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輕肥》唐詩鑑賞

《輕肥》唐詩鑑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意氣驕滿路,

《輕肥》唐詩鑑賞

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爲者?

人稱是內臣。

朱紱皆大夫,

紫綬悉將軍。

誇赴軍中宴,

走馬去如雲。

尊纍溢九醞,

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

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

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詩鑑賞

這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唐自中期以後,宦官權勢炙手可熱,不僅篡持朝政,甚至可以廢立帝位。唐順宗因爲排斥宦官被廢,繼之憲宗又慘死於宦官之手。他們驕奢淫逸,橫行霸道,詩人在《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篇章中已對他們魚肉百姓,掠奪民間財產的可恥行爲都曾進行了大膽的諷刺和揭露。本詩則着重揭露宦官們生活的奢華糜爛,以此與平民百姓的苦難作鮮明的對照,表現出詩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感情。

詩的開頭描繪一羣豪門貴族的神態,說他們一路上趾高氣昂,神氣驕縱,漂亮的馬鞍,把灰塵照得清清楚楚。“意氣驕滿路”活現出這夥人的趾高氣揚,“鞍馬光照塵”則渲染其豪華、高貴。這兩句只十個字,詩人便會想到這夥人非同一般,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公卿重臣,因此下文接着說:“借問何爲者?人稱是內臣。”原來是一羣宦官。用“借問”、“人稱”點出所指的人物,是唐詩慣用手法,比從詩人角度直接說出,顯得間接,含蓄。讀到這裏,讀者自然會問,這些宦官內臣何以如此神氣呢?“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作了回答。佩帶朱紱和紫綬是有身份品級的標誌,唐制:三品以上服紫,四、五品以上服緋。可見他們不是大夫就是將軍,幾乎都是佔踞了文武大權的人。接下去兩句:“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誇”即揚威耀武之意,“軍中”指駐防京都的禁軍。

唐德宗、憲宗時,禁軍的控制權都是掌握在宦官手裏。“走馬去如雲”是誇張渲染其人員衆多和盛氣凌人之態。他們既手握重兵,官位又是如此之高,人員如此之多,這個宴會的奢華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詩歌接下來重點描述宴席上的珍品。他們喝的是最昂貴醇美的九醞酒,吃的是世間罕見的山珍海味,還要加上洞庭甘橘。酒宴之奢華可謂達到頂點。這樣高級豪華的.酒宴,使宦官們個個酒足飯飽。“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更表現出這夥人躊躇滿志,旁若無人的神態。

按說這首詩寫到這裏可以結束了,但詩人竟有一神來之筆:“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寫這一年江南大旱,有人吃人的現象。表面看來江南大旱與這次宴會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江南大旱,百姓遭殃不難理解與宦官們的所作所爲是有直接關聯的。正是因爲這幫手握軍政大權的宦官,不恤民情,在百姓遭到天災之際,仍然橫徵暴斂,殘酷掠奪,才使得衢州發生了人食人的慘劇。所以這最後兩句與前面的描寫實際暗含因果關係。同時也把統治階級的奢糜和災民百姓的悲慘生活作了強烈鮮明的對照,使讀者對飲酒作樂的宦官們愈加痛恨,而對平民百姓的不幸無限同情。

詩在寫法上,主要的藝術特點首先是賦的手法的成功運用。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詩人的愛憎感情和政治傾向是很鮮明的,但這些卻都在敘事中自然溢出;尤其是運用對比的記敘方法,很客觀地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圖畫擺在一起,不加任何說明,從鮮明的對照中,其內在的關係的涵義自現,這就更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其次是在記敘中運用剝筍的筆法,由一般到具體,層層深入。詩中先寫宦官的驕橫,行人的側目,再寫宦官朱紱紫綬的佩戴,點出高官厚祿的身份;再次寫去軍中赴宴,交待出走馬去如雲的目的;最後羅列出九醞八珍的豐盛宴席,使人足見他們的豪華奢侈。這樣的記敘使人物形象和事物內容越來越豐富、具體,給人的形象是深刻的。

最後是詩的語言明快流利,音節和諧鏗鏘,讀來很有氣勢。尤其是象“溢”、“羅”、“擘”、“切”等字的運用,使描寫從靜態中見動,都是詩人在遣辭造句方面的細微精確之處。

這是一首古詩,以真、文兩個相近的韻爲主,雜以震韻,讀來朗朗上口。刻畫太監們驕橫的神氣,用“驕滿路”三字,將抽象的東西化爲具體形象,顯得真實可感;而以“光照塵”誇張表現其鞍馬的華貴;用“去如雲”表明人員衆多,都是誇張形容得體之處。結尾使用對比手法,妙筆生花,突兀之中將主題鮮明地揭示出來,產生一種驚心動魄的強烈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