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精選15篇)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唱出我國大民族的國情和56個民族團結統一的美好景象。在歷史的發展中,民族不斷統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很多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發生。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精選15篇)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爲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爲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讚。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着王昭君。

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

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

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裏,哪裏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裏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

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峯,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2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今天人們把文成公主譽爲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爲過。

唐太宗貞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鬆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讚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爲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着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

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着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而遠嫁,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曆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3

爲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決心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遷到洛陽。

爲了這個,他怕大臣們反對遷都的主張,先提出要大規模進攻南齊。有一次上朝,他把這個打算提了出來,大臣紛紛反對,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惱火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拓跋澄反駁說:“國家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佈退朝,回到宮裏,再單獨召見拓跋澄,跟他說:“老實告訴你,剛纔我向你發火,是爲了嚇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覺得平城是個用武的地方,不適宜改革政治。現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行。這回我出兵伐齊,實際上是想借這個機會,帶領文武官員遷都中原,你看怎麼樣?”拓跋澄恍然大悟,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到了洛陽。正好碰到秋雨連綿,足足下了一個月,到處道路泥濘,行軍發生困難。但是孝文帝仍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

大臣們本來不想出兵伐齊,趁着這場大雨,又出來阻攔。孝文帝嚴肅地說:“這次我們興師動衆,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後代人笑話。如果不能南進,就把國都遷到這裏。諸位認爲怎麼樣?”大家聽了,面面相覷,沒有說話。

孝文帝說:“不能猶豫不決了。同意遷都的往左邊站,不同意的站在右邊。”

一個貴族說:“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麼遷都洛陽,我們也願意。”許多文武官員雖然不贊成遷都,但是聽說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孝文帝把洛陽一頭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裏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好處。後來,他又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老臣,討論遷都的事。平城的貴族中反對的.還不少。他們搬出一條條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了。最後,那些人實在講不出道理來,只好說:“遷都是大事,到底是兇是吉,還是卜個卦吧。”

孝文帝說:“卜卦是爲了解決疑難不決的事。遷都的事,已經沒有疑問,還卜什麼。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爲家,今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幾次都,爲什麼我就不能遷呢?”貴族大臣被駁得啞口無言,遷都洛陽的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4

新疆——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天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烏魯木齊市,在這裏你會看到熱鬧非凡的大巴扎,熱情的少數民族商人,有幸還可以品嚐到他們親手做的美食,保準你流戀忘返。這裏就像一顆正在蓬勃生長的大樹,每個民族是這棵大樹的葉子,祖國就是太陽,祖國好的政策是莖葉,然而這棵大樹的生命和根——是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生活着13個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依然和睦相處,靠的就是民族團結。在這裏每天都會上演民族團結的樂章,在我的身邊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讓我說給你聽吧:在寒假的某一天早上,我懶懶的睡在牀上,舅媽帶着表妹出去了,舅舅也是值班走了,陸陸續續都忙去了,在家裏就剩下了我和將近90歲的姥姥,我躺着躺着,實在是躺不下去了,就起牀把家裏打掃了一遍,問了姥姥想吃什麼飯,姥姥說這幾天都在吃米食,想吃湯飯,我準備了一下食材,在廚房準備做菜時,我突然聽到姥姥的聲音,趕緊跑過去,看到姥姥在衛生間的門口摔倒了,臉色蒼白,說不出話來,我下意識的扶我姥姥起來,但是姥姥太重了,我根本擡不動她。

當時穿着睡衣,光着腳,到處亂跑,不知道如何是好,敲了鄰居的門,都去上班了我又跑到樓上樓下,沒有強壯有力的年輕人幫我,我特別着急,突然腦海裏浮現出了警察的畫面,接着我想到了保安室的保安叔叔,一口氣光着腳從9樓跑到了1樓,奔向了保安室,一見到保安我就語無倫次,一邊哭一遍比劃,終於說清楚了,保安叔叔立即跟我一起上了電梯,我在電梯裏哭的稀里嘩啦的,保安叔叔是維吾爾族,不停地安慰,到了我家的門口,看到姥姥躺在那裏直喊疼,看的我心疼的啊,一直在不停地哭。

