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蘇軾《卜算子》全詞翻譯賞析

蘇軾《卜算子》全詞翻譯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卜算子

蘇軾《卜算子》全詞翻譯賞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註釋】

①定惠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

④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

⑤省:明白。

  【譯文】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人羣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裏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譯文二】

彎彎的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誰看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就像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

  【評點】

此篇是詞人被貶居黃州後的抒懷之作。詞借詠孤雁夜飛抒寫政治失意的孤寂憂憤之情,表現詞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寫詞人獨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出一幅夜深人靜的畫面:半輪殘月高高地掛在梧桐樹梢,漏壺已盡,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靜。在這樣孤寂的夜裏,“誰見幽人獨往來”,誰能看見那幽居人獨自往來呢?他隱約出沒,就像那“縹緲孤鴻影”。詞人以寥寥筆墨,即將一個獨來獨往、心思縝密的“幽人”形象描出來。末二句虛實相間,先寫“幽人”獨自走來,後將人、鳥形象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又以詩意之美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缺”、“ 疏”、“斷”幾字寫盡幽獨悽清的心境,爲上片罩上悲涼的氣氛。

下片承接上文,專寫孤鴻,借孤鴻寄託自己滿腹怨恨而又不願攀龍附鳳的情懷。“驚起卻回頭”一語雙關,既可言說孤鴻被驚起而回頭,也可言說“幽人”猛回頭。而下句“有恨無人省”也是兩層意思,一層爲孤鴻因無故被驚起,故心懷怨恨,無人理解。另一層意思爲詞人所思,言自己被貶謫黃州時的孤寂處境。“揀盡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選求棲息處的情景,寧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淒冷,也不願棲息高枝。此處,詞人運用象徵的手法表現了自己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驚”、“恨”、“寒”、“寂寞”、“冷”等詞眼寫出詞人在患難之中“憂讒畏譏”的情緒。

全詞寫景興懷、託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冷峻,爲詞中名篇。黃了翁《蓼園詞選》評爲“超詣神品”。黃庭堅《山谷題跋》說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賞析】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全詞借物比興,寫景興懷,託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爲詞中名篇。

本詞寫於州定惠院寓居時,是作者剛從烏臺詩案解脫出來,隻身到黃州時所寫。開頭兩句寫夜深,用“缺”、“疏”“斷”幾個字寫出幽獨悽清的心境。接着“誰見”兩句,說只有比人獨自往來,“幽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鴻”是對“幽人”的襯托,是賓。下片把兩者合在一起,“孤鴻”也就是寫作者自己。有一說是蘇軾被貶惠州,惠州有溫氏女,年十六,頗有色,見了蘇軾,一往情深,時常在蘇軾的窗外徘徊,聽蘇軾吟詠。不久蘇軾再貶儋耳(今海南儋縣),渡海南行,及三年後蘇軾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於沙州。蘇軾十分傷感,因作此詞,後來即被衍成一則愛情故事。但近人多認爲是好事者附會之辭,不足爲信。抒寫從政失意而寂寞孤獨的情愫。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鴻,下片以孤鴻暗比幽人。驚魂甫定,顧影自憐,不肯棲寨支上的孤鴻形象,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這是本詞藝術形象的特點。而託鴻以見人,自標清高,寄意深遠,風格清奇冷雋,似非吃煙火食人間語。最後兩句寫寧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結貴的品格。此詞詠物而不滯於物,主體與客體渾然一體,寄託遙深,品格高遠。

  賞析二: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爲''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擡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爲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裏,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