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古詩詞賞析15篇

古詩詞賞析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爲普遍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詞賞析15篇

古詩詞賞析1

一、字詞:

1、在球場上,你需要提(dī)防每一個人,因爲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得分手。

2、姚明締(dì)造了中國運動員在NBA打球的新時代。

3、“觀摩”與“觀摹”。

“觀摹”指照樣子寫畫,特指用薄紙蒙在原字或原畫上寫或畫。

例如:這張畫是他觀摹了你的照片畫出來的。

“觀摩”則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觀摩大會”等不要誤用“觀摹”。

例如:在這次學前觀摹大會上,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討論的場面十分熱烈。

4、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 。《元日》北宋?王安石

二、文學常識積累;

(一)、你知道嗎?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二)、古詩詞賞析: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2、屠蘇:藥酒名。古代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3、曈曈:日出時光亮的樣子。

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七個人都是誰嗎?)

柳宗元、韓愈、蘇軾、蘇洵、蘇轍、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八個人

5、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古詩詞賞析2

積累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爲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

1、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歎,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頌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2、詠物詩:主要特點是託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如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寶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涵。

3、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東晉的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

4、寫景詩:寫景抒情,寄情於景,常用白描、襯托的寫法描繪山川美景,抒寫熱愛祖國河山之情,或抒閒適情調,表達自己的高潔品格。

5、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

6、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這類詩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

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慣用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平時接觸過後和常識的一定要儘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爛柯人”、“廉頗老矣”等。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寫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古詩詞賞析3

1.《寒食前有懷》

作者:溫庭筠

萬物鮮華雨乍晴,春寒寂歷近清明。

殘芳荏苒雙飛蝶,曉睡朦朧百囀鶯。

舊侶不歸成獨酌,故園雖在有誰耕。

悠然更起嚴灘恨,一宿東風蕙草生。

2.《寒食江畔》

作者: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雲晴,風景令人憶帝京。

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聞鶯樹下沈吟立,信馬江頭取次行。

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3.《清明日龍門遊泛》

作者:李嶠

晴曉國門通,都門藹將發。

紛紛洛陽道,南望伊川闕。

衍漾乘和風,清明送芬月。

林窺二山動,水見千龕越。

羅袂罥楊絲,香橈犯苔發。

羣心行樂未,唯恐流芳歇。

4.《長安別》

作者:王建

長安清明好時節,只宜相送不宜別。

噁心牀上銅片明,照見離人白頭髮。

5.《清明日青龍寺上方賦得多字》

作者:皇甫冉

上方偏可適,季月況堪過。

遠近水聲至,東西山色多。

夕陽留徑草,新葉變庭柯。

已度清明節,春秋如客何。

6.《嶺表逢寒食》

作者:沈佺期

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

洛陽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花柳爭朝發,軒車滿路迎。

帝鄉遙可念,腸斷報親情。

7.《清明赤水寺居》

作者:羅袞

榆火輕煙處處新,旋從閒望到諸鄰。

浮生浮世只多事,野水野花娛病身。

濁酒不禁雲外景,碧峯猶冷寺前春。

蓑衣毳衲誠吾黨,自結村園一社貧。

8.《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作者:王濯

御火傳香殿,華光及侍臣。

星流中使馬,燭耀九衢人。

轉影連金屋,分輝麗錦茵。

焰迎紅蕊發,煙染綠條春。

助律和風早,添爐暖氣新。

誰憐一寒士,猶望照東鄰。

古詩詞賞析4

雁兒落過得勝令·尋致爭不致爭

朝代:元代

作者:高克禮

尋致爭不致爭,既言定先言定。論至誠俺至誠,你薄倖誰薄倖?豈不聞舉頭三尺有神明,忘義多應當罪名!海神廟見有他爲證。似王魁負桂英,磣可可海誓山盟。繡帶裏難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個年少書生。

譯文

該爭辯的卻不爭辯,已經說定的就要言而有信。要論至誠我最至誠,不要你薄倖無情還有誰薄倖無情。難道不知道舉頭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負義的都會擔當罪名。海神廟的故事可以憑證。像王魁負桂英。想當初他曾經在神前海誓山盟,後來他負情,終於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卻生命,自殺身亡的桂英女,最終處死了這個年少書生。