保安叔叔很冷靜的擡起姥姥的頭,墊了枕頭,發現姥姥墊枕頭不舒服,一個手撐着姥姥的頭,一個手拿出手機給120打了電話,找到了最近醫院救護車的聯繫方式,讓他們儘快過來,從頭到尾,他比我還緊張,彷彿懷裏的老人是他的親人一樣。我在慌亂中忘了通知舅舅、舅媽了,我一個一個打了電話。不一會兒的功夫,救護人員來了,把姥姥擡走了。第二天姥姥回來了腿上打着石膏,尾骨骨折了,每次我上學、下午回家,保安叔叔總是會問我姥姥的狀況。

這就是暖心的民族團結,這樣的小故事每天都會,各民族之間已經把互幫互助當成了自己的責任,我們堅信新疆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的。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5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樹上的桑子熟了,幾個小夥伴相約到附近麥田邊的桑樹吃桑子。到了樹下,大夥兒歡呼雀躍、爭先恐後的往樹上爬。正在大家吃得歡的時候,突然“咔—嚓”一聲,一位同伴腳下的踩的樹枝斷了,說時遲,那時快,他迅速用雙手抓住了旁邊另外一支粗一點的樹枝,才使得他沒有從樹上摔下來。但是,他雙手抓着那根樹枝,懸在半空中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他開始呼救,“救—命—呀!”其他夥伴聽到樹枝斷的響聲和同伴的呼救聲得知發生了意外,但由於樹葉茂密卻看不到具體情形,因爲着急,一時半會兒也下不了樹。

附近農田的維吾爾族大叔聞訊,急忙跑到樹下,看到樹上懸着一名漢族小孩兒,用維吾爾語說了幾句。由於語言不通,他說的話掛在樹上的夥伴一句也不明白,大叔開始一邊說一邊比劃。大叔的意思大概是:附近也沒有什麼可以用得上的工具,他個頭高,站在樹下,要夥伴雙腳踩在他的肩上,大叔扶着他,幫他下來。樹上的夥伴開始有點害怕,大叔再三勸說,夥伴的'雙手長時間抓着樹枝有點吃不消,才決定試一試。大叔足足有一米八的個兒,夥伴顫顫巍巍的踩在大叔的肩上,大叔用雙手抓住夥伴的小腿,讓他放開手中的樹枝,大叔要夥伴向下蹲,抓住他的手,然後大叔緩慢的蹲下,這時其他的夥伴也已經從樹上下來了,急忙上前搭把手,就這樣夥伴順利的從樹上下來了,大夥們非常感激大叔。可是大叔的衣服被踩髒了,同伴覺得很不好意思,執意要給大叔洗衣服,大叔只是微笑着擺擺手,回去繼續勞動了。

很多年過去了,這件事依然清晰的刻在我的腦海裏。對於從小生活在新疆的人們,民族團結與我們息息相關。加強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職責之所在。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學習身邊的民族團結模範,自覺用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加強民族團結不一定要做驚天動地的事,一句問候,一個舉動,也可以增進民族感情。民族團結無小事,這是一種態度。買下賣酸奶的維吾爾族大姐最後一碗酸奶,讓她能夠早點回家照顧家人;買下賣桑子的維吾爾族小女孩最後幾碗桑子,讓她能夠早點回家吃上熱乎乎晚飯。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小事,體現的卻是民族團結的“大勢”。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6

昭蘇縣阿克達拉鎮的冬天已經來臨,工作組、村幹部帶着7萬元慰問金,遠行20多公里來到結親幫扶的7戶貧困戶家裏,帶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帶去工作組和村幹部的慰問。年初工作組組長季哨鷹一住村,就來到冰天雪地的蘇勒薩依牧業村,一一查看貧困戶的危房,在多次實地查看危房情況後,協調有關部門,爲7戶結對幫扶的危房貧困戶新建富民安居房,9月底交付使用。哈力克葉扎洪接過工作組組長季哨鷹送來的一萬元扶貧獎勵資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的丈夫得病去世了,兩個孩子還小,沒有經濟來源,房子蓋好了,還差施工單位一萬元欠款,現在我可以結清欠款,安心住進新蓋的房子,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工作組、感謝村幹部!”

