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林則徐紀念館是爲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建,位於福州市南后街澳門路,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下面是由小編爲你精心編輯的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歡迎閱讀!

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篇一: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2012年5月6日可能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太陽一樣的升起,天氣還是一樣的炎熱,但是在8點的福師大南區的場地上,一羣衣着整齊的青年們就聚集在一起,他們是軟件學院11級數字媒體技術第二團支部的部分成員。他們在討論什麼呢?原來,他們今天要進行一次團支部立項活動,他們將前往位於烏山路口的林則徐紀念館,去感受一個愛國之人的所帶來的感觸。

在活動中,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在書本之外的林則徐,心裏有種激情澎湃的感覺。他是一個民族英雄,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每一位同學。“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他爲祖國、爲民族不計較個人境遇的坦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 剛。”這是他的胸懷。這樣的榜樣纔是我們這個祖國未來接班人應該學習的。我們要了解中國的昨天、今天,更要關心祖國的明天。

  篇二: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12月4日,我懷着對偉人崇敬的心情,參觀了福州林則徐紀念館。

紀念館靠近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又稱“林則徐祠堂”。它始建於1905年,1982年建成林則徐紀念館。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林則徐祠堂,另一部分是林則徐史績展。從位於澳門路的入口進入,高大的牌樓式大門牆氣勢恢弘,門口的一對石獅互相拱護,栩栩如生,這就是林文忠公祠。

從大門往裏走,一棵高大的榕樹映入我的眼簾,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有許多氣根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糾結在一起變成了樹幹。那是一株多麼茂盛的榕樹呀,根本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它是1982年林則徐紀念館建成的時候移植的,不過三十來歲,卻已如古木蒼天。

縱眼看去,御碑亭又成了一個亮點。聽講解員說,這是1850年林則徐病逝時,咸豐皇帝賜給他的3座碑。這3座碑成品字形排列,中央一塊是皇帝慰問家屬的聖旨,右邊是御賜祭文,左邊是御製碑文。

參觀完御碑亭,來到了樹德堂。樹德堂爲祠廳,正中是林則徐的塑像。高大莊嚴的林則徐,表情是那樣嚴肅,眼睛眺望着遠方,似乎還在爲煙毒不止而憂愁。

繞過南北花廳,我們就來到了史績展館。這裏最有特色的就是用高科技多媒體演示的“虎門銷煙”場景。200多平方米的展廳,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間是林則徐在衆多官員陪同下,高舉右手,宣佈開始銷煙;左側則是幾十名工人擡着-片,投入銷煙池中,利用投影製造出水面波動的效果,真是逼真!接着我們又來到了 品“專區”,地面上投影出一幅罌-花盛開的美麗畫面,當觀衆從上面走過時,盛開的花朵隨後枯萎,變成了一個可怕的骷髏。它告訴人們,豔麗的花叢下是一個罪惡的深淵。

走出紀念館,我想:我們應該牢記歷史,牢記偉人爲國爲民所付出的努力!

  篇三: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當我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祖母已經告訴我很多有關中華的歷史名人,尤其是林則徐,她總是跟我說:“孫女,林爺爺是中國的清官,是民族的英雄。”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當我參觀過位於蓮峯廟的“林則徐紀念館”後,才真正明白了祖母的心意。

紀念館內的展品深深吸引了我。不過,最使我思緒萬千的是館外林公的全身像。

林公的確是一位心繫蒼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嗎?無論是從他的眼神中,還是眉梢下,都泛着憂民的情思。在他爲國爲民、奔波勞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艱難,不是體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他明瞭清朝是一個千瘡百孔、危機四伏的朝廷,再加上國民深深地迷上了“阿 蓉”(-片),上至官吏,下至百姓,無不在吸食-片中慢性自殺。當時的社會面貌是:白銀被攫取,肌體被腐蝕,精神被麻醉,國體日趨貧困,國民日趨虛弱、昏沉……看見這樣 敗的社會,林公誓爲中原除此巨患。可惜“烏雲蓋青天”,貪官污吏實在太多了。他們害怕他、仇視他,甚至時時刻刻想置他於死地,因此他晚年被流放,始終不能徹底實現消滅-片祝害的宏願。

