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詩詞名句 > 《雨》古詩詞賞析

《雨》古詩詞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作爲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古詩詞賞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古詩詞賞析

《雨》古詩詞賞析1

[唐] 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輕箑煩相向,纖絺恐自疑。

煙添纔有色,風引更如絲。直覺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鶴注】《舊史》:大曆元年正月丁巳朔。則初八日爲甲子。史又云:是春旱,至六月庚子始雨。與唐諺合。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時①。輕箑煩相向,纖絺恐自疑②。煙添纔有色,風引更如絲③。直覺巫山暮④,兼催宋玉悲。

(詩爲甲子逢雨而作。首聯記異。三四承立春時,怪其乍暖。五六承雨冥冥,形其細微。巫山暮,雨後昏翳也。宋玉悲,客況淒涼也。)

①《楚辭》:“雷填填兮雨冥冥。”《朝野金載》:“春雨甲子,赤地千里。”

②《秋興賦》:“於時乃屏輕箑,釋纖絺。”注:箑,扇也。纖絺,細葛。”洙曰:扇可相向,則葛疑其可著矣。

③張協詩:“騰雲似涌煙,密雨如散絲。”

④《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暮爲行雨。”王嗣奭曰:先雨而度立春,是冬甲子雨也。諺雲:“冬雨甲子,飛雪千里。”南方地暖,故不雪而雨。舊引“春雨甲子”,誤。又諺雲:“雨前如毛不肯雨,雨後如毛不肯晴。”冬雨度春,而風引如絲,乃雨之可厭者。白日晦冥,如巫山已暮,疑神女之行雨也。宋玉《悲秋賦》雲:“憀慄兮若在遠行。”又云:“坎檁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故“兼催宋玉悲。”注謂雨過如秋,與輕箑、纖絺戾戾。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雨》古詩詞賞析2

《寒食雨二首其一》作者爲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前言」

《寒食雨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五言古詩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寫淫雨、海棠之景,把思想情感形象化,以抒發貶徒身世之情。

「註釋」

⑴寒食:舊曆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

⑵“兩月”句:言兩月來雨多春寒,蕭瑟如秋。

⑶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⑷“暗中”兩句:《莊子·大宗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這裏用以喻海棠花謝,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負去。

⑸何殊:何異。

「翻譯」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度過三個寒食時際。年年愛惜春光想將它挽留,春天自管自歸去不容人惋惜。今年又苦於連連陰雨,綿延兩個月氣候蕭瑟一如秋季。獨臥在牀聽得雨打海棠,胭脂樣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造物主把豔麗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雨中海棠彷彿一位患病的少年,病癒時雙鬢斑白已然老去。

「賞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後陰雨連綿、蕭瑟如秋的景象,寫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華似水的心情。詩人對海棠情有獨鍾,並多次在詩中藉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一詩中說:“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且對自己與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運,發出深深嘆息。這首詩後段對海棠花謝的嘆惋,也正是詩人自身命運的寫照。他對橫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的絕妙比喻,正是對自己橫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極大傷害的命運的借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