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八年級語文下冊《詩詞曲五首》課件

八年級語文下冊《詩詞曲五首》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教學目的】

八年級語文下冊《詩詞曲五首》課件

1、通過反覆誦讀理解詩詞曲的主題思想並背誦課文

2、初步學習詩、詞、曲的體裁特點。

3、學習並體味詩詞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

【教學步驟】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一、導入

這是一首贈詩,誰贈送給什麼人?在怎樣的場合下贈送的?你能想象並複述一下當時的情景嗎?

二、誦讀理解

1、反覆誦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教師簡介作家作品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解讀詩歌

通過課堂討論,師生共同研討詩歌,

⑴ 首聯交待了什麼淒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⑵ 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表達什麼樣的心情?

⑶ 頸聯寫的是什麼意思?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⑷ 結合標題說說尾聯有什麼用意?

⑸ 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什麼詩?從題目上看,這是一首什麼詩?

⑹ 詩中表現詩人堅定意志和樂觀精神的語句是哪一句?

明確:

⑴ 貶地之荒涼,貶時之漫長。痛苦而又孤寂。

⑵ 用典。寫回鄉所見,人事俱非,今昔對比,恍如隔世。面對此景詩人百感交集,不勝感慨。

⑶ 原意是表達對現實的憤懣:沉舟病樹自比遭貶;千帆過萬木春則比喻被貶後,新貴們仕途得意。但這兩句詩在客觀上飽含着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充滿哲理,或可理解爲詩人心胸豁達。

⑷ 迴應題目,答謝友人並與之共勉,表現詩人雖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積極樂觀的思想境界。

⑸ 抒情詩、贈答詩

⑹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三、當堂背誦

〖赤壁

一、導入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赤壁向來是英雄雲集,風雲際會之所。

二、朗讀

1、指名朗讀

2、糾錯再讀

3、全班齊讀

三、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爲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爲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1、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爲下文鋪墊。

2、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四、背誦

課堂抽背

〖過零丁洋

一、導入

零丁本義孤獨、孑孓,做爲失敗者的文天祥在過這零丁洋之時難免心情抑鬱憤懣,但我們在他的詩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鳴,失意中的悲嘆,相反的我們看到的是,堅強者的斬釘截鐵的信念。

二、朗讀

1、男生、女生互讀互查缺漏

2、教師範讀

3、全班齊讀。

三、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繫?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明確:

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

四、背誦

五分鐘當堂成誦,抽查

〖水調歌頭

一、導入

自古月宮的飄渺、美麗就引無數詩人折腰,蘇軾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飛月。前人述評: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我們一起來開這一首千古妙詞。

欣賞板塊一──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爲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二、朗讀

1、學生試讀

2、老師示讀

3、學生再朗讀

4、課文注音 宮闕(què) 綺戶(qǐ) 嬋娟(chán)

三、解題

1、欣賞

欣賞板塊二──詞的特點

詞是一種抒情詩體,是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它的嚴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種種特點,都是由音樂的要求而規定的。詞和詩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⑴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如《菩薩蠻》、《水調歌頭》、《沁園春》等,稱爲詞調。詞調錶明這首詞寫作時所依據的曲調樂譜,並不就是題目。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並且各不相同。

⑵ 一首詞大都分爲數片,以分兩片的爲最多。一片即是音樂已經唱完了一遍。每首詞分成數片,就是由幾段音樂合成完整的一曲。

⑶ 押韻的位置各個詞調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詩基本上是偶句押韻的,詞的韻位則是依據曲度,即音樂上停頓決定的。每個詞調的音樂節奏不同,韻位也就不同。

⑷ 句式長短不一。詩也有長短句,但以五、七言爲基本句式,近體詩還不允許有長短句。詞則大量地使用長短句,這是爲了更能切合樂調的曲度。

⑸ 字聲配合嚴密。詞的字聲組織變化很多,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以求協律和好聽。

2、課堂提問:

⑴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什麼是詞牌名?

⑵ 詞牌名和序言告訴了我們什麼信息?主題?

明確:

⑴ 詞牌名是同一類型或主題的詞的固定的名稱,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

⑵ 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團圓。

四、品讀

師生共同講讀

1、上片:

⑴ 上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⑵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態變化?

⑶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⑴ 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⑵ 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和困惑心態──願意在人間爲國家出力

⑶ 積極樂觀、希望有所作爲的人生態度

2、下片:

⑴ 下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⑵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⑴ 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⑵ 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

五、背誦

〖山坡羊潼關懷古

一、導入

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陝西行臺中丞的旅途中所寫的。潼關自古兵家必爭,張養浩以銳利的眼光看穿這紛紜的歷史爭鬥的本質,極大地體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二、解題

自讀賞析板塊,說說散曲的特點。

欣賞板塊三──散曲的特點

散曲,元代稱爲樂府或今樂府。

散曲究竟興起於何時,由於缺乏文獻,已難以確考。但它產生於民間的俗謠俚曲則是無疑的。宋金之際,北方少數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繼入據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這樣,逐漸和音樂脫離並且只能適應原有樂曲的詞,在新的詩歌形式──散曲,便應運而生。

散曲的體制主要有小令、套數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帶過曲等幾種。

散曲作爲繼詩、詞之後出現的新詩體,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第一,靈活多變伸縮自如的句式。散曲的句式短的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十字,伸縮變化極大。較好地解決了詩的字數整齊單調與樂的節奏、旋律繁複變化之間的矛盾。

第二,以俗爲尚和口語化、散文化的語言風格。散曲的語言以俗爲美。使人一下子就沉浸到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氛圍之中。

第三,明快顯豁自然酣暢的審美取向。與詩、詞大異其趣。散曲往往非但不含蓄其意,蘊藉其情,反而唯恐其意不顯,其情不暢,直待極情盡致酣暢淋漓而後止。

從上述散曲的特點可見,比之傳統的抒情文學樣式詩、詞,散曲身上刻有較多的俗文學的印記。

欣賞板塊四──張養浩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雲莊,天曆二年(1329年),徵拜陝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他隱居濟南雲莊8年期間,登華不注,遊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

三、朗讀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後齊讀

四、探究

1、這首曲劃分爲幾個層次?

2、作者取了兩個怎樣的意象?

3、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後兩句來理解。)

4、你認爲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明確:

1、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雄偉氣勢;

第二層:(中四句)寫作者的所見所感;

第三層:(後兩句)寫作者的歷史感慨;

2、如聚的峯巒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如怒的河水形容黃河之水洶涌澎湃。

3、作者對災難頻繁,百姓受苦的深切同情和對統治者爲着一己之私挑起兵禍的極大憤慨。

4、自由解答

【拓展欣賞】

1、欣賞板快五──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爲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說說這首詩表達的情感和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有什麼異同?

2、欣賞板快六──酹江月(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爲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說說這首詞和《赤壁》有什麼相同之處?

3、欣賞板快七──山坡羊 北邙山懷古(張養浩)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

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不臣,也喚不應。

說說這首散曲是怎樣體現曲的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