想到這裏,我不禁簌簌地落淚了。無論是肩負重任,還是身處逆境;無論是流放,還是閒居於家,他始終爲反對英國侵略者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如果是其他官吏,可能會成爲一個搜刮民財,同流合污的歷史罪人了;而林公,不願意隨波逐流,不忍心眼見國民衰頹。“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祝福避趨之”是林公的心聲。站在這樣無私的愛國志士面前,難道你不被感動,不被激動嗎?爲了捏衛華夏河山,爲了保衛中國的獨立主權,林公大膽地探求關於中國人還陌生的外部世界的新知,邁出了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的第一步,實行“師夷制夷”的政策。所以稱他是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者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那真是當之無愧了。

短暫的人生中,有人會渴望過平穩的生活,有人則渴望家財萬貫。而林公,他竟把自己的祝福榮辱置之度外,半生勤勞愛民。他明白:抗擊――在戰爭的硝煙裏;挺立――在妥協的逆流中。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華民族生存。如今香港已經順利地迴歸了,澳門也將於1999年迴歸祖國的懷抱。“港澳凱旋迴歸,家祭毋忘告林翁。”林公的一生,爲了保衛國家而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如果他在世,一定會感到萬分的安慰和喜悅。

遠去了,-片戰爭的年代!

遠去了,烽火戰爭的年代!

遠去了,列強蹂躪祖國的年代!

今天的祖國,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是一日千里。中國人民真正地站起來了。但,這百餘年來,有多少人爲此獻出了生命呢?我知道,中國走上了富強之路是成千上萬烈士的鮮血換來的,新一代要擔負起跨世紀的重任,就要以林公的精神志向鞭策自己。讓林公的愛國精神千古流傳!

  篇四: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今年華東六省一市高校統戰工作研討會在福建師範大學召開,我作爲江西高校從事統戰部工作的代表參加了這次研討會。會議期間,有幸參觀了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紀念館是爲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而建,位於福州市南后街澳門路,是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館內有江南園林風格的儀門廳、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竹柏軒等主要建築物,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近3000平方米的紀念館,始終迴盪着林則徐的著名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它與館內的文物珍品一起構築了館之魂。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於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句,意思是:倘使有利於國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貢獻,怎能因爲遇禍就避開,是福就趨前呢?這兩句著名的詩,抒發了林則徐決心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崇高思想感情,這種不顧個人得失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正是中華民族歷經艱難終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廣爲傳頌,成爲震撼人心的千古絕唱。這使我想起了2003年溫-寶總理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時用林則徐的這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明了自己上任後的工作風格和態度。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是國家總理。從他們的言志中可以看到,他們都有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顧個人禍福的品格;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境界;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將接受教育部的水平評估。水平評估是按照“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要求,來促進學校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它不僅是一項建設工程、教學改革促進工程、質量提高工程,也是一項匯聚力量、凝聚人心、提升整體辦學水平的工程。從這次評估指標體系來看,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和44個觀測點不僅有難度,有深度,而且有廣度,可以說是對我校教學、科研、管理、教風、學風等整體工作的一次全面考覈與檢查;這次評估是否能以優秀等級順利通過,不僅取決於經費與硬件的達標,更取決於質量與軟件的提高。這次評估對學校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它決定着我校的生存與發展,同時對我們廣大師生員工也是一種思想與精力、責任與奉獻的考驗,我們既要克服把評估看成一個負擔,畏懼評估,失去信心的思想;又要克服評估與我無關,遊離評估中心工作之外的思想;還要克服敷衍了事、隨便應付搞評估的思想。