註釋

雁兒落過得勝令:雙調帶過曲。又名《鴻門凱歌》。

致爭:爭氣。

當罪名:擔罪名,承當罪責。

古詩詞賞析5

二郎神·炎光謝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閒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擡粉面、雲鬟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這是一首詠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詞的傷感情調,把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和人間李隆基楊玉環馬嵬死別的動人故事,演繹、融匯爲一個純情浪漫、晶瑩剔透的意境,抒發了對純真愛情的美好祝願和熱烈嚮往。全詞語言通俗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情調閒雅歡娛,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

上片着重寫天上,開篇以細緻輕便的筆調描繪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圍,誘人進入浪漫的遐想界。首韻“炎光謝”,說明炎夏暑熱已退,一開頭即點出秋令。“炎光”謂驕陽,代指夏暑。先說初秋,再從入暮寫起,導入七夕:陣黃昏過雨,輕灑芳塵,預示晚上將是氣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乍露冷風清庭戶爽”,由氣候帶出場景。“庭戶”是七夕乞巧的活動場所。古時人們於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觀望天上牛郎織女的相會。接下來一句“天如水、玉鉤遙掛”意思是說:秋高氣爽,碧天如水,一彎上弦新月,出現遠遠的天空,爲牛郎織女的赴約創造了最適宜的條件。“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想象織女嗟嘆久與丈夫分離,將赴佳期時心情急切,於是乘駕快速的風輪飛渡銀河。織女本爲星名,故稱“星娥”。“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表現了人們盼望天上牛郎織女幸福地相會。他們凝視高遠的夜空,縷縷彩雲飄過銀河,而銀河耿耿發亮,牛郎織女終於歡聚,了卻一年的相思之債。上片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從景物描寫到幻想神遊的推移中,寄寓了人們對愛情幸福的美好遐想。的場面,也無熱鬧濃烈的氣氛,各家於庭戶乞巧望月,顯得閒靜幽雅。這種閒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尋常的深意。詞人強調“須知此景,古今無價”,提醒人們珍惜佳期,從中足見柳永對七夕的特殊重視,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觀念。以下數句着重寫民間七夕的活動,首先是乞巧。據古代歲時雜書和宋人筆記,所謂乞巧,是以特製的扁形七孔針和綵線,望月穿針,向織女乞取巧藝。這是婦女們的事。“樓上女”是說此女本居於樓上,穿針乞巧時纔來到庭中的。所以接着說:“擡粉面”,加以“雲鬟相亞”,寫姑娘們虔誠地手執金針,仰望夜空,烏雲般美麗的發鬟都向後低垂。“亞”通壓,謂低垂之狀。此句寫得形神兼備,廖廖數語,姑娘們追求巧藝的熱切與虔誠便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了。接下來的一句:“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寫七夕的另一項重要活動,這既是詞人浪漫的想象,也是歷史的真實。自唐明皇與楊妃初次相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長恨歌傳》),他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也就傳爲情史佳話。唐宋時男女選擇七夕定情,交換信物,夜半私語,可能也是民俗之一。作者將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針與定情私語綰合一起,毫無痕跡,充分表現了節序的特定內容。詞的上片主要寫天上的情景,下片則主要寫人間的情景;結尾的“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既總結全詞,又點明主題。它表達了詞人對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願和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熱誠而廣闊的胸懷。

這首詞,寫天上是爲了襯托人間,用典故是爲了映襯現實,落腳點是人間的歡樂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涼如水”的意象世界與“鈿合金釵私語處”的心靈世界和諧地統一起來,描繪了一幅歡樂、祥和、幸福而又溫馨的七夕夜色圖,發出了珍惜良宵、莫負美景的呼喚。這呼喚,久遠地迴響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田。

古詩詞賞析6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泊,停船靠岸。

漁火,打魚的人點的燈火。對,這裏有“伴”的意思。

姑蘇,蘇州的古稱。寒山寺:在蘇州西郊楓矯之側,相傳唐僧寒山,拾得曾居此。故名。

張繼,南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約住開元至大曆末年之間以鹽鐵判官、檢校祠郎員外郎,卒於洪州(今江西南昌)。