結親幫扶

3月初,工作組召開結親幫扶座談會,工作組、村“兩委”與14戶貧困戶簽訂結親幫扶協議,成立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通過創業增收帶動貧困戶脫貧。工作組積極組織村裏的返鄉大學生,先後成立了哈薩克手工刺繡和奶製品加工兩個牧民合作社,帶動90多名婦女和20多名貧困戶通過創業增收,脫貧致富。工作組爲結親的14戶貧困戶購置菜苗,及時種植到每一戶貧困牧民的庭院,爲6戶貧困戶發放了300只雞苗,爲2戶牧民新建了蔬菜大棚,14戶貧困戶通過養雞種菜增加收入。

蘇勒薩依村舉辦村民聚餐團圓會

在開展結親幫扶的同時,工作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年主題活動,營造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從年初以來,組織開展了加強民族團結演講比賽、民族團結故事大會、民族團結進步年知識競賽、古爾邦節各民族村民同吃團圓飯等活動,積極營造民族團結、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參加活動的羣衆超過800人次。共青團員巴合提努爾·薩恆德克在獲得民族團結知識競賽一等獎時發表獲獎感言:“作爲年輕人,平時開店忙自己的生意,沒有機會系統學習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通過這次參加村裏組織的民族團結進步年知識競賽活動,使自己認真地學習了相關政策和知識,增進了‘五個認同’‘六個相互’意識,各民族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更加堅定了。”孤寡老人吾倫別克·沙巴斯在村委會大院參加民族團結聚餐,喝着肉湯吃着抓飯特別高興,激動地對工作組說:“每年過古爾邦節,雖然工作組、村幹部都會來慰問,送來節日的祝賀,但一個人過節有點冷清,今天和40多名鄰居、好朋友一起聚餐祝賀節日,特別有意義,圓了我的團圓夢,村委會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加強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7

宋博彥和麥麥蒂伊明不是同一個人,但他們組成了一個家庭,這已經成爲維吾爾族村民經常討論的話題。隨着關於這對夫婦的流言蜚語越來越多,宋博彥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但在這個時候,她的丈夫麥麥蒂伊明獨自一人默默承受着。宋博彥和Maimaiti yiing都知道他們的內心在想什麼,但是沒有人願意提出這個問題。買布耶蒂的伊明笑着對宋柏炎說,他腳上的鞋子很舒服,很不舒服。他最清楚他不需要想那麼多。他還唱了一首中文歌給宋白燕: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這樣的安慰消除了宋博彥的擔憂。

時間一天天過去,宋柏炎的《沒有用》也越來越多,我的天啊!喝着水,點着油燈,我從來沒有想過中國有這麼落後的地方。面對一系列的困難和尷尬,宋博彥病倒了。然而,Maimaiti yiing總是做一些新鮮的`食物和有趣的言論,試圖讓宋博彥快樂。在這個中國西北偏遠落後的荒村,語言不通,生活環境惡劣,風俗習慣奇特,幾乎讓宋白巖陷入了深淵。當封閉的村民們用一種排他的眼光看她時,宋白巖的精神崩潰了。這時,宋柏炎突然想起了母親。宋白巖立志要像母親一樣堅強,用“青松傲雪”的風格激勵自己,頑強地生活着。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宋柏彥沒有回家,正是“愛”創造了一個奇蹟,留下了宋柏彥在新疆。

1996年,經國土委員會批准,宋博彥被分配到廊鄉小學擔任雙語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從此,在她的教學生涯中,“奉獻一切的愛”成爲她的教學目標。在過去的十年裏,我們基本上放棄了休息日,堅持爲我們的孩子補課。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茁壯成長,進入一所好大學。

在十多年的艱苦生活中,宋柏彥不僅沒有屈服,而且變得更加堅強,因爲宋柏彥對自己說,如果人們想要生活,就必須有尊嚴地生活。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8

宋博彥,43歲。22年前,我剛從大學畢業,爲了心中的愛,我和丈夫買了買地一鳴,從祖國最東部的哈爾濱,來到祖國最西部的偏遠鄉村——新疆玉田縣蘭甘鄉定居。由於宋柏炎的出色表現,經過多次考試,他被特批到天縣蘭甘鄉小學任教。十年來,她爲雙語教學做出了突出貢獻,樹立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標杆”。她以真摯的愛譜寫了振奮人心的民族團結讚歌,以無私的愛將民族團結昇華到新的高度,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縣各族人民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連續幾年被評爲區級、縣級。“全國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1990年,《緣分》讓宋柏炎和她的丈夫麥麥蒂·伊明相遇並相愛。Maimaiti yiing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部隊期間,他很活躍,學中文,說話坦率幽默。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人。1986年,精通經濟的`布業提·伊明去哈爾濱做葡萄乾生意,與宋白巖結下了不解之緣。這種命運一直伴隨着宋博彥度過了22年的春夏秋冬,並深深紮根在新疆炎熱的土地上。