評估大事,個個關心、人人蔘與;評估大事,個個支持、人人有責。作爲學校統戰工作在這次評估工作中就是要始終結合“圍繞學校評估工作中心,服務學校評估工作大局”這一實際來貫徹落實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精神,要在主動爲評估工作服務中不斷提高統戰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始終堅持以人爲本,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團結人的要求,一方面努力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穩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把學校統一戰線方面的智慧與力量凝聚到學校實現評估創優的目標上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廣大黨外知識分子、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代表人士在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方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極鼓勵他們在學校建設、改革、發展中“獻良策,作貢獻”。只要我們從學校評估大局出發,團結一致,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力所能及地爲校分憂,全力以赴地爲評估出力,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狀態,積極做好“迎評創優”的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夠取得評估的好成績,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篇五: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又逢週末,我跟隨縣孔子學會的叔叔阿姨去福州參觀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紀念館位於三坊七巷內的澳門路上,與南后街僅一街之隔。來到林則徐紀念館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立在正門兩旁的石獅,威武雄壯;正門左匾上寫着“中興宗袞”,右匾上寫着“左海偉人”。紀念館內的“愛我福州”攝影展最引人注目,展出的作品以“福州風光”爲主題,展示了福州歷史文化和美麗福州的新貌,讓我大飽眼福。

看完攝影展,我們來到了花廳樓。這裏假山碧水,環境優美,鯉魚在池水中游來游去,爲紀念館增添了許多生氣。特別是榕樹的長姿形態各異,有的看起來像人蔘娃,有的像小馬,有的像龍,還有的像鹿……隨後,我們走進 “虎門銷煙”展廳,展廳內擠滿了人,人們爭相觀看“虎門銷煙”的模擬場景和林則徐爺爺的蠟像,林爺爺那威嚴的神態,令我震撼不已,肅然起敬,在我心中樹立起了偉大的形象,他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然後我們又參觀了其它展廳,每個展廳都有不同的主題,有的是林則徐爺爺曾經用過的物品,有的是介紹林則徐生平事蹟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模型,書籍等。

參觀了紀念館後,我們爲福州有這樣一位愛國的民族英雄而感到無比自豪!

  篇六: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福州市人傑地靈、素有“海濱鄒魯”的美稱,在它的鼓樓區澳門路16號,有一處古典園林式建築羣,便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禁毒教育示範基地——林則徐紀念館。去年11月23日下午,我們有幸參觀了這個紀念館。這是一處素潔典雅、文化厚重的園苑,遊人絡繹不絕。置身此處,微風中飄蕩着濃郁的書香,空氣中瀰漫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激情。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林則徐的後人及鄉賢爲了紀念林則徐,修建了專祠,名曰林文忠公祠,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祠前臨街施屏牆,門額書“中興宗袞”,“左海偉人”,正門作輝樓狀,青石橫額:“林文忠公祠”,牆頭翹角飛檐,泥塑卷書彩繪,氣勢宏偉。內有儀門、御碑亭、樹德堂、海納廳、雲左閣等具有清地方風格的古典建築,迴廊曲徑,花木扶疏。1982年闢爲林則徐紀念館。2009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對館舍重新擴建,佔地面積達到8500平方米,並增設到了5個展區,以豐富的文物,翔實的圖文資料展示了林則徐輝煌的一生。

進入館內,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林則徐的畫像,只見他臉色凝重,眉頭微鎖,目光深邃,憂國憂民的神態躍然紙上。畫像兩邊掛有他的一副名聯:“白頭到此同休慼,青史憑誰定是非?”這是林則徐贈予鄧廷楨的回京詩,他相信歷史自有公論。

衆所周知,林則徐最偉大的壯舉是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那是1839年6月3日午後2時許,作爲欽差大臣他神采奕奕地登上禮臺,禮炮轟鳴,隨着他一聲令下,一箱箱-片被拋入水中,一擔擔生石灰被倒進池內,煙池開鍋了,百姓們也沸騰了。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200多萬斤-片化爲煙渣,隨着海水被捲進了咆哮的大海之中。這一氣吞山河、正義凜然的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威風。1959年,鄭君裏、岑範執導的電影《林則徐》上映,藝術地再現了虎門銷煙的歷史瞬間。而著名藝術家趙丹則把林則徐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飽滿而又十分生動,使林則徐的光輝形象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然而,林則徐身處在江河日下、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之中,雖銷煙有功,卻屢遭投降派誣陷。1840年-片戰爭爆發後,定海失陷,琦善到廣州,向英侵略者投降,擅自簽訂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的《川鼻條約》,但他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林則徐。昏庸的道光帝在1841年將林則徐撤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這是何等的不公與何等的令人唏噓!