在這首詩中,詩人張繼精確而細膩地寫出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聲有色,使人從有限的畫面中獲得悠長的韻味和無窮的美感。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所以任何人讀這首詩都不難成誦,並且愈是反覆吟詠,便會愈益感到它蘊含豐厚,詩意濃郁。

“月落烏啼霜滿天”,這是詩人夜泊時所見,點明瞭時間是深夜,季節是晚秋。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靜之中,偶有烏鴉啼叫劃破夜空,反而使周圍的氣氛顯得更加寧謐深沉。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後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於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第二句點出詩人夜宿於客舟,是切題之句。原來,在停泊於岸邊的客舟中過夜的詩人,其實一直不曾入寐。月落、烏啼、秋霜滿天,這是他對遠處景物的感受,而江楓和漁火,則是他對近處景物的觀察。讀這兩句,重要的是體會其中包含着的時間過程。從欣賞遠景到留心近景,從倚窗不寐到帶愁而眠,無疑過去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兩句詩所寫的,實際上就是詩人勉強睡下去以後依然輾轉反側難以入寐時,對於方纔觀察所得的記憶與想象。詩人運用由遠而近、由虛及實的手法,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這條客船上,集中到他這個帶着愁緒夜不能寐的羈旅者身上。所謂“江楓漁火對愁眠”,也就是使懷着憂愁的客船夜泊者對着船外的江楓漁火而眠。

也許有人會問:詩人到底有什麼憂愁呢?這首詩並沒有回答。這正是中國詩的一個特點,它無論是寫愁還是寫樂,着力的是寫出一種情緒,一種氛圍,一種色彩和調子,而不是寫出它的事實,或探討它的原因。事實上短小到僅有四句二十八字的絕句,本來也不可能講清事實和原因,詩的揚長避短,便形成了中國詩重抒情的特質。

詩的後兩句,是用作者在客艙中的所聞所想,進一步襯托自己的孤寂。在萬籟俱寂之中,詩人忽然聽到遠遠地傳來了鐘聲,那悠揚、舒緩、飄渺的鐘聲在夜空中迴盪着,於是他猛地想起,著名的寒山寺就在近旁,這鐘聲一定是從那裏傳出來的。彷彿撞鐘,清音激越,難免會使詩人想到人生逆旅中的種種境遇和遭際。這一點,詩中沒有明寫,給讀者留下了豐富想象的餘地。

古詩詞賞析7

中秋登樓望月

米芾(宋)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譯文

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註釋

萬道虹光:引用民間傳說。傳說月圓之時,蚌才育珠。

修月戶:傳說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人間常有八萬二千戶給它修治。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

古詩詞賞析8

《夏至日作》

唐朝·權德輿

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竹枝詞》

唐朝·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

宋朝·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古詩詞賞析9

賞析《雁門太守行》,回答問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①全詩採用了的手法,把戰鬥的氣氛渲染得凝重而慘烈。(1分)

②這是一首以邊塞戰爭爲題材的詩,突出了將士的高昂士氣和。(1分)

(6)①誇張②愛國熱情評分說明:(1)一(5)題共8分,每空1分。錯別字、漏字、添字則該空不得分。(6)題(2分)每小題各1分,第②小題只要有“愛國”字樣,即可得分。

閱讀下面一詩,回答其後問題。

蒹葭(節選)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其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1)簡要分析“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2)請寫出此詩押韻的漢字。(1分)

【答案】(1)通過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展現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達了一種追求“伊人”求之不得悽清、冷落(或纏綿悱惻)的思想感情(1分)。

(2)蒼、霜、方、長、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8—9題。(5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報攜玉龍爲君死。

8、本詩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表現了守邊將士什麼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雲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爲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誓死報國、英勇赴戰的精神。

9、示例: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

59、(20xx·湖南省永州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4分)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1)下列四項是對該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首詩採用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的跳躍式結構,寫出了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的全過程。

