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張先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張先

張先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張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聖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遊。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先的詩全集 宋代詩人張先
張先詩詞全集

山亭宴(湖亭宴別)、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望江南(閨情)、 浪淘沙、 河滿子(陪杭守泛湖夜歸)、 醉落魄(吳興莘老席上·般涉調)、 西江月、 惜瓊花、 武陵春(般涉調)、 塞垣春(寄子山)、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與公擇吳興泛舟)、 蘇幕遮(般涉調)、 滿江紅(初春)、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調)、 御街行(般涉調)、 青門引·春思、 熙州慢(贈述古·般涉調)、 芳草渡(般涉調)、 漢宮春(蠟梅)、 行香子(般涉調)、 芳草渡(般涉調)、 雨中花令(贈胡楚草)、 醉桃源(般涉調)、 畫堂春(般涉調)、 江城子、 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翦牡丹(舟中聞雙琵琶·般涉調)、 慶同天(即怨王孫)、 更漏子(般涉調)、 少年遊慢(般涉調)、 勸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 長相思(潮溝在金陵上元之西·般涉調)、 望江南(與龍靚·般涉調)、 定西番(執胡琴者九人·般涉調)、 慶春澤(般涉調)、 定西番(般涉調)、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 醉垂鞭(錢塘送祖擇之·般涉調)、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 鵲橋仙(般涉調)、 菩薩蠻(般涉調)、 雙韻子(般涉調)、 菩薩蠻(般涉調)、 卜算子(般涉調)、 偷聲木蘭花(般涉調)、 玉樹後庭花(般涉調)、 清平樂(般涉調)、 玉樹後庭花(上元·般涉調)、 系裙腰(般涉調)、 玉聯環(般涉調)、 憶秦娥(般涉調)、 慶春澤(與善歌者·般涉調)、 感皇恩(徐鐸狀元·般涉調)、 沁園春(寄都城趙閱道·般涉調)、 木蘭花(般涉調)、 天仙子(別渝州·仙呂調)、 離亭宴(公擇別吳興·般涉調)、 定風波令、 千秋歲·數聲鶗鴂、 傾杯(青瀾堂席上有感·般涉調)、 定風波令(再次韻送子瞻·般涉調)、 醉桃源(渭州作·仙呂調)、 傾杯(吳興·般涉調)、 定風波令(次子瞻韻送元素內翰·般涉調)、 偷聲木蘭花(仙呂調)、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般涉調)、 定風波令(般涉調)、 偷聲木蘭花(仙呂調)、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少年遊(渝州席上和韻·般涉調)、 河傳(仙呂調)、 木蘭花、 南鄉子(送客過餘溪,聽天隱二玉鼓胡琴·般涉調)、 定西番(高平調)、 木蘭花(送張中行·般涉調)、 天仙子(公擇將行·般涉調)、 燕歸樑(高平調)、 木蘭花(晏觀文畫堂席上·般涉調)、 天仙子(觀舞·般涉調)、 燕歸樑(高平調)、 木蘭花(和孫公素別安陸·般涉調)、 漁家傲·和程公闢贈、 轉聲虞美人(霅上送唐彥猷·高平調)、 江城子(高平調)、 破陣樂(錢塘·林鐘商)、 臨江仙(高平調)、 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林鐘商)、 于飛樂令(高平調)、 醉落魄(林鐘商)、 怨春風(高平調)、 少年遊(林鐘商)、 菩薩蠻(中呂調)、 少年遊(井桃·林鐘商)、 天仙子(鄭毅夫移青社·中呂調)、 減字木蘭花(林鐘商)、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木蘭花(林鐘商)、 醉紅妝(中呂調)、 木蘭花(林鐘商)、 虞美人(中呂調)

張先生平

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詞爲樂。張先於天聖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爲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祕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爲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闢爲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後常往來於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並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

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

北宋詞人張先,號子野,詩句精工而受人稱讚。《古今詩話》中說:“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爲張三影?’客不曉。公曰:‘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餘生平所得意也。"後來,人們就稱呼他張三影。

張先文學創作

張先“能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 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他以登山臨水、創作詩詞自娛。詞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題材大多爲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閒適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詞寫得很有情韻。《一叢花令》中有“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比擬新穎而饒有風趣,可謂刻劃閨中怨女的心理活動極爲細膩而又生動,從而擁有“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具見阿袁《宋詞故事——意中人慾弄花影》)。賀裳在《皺水軒詞話》中評此詞尤爲「無理而妙」。他的詩歌在當時也享有盛名。

其詞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是使詞由小令轉向慢詞的過渡過程中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張先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善於以工巧之筆表現一種朦朧的美。他以善於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讚賞他〔天仙子〕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稱之爲“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遯齋閒覽》)。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雲:“纔不大而情有餘,別於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詞壇叢話》)陳廷焯又稱:“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爲晏、歐、爲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爲秦、柳,爲蘇、辛,爲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後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齋詞話》)恰當地指出了張先在詞史上的地位。

張先軼事

私會尼姑
  傳說張先年輕時, 與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中老尼十分嚴厲,把小尼姑關在池塘中一小島的閣樓上。爲了相見, 每當夜深人靜,張先偷偷划船過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讓張先上樓。後二人被迫分手,臨別時, 張先不勝眷戀,於是寫下《一叢花》寄意。

老年納妾
  張先一生安享富貴,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爲其生活寫照。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爲妾。一次家宴上,張先春風得意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軾也即興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後來此小妾八年爲他生了兩男兩女。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相差六十歲。

官妓索詞
  張先老年寓居杭州,多爲官妓作詞,卻把同爲官妓的龍靚忽略了。於是龍靚給張先寫了一首詩索詞:“天與羣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張先於是作雙調《望江南》回贈: “青樓宴,靚女薦瑤杯。一曲白雲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臺。 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標格外塵埃。”

自謂張三影
  張先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被人稱之爲“張三中”。張先對人說:“何不稱爲‘張三影’,‘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柔柳搖搖,墮輕絮無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稱之爲“張三影”。

歐公贈雅號
  張先另有一雅號,即爲歐陽修所贈,范公偁《過庭錄》記載言:‘子野《一從花令》一時盛傳,永叔(歐陽修)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聖都,謁永叔,聞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