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卜算子·詠梅》的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

《卜算子·詠梅》的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卜算子·詠梅

《卜算子·詠梅》的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試題】

1、《卜算子·詠梅》一詞分上下兩闋,從內容上看,上闋寫梅花 的處境,下闋寫梅花 的品質。

2、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樣,那麼,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請回答。

【參考答案】

1、艱難、惡劣的處境(意思對即可)高潔堅貞的品質(意思對即可)

2、以梅花高潔品質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意思對即可)

  二:

1、《卜算子.詠梅》中“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題目。

2、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描繪了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獨自開放無人欣賞,黃昏來臨又被風吹雨打。

3.詞人託物言志,藉助梅花含蓄的表達了自己怎樣的品質?

性格孤高,絕不與阿諛逢迎之徒爲伍的品格和不畏饞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4、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爲題,這正和周敦頤在“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所表明的一樣,作者也是以梅花自喻。

5、 這首詞分爲上下兩闕,從內容上看,上闋寫梅花艱難惡劣的處境,下闋寫梅花高潔堅貞的品質。

6、 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麼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麼呢?請回答。

以梅花高潔品質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

7、分析一下這首詩的形象特點。

(提示:環境特點:斷橋黃昏,風雨交加,寒泠荒涼。——(正面描寫)自身特點:不與羣芳爭春,不與羣芳爭春,雖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環境烘托)作者處境:仕途坎坷,屢受挫折。)

8、這首詩託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麼?

(提示:詩人雖遭不幸,前途坎坷,但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以及雖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鬥爭精神。)

  三

⑴詞的上闋通過描寫梅花所處的環境,創設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⑵這首詞雖在“詠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

(1)寂寞、苦悶、悽清(2分,答出其中一點得1分)

(2)表達自己孤傲、隱忍的品格與高潔的報國志向。(2分)

  【解析】

第(1)小題考查對詩詞所描寫的意境的領悟。梅花緊臨着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它只能“寂寞開無主”了,渲染了一種寂寞的氛圍。“已是黃昏獨自愁”描寫的是苦悶而悽清的氛圍。

第(2)小題考查對詞作言外之意的領悟。縱觀全詞,詩人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巧借飽受摧殘、花粉猶香的梅花,比喻自己雖終生坎坷,絕不媚俗的忠貞。寫出“孤傲、隱忍的品格”和“高潔的志向”即可。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譯文】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颳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爲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爲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 陸游一生力主抗金,卻履遭羣小的嫉妒誹、謗和排斥打擊,處地孤危,境遇蒼涼。梅花在陸游的筆下涵蘊着一個失意志士的秉性堅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評價其“末句想見勁節”,“沉淪不遇者,讀之一嘆”。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衆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 “ 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着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 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 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悽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彷彿無人能承受, 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 它也的確還有 “ 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爲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爲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 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 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着實、妙!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羣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羣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這裏,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 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爲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 零落”, 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裏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爲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爲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峯。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爲“塵”了,也要“香如故” 。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 “ 想見”,正是由於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爲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爲一首詠梅的傑作。

  【鑑賞二】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詠梅之詩多至百餘首,且認爲只有節義之士,脫俗之筆才配得上題詠梅花。他在《梅花絕句十首》中說到:子欲作梅詩,當造幽絕境。筆端有纖塵,只恐梅未肯。 陸游酷愛梅花,因爲它象徵着氣節。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希望終身與梅花爲伴。

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後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環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鬥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或許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操。雖然不免有自悼自傷的消極成份和孤芳自賞的意味,但主要精神是積極的,他在詞中對周圍惡濁的環境、“羣芳”嫉妒的卑劣行徑以及自身遭受的種種迫害,所表現出的高度蔑視,也是令人感佩的。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託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着重攝取其神韻,藉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

《卜算子.詠梅》一詩是託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種雖凋猶香的神韻中寄託了作者生則高潔,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種寂寞淒涼,屢受摧殘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備受排擠的寫照。他青年及第,好兵書,習劍術,胸懷報國之志,並始終堅持抗金,以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爲己任。但是,由於受到投降派的打擊排擠,他屢遭貶嫡。特別是在他的晚年,竟至於潦倒至衣食無着。但他雖窮益堅,不墜愛國之志,臨終之時還吟《示兒》詩,教誨兒孫們不要忘記北定中原的事業。

作者在此詞中抒發了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此首《詠梅》當爲宋代詠梅詩詞中的傑作。另外,此詩詞言語樸實深沉,明白流暢,更實踐了他“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骨氣多”的文學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