B、首聯中的“照”字意在表現烽火很大很亮,在遠遠的西京都能看見;“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現了書生從軍的願望和衛國的堅強決心。

C、頷聯由“辭”到“繞”寫出了行軍的迅速和軍隊凌厲、逼人的氣勢。

D、頸聯以北國的雪(暗)風(多)烘托戰鬥的激烈悲壯。

(2)“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答案】表達了詩人投筆從戎、衛國立功的豪情壯志。

19、(20xx·貴州省安順市)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完成10—12題。(6分)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0、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11、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2分)

12、重章疊唱是《詩經》典型的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2分)

【答案】

10、(2分)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悽清(或冷寂、蕭索、淒涼)的晚秋畫面。

11、(2分)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嚮往或相思之苦。(意對即可)

12、(共2分)全詩三章,採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奏鮮明,旋律優美(1分),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1分)。

37、(20xx·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詩詞鑑賞。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7~8題。(每小題3分,共6分)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爲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7、對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韓愈寫給自己的侄孫韓湘的,詩題中“左遷”一詞是“降職、貶官”之意。[來&源B、“聖明”在這裏指皇帝,與聖上、陛下、天子等詞意義相同。

C、“家何在”“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無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將衰朽惜殘年”,傳遞出作者由於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憤之情。

8、對這首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朝奏”和“夕貶”兩相對照,突出時間之短,說明獲罪之速,隱含作者憂憤之情。[中B、“橫”寫廣度,雲橫而不見家,也不見長安;“擁”寫高度,風雪載途,英雄失路。

C、頸聯雖隱去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但蒼涼的畫面仍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D、表現手法上,本詩採用敘述手法入詩,體現了韓愈詩“以文爲詩”的特點。

【答案】7、D 8、C

古詩詞賞析10

1、《漢宮詞

唐·李商隱

青雀西飛竟未回,君王長在集靈臺。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2、《詠史

唐·李商隱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蟠。

3、《金陵懷古

唐·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徵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4、《過陳琳墓

唐·溫庭筠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5、《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6、《詠懷古蹟

(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其三)

羣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鬆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7、《詠史詩·黃河

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8、《金谷園

唐·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9、《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

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古詩詞賞析11

一、山中雜詩

1、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本詩所展現的畫面。

山峯上繚繞着陣陣的嵐氣雲煙,竹林的縫隙裏灑落下夕陽的餘暉。鳥兒歡快地在屋檐上飛來飛去,白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裏飄了出來。

2、請結合具體的景物描寫說說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寫了四處場景:山際來煙、竹中落日、鳥飛向檐、雲出窗裏,生動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作者閒適的心情。

3、“竹中窺落日”中的“窺”字可否改爲“望”字?談談你的看法。

不能。因爲“窺”是從縫隙中看的意思,表現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則是向遠處看的意思,境界開闊疏朗,與詩歌整體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詩中說明了一個道理:擁有獨到的觀察角度,就會欣賞到與衆不同的景物。

二、 竹裏館

1、蘇東坡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的畫面。

月夜,詩人獨自坐在幽深靜謐的竹林裏,又是彈琴,又是高聲長嘯。竹林深深,沒有人知道詩人在這裏,只有皎潔的明月透過茂密的竹子照射過來,灑在詩人的身上,也灑在詩人的琴上。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和愉悅的心情。獨坐、彈琴、長嘯。

三、 峨眉山月歌

1、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連用五個地名爲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着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現的畫面。

峨眉山巍峨聳立,半輪明月懸掛山間,有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着江水前行。

3、說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處。

“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5、三、四兩句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作者的 依依惜別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聞笛

1、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 ,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後思念家鄉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觸發詩人故園之戀的句子是此夜曲中聞折柳。

“折柳”是全詩的關鍵:“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3、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詩賞析詩中“暗”和“滿”的表達效果。“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衆,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滿”字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後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詩中指《折楊柳》曲,“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達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留戀之情,請你默寫一句古詩中含有“柳”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2、“憑君傳語報平安”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託,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複雜心理

3、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溼了雙袖。

4、一二句“龍鍾”“淚不幹”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樣理解的?

