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山村詠懷》賞析

古詩《山村詠懷》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古詩《山村詠懷》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山村詠懷》賞析

山村詠懷

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個小孩,牽着媽媽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裏;眼前要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過去歇腳;亭子外邊,花開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嘴裏唸叨着“八枝,九枝,十枝~”。詩人邵康節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自己的身上。詩人邵康節剛要動手,詩人邵康節的媽媽便喝住詩人邵康節,說:“你折一枝,詩人邵康節折一枝,後邊的人就不能看美麗的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來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賞析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兩句是一種線狀的視覺印象,“一去”做水平運動,”二三“虛指數量多,炊煙裊裊呈垂直狀態,“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兩句變換爲點狀視覺印象:亭臺座座,鮮花朵朵。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每句安排一個量詞,即“裏”、“家”、“座”、“枝”,新穎有變化,也在每句中安排兩三個數字:“一”字打頭,“二三”“四五”和“六七”嵌於句中,“八九十”又迴歸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數目的十個漢字按照自然數序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編織在一起,隨着詩句和畫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構成一幅自然樸實而又朦朧的山村風景畫,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簡介

詩人邵康節(1011年12月25日—1077年7月5日)詩人邵康節(康節爲諡號)名雍,字堯夫。宋朝時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於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又遷共城(今河南輝縣),37歲時移居洛陽。

邵康節是中國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數》是詩人邵康節的發明的占卜方法。可是這本書版本很多,估計已經是傳僞了。先天易學是詩人邵康節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詩人邵康節的`著作中關於先天易學敘述的並不詳細。朱熹的《周易本義》對於先天易學作了詳細的介紹。

詩人邵康節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我們直接研究詩人邵康節的思想只有《皇極經世書》一書。這是一本推演朝代興衰的書。詩人邵康節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從《皇》書的觀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節象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我們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極經世書》一書。這是一本推演朝代興衰的書。他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從《皇》書的觀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節祖上姬姓,出於召公世系,爲周文王後代。他自幼胸懷大志,一心致力於科舉進取之學。居共城時,其母李氏過世,他便築廬於蘇門山,布衣蔬食守喪三年。當時李挺之爲共城縣令,聽說邵康節好學,便親自造訪其廬。邵康節遂拜其爲師,從學義理之學、性命之學與物理之學。數年之後,邵康節學有所成,但從不到處張揚,所以瞭解他的人卻很少。時有新鄉人王豫同邵康節論學,他自恃自己的學問足可讓邵康節師事之,誰知議論過後卻深爲邵康節的學識所折服,於是便虔誠地拜邵康節爲師。邵康節移居洛陽之後,所悟先天之學進一步完善,又收張岷爲弟子,傳授《先天圖》及先天之學。邵康節40歲時娶王允修之妹爲妻,後二年得子伯溫。51歲時(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讓邵康節出來作官,甚至說“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閒名目”,均被他婉言謝絕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陽天宮寺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珂的舊宅基地,建屋三十間,請邵康節居住,富弼又給他買一花園。熙寧初,朝廷實行買官田新法,邵康節的天津之居園劃爲官田,司馬光等二十餘家又集資爲他買下。邵康節命其園居爲“安樂窩”。這時神宗下詔要天下舉士,呂公著、吳充、祖龍圖等人推薦邵康節,朝廷連着發下三道詔書,讓邵康節除祕書省校書郎、潁川團練推官。邵康節再三推辭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稱疾不肯赴職。邵康節57歲時,父親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節與程顥在伊川神陰原(今伊川縣伊水西紫荊山下)“不盡用葬書,亦不信陰陽拘忌之說”選擇了一塊墓地予以安葬。又過兩年,邵康節的同父異母弟弟邵睦猝死於東籬之下。他與弟睦手足情深,詠詩數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節在洛陽閒居近30年。冬夏則閉門讀書,春秋兩季出遊。每出遊必着道裝乘小車。

城中的士大夫聽到車聲,均倒屣出門相迎,兒童和僕人也高興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陽城裏有“行窩十二家”。他樂天知命,常以詩言志,以園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娛平生。他雖言“此身甘老在樵漁”、“身爲無事人”,然而他卻是在一心效法聖人,觀物得理,究天人之際,要爲後人留下一門大學問。他嘗有這樣的詩句:“只恐身閒心未閒”、“若蘊奇才必奇用,不然須負一生閒”。可見他是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邵康節雖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開反對。“自從新法行,常苦樽無酒”、“懷觴限新法,何故便能傾”、“侯門深處還知否,百萬流民在露頭”等詩句,反映了他對待新法的態度。門生故舊中的當官者,有的爲反對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勸說這些人:“此賢者所當盡力之時,新法固嚴,能寬一分,則民受一分賜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與邵康節同巷裏居住近三十年,世間事無所不論。程顥嘗說:“邵堯夫於物理上盡說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機。”又說:“堯夫之學,先從理上推意,言象數,言天下之理。”以“內聖外王之道”評論邵康節之學,以“振古之豪傑”評論邵康節其人。

創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爲了表達詩人的閒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