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必備】勵志演講稿彙總5篇

【必備】勵志演講稿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演講稿是爲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現如今,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演講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勵志演講稿彙總5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人生並不是非要夢想成真纔算成功,也許夢想永遠都實現不了,但是追尋夢想的過程當中,得到了更多,充實了原本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意義。

有個人,小時候,他夢想當科學家,立志長大後要做像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達爾文那樣的人,爲人類做出傑出的貢獻。爲此他拼命地學習科學基礎知識,但長大後他發現真正偉大的科學家不僅僅要執着,還要天賦,他想自己腦袋瓜不可能像愛因斯坦一樣“超時空轉移”,所以他放棄了科學家的夢想。上小學時,他喜歡畫軍艦,畫飛機,自己動手做航模,夢想有一天能成爲航母的總設計師,心想如果做不了總設計師就當航母的總建造師,但隨着自我“黑五類”成分的清晰認識,這類夢就想都不敢再想。

後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成天拆着舊家電,認真研讀完三大本清華大學《電子線路》,再後來因爲上大學學的是“機械製造”,這個夢想也就不了了之。大學裏他狂熱地追逐做個“手風琴演奏家”,但對藝術“刻苦鑽研”沒有讓他在藝術上有所成就,因爲他“實在”沒有藝術細胞。當南斯拉夫的《橋》熱映時,影片中那座宏偉的、優美的、精緻的橋,以及橋樑設計工程師爲“熱愛”而悲壯獻身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極爲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就想自己能當橋樑設計師或者摩天大樓的設計師多好。

實際上大學後,他被分配到石油系統中工作,父親對他有一個期望,希望他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工程師。他想太小覷我了!要做也要做一個世界級的石油專家。工作多年後,隨着對石油價值與儲量的深入瞭解,他發現石油是個沒有前途的行業,他再次拋棄了自己的專業,投入到一個全新的領域,研究太陽能。終於太陽能做出來了,他又想讓人人用上太陽能,37歲時,他毅然辭職,全力追尋他的太陽能夢想。

他不斷地夢想,夢想又不斷的破滅,一個夢想還沒破滅,另一個夢想毫不遲疑地跟上。有的夢想實現了,有的夢想也許永遠都沒法實現。這樣的一生,你認爲成功嗎?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不斷的夢想,又不斷地破滅,你感到焦躁嗎?你會無望嗎?已經快到了不惑之年事業還沒有所謂的立,你是否還將繼續夢想下去?

也許有人已經猜到這個人就是37年之前的我,認爲我的成功是得於之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太陽能夢想”。實際上,我個人認爲我之前所有的夢想,無論是實現的還是沒有實現的夢想,每個夢想都爲下一個夢想做了積澱。比如說認真學習的科學基礎知識、無線電的專業知識在後來的工作和創業過程中都一一用到;擺弄航模的也好還是拆拆舊家電也罷,甚至做太陽能,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藝術的薰陶也使我對企業宣傳遊刃有餘,皇明早期產品說明書,廣告語都是出自我的創意。對工程師夢想的追尋,讓工程師執着、務實的精神、嚴謹的作風滲入我的骨髓,形成血液。在樹立皇明企業文化時,將“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加入企業文化,相信這種嚴謹的作風,無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經營當中,抑或是在生產製造當中,任何領域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現在集團正在規劃和建造可再生能源國際交流中心、節能住宅,我在跟一羣工程師、建築師合作,共同在營造綠色家園,因爲建築師的情結,使得我多了一份學習的熱情,憑空學了不少東西。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的每一個夢想都有價值,追夢的過程中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跡,積累了很多東西,也成熟了。有的夢想就算別的沒有積累,也增加了自己的抗打擊能力。而且很多夢想,因爲我不斷地努力追尋,在不經意之間,陰差陽錯地被其他夢想捎帶腳地實現了。

例如我現在雖然還是一個科學家,但我不僅僅上了北大、清華等高等學府的講壇,被聘爲許多學校的兼職教授,還組織了一批科學家團隊,算是圓了自己科學家的夢,這種思想雖有點淺薄,有點庸俗,但總是不經意地就會在他腦海中跳出來。