那是1991年3月9日。天氣陰沉。行人被面紗和沙子覆蓋。宋柏炎跟隨丈夫麥麥蒂一鳴。經過一段漫長的旅程,她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旅程,跋涉了數千英里來到和田。爲了表達兒媳的心意,他決定帶着最好的絲綢送給母親,帶着一些禮物送給兄弟姐妹和孩子們,在和田過一天。沒想到,原來是這樣的一天,卻讓麥麥蒂一鳴再也見不到她日夜思念的母親。當宋柏炎和她的丈夫知道這個壞消息後,他們衝進了麥麥蒂一鳴的家,但是她的母親卻永遠被埋在了地下!未能見到慈母的最後一面,是這對新人最大的遺憾!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新疆還是多個民族居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兄弟姐妹都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裏。家裏成員團結才能成爲美好的家庭,班級團結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班級,一個國家要想成爲富強必須要萬衆一心團結起來,可見民族團結是多麼重要啊!我身旁就有一些團結的小故事。

曾若溪和妥雯雯是一對好閨蜜,曾若溪是漢族,妥雯雯是回族,雖然民族不同,但是,這並不妨礙她們兩個建立友誼。

曾若溪性格開朗、樂於助人,還是我們班的學霸,學習、文藝,樣樣精通。妥雯雯是一位有自信、可愛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優異,學習態度端正,思維敏捷,還會武術呢。很多女孩認爲武術枯燥,乏味,很苦,很累,可是我從來沒有聽到她叫苦一聲,每次武術隊訓練結束後她總是開開心心的,還經常給我們講武術隊裏發生的'故事。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遊戲中、還是在生活中,總是互幫互助,互相關心。課間十分鐘,她們倆交流學到的知識,妥雯雯有什麼不會的題,曾若溪就會主動給她講解,直到妥雯雯學會爲止。有一次,一堂數學課後妥雯雯來找曾若溪,問她:“這次解方程你學會了嗎?”“我當然學會了!”曾若溪自信滿滿地說,“那你學會了嗎?”“嗯……沒有。”妥雯雯沮喪地說。

“我教你吧。”曾若溪說着便拿起一支筆找出一張紙,在上面列了一道方程。“來試試,讓我看看你哪裏還不懂。”曾若溪一副老師模樣。“嗯……”妥雯雯抓起筆,邊寫邊嘟囔,“解:9x等於36除以9。嗯……下面就不會了。”“嗯……是這樣,你看好了,6x等於36除以6嘛,那你就算出36除以6的商是幾?”“6!”“那接下來再算6除以6……”曾若溪在一旁認真地指導着。這些一點一滴,同學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我身邊的團結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團結有愛,互幫互助。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0

“姐姐,中午不要做飯了,到家裏去吃抓飯。”那仁和布克牧場佈德恩江村民努爾巴哈特來到鄰居托爾根家,邀請她去家裏吃飯。 “鍋裏的蒸餃就快熟了,端上一碗帶給孩子。”托爾根搓着手說。那仁和布克牧場佈德恩江村,有兩戶村民結鄰19年,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結下了親如一家的情誼。

今年50多歲的托爾根是蒙古族,與她家一牆之隔的就是她的哈薩克族妹妹努爾巴哈特家。

1996年,托爾根一家從伊克托裏村(牧業隊)搬到佈德恩江村生活,看到搬來了新鄰居,努爾巴哈特熱情地前去打招呼,晚上還邀請託爾根一家到家裏吃飯。努爾巴哈特的開朗、熱情讓托爾根心裏暖暖的,她打心眼喜歡上這個哈薩克族妹妹。

你幫我打草,我幫你放牧,每年6月初至9月底,托爾根會和丈夫回到牧業隊放牧,努爾巴哈特家的牲畜全由托爾根家代牧,托爾根家的10畝草場到了打草季節,努爾巴哈特家會幫忙打草,多年來,兩家人已經形成了默契。

