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水龍吟宋詞賞析

水龍吟宋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冰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裏。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淨洗。太液翻波,霓裳舞罷,斷魂流水。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奩半掩,明璫亂墜。月影悽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水龍吟宋詞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吟詠的對象是白蓮。

詞的上片可分爲四層來理解。第一層,“冰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裏。”着眼於白蓮的風韻,點明賞蓮的具體環境和時間。“冰肌”首先點破“白”字,“天真”是生來具有的自然天性,這是指白蓮的純潔無瑕。“曉”是具體時間,“玉立”,亭亭的樣子,形容極其標緻輕盈苗條。“瑤池”,是古代傳說中崑崙山的池名,西王母的居所,這裏形容白蓮花生長的池塘廣大浩淼。全句的意思是冰雪一樣的肌體表現着白蓮純真無瑕的天性,在清爽明麗的清晨,亭亭玉立在廣淼的池塘裏。

第二層,“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淨洗。”這是對白蓮的`個體描寫。“亭亭”是聳立的樣子,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盈盈”,儀態佼美的樣子,《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是說白蓮高聳挺立的綠色葉子,如同標緻的傘蓋,白淨美麗的面龐,顯露在潔淨時髦的服飾中。由前一層的總體形象,推出了近景,對其單株進行靜態描寫。

第三層,“太液翻波,霓裳舞罷,斷魂流水。”“太”是極大的樣子,太液指蓮塘的水;“霓裳舞”是唐代的宮廷音樂。相傳是唐玄宗李隆基吸取了楊敬述所獻《婆羅門曲》所制,宋代著名詞人姜白石在其殘曲上注有工尺譜,此舞的音樂、舞蹈、服飾都極力描寫仙境和仙女的形象。這裏是以此比喻蓮葉在風中的舞姿和氣韻。“斷魂”在這裏作銷魂解,情意極其深長的樣子。韋莊《春怨》:“自有春愁正斷魂,不堪芳草思王孫。”林逋《山園小梅》中更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欲知合斷魂”的名句。這一層是寫白蓮的動態,蓮塘之中微波盪漾,荷葉興致勃勃地舞了一曲霓裳羽衣曲,脈脈的流水搖曳護衛着白蓮花,一往情深。同前面的靜態描寫形成鮮明的互補關係。

第四層,感情上來了一個突轉,“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蓮花同往年一樣,依然香氣馥郁,面色嬌柔,煥發着青春的熱烈,但觀荷的人卻遠非當年,已經憔悴不堪了。顯然有怨花之意。這個結句寫得極妙,無理而有情。花開花謝,本不能從人心願,但詞人卻想讓它同人一樣盛衰,純屬無理,但仔細推敲,希望青春長在,感嘆人生易老的美好感情卻打動着每一個人,詞人可謂有情之人,極無理處也正是極有情處。

詞的下片主要寫詞人對白蓮的依戀之情。“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這是緊承上片歇拍的意思,憔悴無法抵抗,何不駕舟遠遊?然而又恐回首之時,“冰奩半掩,明璫亂墜。”“奩”是古時婦女存放化妝品首飾的器具,有圓形、多邊形等形狀,這裏借指白蓮的花形。“璫”是古時婦女的耳飾,形狀各異,這裏比喻白蓮的花瓣。也就是說,唯恐遠遊歸來時白蓮花謝瓣落,一片狼藉。寫法上襲用了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技巧,進一步表現了對白蓮的依戀之情。

“月影悽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這裏繼續深化詞人的依戀之情。不但捨不得長期遠遊離開白蓮,而且白天陪伴不足,還害怕夜晚月冷露寒,白蓮無人作伴,寂寞難耐,詞人仍舊癡情地依偎在小柵欄邊,陪伴膩友,顯然已把白蓮擬人化了。“小闌誰倚”,看起來有詢問的意思,其實正是肯定的回答,還是那位面目憔悴的癡情人。對白蓮的描寫角度,也由上片的“曉”轉到了“夜”,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意境的取向也由明麗而暗淡,由風姿綽約而悽迷冷落,籠上了一層冷色調。

結句“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意在強調,陪伴白蓮的除了詞人再無他人。雪鷺就是白鷺,形體高大瘦削,頸足細長,善涉水覓食。這種形象同憔悴而高潔的詞人形象是一種映襯關係。雪鷺雖雙棲,卻驚起飛走,因此留下來的唯獨詞人而已,而驚起的原因是夜寒,這同白天的情況反差極大而突然。從詞的感情轉換和孤寂意境來看,作者似有寄託,潔身自好,追求人格完善,不同流合污是可以想見的。

寫法上動靜結合,明暗相錯,多角度的細緻刻畫同首筆寫意作到了較好的一致。特別是結句,意境深幽冷寂,以動寫靜,給讀者以思索的廣闊空間,可以體會到詞人有言難明的內心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