如果將一個夢想的實現當作結出一粒珍珠,那麼有夢的人,有的人結出一顆美麗的大珍珠,有的人結了一粒小珍珠,對那些一生當中有許多美麗夢想的人,就可能會結出一粒又一粒的珍珠,當有一天其中一個夢想成熟之後,這個夢想還會像一根鏈子一樣,將那些散落的小珍珠,或者還沒有成型的珠子,串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鍊。也許有的人一生當中,什麼夢想都沒有真正實現過,僅是一個個追夢的過程,難說這樣的人生沒有價值?實際上,一個人無論是結出一粒大珍珠,還是串成璀璨的項鍊,抑或僅是一個過程,每種人生也因其有夢想而變得美麗與精彩。

人這一輩子,夢想能不能實現是一回事,只要不懈地懷有這種夢想去追尋,這個過程本身就非常具有價值,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生。同時我相信,大自然也罷,上蒼也罷,你真正追尋了,真正懷着這滿腔的熱情,懷着執着、專注、追尋了,即便沒有得到夢想,中間那些副產品,在你經意或不經意當中可能會更多,夢海拾貝也是一種幸福。

勵志演講稿 篇2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xxx》。

無意之中,我闖進了這樣的一羣人之中,他們起早摸黑,長年累月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把自己的一點一滴都奉獻給自己的學生,無怨無悔。我也以前追問過自己:是什麼讓他們這樣爲了大家而犧牲小家?是什麼讓他們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獻?

這天,我最後找到了答案。

他們堅持,是因爲他們常懷感激之情。我以前問過梅壽桃主任,爲什麼他能夠常常滿懷激情,他說:“我們這些學生是真的可愛呀。你看,學習對他們來說是這麼困難,他們居然個個都堅持學習,這麼像一個學生。”這就是我們的老師,只要一個學生像一個學生,他們就充滿了感激,迸發出無限的工作熱情。更何況,還有很多的學生,會在新年舊歲的季節裏給我們捎來聲聲問候,在天南地北的人流中給我們送來暖暖祝福,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延續我們的勤奮和智慧,他們,又怎樣會忍心放下一個學生呢?所以我看到許多老師,在教室裏認真地傳經佈道,傾其所有;在運動場上拼命地吶喊助威,不不遺餘力。只因爲,他們心中有愛。

他們堅持,是因爲他們常懷事業之心。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把學校真正當成自己的家。我記得袁新喬主任以前在招生會上說,只是不願意看到學校垮掉。平淡到有點無奈的一句話,卻動人心魄,振聾發聵!只是不願意看到學校垮掉,他頭戴草帽,頂着炎炎烈日,走村訪戶,也是不願意看到學校垮掉,當全校師生都酣然入夢的時候,他一個人在政教處通宵達旦地值班,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這天,我最後讀懂了他的平淡。他以前給我們介紹過招生的經驗,說最好在正午時分和晚上去走訪,那樣效率高,還給我們講過一次走訪的經歷,說是半路遇上了暴雨,之後直到天快黑時雨小了才找到那個學生的.家,等他回來時,夜已經很深了。我明白他的目的是想告訴我們,招生是要吃點苦的,但我更想問一問:當暴雨之後的冷風以60碼的速度吹到溼透的身上時,冷不冷?當看到萬家燈火之中,別人一家人團坐在飯桌邊,其樂融融地享受天倫之樂時,餓不餓?我們不明白他內心的感受,他用一句平平淡淡的話抹掉了——只是不願意看到學校垮掉。但他這種爲了事業而堅持的精神卻是抹不掉的。正是有了這種崇高的精神,纔有了我們學校短短几年迅速發展的現實。

他們堅持,還是因爲他們常懷職責之感。我們就應都還記得,今年高考之前,楊利斌主任頸上長了一個瘤。老師們、學校領導都勸他趕緊去治療,可他卻說:“立刻就要高考了,此刻是關鍵時期,我不能丟下高三學生不管。”他一向堅持到高考之後纔去醫院,他的眼中只有學生,但我們都明白,他的家中還有兩個可愛的孿生兒子和一個女兒啊,萬一他要是倒下了,叫這蹣跚學步的小孩去依靠誰呢?他愛自己的學生,難道他不愛自己的兒女嗎?不,是一分強烈的職責感讓他做出的選取。

這,就是我們的老師,也許,他們並不美麗,但他們陽光,也許他們並不偉大,但他們莊嚴,也許他們並不完滿,但他們努力,也許他們並不永恆,但他們真誠!他們爲了每一個學生的未來,爲了千家萬戶的期望,爲了學校的興旺發達,默默犧牲,無私奉獻。他們用自己的堅持,搭起了一座通往成功的期望之橋,讓我們爲他們喝彩!