然而,歷史自有公論。林則徐逝世後,咸豐帝賜給他“文忠”的諡號。在紀念館,我們看到了“御碑亭”,亭爲正方形重檐九脊頂,亭內立三塊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隱喻林則徐一生品重柱石。中間爲聖旨碑,是咸豐皇帝得知林則徐病逝後第23天下旨慰問其家屬的,在碑裏陳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封林則徐爲太子太保,第二件是爲林則徐平反恢復其名譽,表明皇帝英明,對林則徐的過往不再追究;第三件是照顧其家人,安排其兒子官職。聖旨碑是由協辦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徐甫書寫的。左邊是御製碑文,在碑文中記載了皇帝對林則徐的評價,對林則徐一生爲國愛民的功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在碑文中也指出了林則徐有功也有過,從“雖圖夷務於粵洋,機宜未協”可以看出皇帝認爲林則徐禁菸而引起了-片戰爭,沒有爲其徹底平反,留了一條小尾巴。右邊爲御賜祭文碑,皇上爲了安撫其家人,特意諭旨,這又對林則徐的功績給予了肯定。它由內閣大學士兼禮部侍郎陳寶琛書寫,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這種三碑並立的御碑亭在全國非常罕見,而且能夠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是非常珍貴的。

然而,皇帝的評價是不足以概括林則徐的歷史貢獻的。林則徐的功績是刻在歷史上的豐碑。

展覽館裏的5個展區,以詳盡的展示、豐富的文物展現了林則徐不平凡的一生。

林則徐是個好官。他一生坎坷不平,爲官30餘年,歷經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爲欽差大臣。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以國家利益爲重,以民瘼爲重。他認爲“民爲邦本”,應重民、愛民、恤民。在他受貶發往伊犁的途中,仍憂國憂民,不爲個人的坎坷而牢騷。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他揮筆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這既是他愛國情懷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1823年夏秋之際江蘇大雨成災,松江饑民聚衆告災,洶洶將變,任按察使的林則徐堅決反對調兵鎮壓,而是親赴松江安定災民;1827年6月陝西略陽一帶發生水災,作爲按察使布政使的他親赴災區察看,安置受災百姓;1830年至1831年,他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一時賢名滿天下”。爲了治理黃河,他曾頂着寒風,步行幾百裏,對治河設施進行檢查,還對治河地勢、水流情況進行考察,並與百姓一起參加修築河堤;1832年,他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他對農業、漕運、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作出過成績,尤其是提倡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百姓擁他爲“林青天”。在新疆三年,他奉派勘辦開墾事宜,踏疆往來兩萬裏,開墾屯田三萬七千餘頃。他還因地制宜、興修推廣了可長期使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即“坎兒井”,新疆人爲此把“坎兒井”親切地稱爲“林公井”,把水渠稱爲“林公渠”,以表示對林則徐造福邊疆的深切感激與懷念。由此可見,後人評價他:“崇實行而不事虛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見”,“所蒞治績皆卓越”並不過分。

林則徐又是一個清官。展覽館裏的一件件文物,展示了這位高官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在查禁-片期間,他寫了一副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兩句話寓意深刻,形象生動,上聯告誡自己要心胸開闊,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展覽廳裏,有一道《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是他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生動體現。欽差大臣是代表皇帝的特殊使命的要員,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其禮儀、排場僅次於皇帝出巡,但林則徐卻發出傳牌告知地方,沿途不用前呼後擁,舟轎錢自理,下榻處只用家常飯菜,各地不準送禮,隨員不準收紅包。我們深深爲林則徐不同於貪官污吏的正派作風和嚴肅律己所欽佩。1845年12月,61歲的林則徐獲釋入關,在西安,他爲三個兒子手書《析產鬮書》,也就是公佈他的產業。當了多年大官的他所積家產尚不及他一年的“養廉銀”。在給三個兒子分家時,竟“無現銀可分”,只各得錢三千串,足見他的清廉。晚年辭官後,原想與擔任京官的兒子同住北京,後因無力購置京中住宅而返故居。他在“十無益”中寫道:“妄取人財,佈施無益”。又云:“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閉關鎖國的時代,林則徐是一個具有開放意識的先行者,史學界稱他爲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片戰爭之後,面對西方國家的船堅炮利,爲了抵禦外侮,林則徐開始瞭解西方,尋求富國強兵的道路。林則徐打破了閉關自守的傳統觀念,首先提出了與外邦友好往來,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開啓了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河。他組織班子研究多年編寫了《四洲志》、《華事夷言》、《澳門新聞紙》和《各國律例》等,成爲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他委託魏源編輯了《海國圖志》,這是一部由國人自己編寫的有關世界各國情況介紹的鉅著,被梁啓超譽爲是“經世”著作。林則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也激勵了後人向西方尋找救亡圖強的真理。