答: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託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託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

六、 滁州西澗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出來的景象。

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隻小船獨自悠閒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

2、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麼?

生於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

5、人們歷來稱讚“野渡無人舟自橫”中的“舟自橫”三字,結合整首詩歌,請你也來品一品這三個字的妙處吧。

“舟自橫”三字,一說小舟處此清閒之地,閒而無用,表達詩人的不被重用的憂傷情懷;一說小舟處此激流之中,坦蕩悠然,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兩種心情交織在一起,構成詩歌豐富的精神內涵。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恬淡閒適的胸襟和脫俗隱逸的憂傷情懷。

七、江南逢李龜年

1、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2、“落花時節”有什麼特殊含義?

比喻國運衰微,人生落魄,盛時不再。(不只是寫景。不僅點明暮春時令,而且隱喻着彼此飄零、社會動亂、民生凋敝等家國之情。)

3、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後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淒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後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現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4、賞析後兩句詩的表現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現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襯離

亂世事和沉淪身世。

思想感情:抒發對時世之凋敝喪亂與人生淒涼飄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靈澈上人

1、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送別的畫面。

幽深的竹林鬱郁蒼蒼,靈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處,天近傍晚,悠遠的鐘聲隱隱傳來,似乎在催促他趕緊回去吧。我目送靈澈上人離去的背影,只見他頭戴斗笠,身披斜陽,獨自向青山深處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3、請你嘗試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結合人物的身份、詩歌的環境等理解分析)。

雖懷才不遇卻閒適、雖宦途失意卻淡泊的情懷,也隱隱表露出詩人慾歸隱的情緒。

4.體會一下“蒼蒼”“杳杳”的妙處。

“蒼蒼”二字寫竹林寺所處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寫竹林寺的深遠。 “蒼蒼” “杳杳”四個疊字,極精練的描繪出一幅深遠的青山寺廟圖。

九、約客

1、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徵,營造了一種煙雨迷濛悠閒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2、“閒敲棋子落燈花”是一處精彩的細節描寫,請你進一步發揮想象,描繪主人公當時的動作、神情和心理。

已經深夜時分,約好的客人卻沒有到來。詩人一隻手拖着下頜,兩眼呆呆地凝視着火紅的燈花,另一隻手隨便拿起一枚棋子,隨意地敲落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響聲,直把燈花震落下來。唉,這漫漫長夜該怎樣度過呢?

3、對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閒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閒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4、詩中主人公當時是什麼心情?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當時待客時悠然而略顯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煩躁不安。通過一個細節描寫“閒敲棋子”表現出來。

古詩詞賞析12

《過零丁洋》創作背景

這首詩見於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當作於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賞析

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後爲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但限於篇幅,在寫法上是舉出入仕和兵敗一首一尾兩件事以概其餘。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的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卻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遺憾兩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同時,也爲自己的孤立無援感到格外痛心。

從字裏行間不難感受到作者國破家亡的巨痛與自責、自嘆相交織的蒼涼心緒。末二句則是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使得前面的感慨、遺恨平添了一種悲壯激昂的力量和底氣,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體現,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範圍。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裏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古詩詞賞析13

《滿江紅·中秋夜潮》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

譯文翻譯

滔滔江河歸大海,而海水的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偏偏只等到,過了半個秋天的時候,拼成明亮的圓月和壯觀的潮水。這時,月亮好像經過什麼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後,越發顯得明亮澄圓。江潮到來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決口那樣,奔騰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宮中的嫦娥。

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潮聲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潔,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廣闊天地間潔淨澄澈,猶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氣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氣就能吞下吳越兩國。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兒輩聽聽,那他們也會爲之心膽驚裂啊!

