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人 > 愛國詩人林則徐略論

愛國詩人林則徐略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晚號竢村老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官至一品。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今人重輯有《林則徐全集》、《林則徐詩集》。林則徐經世之才,以餘事爲詩,雖不必與詩人爭一席之地,但其詩又非尋常詩人所及,在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文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林則徐詩現存653首,以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任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爲界我們把他的詩分爲前後二期。

愛國詩人林則徐略論

林則徐早期詩可以分爲三類:一是託物言志詩,二是紀遊詩,三是酬答唱和詩及題畫、題詩冊詩。託物言志,林則徐的《驛馬行》和《病馬行》是較有名的。前詩寫驛馬當初不乏“颯爽姿”,只是終日“郵傳長奔馳”才弄到“骨立皮乾死灰色”的地步,結雲:“君不見,太行神驥鹽車驅,立仗無聲三品芻。”神驥在太行山上拉鹽車,白汗交流;而平庸馬匹卻列於宮外作天子儀仗,享用“三品芻”,作品有力鞭撻了當時用人制度的不合理,對那些受壓抑受摧殘的人士表示同情。對於一些有才幹的人,往往是死後纔看到他們的價值,作者憤恨地指出:“千金一骨死乃知,生前誰解憐神駿。不令鏖戰臨沙場,長年驛路疲風霜。早知侷促顛連有一死,恨不突陳沖鋒裹血創”(《病馬行》)。莫友棠曾指出,《驛馬行》等詩是“因題抒寫胸臆”(《屏麓草堂詩話》卷二),是很對的。

  《驛馬行》

紀遊詩中,像《湯陰謁嶽忠武祠》、《滎澤渡河二十四韻》等,也是“因題抒寫胸臆”的。嘉慶二十四年,林則徐往雲南經過貴州,途中所作《鎮遠道中》、《魚梁江》、《老鷹崖》中二聯雲:“平蕪灑血呼難下,華嶽留尖見亦秋。老樹枝疑森鐵爪,彩霞光欲閃金眸。”《即目》中二聯雲:“不知身與諸天接,但覺雲從下界生。飛瀑正拒千峯雨,斜陽先放一峯晴。”《安平》上半雲:“豁開原野少崔巍,暫脫重山若脫圍,歷險始知平地好,驟寒翻訝早秋非。”林則徐卓然稱大家,固然主要是由後期諸多憂慮國家之詩所決定的,但早期這些作品也是林則徐詩不可忽視的一個組成部分。

林則徐早歲入翰林,與同僚有定期文課、詩課之組織。其間所作《秋雪》四首,就是當時詩課所作, 作者原注:“時重陽後二日,集劉眉生同年斯嵋齋中,入夜得雪,同人拈此題分作,得七律。”潘煥龍《臥園詩話》、繆煥章《雲樵外史詩話》全加以稱引,於榕章《紫荊山館詩話存稿》更雲:“《秋雪》詩尤刻畫維妙維肖,絕作也。”論林則徐的詩,把主要精力放在後期,是無可指責的;林則徐後期詩較前期爲優,成就突出,這除了時局的變化,他本人思想和經歷的變化外,似還應指出,如果沒有前期的積累,如果前期詩沒有達到相當的水準,後期的作品要取得那麼大的成績可能就要受到限制。所以對林則徐前期創作的研究分析也並非沒有必要。除了例行的文課、詩課,林則徐在北京還與宋詩提倡者程恩澤等參加了“宣南詩社”。朱綬《宣南詩會圖記》雲:“宣南,宣武坊也。”林則徐作有《潘功甫舍人曾沂<宣南詩社圖卷>》詩,雲:“偶隨追陪飲文字,敢擅風騷附述作。”應該承認,詩社是京城士大夫消閒遣興、詩酒酬酢的集會,但詩人們在詩會中詩藝得到提高也是可能的。

