的方法有關,欲美化者就一切都好,欲醜化者就一切都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說明“關羽所以成神是有相當羣衆基礎”的一項是 ()

A.《三國演義》把關羽塑造成能敵萬人,仁義而必勝,老百姓可以用他這樣強有力的神來降魔壓邪,扶善反惡。

B.在中國人的神鬼文化中,關羽是最具有人間色彩,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義”正是那些毫無安全感的小民們所期求擁有的。

C.無論你是誰,只要對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這其實體現的是人與人的一種利害觀,也是人們獨敬關羽的緣故。

D.《三國演義》對這個人物的塑造,跳出小說了文本,變成一個遠比書本上所刻畫的那個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靈,名垂萬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帝崇拜可以歷經幾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因素的,不能僅僅歸結於統治者的推崇與造神。

B.關羽成神,既要看到歷代統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託,不能簡單地把關帝崇拜歸結爲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盤否定。

C.在封建社會中,不論神造得多麼神乎其神,終究有倒牌子的一天,從這一點上講,關羽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種悲哀。

D.近數百年間,信奉關公的人類幾乎與崇敬孔聖人的人數相同,這也體現了關帝崇拜在中國的普遍程度。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試題分析:關羽地位到高峯與《三國演義》被譯成滿文沒有必然因果關係,此題屬於強加因果。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爲C級。

點評: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在信息篩選的基礎上對文章材料和思想的進一步把握。前者的前提是對文章內容有準確的理解,對其寫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斷;還應注意:儘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防止要點遺漏。後者即概括出來的中心意思要能夠覆蓋全文或整個段落,不能離題太遠、太籠統。這是互相聯繫的兩方面。後者指從具體語言材料中抽取主要內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過程,包括概括段落中心、歸納內容要點、概括全文中心的循序漸進過程,必須以把握文章的各方面基本內容爲基礎。前者又需以整體把握文章意旨即中心意思爲宏觀指導。

2.試題分析:注意句羣關係,ABC恰好在一個句羣之內,D的內容在另外一個句羣。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次爲C級。

點評: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對文章進行有一定閱讀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從文中尋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詞、句等語言材料選出來。

3.試題分析:文中說統治者造神,或造自己爲神,關羽成神並不是關羽自己的本意,因此“是他自己的一種悲哀”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爲C級。

點評:歸納文章局部的內容要點,首先,應明確歸納的思維步驟。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爲以下四步:一是通讀原文,知其大意;二是審清題幹,明確要求;三是找出對應,分析要點;四是組織語言,加以概括。其次,掌握歸納的技巧。掌握了歸納內容要點的步驟還不足以應對較爲複雜的試題,考生還要學會如何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