1996年,托爾根一家從牧區搬到佈德恩江村定居,就住在米熱木汗家隔壁,托爾根在村裏認識的第一個人也是米熱木汗。從那時起,無論誰家打草、放羊、蓋房子,彼此都會搭把手。

讓托爾根記憶最深的是2012年她與女兒去青海省看病,米熱木汗幫她照看了十幾天牲畜。那年,托爾根的老公去世兩年,托爾根和兩個女兒相依爲命。走時正值冬季,天寒地凍,托爾根將家裏的牲畜都交給了米熱木汗。

托爾根一走十幾天,米熱木汗和妻子每天餵過自家的牲畜後就到托爾根家幫着喂牛、餵羊,不僅如此,米熱木汗還和妻子將托爾根家裏外打掃得乾乾淨淨。

托爾根說,當她和女兒回來時,看到院子裏乾乾淨淨,房子裏爐火燒得正旺,一下子從外暖到了心裏。沒想到米熱木汗和他的`妻子把她家當自己家一樣操心,感動得熱淚盈眶。

爲了向米熱木汗一家表示感謝,托爾根買了禮品送到米熱木汗家,還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

托爾根說,米熱木汗和他的妻子爲人正直、脾氣好、愛幫助別人。18年來,米熱木汗沒有因爲她和自己不是一個民族而疏遠她,在她心裏,米熱木汗就像是她的親弟弟。

米熱木汗一家四口靠種地維持生計,一年收入4000元左右,是村裏的低保戶。

托爾根家搬到米熱木汗家隔壁時,米熱木汗由於對牲畜養殖沒有經驗,家裏僅養了一頭牛。於是托爾根幫助米熱木汗發展養殖,牛羊產羔、預防疾病等都是手把手教。

2013年,米熱木汗的大兒子考上了大學,需要6000元學費。米熱木汗東拼西湊還差一千多元,托爾根知道後主動送去了一隻羊,解決了米熱木汗的燃眉之急。

米熱木汗說,當時托爾根帶着兩個女兒生活,經濟條件也不寬裕,就沒向她開口,沒想到托爾根主動幫助了他。這件事他永遠都不會忘記。

如今,每到夏季放牧時,米熱木汗就將牲畜交給托爾根幫忙代牧。秋天打草時,米熱木汗總會幫着托爾根打草、拉草。

現在,托爾根家蓋起了紅磚房,米熱木汗家的牲畜也發展到了30多頭只。

佈德恩江村主任烏蘭夫說:“佈德恩江村常住人口90戶,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戶數相當。托爾根和米熱木汗兩家互幫互助的事全村家喻戶曉,要是全村的人都能像他們兩家一樣,那將是非常美好的事。”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1

當時,霍額哈依夫婦已經有6個孩子,4個孩子上學,家裏只有20畝地、50只羊,全家年收入僅有3000多元,日子過得十分拮据。面對一片反對聲,他們依然沒有動搖。

麥爾孜依在這個哈薩克家庭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家裏有好吃的,要添置新衣服,總是要先給她。積攢了一些錢,霍額哈依夫婦帶上麥爾孜依去了醫院。本想治好“兔脣”,就可以得到一個健康的孩子。沒想到一檢查,麥爾孜依還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癲癇和智力殘疾,醫生告訴霍額哈依夫婦:這孩子能活下來就不錯了,要將她徹底治好,可能性很小。

麥爾孜依的殘疾程度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即便如此,霍額哈依夫婦依然沒有動搖、沒有放棄。爲了給麥爾孜依治病,整整17年的時間,他們揹着她四處求醫,付出了無數的艱辛,皺紋爬滿了霍額哈依的面龐,比依臺坎累彎了腰,整個家庭也陷入了貧困。治病沒錢時,就只能賣羊;羊賣光了,就向親戚朋友借錢。高昂的治療費,讓他們債臺高築,欠賬最多時達3萬多元。

因爲嚴重殘疾,麥爾孜依比正常孩子發育要緩慢得多,雖才能勉強走路,可以說是在媽媽比依臺坎的背上長大的。2005年,麥爾孜依的`癲癇病終於治好了,至今再沒有發作過,但其他症狀沒有任何好轉。

霍額哈依夫婦對一名漢族殘疾棄嬰不離不棄的舉動,感動了親朋好友,村民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村鎮政府領導也予以關注。2007年,霍額哈依夫婦終於還清了欠款,在殘聯、從鎮政府和鄉親們的幫助下,還蓋起了新房,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麥爾孜依今年已經20歲了,依然不會說話,沒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起居一步也離不開媽媽,儼然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嬰兒。但霍額哈依夫婦對20年前收養麥爾孜依的舉動和20年復出的無數艱辛一點也不後悔。

霍額哈依夫婦用20年的時間,用愛潤育了一個生命的奇蹟,在你的身邊,在我的身邊,到處都有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它們也許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溫暖人心,猶如那涓涓細流,卻能匯成愛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潤心田!