更令人敬佩的是,林則徐堅決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反對外敵入侵。香港被割讓後,他痛心疾首,爲了抵抗外來侵略,他積極組織購買和仿製西方船炮,引進學習西方造船制炮技術,繪製了火輪船圖式和磨盤炮車底盤分式圖。他在被貶到鎮海的短短34天裏,與龔振麟共同籌劃製造軍械,研製成8000斤鐵炮和可以靈活轉動的四輪磨盤炮車;他多次與鄧廷楨、關天培視察虎門要塞,巡視了靖遠、尖沙咀、官涌等炮臺,還觀看了從澳門購置的外國銅炮。他不僅加強東南海防,也極爲關注西北塞防,提出“海塞並重”,全面防務的構思,但重點放在警惕沙俄。“海防”與“塞防”並重,構成了林則徐完整的軍事戰略思想。1850年,林則徐回到福州,巡視閩江,在馬限山上設置了多處的中坡炮臺。如今長門炮臺、五虎礁和北岸炮臺的遺蹟還清晰可見。

林則徐已故去近160年了。這160年是我們國家從-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又到新中國成立,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160年。中國人民徹底洗刷了歷史的屈辱,昂首挺胸地站了起來,挺直了民族“脊樑”,我們已有了一個日華燦燦、五色流霞的新中國,已成爲一個世界矚目、受人尊敬的正在崛起的大國。林則徐企盼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成了現實。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這位爲了使國家復興而苦苦求索和努力奮鬥的先賢和民族英雄。林則徐雖然是一個封建官吏,有“忠君”思想,也曾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淪爲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堅決實行禁菸,堅決抵抗外敵入侵,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他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後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國近代開篇第一位民族英雄。毛-東同志有言:“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江-民同志題詞:“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永垂不朽”。林則徐的胸中始終燃燒着一團熊熊的愛國主義的烈火,始終胸懷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感。他的品格、精神、操守,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大成,應當是我們民族文化精神家園中的一朵花朵,也應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應該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之一。

當我們離開紀念館的時候,夕陽的餘暉已把這片建築照射得通紅。我們再次回眸瞻仰這位民族英雄的雕像,只見他面部生動,似乎在述說着這百年風雲,滄桑鉅變……

  篇七: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林則徐是福州人的驕傲,週三下午,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去林則徐故居參觀,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走進屋內,我彷彿聽到了少年時期林則徐的朗朗讀書聲,彷彿看到了他學習時認真的樣子…

緩緩穿梭於各個屋內,林則徐的一生宛如一幅展開的畫卷呈現在我們眼前。

林則徐的主要功績是從英國人手裏收繳全部-片近兩萬箱,他是一位-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所以,我們甚至在屋內看見了許多向人們說明 品危害的圖片。

林則徐一生中爲國家爲人民做了許多事,他熱愛着自己的祖國,有着一顆赤子之心。

我們也要向林則徐學習,做一個愛國的人。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又稱林則徐祠堂),是中國歷史人物紀念館。爲紀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則杏邙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門路。1982年成立。館址原爲林則徐專祠,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有儀門廳、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竹柏軒等主要建築物,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祠門外圍屏牆內壁嵌有虎門銷煙大幅浮雕,大門額題林文忠公祠。儀門兩側迴廊陳列了20多面執事牌,上書林則徐歷任官職。御碑亭爲方形,內陳列3座御賜石碑,成品字形。正中是清咸豐皇帝得知林則徐病逝,慰問家屬的聖旨。一邊是御賜祭文,另一邊是御製碑文。樹德堂爲祠廳,正中是林則徐官服塑像,楣額掛有清道光皇帝御書福壽匾額。曲尺樓現爲展覽廳。竹柏軒爲古式雙層樓閣,樓下闢爲電化教育場所,可容納觀衆100多人,配合展覽,放映故事片、連續劇、紀錄片等;樓上爲資料室、閱覽廳,內藏圖書、文物,供館內外人員研究使用。