  宣南詩社羣雕

在前期作品中,林則徐與閩人酬唱贈答的比較多,屬於其前輩的有陳登龍、葉申薌、陳壽祺、陳若霖;同輩的有樑章鉅、張際亮、楊慶琛、伊念曾、李彥章等。這些人都是嘉道間福建著名的學者或詩人。林則徐有一首《鄭少谷先生詩冊,爲陳望坡中丞題》,表現了作者對明代中葉閩派代表詩人之一鄭善夫的崇敬心情:“先生憂時抒孤憤,抗疏拜杖披天閽。遲清歸來見初志,行吟蘭芷搴荃蓀。草堂瓣香有真髓,黃河冰色非知言。細律靡以硬語掩,豈直感事聲爲吞。”我們知道,林則徐夫人鄭氏,是鄭善夫九世孫鄭大謨之女,亦能詩。林則徐似有對鄭善夫偏愛之嫌,但是他又同提倡宋詩的程恩澤有交往唱酬,亦可見其早期學詩於各派並不偏廢。林則徐又與大興翁方綱(《民國福建通志·文苑傳》卷九稱翁方綱原籍莆田)唱酬,作《題新安曹相國師<花洲餞別圖>和蘇齋先生韻》二首(蘇齋爲方綱之號)。翁方綱爲肌理說的倡導者,著有《石洲詩話》。樑章鉅於嘉慶間曾延請翁到福州,樑章鉅與李彥章同爲翁方綱門生,而林則徐當日與樑、李過往甚密,林則徐詩與翁方綱多少也有淵源關係,只是不十分明顯罷了。

虎門銷煙浮雕

如果說林則徐早期的詩還比較注重藝術形式,如使事穩切, 對仗工整,體現出一種博雅風格的話,那麼鴉片戰爭時期在廣東和遣戍伊犁後所作,則多鬱勃蒼涼之氣。林則徐蒞廣東後即着手查禁鴉片。道光十九年(1839)四、五月間(公曆6月),林則徐將收繳的鴉片237萬餘斤在虎門海灘上銷燬,表示了反抗侵略的決心,一洗中國人民多年來蒙受的恥辱。林則徐又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積極備戰,七月底,水師擊翻英國入侵雙桅飛船一艘。中秋,林則徐與鄧、關飲於虎門沙角炮臺,寫下《中秋嶰筠尚書招餘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臺眺月有作》,中有云:

是時戰艦多貔貅,相隨大樹驅蚍蜉。炮聲裂山雜鼓角,檣影蘸水揚旌遊。樓船將軍肅鈐律,雲臺主帥精運籌。大宣皇威震四裔,彼服其罪吾乃柔。軍中歡宴豈兒戲? 此際正復參機謀。行酒東臺對落日,猶如火傘張鬱攸。莫疑秋暮酷於夏,晚涼會有風颼瀏。少焉雲斂金波流,夜潮洶涌拋珠球。涵空一白十萬頃,淨洗素練懸滄洲。三山倒影入海底,玉宇隱現開瓊樓。乘槎我欲凌女牛,舉杯邀月與月酬。霓裳曲記大羅詠,廣寒斧是前身修。試陟峯巔看霄漢,銀河瀉露洗我頭。森森寒芒動星斗,光射龍穴龍爲愁。蠻煙一掃海如鏡,清風長此留炎州。

這不是一次尋常的中秋賞月之宴,而是在特殊的時間(銷燬鴉片和第一次擊退英軍兵船的挑釁)、特殊的地點(形勢險要的虎門沙角炮臺海面)的特殊聚會(借中秋賞月參機謀),作者對志同道合、堅決抵禦侵略的鄧、關十分讚賞,表達了必定能平靖海氛的必勝信念。詩中對十萬頃空闊的海面的描寫,及牛女、廣寒、銀河天界的想象,則表現出胸懷的寬廣和精神的樂觀。詩末有云:“今年此夕消百憂,明年此夕相對不?”則多少流露出對時局的擔憂,因爲朝廷中投降派還不在少數。這種擔憂後來不幸變成事實,次年,林、鄧被革職;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 關天培戰死; 二十二年(1842),清廷同英國政府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林、鄧也被遣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初六日,林則徐自西安出發赴戍伊犁,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與家人道別,其二雲: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因爲是道別詩,所以詩中有些是勸慰的話,末聯亦不乏幽默,以見作者深厚的涵養,而次聯則語氣堅定,表達獻身國家,不避災禍的信念。往後看,禁菸是有利國家,所以被遣戍沒有什麼可悔恨的;朝前看,遣戍伊犁固是死生難卜(時年已近六十),但只要有利國家,也在所不辭。林則徐本人很喜愛這兩句詩,晚年常反覆吟誦,成了自己的座右銘。郭則澐《十朝詩束》卷十五評雲:“跡其生平,無愧斯語。”今福州林文忠公祠,亦以此二語製爲楹聯,懸於碑亭。在赴伊犁途中所作的詩,作者始終不忘東南海防,並反覆提醒人們注意侵略者得寸進尺的狼子野心:“我無長策靖蠻氛, 愧說樓船練水軍。聞道狼貪今漸戢,須防蠶食念猶紛。”(《程玉樵方伯德潤餞餘於蘭州藩廨之若已有園,次韻奉謝》二首其二)“時事艱如此,憑誰議海防?”“絕塞不辭遠,中原籲可傷。”(《次韻姚春木》)“小醜跳樑誰殄滅,中原攬轡望澄清。關山萬里殘宵夢,猶聽江東戰鼓聲。”(《子茂簿君自蘭泉送餘至涼州,且賦七律四章贈行,次韻奉答》四首其二)。

