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漢書·張敞傳》文言文翻譯

《漢書·張敞傳》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導語:對文言文,大家可以多多練習翻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漢書·張敞傳》文言文翻譯,供各位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書·張敞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張敞字子高,本河東平陽人也。勃海、膠東盜賊並起,敞上書自請治之。天子徵敞,拜膠東相,賜黃金三十斤。敞辭之官,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願得一切比三輔尤異。天子許之。敞到膠東,明設購賞,開羣盜令相捕斬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書,調補縣令者數十人。由是盜賊解散,傳相捕斬。吏民翕然,國中遂平。

是時,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視事數月,不稱,罷歸潁川。於是制詔御史:“其以膠東相敞守京兆尹。”自趙廣漢誅後,比更守尹,如霸等數人皆不稱職。京師漸廢,長安市偷盜尤多,百賈苦之。上以問敞,敞以爲可禁。敞既視事,求問長安父老。偷盜酋長數人,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閭里以爲長者。敞皆召見責問,因貰①其罪,把其宿負(過去做的壞事),令致諸偷以自贖。偷長曰:“今一旦召詣府,恐諸偷驚駭。願一切受署。”敞皆以爲吏,遣歸休。置酒,小偷悉來賀,且飲醉,偷長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閭閱出者,污赭輒收縛之,一日捕得數百人。窮治所犯,或一人百餘發,盡行法罰。由是桴鼓稀鳴,市無偷盜,天子嘉之。

敞爲京兆,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從之。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②拊馬。又爲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嫵。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然終不得大位。(節選自漢·班固《漢書·張敞傳》)

[注]①貰:shì,寬貸,赦免。②便面:一種用來遮住面部的扇子。

譯文:

張敞,字子高,是河東平陽人。勃海、膠東一帶盜賊猖獗,張敞自己上書請求治理勃海、膠東。皇帝召見張敞,任命他爲膠東相,賜給他30斤黃金。張敞告辭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書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亂的郡國,沒有鮮明的賞罰,就無法勉勵好人、懲罰壞人,追捕盜賊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夠權宜變通,獎勵比京畿三輔的更爲優厚。皇帝答應了張敞的請求。張敞到了膠東,公開實行懸賞,給盜賊開生路,讓他們互相捕殺來免除罪責。官吏追捕盜賊有功的,張敞開出名單報請尚書,調補任縣令的有幾十人。從此以後,盜賊瓦解,互相捕殺。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膠東於是大平。

當時潁川太守黃霸憑治理業績第一進京擔任京兆尹。黃霸上任幾個月,因爲不稱職,被罷免京兆尹而回去潁川。於是皇帝下詔給御史:“還是任用膠東相張敞代理京兆尹。”自從趙廣漢被誅殺後,接連更換京兆尹,像黃霸等幾人都不稱職。京城的治安也漸漸廢弛,長安集市偷盜特別多,商家苦不堪言。皇帝就此事徵詢張敞的意見,張敞認爲可以禁絕偷盜。張敞上任後,登門求教長安父老。瞭解到偷盜頭目有幾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門騎馬,有小童侍從。鄉里人以爲是他們是有道德的人。張敞全都叫來責問,於是寬貸他們的罪責,但抓住他們過去所做的壞事,讓他們去抓小偷來贖自己的罪。偷盜頭目說:“如今一旦叫他們到京兆府,恐怕各個小偷都會害怕。願一切交給我們來安排。”張敞把偷盜頭目都任命爲役吏,送他們回去。他們擺了酒席,小偷們全都來祝賀,而且喝醉了酒,偷盜頭目用紅褐色顏料在他們的衣襟上做記號。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來的人,衣裾塗着紅褐色顏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綁,一天就逮捕了幾百人。追究他們所犯的罪責,有的一人作案百餘起,全都進行處罰。自此以後,擊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沒有偷盜,皇帝嘉獎了張敞。

張敞擔任京兆尹,朝廷每當議論大事,他能引經據典,處理適宜,大臣們都非常佩服他。皇帝多次聽從張敞的意見。但是張敞沒有做官的威儀,有時下朝,經過可以跑馬的`章臺街時,讓車伕趕馬快跑,自己用摺扇拍馬。張敞又給妻子描畫眉毛,長安城中傳說張京兆畫的眉毛很漂亮。有司拿這事參奏張敞。皇帝問張敞有沒有此事,張敞回答:“我聽說閨房之內,夫婦之間親暱的事,有比描畫眉毛更過分的。”皇帝愛惜他的才能,沒有責備他。但是,張敞最後也沒得到重用。

  《宋史·張景憲傳》文言文翻譯

原文:

