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教材簡析】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教案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於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於返鄉的心境。詩句語言凝鍊,意境優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切懷念和熱愛,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此詩“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的錘鍊歷來被人所稱道,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

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長,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詩中遲遲不能下筆的生動意態描寫,深深地感動了每一位遊子的心。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則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迴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詞風纏綿而不頹廢,清麗自然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細膩哀婉的人物內心世界和山高水長的場景及氣勢龐大的隊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且它們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長。

選編這三首詩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幾首詩詞的對比誦讀,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澱。

【設計理念】

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反覆品味,反覆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提升感悟內涵,達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2、蒐集這三位詩人的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比賽,激趣導入

1、組際比賽背誦關於思鄉的古詩詞。

2、家鄉,是每個人心中那根最脆弱的琴絃,誰一觸動它,就會發出最纏綿的思念之音。今天我們就隨着古詩《泊船瓜洲》,與王安石共彈一曲思鄉曲吧!

背誦思鄉古詩,爲學生搭建一個展示亮相的機會,喚起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樂於自覺背誦古詩文的興趣。用富有感染力的導語,撥動學生的思鄉之琴絃,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揭題討論:

⑴ 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嗎?“瓜洲”在這裏指哪裏?

⑵ 你瞭解這首詩的作者嗎?誰來介紹一下。

⑶ 師相機介紹王安石。

2、正確、流利朗讀詩歌:

⑴ 學生自由試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正音:

間、數、重、還。

⑶ 自由讀古詩,或同桌互讀,或師範讀。

⑷ 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想一想: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

讀通是讀懂的前提,因此,先讓學生試讀,適時輔以教師的範讀,或學生的賽讀,力求讀通的同時,讀美。並讓學生藉助圖、課後註釋,以學生自己對詩歌內容的領悟來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以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取代統一答案,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來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

三、品詞析句,體會感情

1、反覆品讀: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⑴ 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⑵ 描述關於綠的好詞: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綠”過江南的美麗景色?

(“陽春三月”、“鳥語花香”、“奼紫嫣紅”、“生機盎然”、“綠滿江南”、“桃紅柳綠”、“春風和煦”……)指數名學生說。

⑶ 朗讀體會“綠”意: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一派綠意盎然的春光圖。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學生朗讀。

師:你看,這“綠”字讓你們這麼一說,竟如此的豐富多彩;這“綠”字讓你們這麼一讀,竟如此的生機盎然。知道嗎,這小小的“綠”字裏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交流:聽完“綠”字的故事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指名答。)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

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通過換詞、朗讀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思鄉之情。

2、質疑:

春風真的只綠“江南岸”嗎?那作者爲什麼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不說“春風又綠江兩岸”呢?哪個詞寫出他想回家?(還)

你有過思念家鄉的感受嗎?你想家時心裏是什麼滋味?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朗讀體會。

聯繫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感受,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蘊含的情感。

3、是哪些景物讓詩人想回家?他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點撥:

⑴ 詩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麼景色?朗讀一、二行詩。

⑵ 這兩行詩中有兩個地名,誰知道京口是在什麼地方?瓜洲和鐘山在什麼地方?教師畫圖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學生在圖上標出位置。結合圖和註釋理解詩意。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水間”“只”“數重山”的意思。

⑶ 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京口和鐘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麼關係呢?

① 簡介:

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爲官,王安石是在那裏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裏是他的第二故鄉。

在學生心憤而求通、口悱而不能言時,教師適當地介紹背景,幫學生體會文字裏面蘊涵的意思。

②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⑷ 詩人離家很近了,應該怎樣?(靠家近應該還)

4、離家近了,應該回家;離家久了,更應該回家。可是什麼原因?

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四、感情朗讀,背誦詩歌

1、讀:

讀出語氣、節奏、重音。

2、評:

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奏、語速、重音。

3、背誦:

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4、小組合作,把這首詩改編成小故事或作畫。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讀、說、議、背誦,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感受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改編詩作,爲詩配畫,則更是展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表現。

五、運用所學,適時拓展

1、補充寫王安石的詩供學生選擇自讀,或同桌讀,或幾個人討論。

2、補充閱讀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拓寬閱讀的時空緯度:一是古詩,一是現代詩;一是思家,一是思家更思國。從而實現情感昇華,深化學生情感內涵。

六、課外作業

收集思鄉思親的詩作,特別是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的詩。

〖板書設計

◎鐘山

◎京口

◎瓜洲

《泊船瓜洲》一詩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採用板畫能很明確地表達了這個主題:京口、瓜洲一水相隔,岸上,詩人獨自一人向着家鄉的方向遠眺,雖然家鄉離此地相距深遠,但詩人看來,只是翻過幾座山就到了,很近很近,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導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在余光中眼裏,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到了張繼和納蘭性德的的筆下,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秋思》和《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五分鐘。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還要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爭取把它讀得有味。

2、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註釋,查資料,試着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3、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4、對比閱讀,初步瞭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詞又叫長短句,因此,詩句與詩句不同,根據詞牌填寫,字數有多有少。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5、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6、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悟出詩、詞的不同特點。

二、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藉助圖、課後註釋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⑴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洛陽城裏見秋風”句點撥:

① “見”什麼意思?見到什麼?(秋風)

②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③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④ 課件播放繁華的洛陽城,再對比反襯引思:面對如此繁華的洛陽城,詩人卻只“見秋風”?

通過想象畫面、對比反襯詩人思鄉之情。

“欲作家書意萬重”句點撥:

① “家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麼?

② 簡介:

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③ 想象說話: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呢?

