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梳理前四首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梳理前四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竹裏館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詞梳理前四首

王 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作者簡介] 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唐代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爲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爲“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賞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閒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於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爲一體,蘊含着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爲千古佳作。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天成的大手筆。

[參考譯文] 月夜,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裏,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只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詩,皆爲人傳誦。有《李太白集》。

[賞析] 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寫詩人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並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衆,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風滿洛城”,是藝術的誇張,在詩人的想象中,這優美的笛聲飛遍了洛城,彷彿全城的人都聽到了。

笛聲飛來,乍聽時不知道是什麼曲子,細細聽了一會兒,才知道是一支《折楊柳》。所以寫到第三句才說“此夜曲中聞折柳”。這一句很講究,不說聽了一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種習俗、一個場景、一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一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盪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一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詩人自己嗎?

[參考譯文]燈火漸熄的夜晚,誰家傳出悠揚的玉笛聲,笛聲隨着春風,飄滿整個洛城。這種夜晚聽到《折楊柳》的曲調,有誰不會萌發思念故鄉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亂後入朝任右補闕,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對邊塞生活深有體驗,善於描繪異域風光和戰爭場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賞析] 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自己的家。“東望”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第二句帶有誇張的意味,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感情,這裏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鍾”在這裏是指淚流縱橫的樣子。“龍鍾”和“淚不幹”都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對長安的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裏吧!岑參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有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於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裏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

[參考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兩袖都沾溼了,涕淚依然不幹。途中與君馬上邂逅,想寫信卻無紙筆,唯有託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晚 春

韓 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卒諡文,世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爲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與柳宗元並稱“韓柳”。爲“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賞析]一、二句寫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鬥豔的美麗景象,想象之奇,實爲詩中所罕見。三、四句寫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譯文]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鬥豔。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