註釋解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陰:指低凹處。

潮信:即潮。因其來時有定時,故稱“潮信”。

半破:指半輪月亮。

鬥成:拼成。雙絕:指圓月和潮水。

金鏡:比喻月亮。

拏攫(ná jué):奪取。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而賜其寶劍,令其自刎。

蛟龍穴:傳說水底有蛟龍居住的宮殿,即龍宮。

聲直上:指潮水的濤聲。

蟾蜍窟:即月宮。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潔淨的樣子。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畫啓而增黑,都是婦女使用的妝飾品。

“舉杯”句:指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踐殺死大夫文種的事,是對他們殺害大臣的譴責。

說似:講論。兒曹:兒輩。

心應折: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孩,心拆骨驚。”心折,中心摧傷,即憾動了心靈。

創作背景

史達祖於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觀錢塘江大潮,有感而作此詞。宋寧宗嘉泰四年五月(1204)夏,韓侂冑在定議伐金之後上書寧宗,追封岳飛爲“鄂王”;次年四月,又追論秦檜主和誤國之罪,改諡“謬醜”。身爲韓侂冑的得力幕僚,作者在詞裏寫伍子胥的沉冤得以洗雪,恐即與此事有關。

詩文賞析

史達祖本來是一位“婉約派”的詞人。前人之所以盛讚他,主要是因爲他具有那種婉麗細膩的詞風。其實,他的詞風並不侷限於“婉約”一路。像這首詞,就抒發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見的豪氣激情,在風格上也顯得沉鬱頓挫、激昂慷慨,語句鏗鏘,意境深沉,運筆穩健,充滿了激盪今古的豪氣。這就可以大大幫助讀者加深對其人、其詞的全面瞭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壯觀景象。早在北宋,蘇軾就寫過《八月十五看潮五絕》,其首絕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棄疾也寫過《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等上乘之作。史達祖這首題爲“中秋夜潮”的《滿江紅》,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正是繼承蘇、辛“豪放”詞風之作,它寫出了夜潮的浩蕩氣勢,寫出了皓潔的中秋月色,更藉此而抒發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讀後產生如聞錢塘潮聲擊蕩於耳的感覺。

因爲是寫“中秋夜潮”,所以全詞就緊扣海潮和明月來寫。開頭兩句“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即分別交待了潮與月兩個方面,意謂:水歸屬於“陰”,而月爲“太陰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虛——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這裏所用的“歸”和“盈虛”兩組動詞,就爲下文的描寫江潮夜漲,蓄貯了巨大的“勢能”。大江東去,這其中本就蓄積了許多的“力量”。此時,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過來,提起它全身的氣力向錢塘江中撲涌而去,這是非常壯觀驚險的。故而在分頭交待過潮與月之後,接着就把它們合起來寫:“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涼秋半破”時),那十分的滿月與“連山噴雪”而來的“八月潮”(李白《橫江詞》:“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才拼合成了堪稱天地壯觀的“雙絕”奇景。它們“壯”、“奇”之所在,以下兩句即分寫之:“有物揩磨金鏡淨”是寫月亮,它似經過什麼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後那樣,越發顯得明亮澄圓:“何人拏攫銀河決”是寫江潮,它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缺口那樣,奔騰而下。

對於後者,不妨引一節南宋人周密描繪浙江(即錢塘江)潮的文字來與之參讀,以加強感性認識。《武林舊事》卷三《觀潮》條裏寫道:“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至於前者(中秋之月),則前人描寫多矣,無須贅引。總之,眼觀明月,耳聽江潮,此時此地,怎能不引起驚歎亢奮之情?但由於觀潮者的身世際遇和具體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對這天下“雙絕”,其聯想和感觸亦自不同。比如宋初的潘閬,他寫自己觀潮後的心情是“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酒泉子》),主要言其驚心動魄之感;蘇軾則在觀潮之後,“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似乎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塵沙”)的哲理;而辛棄疾則說:“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摸魚兒》),在他看來,那滔天而來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靈駕着素車白馬而來。但是史達祖此詞,卻表達了另一種想象與心情:“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這裏的一個着眼點在於“雪”字:月光是雪白晶瑩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噴涌而來,這正象徵着伍子胥的“沉冤”已經洗雪乾淨。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寫時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又云:“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這實際是寫他“通體透明”、“肝膽冰雪”的高潔人品。史詞的“子胥見嫦娥”則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來表達伍子胥那一片純潔無垢的心跡,也藉此而爲伍子胥一類忠君愛國而蒙受冤枉的豪傑平反昭雪。這表明:史氏雖身爲“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愛憎,以及對於國事的關注之情。