勵志演講稿 篇3

當船兒出發時風平浪靜,但何曾想過這是暴風前的平靜。驚濤拍岸,狂風四起,你這一葉扁舟何以安然上岸?很多船都會被無情的海浪一個巴掌拍到海底,但有的船,船長有經驗、有能力,知道何時升帆降帆,如何避開礁石,所以無恙,爲自己找出生的出路。這就是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要存於社會,就要成爲強者。挪威的易卜生曾說過:“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雖然我們現在有父母養着,衣、食、住、行不發愁,都有父母、親人準備好,但總有一天,他們將要逝去,那時,我們依靠誰呢?所以只有自立了,纔可以生存。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自古以來,自立自強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古往今來,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強的人。一個人只有不依賴別人,能夠自立才能夠走向自強;一個人只有自強不息,才能夠做到堅韌不拔,不畏困難與挫折,才能夠做到志存高遠!

被譽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張海迪,她5歲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沉淪,以一種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全部課程,獲得了碩士學位。功夫不負有心人。艱辛的勞動,刻苦的學習,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她創作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向天空敞開的窗戶》等七部作品。先後掌握了英語、日語、德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成了受歡迎的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她那種自強不息,自立的性格。如果她不是一個自立的人,憑自己是殘疾人而依賴別人,靠父母,這樣子她會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嗎?

感動中國的洪戰輝,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洪戰輝的父親是間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面對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這名年僅12歲的少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艱難困苦並沒有壓彎他稚嫩的脊樑,反而砥礪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生活拮据,洪戰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在他看來,“一個人自立、自強纔是最重要的。”

海倫?凱勒,一個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殘疾人,用毅力之光趨散了生命的黑暗,她的名字已成爲堅強意志的象徵。

當我們在被他們的事蹟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我們當代青少年應該怎樣自立自強呢?現在,太多家長太溺愛孩子,除了學習外,其餘的事情都包辦。同學們,面對父母的過分溺愛,我們要怎麼辦呢?是繼續沉溺下去,做溫室裏的花朵,還是自信、自尊,不斷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呢?

有一位父親領着四歲半的的兒子去遊玩,遇到一個土坑,兒子非要下去玩,當兒子玩得高興時,爸爸躲到不遠處的地方,不讓兒子看見。兒子玩夠了,要上來,開始喊爸爸。爸爸卻一聲不吭,裝作沒聽見。兒子開始直呼其名,他還是不理。於是,兒子連哭帶罵:“壞爸爸,大壞蛋!嗚嗚……”可叫喊哭罵還不見爸爸露面,兒子只好自己開始想辦法,他發現土坑裏有一個小階梯,便手腳並用地爬出了土坑。當他發現爸爸就在不遠處蹲着,便驚喜地撲上去,高興地舉着小拳頭自豪地說:“我是自己爬上來的!沒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來!”這位爸爸多聰明啊,他用自己的有意迴避,使兒子在體驗中培養了自立和自強意識

美國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有一天,他把孩子抱上一張桌子,鼓勵他跳下來,孩子以爲有爸爸的保護,就放心地往下跳。誰知往下跳的時候,爸爸卻走開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老洛克菲勒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孩子,不要哭了,以後要記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別人,有時連爸爸也是靠不住的!從現在就開始學會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孩子,從小就不準亂花錢,每一個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錢也要記帳。在學校讀書時,一律在學校住宿,大學畢業後,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們在社會中鍛鍊到能經得起風浪以後,上一輩人才把家產逐步交給他們。

正是因爲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子女特別認真,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使孩子養成自立、自強的習慣。所以洛克菲勒家族裏沒有出敗家子,使其家族歷經幾個世紀而依然繁盛如初,沒有象美國其他的跨國財團、億萬富翁僅僅經歷幾十年或一、二百年就衰落了的歷史。

人生是一個艱難的路程,有時會遭遇困難,有時會遇到挑戰,這時,真正能夠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能夠拯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此時,最要緊的是你必須能夠自立。

自立就是象那個孩子在掉進坑中後,自己幫助自己勇敢爬出來;自立就是象小洛克菲勒摔倒後,自己依靠自己重新站起來。自立就是遇到困難時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自立就是遇到挑戰自己勇敢反擊。

自立就是不依靠父母的庇護,而能自食其力;自立就是不依靠父母的幫助,而能自強不息。

自立,是一種面對困難壓不倒、遭遇厄運頭不低、經歷危險無畏懼的操守。

學會自立,就會使自己無所畏懼;學會自立,就會使自己自強不息。

學會自立,就會增長自己的本領;學會自立,就會增加自己的籌碼!