該館展覽以反映林則徐一生事蹟爲基本內容。展品中有林則徐親筆書寫的對聯、條屏、立幅、扇面、信扎、文稿、筆記等120多件;還有他使用過的印章、殘墨、印盒、政書雕板等遺物。林則徐的手定詩稿和他父親林賓日手書《析產書》最爲珍貴。《衙齋雜錄》是林則徐遣戍伊犁時期抄摘的公文和檔案,這些公文和檔案中有不少重要案卷已經失傳。

現在,經過2008-2009年一年多的緊張布展,整修過的林則徐紀念館已經於2009年6月3日(即虎門銷煙170週年紀念日當天)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修繕後紀念館展覽總面積由原來的3500平方米擴大到8500平方米,擴大了1倍多,原有的林文忠公祠恢復了祠堂功能。福建省林則徐研究會祕書長翁紀陽介紹,新的林則徐專題展覽打破傳統,不按照紀年的順序,突出林則徐的人格魅力,與大事件結合,佈置了5個主題陳列。分別是:矢志報國的閩都赤子、清正務實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偉人、舉世共仰的禁毒先驅、抗敵禦侮的民族英雄。共展出文物100多件,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片戰爭中的火藥缸(全國僅2件),以及林則徐親筆書寫的四條屏對聯,另有複製的一品官服,林公任陝西巡撫時在浦城小住留下的五塊匾額等,這些珍貴文物經過了1年多的徵集。

遊覽其中,除了能欣賞湖廣總督衙門、南后街鄉親歡迎林公回鄉、林公流放到新疆坎兒井等逼真的場景外,還可以一睹林則徐的親筆書畫、信札、奏摺等實物。最有特色的是用高科技多媒體演示手法表現的虎門銷煙場景,200多平方米的展示大廳內,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間是林則徐在衆多官員的陪同下,高舉右手,宣佈虎門銷煙的開始;左側是幾十名工人擡着-片,投入銷煙池中,場景利用投影製造水面波動效果。

  篇八:林則徐紀念館觀後感

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展示黨員的先進性。2011年3月27日,黨支部書記魯浩強律師和黨員們一同前往虎門鎮林則徐紀念館及海戰博物館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林則徐的生平、虎門銷煙的具體事蹟、抗英大炮等激發了黨員們對虎門銷煙這一段歷史的興趣,大家紛紛駐步在文物前仔細地觀看和認真的思考。而在虎門故事裏,用文字和逼真的模型展現出來的人文、歷史、民間生活也吸引大家的眼球。大家表示:參觀後,對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對林則徐加深了幾分的敬仰。

在海戰博物館內,大家參觀了-片戰爭海戰陳列和禁毒教育基地,通過了解-片戰爭的發生緣由、發展進程、硝煙使用的工具,重溫當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池的豐功偉績。也讓大家瞭解到 品對人對社會造成的巨大危害。

-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虎門,是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因此,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我參觀了虎門海戰博物館、威遠炮臺。一尊尊鏽跡斑斑的古炮,一座座歷經滄桑的炮臺,還有那兩個湮沒着泥沙的銷煙池,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數以千百計的國內外遊客從四面八方慕名前來,人們佇立在炮臺前、銷煙池邊緬懷先烈,憑弔英靈;默默地凝視,感受着一個半世紀前的民族風雲,而銷煙池則像一幅巨型屏幕,將那段令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壯麗歷史畫卷映照出來。它讓人們想起屈辱歷史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它讓人們牢記落後就會捱打這一鐵的事實;從而激勵華夏子孫富國強兵,振興中華的使命感。

通過這次參觀,大家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提高自身的愛國情懷,也讓大家更加地愛惜生命,遠離 品,爲禁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