下闋繼續緊扣江潮與明月來寫。“光直下,蛟龍穴”是寫月,兼顧海: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聲直上,蟾蜍窟”是寫潮,兼及月:潮聲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宮。兩個“直”字極有氣勢,極有力度,充分顯示了中秋夜月與中秋夜潮的偉觀奇景。“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則合兩者寫之:天是潔淨的天,月光皓潔,“地”是潔淨的“地”,白浪噴雪;上下之間,一派“洞然如刷”,即張孝祥所謂“表裏俱澄澈”的晶瑩世界。對此,詞人的心又一次爲之而激動萬分、“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這前兩句,正好符合了現今所謂的“移情”之說。——按照這種“移情論”,在創作過程中,物我雙方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會出現象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類的詩句;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樣會影響到詩人的心態、心緒,如人見鬆而生高風亮節之感,見梅而生超塵脫俗之思,見菊而生傲霜鬥寒之情。史詞明謂“激氣已能”、“舉杯便可”,這後兩個詞組就清楚地表達了他的這種激氣豪情,正是在“光直下”、“聲直上”的偉奇景色下誘發和激增起來的。——當然,這也與他本身含有這種激氣豪情的內在條件有關。

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美人);這股激情又使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吳越兩國。這兩句自是“壯詞”。一則表現了此時此地作者心胸的開闊和心情的激昂;另一則——如果細加玩味的話,也不無包含有對於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獪的君王,以及那當作“美人計”誘餌的西施的憎惡與譴責,因爲正是他們共同謀殺了伍子胥。所以這兩句雖是寫自己的激氣與豪情,但仍是暗釦“月”(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吳越之爭釀出子胥作濤的故事)兩方面來展開詞情的,因此,並不能視爲走題。末兩句則“總結”上文,詞人說: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你輩(“兒曹”含有輕視之意)去聽,那不使你們爲之心膽驚裂纔怪呢!詞情至此,達到高潮,也同時戛然中止,如覺有激盪難遏的宏響嗡嗡迴旋於耳畔。

古詩詞賞析14

七步詩

朝代:兩漢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賞析】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爲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爲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真實度

七步詩的真假向來爲人所爭議。其中郭沫若說的比較有理。他認爲曹植的《七步詩》:“過細考察起來,恐怕附會的成分要佔多數。多因後人同情曹植而不滿意曹丕,故造爲這種小說。其實曹丕如果要殺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詩爲藉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殺他的話,詩作成了依然可以殺,何至於僅僅受了點譏刺而便‘深慚’?所以此詩的真實性實在比較少。然而就因爲寫了這首詩,曹植卻維繫了千載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載的厭棄。這真是所謂‘身後是非誰管得’了。”但是他的說法也有人質疑,有人說,當初曹丕讓曹植七步成詩只是作爲一個藉口,想殺他,他認爲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沒料到,曹植才華如此出衆,當時,就連曹丕本人也被感動了些許,並且爲了保住名聲,以安天下,他才放過了曹植。

古詩詞賞析15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魚我所欲也(節選)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9.(2分)指出下面選項中兩個句子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人皆有之

B.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賢者能勿喪耳

C. 所欲有甚於生者 萬鍾於我何加焉

D. 故患有所不闢也 故君子有不戰

10. (2分)指出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寥落:荒涼冷落 B. 汗青:竹簡

C. 苟得:苟且偷生 D. 喪:丟掉

11.(2分)請你賞析“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的妙處。

12.(2分)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13.(2分)誦讀下面句子,請分別用“/”把句中一處主要停頓處標示出來。

①捨生而取義者也 ②人生自古誰無死

14. (2分)請你從《過零丁洋》中找到最能體現“捨身取義”的詩句。

參考答案:

9.(2分)D

10.(2分)B

11. (2分)巧借地名錶現對艱難時局的憂懼和眼前處境的慨嘆(手法、內容各1分)

12.(2分)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如未補充賓語“東西”“事情”意思通順的不扣分)

13.(2分)①舍 生 /而 取 義 者 也 ②人 生 自 古 /誰 無 死

14.(2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