學會自立,就會使自己走向希望,走向成功,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

勵志演講稿 篇4

親愛的同學們:

成長,有着如未成熟的青果般酸酸的味道;有着如剛摘下的蜜桃般甜甜的味道;有着如曬乾了的橘子皮般苦澀的味道;有着如加工過的檳榔般微辣的味道。成長中。我們經歷瞭如酸甜苦辣般的心酸,快樂,失望與奮進。收穫了一次次或長或短的有着豐富經歷的成長。

成長,如同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用深深的沉醉其中,只需點點回味,記憶的狂潮將會把你瞬間淹沒在回憶之中。請細細的回想,當初鼓勵支持你的人,可還在身邊繼續爲你保駕護航,請細細的品味,當初猶如散不去般的陰霾,可還在心頭纏繞。

成長的路上,充滿着淚水與汗水。微微鹹苦的味道,不知道有多少次從嘴邊流過,輕伸舌頭,將那鹹苦的味道。保存在味蕾的記憶中,使我深深的銘記。成長的路上,不知道心裏產生過多少興奮愉悅的心情,內心盈滿了喜悅的時候。我只知道,我們將迎着驕陽,綻放自信的微笑,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向下一個目標出發。我只知道,這又將會是一次撒滿淚水與汗水,卻會是又一次收穫頗豐的經歷。

成長的道路,並不順暢,猶記得,小時候的我,軟弱、依賴心重、任性並且不聽話。不捨得父母出去工作,追着他們園區的身影,喊鬧着,哭泣着,希望他們能在我的鬧騰中停下他們離去的步伐。那一天,對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童年中少有的陰天把。

那次,尚處孩提時代的我,對着父母有着強烈的依戀,或許是因爲他們不常陪在我身邊把,我格外的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但他們卻不可能爲我一直停留,怪我當時年少不懂事,不懂他們的難處,耍着自己的小性子,嚷着不要他們走。他們有他們的工作,而我,也戒不掉我的依戀。在他們出發的那天,我哭喊着,讓他們別走,他們不爲我所動,依然繼續準備着離開。當我望到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淚水模糊了我的視野,我再也忍不住,撒開腳丫子,邊哭邊跑的喊着:別走,別走。可我終是敵不過他們離去的速度。他們走了,瞬間覺得,和小夥伴在一起不好玩了,動畫片也不好看了,糖果也不甜了,只因爲他們走了。孩提時代的任性,我深深的記在腦海中,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長大了,收斂了性格,變得不再軟弱。對於他們的離開也能坦然接受,只是每每都在心裏祈禱:早點回來。

成長,使我們從天真的幼兒,逐漸成長爲成熟穩重的少年;成長,使我們從脆弱膽小的小孩,轉變爲堅強大膽的少年。成長,是一段有着極其複雜的心理感情的經歷。

成長的味道,微酸,因爲我們在成長中經歷了失望;微甜,因爲我們經歷過成功,體驗過他人的支持與鼓勵,這種從內而外都散發着幸福的氣息,會在我們身邊環繞許久。有時,成長的味道帶着刺人的苦味,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有多少次,曾偷偷的抹去眼淚。

成長的味道,需經歷人生百態,才能品嚐出人生百味。

勵志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謝謝你們叫我回家,讓我有幸再次聆聽老師的教誨,分享我親愛的學弟學妹們的特殊喜悅。

一進家門,光陰倒轉,剛纔那些美好的視頻,同學的發言,老師的講話,都讓我覺得所有年輕的故事都不曾走遠。可是,站在你們面前,親愛的同學們,我才發現,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畢業的時候,你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沒有出生。那個時候,你們的朗朗部長還是衆女生仰慕的帥師兄,你們的渭毅老師正與我的同屋女孩愛得地老天荒。而現在,他們的孩子都應該考大學了。