④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讓人一言難盡呀!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麼?(意萬重)反覆讀“意萬重”,讀出“意萬重”之感。

在這裏,朗讀不再是機械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渲泄。

⑤ 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⑵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從這兩句中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什麼讀不懂的?

點撥:

① 看看文中插圖,找找畫的應該是哪句詩的意思?

② “開封”是什麼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麼時候“開封”?爲什麼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恐”是什麼意思?爲什麼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麼?

③ 換位思考,寫話體驗:

出示提示語:

想一想,如果你是詩人,在這秋風瑟瑟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家書“開封”後,你會怎麼做?(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隻字未動。)如果你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心裏怎麼想?你想對詩人說些什麼話?想象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圖文結合,想象畫面,換位思考,豐富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3、誦讀全詩,說說在詩人眼中,鄉愁是什麼?(一封意萬重、說不盡、臨發又開封的家書)。

學習《長相思》:

1、朗讀全詞,讀通,讀出節奏感。

2、談初讀感受:

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

3、欣賞課文插圖,對照文中註釋,嘗試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

(學生默讀並思考詞意,教師在一旁巡視,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4、全班交流:

⑴ 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① 說說讓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詩的意思。

② 相機理解“一程”“一更”“此聲”是指什麼聲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聽着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無法安睡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③ 聯繫生活談談:踏遍千山萬水,風雨兼程,你們有沒這樣的感受?你覺得邊塞軍旅生活怎麼樣?朗讀體會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聯繫生活放談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起學生情感體驗。

⑵ 想象故園和諧寧靜之美:

① “故園”是什麼地方?爲什麼他想到了“故園”?他可能想到故園的什麼呢?

② 全班交流: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祥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

⑶ 對比反襯“碎”字之苦澀:

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風雪中,碎在心坎上,誰再來讀《長相思》?(帶着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3、質疑:

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園,感覺那麼的心碎,那爲什麼還要參加邊塞軍旅生涯?引導學生明白好男兒心繫故園,更愛國家。

4、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三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三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

(第一首,借景抒情,渾然天成;第二首善於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最後一首善於將寫景與敘事融於一體。最終目的都爲抒情。)

3、山水相隔,隔不斷我的思鄉情;鴻雁傳書,表達不盡我的思鄉意;風雪聒耳,吹不斷我的思鄉情。讓我們一齊誦讀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師生齊誦讀)

反覆誦讀,感悟特點,昇華情感。

4、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思鄉情!

四、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4、課後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秋思 長相思

見秋風,意萬重╲ 邊塞苦旅╲

思念家鄉 思念故園熱愛祖國

說不盡,又開封╱ 思念故園╱

【練習設計】

1、當堂測評:

背誦三首詩詞,默寫《泊船瓜洲》和《秋思》。

2、請在正確的讀音後打“√”

京口瓜洲一水間(jiàn jiān)

鐘山只隔數(shù shǔ)重(chónɡ zhònɡ)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huán hái)。

3、讀一讀,寫一寫:

洛陽 榆關 河畔 帳篷

4、按要求填空:

⑴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句詩出自__朝詩人王安石的___,全詩表達了詩人真摯的_____之情。其中“綠”的意思是 _________,還”的意思是________。全句詩意是________________。

⑵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這句詩出自宋朝詩人__的____,在詩人眼中,鄉愁猶如_____,讀着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 ________。

5、向大家推薦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或歌曲。

【教學建議】

一、加強自讀自悟

學生應該是積累了一些表達思鄉懷親的詩詞,要善於利用學生的積累,然後引入新課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理解的盲點,適當點撥,使學生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加強對比閱讀

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於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於這個特點,可以在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後,把三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

也可以按順序一首一首地進行教學,可以第一首詩爲例,學習理解詩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二、三首詩則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交流來理解詩意,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來比較寫法,通過誦讀來積累語言。

在古詩教學過程中,也可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古詩與現代詩對比閱讀,詩與詞對比閱讀,如學了《泊船瓜洲》後,適時補充閱讀現代詩《鄉愁》,引導學生朗讀發現異同點;學習《秋思》和《長相思》時,則讓學生對比閱讀詩與詞的不同風格特點,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將“讀”貫穿始終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因此,在理解詩意前,應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詩句,讀出節奏感,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想象讀、看畫面讀、換位思考讀等形式讀出詩詞蘊含的獨特情感,達到與詩人情感共鳴的目的。

四、做好積累與運用

可以引導學生課外蒐集誦讀積累有關鄉思的詩詞或詩詞名句,並啓發學生在說話和習作時加以引用,提高語言表達的品位。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蒐集表達思鄉情感的歌曲,唱一唱。要切實提高古詩詞背誦積累的質量。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讓學生認真保質地默寫下來。

【資料鏈接】

1、課後《資料袋》。

2、余光中: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3、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慶曆二年進士。神宗時,兩爲宰相,創新法。後罷相居金陵,號半山老人。其政事文學皆著名,詞傳不多,卻一洗五代綺靡舊習。今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4、張籍:

唐詩人,字文昌,蘇州人,貞元進士。其樂府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甚受白居易推崇,和王建齊名。

5、納蘭性德:

(順治十二年1655~康熙二十四年1685),本名成德,爲避太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始祖爲蒙古土默特氏。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乾清門侍衛。他是清大學士明珠的公子,鄉試出徐乾學門下。他生平淡泊名利,喜交接文學名士,酷愛書史。論詩反對模仿。文學成就以詞爲最。共存詞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見長,悽惋幽深,頗得南唐二主遺韻。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等。時人譽爲“清代第一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