張景憲,字正國,河南人。以父師德任淮南轉運副使。山陽令鄭昉贓累鉅萬,親戚多要人,景憲首案治,流之嶺外,貪吏望風引去。徙京西、東轉運使。王逵居鄆州,專持官吏短長,求請賄謝如其所欲,景憲上其惡,編置宿州。熙寧初,爲戶部副使。韓絳築撫寧、羅兀兩城,帝命景憲往視。始受詔,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後知也。未幾,撫寧陷。至延安,景憲言:“羅兀邈然孤城鑿井無水將何以守臣在道所見師勞民困之狀非一願罷徒勞之役廢無用之城嚴飭邊將爲守計今朝廷令邊郡召羌族,與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詐,危急時或爲內應,宜亟止之。”陝西轉運司議,欲限半歲令民悉納錢於官,而易以交子。景憲言:“此法可行於蜀耳,若施之陝西,民將無以爲命。”其後卒不行。加集賢殿修撰,爲河東都轉運使。議者欲分河東爲兩路,景憲言:“本路地肥磽相雜,州縣貧富亦異,正宜有無相通,分之不便。”議遂寢。改知瀛州,上書言:“比歲多不登,民債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並償,道路流言,其禍乃甚於凶歲。願以寬假。”帝從之,仍下其事。元豐初年,知河陽。時方討西南蠻,景憲入辭,因言:“小醜跳樑,殆邊吏擾之耳。且其巢穴險阻,若動兵遠征,萬一饋餉不繼,則我師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憲在仁宗朝爲部使者,時吏治尚寬,而多舉刺;及熙寧以來,吏治峻急,景憲反濟以寬。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強禦,非公事不及執政之門。自負所守,於人少許可,母卒,一夕鬚髮盡白,世以此稱之。

(節選自《宋史張景憲傳》)

譯文:

張景憲,字正國,河南人,因爲父親張師德的恩蔭被任命爲淮南轉運副使。山陽縣令鄭昉貪贓數額極大,他的親戚又多爲顯要人物。張景憲揭發並立案查辦,把他流放到嶺外。貪污的官吏都望風引退。張景憲移任京西、京東轉運使。王逵在鄆州,專門抓住官員的短處,隨意按照他的要求索取賄賂,張景憲上奏他的罪惡,將他編管在宿州。熙寧初年,張景憲任戶部副使。韓絳修築撫寧、羅兀兩座城,皇帝命令張景憲去視察。他剛接受詔書,就說城不能守,本來不必等到那裏然後知道。不久,撫寧陷落。張景憲到延安,上奏說:“羅兀是遙遠的孤城,鑿井不見水,將憑藉什麼防禦?臣在路上,所見士兵勞苦百姓睏乏的情狀不止一次,請求罷去這種徒勞的工役,廢棄無用的城,嚴厲戒飭邊關將領作守備之計。朝廷叫邊州招降羌族人,給他們金帛、官爵,恐怕狡猾的羌人多詐,在出現緊急情況時可能成爲敵人的內應,應當趕快停止這件事。”陝西轉運司建議,想限定半年爲期讓百姓向官府交錢,而用紙幣交子兌換。張景憲說:“這辦法能在四川實行,如果實行在陝西,百姓將無法生活。”其後朝廷最終沒有實施。加官爲集賢殿修撰,擔任河東都轉運使。議論的人想把河東分爲東西兩路,張景憲說:“本路的土地肥沃的和貧瘠的相混雜,州縣的貧富也不同,正應該有無相通,分立兩路不利。”議論就停息了。改爲瀛州知州,上奏說:“近幾年多收成不好,百姓累年拖欠租稅。今年剛有小豐收,而官吏督促百姓一併償還,道路上流言紛紛,這禍殃竟然比荒年更嚴重。請朝廷加以寬緩年限。”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便向下傳遞這意思。元豐初年,知河陽。當時朝廷正討伐西南蠻,張景憲入朝辭別皇帝赴任,因此進言說:“小醜跳樑,大抵是邊境官吏煩擾他們的緣故。而且他們的巢穴在地形險阻的地方,如果調動軍隊遠征,萬一糧餉接繼不上,那麼我軍就要受困了。”皇帝說:“你的話是對的,但是朝廷有不得已的地方。”第二年,改爲同州知州,以太中大夫去世,年七十七。張景憲在仁宗時任部使者,當時吏治還比較寬,他卻多次揭發指摘他人的罪行;等到熙寧以來,官吏用法嚴急,張景憲反而用寬大的措施來補救。當新法實行時,不彈劾一人。他爲官不怕權貴,不是公事不到宰相門上。對自己保持信念,對人很少稱讚。他母親死了,他一夜之間鬚髮盡白,世人以此稱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