就像剛纔那首歌唱的,“記憶中最美的春天,難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將理想“變現”的歷程,我們只是一疊面額有限的現鈔,而你們是即將上市的股票。從一張白紙起步的書寫,前程無遠弗屆,一切皆有可能。面對你們,我甚至缺少一分抒發“過來人”心得的勇氣。

但我先生力勸我來,我的朋友也勸我來,他們都是84級的中文系學長。今天,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貧淡泊;有的已經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發了財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離了婚,生活並不如意。但在網上交流時,聽說有今天這樣一個機會,他們都無一例外地讓我一定要來,代表他們,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說點兒什麼。

是的,跟你們一樣,我們曾在中文系就讀,甚至讀過同一門課程,青澀的背影都曾被燕園的陽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纏滿的綠牆上。但那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我們之間橫亙着20多年的時光。那個時候我們稱爲理想的,今天或許你們笑稱其爲空想;那時的我們流行書生論政,今天的你們要面對誡勉談話;那時的我們熟悉的熱詞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們記住的是“拼爹”、“躲貓貓”、“打醬油”;那個時候的我們喜歡在三角地遊蕩,而今天的你們習慣隱形於偉大的互聯網。

我們那時的中國雖然貧窮卻豪情萬丈,而今天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在苦苦尋找迷失的幸福,無數和你們一樣的青年喜歡用“?”形容自己的處境。

20多年時光,中國到底走了多遠?存放我們青春記憶的“三角地”早已蕩然無存,見證你們少年心緒的“一塔湖圖”正在創造新的歷史。你們這一代人,有着遠比我們當年更優越的條件,更廣博的見識,更成熟的內心,站在更高的起點。

我們想說的是,站在這樣高的起點,由北大中文系出發,你們不缺前輩大師的庇廕,更不少歷史文化的薰染。《詩經》、《楚辭》的世界,老莊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詞章,構成了你們生命中最爲激盪的青春時光。我不需要提醒你們,未來將如何以具體瑣碎消磨這份浪漫與絢爛;也不需要提醒你們,人生將以怎樣的平庸世故,消解你們的萬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們,走入社會,要如何變得務實與現實,因爲你們終將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惟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爲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因此,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也許有同學會笑話,大師姐寫社論寫多了吧,這麼高的調子。可如果我告訴各位,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學,那些不管今天處於怎樣的職位,遭遇過怎樣的人生的同學共同的想法,你們是否會稍微有些重視?是否會多想一下爲什麼20多年過去,他們依然如此?

我知道,與我們這一代相比,你們這一代人的社會化遠在你們踏上社會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國家的盛世集中在你們的大學時代,但社會的問題也凸顯在你們的青春歲月。你們有我們不曾擁有的機遇,但也有我們不曾經歷的挑戰。

文學理論無法識別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獻擋不住地溝油的泛濫。當利益成爲惟一的價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當成交易的籌碼,我很擔心,“懷疑”會不會成爲我們時代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我們會不會因爲心灰意冷而隨波逐流,變成錢理羣先生所言“精緻利己主義”,世故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會不會像那個日本年輕人所說的:“有的是人才,卻並不培養精英”?

我有一位清華畢業的同事,從大學開始,就自稱是“北大的跟屁蟲”,對北大人甚是敬重。談到“大清王朝北大荒”江湖傳言,他特認真地對我說:“這個社會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適應,而是北大人的堅守。”

這讓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時,陳平原先生的一席話。他提到西南聯大時的老照片給自己的感動:一羣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於天地間。這應當就是國人眼裏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將來的你們身處何處,不管將來的你們從事什麼職業,是否都能常常自問,作爲北大人,我們是否還存有那種浩然之氣?那種精神的魅力,充實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聖絕學”,是否還能在我們心中激起共鳴?

馬克思曾慨嘆,法蘭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氣的人。今天的中國,同樣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給我們的教育,才格外珍貴。從母校的教誨出發,20多年社會生活給的我最大啓示是:當許多同齡人都陷於時代的車輪下,那些能倖免的人,不僅因爲堅強,更因爲信仰。不用害怕圓滑的人說你不夠成熟,不用在意聰明的人說你不夠明智,不要照原樣接受別人推薦給你的生活,選擇堅守,選擇理想,選擇傾聽內心的呼喚,才能擁有最飽滿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寫過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我很喜歡這個書名,它以樸素的設問提出了人生的大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事在人爲,未來中國的分量和質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最後,我想將一位學者的話送給親愛的學弟學妹——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