這就是我們的夢,我們13億中國人的夢,更是我們56個民族共同的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之夢,就是56個民族親如一家的團結之夢。

夢在心裏,路在腳下。把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匯聚在一起就是我們的——中國夢!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2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爲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爲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爲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係,使烏孫成爲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3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裏,他正躺在牀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可以藉着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牀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藉着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爲一代學者。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4

在我國遼闊富饒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個民族。這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中華大地上盛開!

在這五十六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1.59%。其他五十五個民族人口雖少,但他們居住的地域十分廣闊從我國東北的烏蘇里江流域西北的帕米爾高原從海南島的椰樹林到內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少數民族。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在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甘肅、青海、雲南、貴州、四川等。這些地方大都位於祖國的邊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少數民族人民世代爲保衛祖國邊疆而奮鬥不息。

我們偉大的祖國五十六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諧相處,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江山,這和我們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是分不開的。近年來,我國政府也常常派人去幫助少數民族發展。

有位漢族幹部,在母親年邁,三個孩子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兩次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要求進藏工作。他把藏族人民當做自己親人,關心藏族人民疾苦。他爲藏族牧民看病、治病;用自己的收入,給生活不好的藏民買衣、買糧;還撫養了兩個藏族孤兒。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人民的好乾部,不行因公殉職,倒在了他所熱愛的土地上。得知這個噩耗,成千上萬的藏民失聲痛哭,在他的墓周圍,老百姓敬獻的哈達堆成了雪白的小山。

他,就是維護民族團結的好乾部——孔繁森!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讓我們和少數民族的姐妹們團結起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富強!

民族團結的經典小故事 15

民族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讓友誼像花兒一樣展放。因爲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所以我們要更加團結。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最好的民族小夥伴,同樣會發生一些矛盾,但是不久之後重歸與好,也有一些美好的回憶。我也有一個民族小夥伴,她是哈薩克族的。

她叫娜迪熱,性格很開朗,有時會很可愛,有時覺得很認真,有時很樂於助人,爲班級做好事,常常是老師的好助手。我們每次都會講出自己的小祕密告訴彼此,成了無話不談的小夥伴。我常常會問她維吾爾族的語言,她總是耐心的回答我。她會三種語言:維語、哈語、漢語。我很羨慕她,會那麼多種的語言。

一次,那是冬天。我們去花園裏玩,草坪、樹木、房屋像是披上了暖暖的雪白棉襖。我們拿着透明的塑料袋在一個草坡滑來滑去,我們玩了好幾次,回來時想走捷徑,誰知皚皚的白雪下是泥巴,我們被這個白雪迷惑了,像是一個調皮的娃娃戲弄了我們。娜迪熱的新穿來的白靴弄髒了,還好我的鞋沒什麼大礙。只須拿乾淨的雪擦一擦。

可是她的鞋可是不好擦乾淨,沒有任何工具,只好靠着雪來擦乾淨,娜迪熱快要急哭了,她奮力的擦着,我也去幫忙,一邊用雪擦,一邊用僅有的乾淨紙擦。過了很常時間鞋子總算擦乾淨,她連忙向我說謝謝。民族之間要互相關心。

還有一次,我們班扣了一分。爲班級加分。爲此我們班成了做好事的班級,我和娜迪熱都非常開心。我們的.友誼希望能永遠相接着,不管我們生氣了都能不要牢記。

所有的傷心難過都畫在塵土上,所有的幸福快樂都刻在石頭上,因爲畫在塵土上的,風一吹什麼都沒了,刻在石頭上的,什麼時候都不會忘記。56個民族要團結起來,我們不但要相處好身邊的民族朋友,還要更廣泛的認識更多的民族小夥伴,成爲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