林則徐在伊犁戍所,與同戍的鄧廷楨頗多唱酬,相互鼓勵。其間所作,有不少是描寫塞外風光之作,風格蒼涼雄渾。道光二十五年(1845),林則徐離開伊犁,先後又任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等職,亦留下不少詩篇。在雲貴總督任上所作《輿纖》,結雲:“不爲絲繩標正直,此身誰致萬峯頭。”莫友棠《屏麓草堂詩話》卷二也認爲是“因題抒寫胸臆”之句。

道光三十年(1850),林則徐告老回原籍福州,這時他已經六十五、六歲了。林則徐仍心繫海防,親到閩江口察看形勢,並寫下《五虎門觀海》一詩:

天險設虎門,大炮森相向。

海口雖通商,當關資上將。

脣亡恐齒寒,閩安孰保障?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三雲:“吾閩之五虎門,天險者也。天險則其勢可踞,險者何? 非兩岸之高山,亦非海底之碴礁石。所謂天險者,蓋以潮信一日一汐,潮退則擱閡不行。”五虎門等重地, “至琅岐十三鄉,南連長樂,北界連江,西望閩安,北控大海,其地皆有險可踞。”林則徐認爲,福州已闢爲通商口岸,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責派“上將”守衛五虎門。脣亡齒寒,五虎門一失,城內哪裏會有保障!所以林昌彝評雲:“此詩可謂深曉形勢。”

林則徐詩有根抵,兼工諸體。七古《題海上釣鰲圖》“鴻篇鉅制,直逼古人”(戴文選《吟林綴語》) ;七古《驛馬行》、《輿人行》、五古《海寧朱貞女頻伽禮佛圖》,藝術上都有很高造詣。其中以七律最優,用事對仗均無可挑剔,《出嘉峪關感賦》四首,“風格高壯,音調悽清,讀之令人唾壺擊碎”(《射鷹樓詩話》卷一)。懷霜總評其詩云:“公資稟岸異,夙敦氣節。所爲詩文,閎中肆外,氣盛言宜,酷肖其人。”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卷一百二十五評雲:“緣情賦物,靡不裁量精到,中邊俱澈,卓識閎論,亦時流其間。非尋常詩人所及。謫戍後作,尤徘惻深厚,有憂國之心;而無怨誹之跡。”均爲中肯之評。

《林則徐詩集·詩餘》存其詞十二首,其中有一半作於廣東禁菸之後,《高陽臺·和嶰筠前輩韻》雲:

玉粟收餘,金絲種後。蕃航別有蠻煙。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丸泥,損萬緡錢。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然。沙角臺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迥舷。

詞作於道光十九年(1839)銷燬鴉片之後,系和鄧廷楨。上片指出鴉片輸入中國後的危害,下片抒寫禁菸取得勝利的喜悅心情,表現了作者對侵略者的蔑視。疏快高朗,較原唱爲勝。作者又有《月華清·和鄧嶰筠尚書<沙角眺月> 原韻》寫作時間約在《中秋嶰筠尚書招餘及關滋圃軍門天培飲沙角炮臺眺月有作》前後,也與禁菸有關。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續編六卷二評林則徐詞雲: “公因不必以詞見,而其詞則與嘉、道間諸大老可以並駕齊驅。”也就是說,林則徐詞在嘉、道間亦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家。

在中國近代史上,林則徐是第一個重要的愛國政治家;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林則徐也不愧是重要的愛國詩人、詞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